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姐弟三人也默不作声,低头默默吃了起来。
李爸李妈对视一眼,也没有多说什么,算了就这样吧,这个儿子受了大委屈,能这样做,还是不想看他们做父母的为难。
一家人沉默的吃完了晚饭,李妈又忙着给李高阳收拾要带去乡下的东西,吃的喝的用的,能带的都让李高阳带上了,就是想让他在乡下也过得舒服一些。
第88章 回连山村
第二天的中午,李高阳就登上了回去的火车,李妈和李高兴在车窗外朝他挥手,李高阳也同样挥手,然后火车开动,将李高阳带去了远方。
而在连山村的所有人都在等着李高阳带好消息回来,他们都一致祈祷能把鹌鹑蛋卖出去,只要能卖出去,那就代表这个养殖场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大队长是最焦虑的那一个,毕竟当初是他拍板决定要办这个养殖场的,只要是鹌鹑蛋卖不出去,把事情给办砸了,那可就不妙了。
好在,李高阳没有让人失望,他当初拍胸脯保证的事情做到了,果真是给“来顺”鹌鹑蛋罐头找到了销路 。
看着电报上那简洁的几个字,大队长笑出了一脸的褶子,在确定李高阳回来的日期后,还跑到了县里去接人。
李高阳是九月初出去的,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中旬了,正是新粮入仓的时候,再过几天就要交公粮了。
李高阳看着大队长就笑道:“队长,幸不辱命。”
“好好好。”大队长连声说好,拉着李高阳就上了牛车往村里走,路上李高阳将自己这几天的经历都跟大队长说了一遍,还拿出了签单给大队长看。
大队长接过单子仔细地看了起来,当他看到上面的数量时已经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三个百罐?一次就订了三百罐鹌鹑蛋罐头!”
李高阳却叹气,有些无奈的说:“是啊,只有三百罐,原本还可以再多订一些的,只是我仔细算过了,三百罐是我们养殖场目前能出的最大的极限了。
毕竟现在的鹌鹑还数量不多,大部分还只是刚出壳没多久,我仔细计算过,等养殖场里所有的鹌鹑都能下蛋的时候,得到九月底十月初,一百多只鹌鹑下一百多个蛋,差不多能够下两斤的重量。
三百个罐头,一罐是半斤蛋,刨除掉一些佐料,还有一些卤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百三十斤的鹌鹑蛋才能做成。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十一月底,我们就得开始攒鹌鹑蛋才够用。
要是我们能早两个月养鹌鹑就好了,多攒一些蛋,但这时候也能卖多一点。”
李高阳说到最后,语气里很是有些遗憾。
大队长却摆摆手说:“嗨呀,不少了不少了,三百个罐头,纯利润就有三四十点这就不少了。
以后我们的越鹌鹑会越养越多,会赚的越来越多的。”
大队长倒是满足,能一次性成功就算是很了不起了。
李高阳一想这倒也是,也就不纠结遗憾了。
之后两人又聊到了发货问题,这个倒是不用他们自己去解决,反正只要在十二月中旬之前把罐头准备好,到时候集成吉省那边有货车经过市区,他们只需要提前把罐头送到市区,和那边的货车进行交接就可以了。
等大队长和李高阳回到了连山村,村里的,干部们自然是少不了对李高阳一顿夸奖,在他收获了几个干部的拍肩递香烟后。
才和大队长一起去了村里的养殖场,江盼鱼现在的压力可不小,八月底刚刚孵化的那批小鹌鹑,还需要再养半个多月才会下蛋,可是那时候都十月份了。
北省那时候的天气可是会下雪的,越是寒冷,鹌鹑下蛋量就是不如夏天的时候下得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人为的在房间里制造出夏天的感觉来。
而且还得让鹌鹑们吃得好吃得饱,营养跟上去了,不要受惊,保持温暖如春。
温度这个问题倒是不难,反正养殖场盘了火炕和火墙,到时候多烧炕也就可以了,就是费柴火。
但是鹌鹑们的饲料如果跟不上,不仅下蛋少,而且还会质量也会变差。
就是说他们现在得开始大量收集给鹌鹑过冬的饲料,虽然之前已经准备了一些,但是还是不够。
那江盼鱼将这个隐患告知了两人,大队当即就重视了起来,这不重视不行啊,这可关系到小钱钱的收入问题。
大队长一句话,就让灵山村的小孩们都行动起来,都来帮江盼鱼她们摸田螺,挖蚯蚓,捉虫子,挖各种各样的野菜猪草,反正也不管是什么虫子,只要能提供蛋白质的就都可以。
