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金会计知道之后又气了个倒仰,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将金贝送回岳母家住一段时间,想着等风波平息了再接回来。
此时已经进入了八月,北省这个时候 天气真的开始降温了。
出门得穿外衣长裤不穿好,晚上下工都觉得冷,晚上知青点也烧起了火炕。
江盼鱼第一次睡到火炕的时候,是真的被惊艳到了,因为真的是又暖和又舒适。
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有点太干了,需要常喝水。
这一段时间她的水壶基本上都是被谭雁露拿去装水的,她时不时的就往里面加一点灵泉加一点灵露。
有了好东西的滋养,再加上这一段时间,江盼鱼各种营养糖果营养饼干没少吃,身高竟然长高了一些,新长出来的头发也没有过去那么黄了。
吃瓜系统扫描过江盼鱼的身体后告诉她,因为营养补充到位,已经恢复了正常人的健康水平,从现在开始她的身体发育会非常迅速。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营养不能落下,能不能长得高长得好,能不能长成前凸后翘的大美女就靠这段时间的营养摄取了。
江盼鱼也没有掉以轻心,也不敢挑食,有什么就吃什么,她要抓住最后的发育高峰期,吃出一个好身体来。
时光流转,这一眨眼就到了中秋节,大队长找了村里几个会看天气的老庄稼把式,确定未来半个月都是好天气之后。
村里就决定,等过完中秋节再进行秋收。
因为要过节,村里难得放了一天假,江盼鱼和谭雁露是下乡之后第二次来镇上,她们是来买月饼的,过节嘛,没有月饼怎么应景呢?
只不过现在的月饼都是红薯馅的,有一些高档一些的也是有蛋黄的,只不过他们买不起。
只买了最便宜的红薯馅的,用粮票和钱,一人买了半斤就回去了 。
第39章 秋收了
回来大家就摆了一张桌子坐在院子里,一人自己拿两块月饼,用刀切成小块装在盘子里。
然后就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然后时不时的唱唱歌,天南海北的聊一聊自己的家乡。
等月饼吃完了,大家也就都散了,明天就要开始秋收了呢,不睡好觉是不行的。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知青点就有了动静,又要赶着秋收,所有人天亮就必须出现在打谷场。
所以今天轮到盼鱼和谭雁露做饭的时候,两人半夜就爬起来煮了一锅玉米面和地瓜块的糊糊。
十几个人一人一碗,吃完就往打谷场走去。
等到了打谷场已经黑压压的聚集了一大片人领了工具后,大队长一一声令下,十个小队长就领着自己的队员往地里走去 。
割高粱,割稻子,收苞米,挖地瓜,割糜子,收豆子,收花生,以及各种杂粮豆子,秋收对于这个纯人力的劳动社会来说真的是一场噩梦。
哪怕是江盼鱼这个干惯了农活的人来说也不例外,烈日当空,手里挥舞着镰刀一刀一刀的割着高粱,是不能停的。
因为后面一条龙的服务正在等着呢,收高粱,捆高粱,然后将捆好的高粱再送到打谷场去晾晒脱粒。
而且还有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的捡高粱穗子,停是不能停下的,一停下就会有人不停的催促。
这个时候你是不会想要上厕所的,因为身体里的水分能变成汗水流出来了 。
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早就被汗浸湿了 ,身上粘满了草屑,高粱的叶子时不时刮蹭到皮肤,特别痒。
但是痒你还不能去挠它,因为越挠就越痒。
抢收的时候,中午是没有休息时间的,因为不用回去做饭,抢收的时候吃的都是大锅饭。
这是秋收的唯一一点好处了,不用自己出粮食,队里从粮仓里拿出粮食来煮大锅饭吃。
一个上午忙碌下来,一个个几乎是站不直腰的,腰酸背痛,呲牙咧嘴就不说了 ,你想坐下来歇一会,还得扶着腰慢慢坐下去。
不过这时候就没人想坐就是了,因为已经开饭了,不去排队,等一下都连吃都没得吃。
大锅饭很简单,就是杂粮窝窝头还有野菜汤,汤里面有一些,可以看到一点点的鸡蛋花,这就算是难得的一点荤腥了。
吃过了饭稍微歇歇了一下,大家又要起来继续干活了。
这一场秋收连续持续了半个月,秋收才勉强算是完成了。
地里的粮食都拉回了打谷场里,大队长终于宣布,不用起早贪黑的抢收了。
从明天开始恢复正常的上工下工,不少人欢呼雀跃,只有新知青们都累哭了,江盼鱼也被累得不轻。
好不容易养起来一点肉,在秋收过后全部已经荡然无存了。
好在接下来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只需要将地里的地瓜藤,玉米杆子,高粱杆子之类的庄稼晾晒干了收起来。
村里的牛和驴冬天就靠这个掺些糠皮、干草和挑出来的干瘪豆子填肚子和取暖呢!
