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娇养> 娇养 第34节

娇养 第34节

  今日水流波动不算大,水面上顺流而下的花灯安稳前行。秦知宜和一众放花灯的姑娘站在河边,望着属于自己的花灯,默默祈愿。
  随着花灯远去,并蒂莲的轮廓逐渐模糊。秦知宜默默地想,从今往后,有了清晰的目标,先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尽力而为即可。
  秦知宜扭头看向听泊筑的方向,那楼仅三层高,随着走远应当越看越小,但此时被心境影响,恍惚感觉那地方沉肃压人。还好伙计及时解释清楚了,没有误会没有争端。
  虽说得罪这些权贵倒不至于直接喊打喊杀,只怕对方心眼小,仗势欺人草菅人命。
  此时秦知宜被舅母和母亲的话镇住,没往其它事上想,她还企盼,以后不要碰上这些动辄上达天听的大人物。
  秦劭与妻儿分别数月,谢秉安更是自考取功名外放之后,就没见过家中亲人。乍一相见,都格外亲切。谢秉安更眼含泪水,为谢氏深深一鞠。
  亲人会面的叙情不过多赘述,秦知宜等在一旁,待母亲与舅父一家一一招呼罢,她才小步上前,款款施礼问候。
  舅舅是小时候见过样子的成熟稳重版,秦知宜还认得,舅母却是陌生的新面孔。
  母亲早为秦知宜简单介绍过,舅母是京中人,其父为翰林学士兼国子监主簿,当年榜下捉婿相中谢秉安,缔结姻亲。八年前,舅母郑氏随舅舅外放,二人育有一子,调任回京也是举家一起的。
  当时秦知宜才七岁,未曾入京见证亲事,因此并未见过舅母及其家人。
  如今秦知宜已到笄年,出落得熠熠耀目,叫舅父一家眼前一亮。
  郑氏端详其一番,赞叹:“甥女琼花玉貌,便是放在京中,也是极为出挑的。”
  “舅母谬赞了。”秦知宜敛眉作羞,但实则反应收敛,并没有因为舅母破格的夸赞而自傲。因为类似的话她早已听习惯了,秦知宜也自知好样貌,因此波澜不惊。
  短短几息时间,郑氏心中已了然,她这个夫家的甥女,并非等闲之辈。虽出身商贾,家中底蕴不足,不及那些诗礼簪缨世家,但她心智坚定,仪态大方。第一次见贵亲,也不见扭捏,应对自如。这样从容,令郑氏有意外之喜。
  谢秉安早向郑氏交代,委以重任,让她替甥女相看佳婿,谋一门好亲事。此事令郑氏烦扰多日。
  替小辈张罗亲事本就是麻烦事,更何况还是夫家那边未见面的外甥女,人是圆是扁都不清楚,让郑氏如何安排得圆满?只怕吃力不讨好。
  见到秦知宜本人后,郑氏那没底的一颗心才安稳一两分。她容貌姣好,大方得体,嫁入普通官宦之家并非难事。虽说庆朝不重商,但商贾的地位比起前朝已高了不少,与商户结亲的大有人在。
  会面后,两家人各自登上马车。秦家父子一齐挤进谢氏的马车,害得妈妈和丫鬟都退出来让位置。
  秦知宜是被一家人宠着的一朵娇花,多日不见,父亲和三哥同母亲亲热罢,又都来嘘寒问暖。
  秦府长房一家向来其乐融融,父母慈子女孝,没有其它大户人家的乌烟瘴气。秦知宜自幼泡在蜜罐里长大,无忧无虑,性子豁达。
  三哥秦淙笑话妹妹:“这车队后面跟着十多辆板车,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臻臻把家都搬过来了。”
  秦知宜睨了秦淙一眼,她洁如编贝的牙齿上下一碰,回嘴道:“妹妹我搬些自己的闺中用物三哥都有话说,倘若将来出嫁,父亲母亲给多点嫁妆,你岂不是要告御状去?”
