第18章
“这事被那些文人们传得沸沸扬扬,狐仙酒的名气骤然大了起来,后来,周边与其他地方的达官显贵们,更是派人来重金来求酒,重金买画呢。”仵作说到这里不禁摇摇头,似乎是觉得这些事荒唐得有些可笑。
方宁在房中慢慢地踱着步子,
“照你这意思,狐仙酒对罗画师有神乎其神的功效。”方宁喃喃低语着,总觉得自己在其中有什么遗漏了的地方,“跃仙酒楼的东家为什么要特意给罗画师送去狐仙酒呢?”
沈昱则言:“道听途说,难免言语轻率,眼见过偏,所言不一定为实。我们不如从罗画师平素与何人往来入手,盘查一番。”
方宁深以为然,不再在罗画师房内停留,出了罗府,吩咐好检官和仵作等人守好罗画师遗体,回到衙门转而带人出去调查罗画师的生平。
这时,两人才从罗画师内室的压抑中,彻底走出,渐渐觉得视听明朗,遮蔽天日的阴霾瞬间被狂风吹散,门外的长空似乎从未变得如此开阔,旋即将这案子重新议过。
罗画师的死说没他人涉足,如天方夜谭,二人断然不信,恐怕连好糊弄的仵作听了都要发笑。
沈昱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是罗府内的人作案,毕竟听闻罗画师性情孤僻古怪,无意中得罪了人也大有可能。
从古至今,不少命案,皆与宅内之人有关。
方宁明白师兄的意思,摆摆手,道:“罗画师与夫人感情和睦,从我们进罗府时就能看出,府中除了罗娘子,只有一个无所出的妾室,和几个下人而已。且罗画师常年醉心绘画,府内时常拮据,家中大小事务都由罗夫人及女儿代劳。尽管和罗娘子有过口角争执,但府内上下还是没有足够动机要置他于死地。”
方宁一边说着,一边翻看着小厮送来的关于罗画师生平人际交往目录,瞥到一处时停了目光:
“谭林书院?”
罗画师不正在谭林书院任职吗?
“去查查看,这些共事的人,与罗画师有没有嫌隙。”方宁立刻吩咐衙役。
“你怎么看起来比我还像主事的?”沈昱敲了敲桌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神情却是无可奈何,但又听之任之的大度。
方宁笑呵呵道:“师兄何须拘泥于这些小事,以前,咱们跟着师父一起学技,哪次不是我跑前跑后?当然不是师兄你想不到,而是反应太慢。您早该习以为常了呀。有师妹我这个执行力强的人替你开口替你动手,你应该乐得清闲。”
沈昱哑然失笑,这话听起来有些奇怪,觉得像是捧他又像是损他。
但就这一个师妹,无所谓,惯着吧。
衙役们看得出方宁与沈昱不是好糊弄的主,不敢有半点懈怠,调查的速度很快,不到半日,便将所有相关人员的口供一一呈上。
方宁细细看完,露出了极为惊讶的神情。
“怎么了?”
沈昱见状不解,拿过口供翻看。
这一翻,瞠目结舌。
与罗画师有不和的人竟然达到了十多个。
“我这回可算是知道为何说罗画师为人高傲,脾气古怪了,这描述算是恭维他了。”方宁看着手中的记录簿扯了扯嘴角,却也极为精准地找出了关键所在,“罗画师在书院里得罪的人繁多。可在这其中,与罗画师暴毙一案有牵扯的,只有十里街画师范黎、跃升楼的东家秦松、还有谭林书院先生彭启明几人。”
第24章
追思
汶汶江水覆来,茕茕斜阳晚去。十里街头,寻常巷陌里,酒旗斜矗,青砖石阶上玩耍的孩童躲进了屋里,铺子间小贩们互相也招呼着,在收摊前干完一日中最后的活计。
江边岸柳下,男人迎着落日没尽的余晖,拖着残影,一瘸一拐地走上铺着青石板的长阶,丝毫没察觉到有人正缀在他身后的不远处尾随着他,依旧扶着粗糙的石壁,不紧不慢地左行过长满青苔的小路。
方宁看着这个迟缓的身影没入巷尾,心下微动,很快又跟了上去。
要问她为何如今在这里,那还要说到昨晚两人确定了怀疑的对象后,为了不惊扰到对方,便重新制定了探查的计划。
可碍于沈昱已在堂审露了面,只有方宁当时还躲身在人群中,不太为人所知,于是两人便决定一人在明,一人在暗,分别打探范、彭二人。
微风送来熟悉的沙沙声,扫尽了一天的疲惫。转过巷角那棵老榕树,男人喘着气将身体靠在门边的围墙上,用仅剩的那只手从打着补丁的长衫中掏出家门的钥匙。
院门嘎吱一声被推开,落下时发出沉闷的声响,只听门闩“咔哒”——落了锁。
方宁闻声绕过巷尾,却见雀儿从树上惊起,再望去,藏在那片枝繁叶茂后,一间破旧院落依