然后,大家伙就要去麻地割麻了,麻这种植物不需要怎么费心打理,只需要近水就能长得很好,很茂盛。
等麻长高到开花结子叶子渐黄的时候,就到了收割的时候,
将麻杆割断,去掉叶子,只剩下青色的麻秆,然后从中折断,两手将折断的两节一错,剥出青皮。
将白色的光滑的麻杆丢到一边,晒干可当柴火烧。
麻地附近有一个巨大的水坑,里面注满了水,将剥出来的青皮扔进去沤着。
等个十天半个月,入冬了,再把那些麻皮打上来,用麻刀将已经沤烂的外层糙皮刮掉,剩下的就是青白色的麻。
要是多用麻刀刮几次,麻就会更白一些。
把这些麻晾干,白白的麻就有了,然后村里就会组织妇女们去搓麻。
将收捡得一丝不乱的麻拿出来,分出一小部分来喷一点水,在膝盖上搓麻绳,麻绳根据需要可粗可细,可长可短。
搓麻绳要注意粗细均习,接头无痕,那是个比较考验技巧与耐性的活。
麻制品最常见的用途是用麻绳扎鞋底 ,还有捆绑东西的麻绳,甚至是披麻戴孝里面的麻用的就是这个麻。
在没有皮鞋胶鞋的年代,用麻扎出的布鞋是生活必须品。
妇女们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一针一针扎完一双鞋底,做好一双布鞋。
“搓麻还算好的,一天能拿三四个工分,好歹还是在屋里,还会烧炕暖和,大家伙说话话,一天也就过去了。
男人们更苦,筑水库、修水圳,搞三光, 所谓三光,便是用田耙把田埂前后及田埂上的杂草全部铲锄掉,归入田中沤成绿肥。
还有民工建勤,参与道路的修建,完成规定路段的土石方。
这些都是有工分的,而且还包一顿午饭,村里很多人都会参与,不过大部分都是重劳力,去的也基本都是男人。
天冷风大,刮在人脸上,几天能把人的脸给吹出血来,他们工分高一点,有六七个。”
杨桂英一边把玉米杆子摊开,一边和江盼鱼说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总之,闲是不能闲着的,在农村里一年到头都是这样干着的,不干就吃不饱,为了生计,大家都得这么劳动着。
很无奈,也很辛苦,可是那个时代人就是这么过来的。
大伙忙完了地里的活,还得忙自己的,像是知青点,之前种下去的萝卜,倭瓜和各种秋菜也要赶紧收拾存储好,这样冬天才有菜可以吃。
而且还要趁着没有下雪,要赶紧上山去捡柴火,搂松针和落叶,不然冬天柴火不够用,可是要挨冻的。
好在,知青点的人多,李高阳分配工作也合理,倒也没人抱怨,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在为过冬做准备。
连续做完这些活计,已经到了九月中旬,整整一个月的好天气,顺顺利利的让粮食全部脱粒入仓了。
大队长一挥手,给大家多放了一天假,让大家好好休息一天。
大家都很高兴,不少人都商量着难得休息,要干什么干什么,
可是知青点的众人却是在休假这一天,睡到了中午才起来做饭填肚子。
江盼鱼看着自己黑了不止两个度的肤色欲哭无泪。
好不容易长胖一点吧,因为秋收又全部没了,现在是又黑又瘦干巴巴的,真的比村姑还村姑。
这时候她就很羡慕谭雁露了,一样的天天晒太阳,一样的干活,人家的皮肤就没有黑多少,难得因为人家是小仙女锦鲤鱼转世就可以不怕太阳暴晒吗!
江盼鱼再看看自己的皮肤,嫌弃的自己都不想看了。
吃瓜系统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提醒她:“宿主,你是不是忘了任务奖励啊!
上次的任务奖励里有一会美容美颜的雪花膏啊!
那个有防晒滋养皮肤美白美容功效的,你为什么不用啊?”
第40章 分粮
江盼鱼被吃瓜系统一提醒去,翻了翻自己的随身空间,这才从犄角旮旯里把那盒雪花膏给找出来,她唉声叹气的说:“我给忘了,不知道现在用还来不来得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