  “臻臻越发伶牙俐齿了。”秦淙哈哈大笑,“你有此等好本事,三哥也不必怕你在京中受人欺凌。”
  如若是其它人家的闺阁女儿像秦知宜这般说话,恐怕要受长辈责备不端庄。哪有未出阁的女儿将婚嫁挂在嘴上说的?但秦劭和谢氏不仅不在意,还都暗赞女儿聪颖。
  秦知宜说秦淙要“告御状”,这就是在讨彩头,寓意秦淙将来能高中,入朝为官。但秦淙大概没听出来,一心只想着妹妹未来在京中的处境如何。
  秦家长房三个孩子,论头脑,秦知宜是最灵光的。知情知趣又能言善道,所以额外得长辈偏疼。
  此行入京,祖父和祖母还额外赏赐了好些珍宝玉器及银票,生怕唯一的孙女在外受委屈。
  秦父听了秦知宜的话心中高兴,拍了拍秦淙的肩:“你妹妹,她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你这个做哥哥的,要多替妹妹打点。”
  谢氏对这说法不赞同,攥紧袖口,凝眉道:“夫君勿要大意,天子脚下权贵多,不能将旁人想得太简单。”
  母亲的意思是,京中贵人不好惹,可能有那刁钻顽恶之辈。秦知宜明白,不过她并不怕畏怯。
  她最喜欢和人打交道,无论是友人还是仇人,都能为她的生活增光添彩。
  和秦知宜认识,会让人忍不住想对她好,收到她热情的回馈后,还想给予她更多。翁荣就是这么陷进来的,现在又加了个柳姑娘。
  有人带秦知宜去桃花涧,她从回帖后便开始准备当天要穿的衣衫、鞋袜,用的首饰、香粉。这些都是最基本要准备的,而另外的重中之重,秦知宜需要准备首次与谢晏交锋的计划。
  桃花涧之行就在三日后,秦知宜关起房门,在纸上写写画画,罗列许多条计划,并幻想发生的场景、可能会有的情况,条条推演,再筛选。
  目前的状况,秦知宜认识谢晏,但谢晏还不认识她。或许知道那天和陆知燕闹事的是她,又或许不知道。所以,秦知宜觉得应该先引起谢晏的注意,在他心里留下关于她的深刻印象。
  这印象怎么留才能够深呢?
  秦知宜勾着毛笔,在纸上写下“跳舞”“写诗”“上树摘桃花”“带一只小狗咬他”“撞到他身上”……
  她洋洋洒洒写了十九条可能会引起注意的方式,写完后撑着下巴盯着看了一会儿,又全部划掉。
  普通,都太普通了。
  她能够轻松想到的,别人一定也能想到。之前柳姑娘她们说过,京中不少闺阁小姐为了引起谢晏的注意,没少在他面前折腾过。花样百出,又全部折戟沉沙。
  所以秦知宜的手段必须足够特别,甚至是奇怪,才能在众多倾慕谢世子的人中脱颖而出,在他心中留下烙印。
  那么,单一的计策不够精彩,不如换成环环相扣,几多波折的连环计。
  这么一想,秦知宜终于满意地点了头。既然谢晏面对普通的手段已经麻木了,那她必须拿出点不普通,别人不敢做的行为出来。
  秦知宜又想起花朝节那天晚上,看到几位公子蹴鞠的场景。想起来谢晏不经激将,也想起谢晏对待他喜欢的事情,如蹴鞠、射猎等精益求精的追求,她觉得,他此人的眼界应当极高。
  对付这种人,或许以强制强,在他熟悉或不熟悉的事上超越他,能够让他给几分眼神和探究。
  可又是什么事,会是他既感兴趣,又不擅长的呢?