稀可见。
住址、相貌无差,还断腕瘸腿,此人必是十里街的画师范黎无疑。
方宁不作迟疑的悄悄潜入院中,身手敏捷地翻过残缺的矮墙,刚落地,回头一瞧,正与屋前的大黄对上了眼。
方宁的身形攸地顿住了,她不动,大黄也不动,一人一狗就这么面面相觑着。
她听着屋里头越来越近的脚步声,眼一闭,心一横,决定赌一把,脚下偷偷后撤一步,然后猛然攀墙向上一跃——
在这慌不择路千钧一发之际,她倒霉的一脚踩上青苔,向前一栽,瞬间被身后扑上来的大狗压倒在地上。与此同时,屋里的人也感到了动静,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匆匆冲了出来。
被发现了。
方宁心中暗叫不好,就在她脑中飞速运转思考如何解释时,耳边却听那人道:
“阿黄,回来。”
大犬百来斤的沉重身躯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因为他的一句话从方宁上下来,甚至还哈着舌头转头舔了方宁一脸。
方宁从地上支起身站起,正想说些什么,却见范黎见怪不怪地看着这一幕,一边转身往屋里走,一边淡漠又疏离地说:
“是从狐仙婆婆那儿过来画像的吗?请进吧。”
范黎将她在屋里安置好,提起屋内烧开的炉子,冒着雾气的沸水倒入红泥碗中,寥寥几根茶叶在水中漂浮,权作招待。
“寒舍鄙陋,只有这些东西,还望不要嫌弃。”
“怎么会,这不是还有事要麻烦范画师。”方宁连连摆摆手,明明是她闯入在先,却被当做客人看待,不免有些心虚。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她并没有对范黎说出真相,只是范黎口中的狐仙婆婆一词她隐隐约约觉得有些熟悉,似乎在那里听过一般。
“那么姑娘既然找来,是有何事,或想见何人呢?”
她正忖度着,忽然听到正在摆放画具的范黎这么问了她一句,不由心中一惊,暗道自己什么也没说啊,对方怎开口就说是要见人呢?似有什么默认的隐情。
然而她面上依旧不显,而是反客为主,顺着他的话地试探道:“我想见之人已不在人世,不知狐仙婆婆所言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范黎不疑有他,只当她还有顾虑,“姑娘想见什么人,与我细说就是,之后再去狐仙婆婆那儿讨要一杯狐仙酒,便可与那人在梦中相见。”
原来如此,方宁立时心中有了底。
看来狐仙婆婆是个的神婆一般的人物,专术为人占卜招魂。
只是——
“狐仙酒?”她不禁挑眉问道,心中略有狐疑,“我曾记得跃仙酒楼这个月的狐仙酒可是全被罗画师买去了。狐仙婆婆怎么也有这个东西?”
问这话时范黎那头正研着墨,闻言动作停滞了一瞬,手腕微微一颤,差点将墨点溅到稿纸上。
细微之变,稍纵即逝,恰被方宁捕捉。
转瞬,范黎深吸口气,稳了手腕,开口道:“虽同叫狐仙酒,然两者并非一物。姑娘到时喝了便知晓。”
说完,范黎在另一张长桌上备好了笔墨丹青,左手提笔正欲往下画时忽地顿了顿,抬头细细打量了方宁一番,说了一句:
“我细瞧姑娘模样,似乎不是吉荣人氏。”
“范画师慧眼。”方宁恭维道。
吉荣县地处繁华,又占据交通之要塞,往来商贾行客繁多,范黎识出她乃外来客也不奇怪。
听罢此言,范黎手上搁了笔,望向方宁:“倘若是这样,不同地域的人,五官、脸型等多有不同,怕是要请姑娘详细说一说,我方能从中窥得此人几分神韵,将其绘之于画上,如此一来狐妖婆婆才得以为姑娘通灵。”
方宁听了范黎这些话,有些似信非信起来,略微思虑了一会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便试着将自己师父的相貌性情一并对范黎说了出来。
范黎随着她的叙述一步一步落笔,中途不断更换纸张,粗制的黄纸随着笔起笔落翻飞如蝶。
最后等到方宁已经说完,范黎依旧在对面前的画像进行细枝末节上的修改。
方宁又等了一炷香的时间,范黎才吹了吹笔下的画稿,晾干了纸上的墨,将最终的成品递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