当然这可不是白干活的,大队长去买了一包冰糖,回来拿冰糖跟孩子们结算工资,就这样养殖场有了足够的鹌鹑饲料,孩子们也有糖吃,也算是两相欢喜的事。
接下来的两个月,江盼鱼一心就能活着伺候这些小鹌鹑们,那是把它们当成祖宗来伺候的,好在这些小鹌鹑足够给力,没有让江盼鱼白费心血,每天下蛋的产量都十分稳定,到了十二月初的时候,竟然还超出了预算,足足有一百四十多斤的鹌鹑蛋。
谭雁露这时候也辞去了扫盲班老师的岗位,已经正式成为了小作坊的主要负责人,在她的负责下,三百罐不同口味的鹌鹑蛋都做好了。
贴标,装箱,为了防止天气寒冷把玻璃罐子给冻裂了,每一只箱子里都满满当当的塞满了搓揉得十分柔软的乌拉草,这样能起到保温,而且防止玻璃罐磕碰的效果。
装箱之后,外面也是用稻草混合着乌拉草包裹了起来起来,厚厚的裹了一层,几乎都看不出来是里面包的是什么。
三百个个罐头做好之后,是由大队长、金会计、李高阳三人负责去送,因为货车只会经过市里,他们必须把这罐头按照约定的时间送到市里去等车,这来来回回也需要一天多的时间。
三个人一大早出发,到了第二天中午才回来,鹌鹑蛋已送出去,现在接下来就等吉省那边的收购部门收到货后,给他们打款了。
当然了,现在这个时候可没有后来那么方便快捷,都是等着邮局汇款过来,然后拿着汇款单子去拿钱。
这一等又是七八天的时间,邮递员才骑着单车将信封寄到了连山村的大队部,大队长拆开新信封,看着那张汇款单子,心情激动的很,当即就和金会计去了镇上取钱,三百个罐头,最后得到了一百三十五块钱。
虽然说这笔钱还不够回本的,那两个人还是很高兴,这可是额外的收入啊,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只要坚持下去回了本,以后赚的就是纯利润的多好啊。
第89章 探亲假
养殖场的事情就这样暂告了一段落,江盼鱼这时候才清闲下来,只是过几天就要过年了。
她原本计划着今年秋收过后想请探亲假去北京的,但因为养殖场的事情,大队长不肯给她批假,现在有时间了,可快要过年了都来不及了。
江盼鱼就计划着,要不等过了年之后再去北京吧,反正养殖场的事情,周凉妹和夏满桌都已经轻车熟路,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江盼鱼就去找大队长老调重弹申请探亲假,大队长却有些不太同意,毕竟养殖场这时候才刚刚起步,那些鹌鹑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那就真的是血本无归了。
可江盼鱼却给出了另一个大队长无法拒绝的条件:“大队长,别这样嘛,你想想看咱们现在只有一百多只鹌鹑,之前为了那三百个罐头,这两个月积攒的鹌鹑蛋全部做成了罐头,几乎都没有种蛋,没有孵化小鹌鹑。
如果我们真有心做大的话,这一百多只鹌鹑顶啥用?要我看还得扩大规模才行 ,不然下次要是还有订单的话,鹌鹑蛋不够用怎么办?
而且这一百多只鹌鹑下蛋周期也就半年多一点,过了这个周期之后就不下蛋了,我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我这次去北京不单单是去探亲的,我还想着让你给我批一个介绍信,我要是找得到渠道啊,就多带一些种蛋回来呢,这样我们才有了后续力量的保障呀!
大队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江盼鱼当然不知道北京哪里有卖鹌鹑种蛋的,但是有吃瓜系统在,直接能够帮她做作弊,直接指明一个方向去买就是了。
大队长被江盼鱼说服了,最终批准了她的探亲假,只不过只有一个月,时间也定在了过年后。
等她过完年去北京再回来就得二月份,这一个月的时间她作为养殖场的负责人得提前把事情安排好,免得到时候真出了错。
至于买鹌鹑种蛋的费用,江盼鱼可以自己先垫付,不过要开具体的发票和说明,到时候拿着这些发票和说明回来,大队再给她补上去这些钱。
终于说服了大队长给她批假,江盼鱼拿着介绍信心情愉悦地回了养殖场。
她要做一个计划表将她探亲的这段时间的事情都安排出来,还要教两个员工如果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应该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