  秦知宜想了一会儿,无果,又反应过来自己想得太远了,随即低头看向自己写字的纸,把之前划掉的部分又摘出来扩写。
  人人都道谢晏难以亲近,秦知宜偏偏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事。此事现在对她来说,已经不是讨好一个男人这样简单的事了。而是一次攀峰,一次征途。
  秦知宜斗志昂扬。
  大概都是因为他昨天与她说的那些事,讨好了她。
  这是在投桃报李呢。
  谢晏失笑。朗声大笑激将谢晏的人,正是武威侯府世孙秦少珩。
  球场中,此时有五位公子在争夺鞠球,上一个耍球的人就是秦少珩。秦知宜她们挤进来的时候,看到他把鞠球踢得高高的,腾飞半空中,然后在球落下时,来了一招“滚弄”,身体微微前倾下沉,胳膊向后展开,令鞠球从右手手腕横跨肩和背,再滚到左手腕,落下,旋即踢出。
  刚那一声叫喊,正是他在把球传给谢晏时喊出来的。
  秦少珩利落流畅的一招“滚弄”赢得满场喝彩,秦知宜她们也被感染跟着呼了一声“好!”。
  这样花哨又惊艳的蹴鞠玩法,秦知宜之前还没见过谁耍得这样好的。秦少珩不愧是武将世家之后,身高腿长,矫健又有力。鞠球在他手里仿佛活了一般听话。
  再看谢晏。他们两人身高相差不大,秦少珩更魁梧强壮,谢晏则高挑昂藏,长身鹤立。接球时抬腿提出,衣摆飞扬,劲风横扫。又是一幕奇景。
  直到此时,秦知宜才看清这位国公府世子的面容。
  在此之前,她听过无数次这个名字,也听翁荣说过他肤白。此刻,看到本尊蹴鞠时身形矫健的豹姿,一晃而过的脸因为立体冷硬又面无笑容,显得有几分疏离感。
  这确实是一位龙章凤姿的谪仙人物,不怪陆知燕那样上心。
  也不知道他平时就这样郑重,还是因为秦少珩质疑过后才这样。接球过后的谢晏既专注又认真,秦少珩玩了一招滚球,他更厉害,踢球之后以膝盖接住,使鞠球轮流被膝盖、鞋底、脚踝抛起,再循环,鞠球和他同时旋转转圈,高难度的动作在他的掌控下却行云流水,一步一动。
  一旁围观的人都紧张到屏息,生怕鞠球没接住滚落,但谢晏镇定依旧,并且速度越来越快。直到完成四圈后,他一脚将球再次踢出,传给别人。
  秦少珩双手垮腰,笑道:“谢晏啊谢晏,不刺激你一下,这招什么时候才肯露给我们看?”
  只是一句友人之间互相调侃的玩笑,秦知宜听着,却骤然醍醐灌顶,有了思路。
  不知道是不是该庆幸她情绪转变得快,好哄。
  还是该对她“见钱眼开”的小势利眼批判一番。
  他打开食盒,感受到了暖暖的热意。
  谢晏盯着那一盅汤看了一会儿,才取出来,揭盖喝汤吃肉。
  一碗简单的汤,却不知道为何这样令人舒适。
  这似乎是谢晏喝过最好喝的羊汤。
  清淡回甘,肉香克制。
  秦知宜这一番体贴的举动,处处都好。
  今日落雪天寒,喝完汤,谢晏通身都暖和松快了。
  其他官员方才频频看过来,不知道侯府这羊汤怎么炖的,香味扑鼻。
  令人羡慕啊。
  因此,还有几人相约着出去了,去外面的小食肆找地道的羊汤喝。
  谢晏又吃了些其它的。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有了羊汤垫底,这翰林院的菜式似乎都变得难以下咽了。
  菜不仅没什么温度,口味也平平。
  等到忙罢了正事,谢晏提着食盒,打马回府。
  什么旁的也没做,有人喊他喝酒去,他只说今日天寒,夜里风重,婉拒了。
  回到栖迟居,见就连守门的、扫洒的下人都肉眼可见地松快,也不知道今日发生了什么好事。
  谢晏进了院门,问他近侍。
  为何人人心情愉快。
  这人不是琼林,自然有一说一。
  “回世子,今日初雪,少夫人命厨房煮了羊肉汤,院里人人都有。大伙的口福都饱了个痛快。”
  谢晏面上的表情微僵。
  原来不是专程给他炖汤,又派人巴巴地送到跟前。
  是院子里人人都有,不好落下他这个世子。
  “原是如此。”
  谢晏点头,面无表情地吐出四个字。
  是他猜错了。
  不过想想也是,秦知宜哪里是会做出那等体贴入微之事的人。
  她还小,心里不装事,更别提刚成婚的夫君。
  第26章
  秦知宜没设想过中间还有这样的曲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