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娇养> 娇养 第48节

娇养 第48节

  “没事。”知宜宜笑道,“我就是想起了一些有趣的事。”
  知宜自然是不会在李家留饭的,签完合同就离开了。
  只是回到谢家之后,买到了心仪商铺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很想找人说话。
  在这个家里唯一能够跟她分享这份喜悦的,也只有谢峥一个。知宜在房间里又溜达了两圈,兴奋劲儿依然久久不能散去,便带了新鲜的点心和果茶去了前院。
  她先跟刚刚完成功课的谢峥聊了今天签合同的情况,又表达了对他及时提供线报的感谢,并承诺日后他去书肆买书借书的所有费用,都由她来承担,作为报答和谢礼。
  说完这些后,知宜又想起一事,压低了声音对谢峥道:“那这事就算咱们两个之间的秘密,你不要再告诉别人。”
  谢峥知道她说的“别人”是府上其他人,重点是谢老夫人那边。
  今天的秦知宜很开心,谢峥认识她这样久,却从未见过她这般开心的样子,好像整个人都活过来了一样。
  难得看她心情这般的好,谢峥也没戳穿她的小心思,只是稍显无奈道:“好,我不说。”
  谢晏没有意见,端着碗和勺坐着喂她,悉心做着这一切。
  如果只当她是妻子,以谢晏冷情的为人和作风,恐怕只会觉得这事麻烦。
  可他此时做着这些事,唯一想的,是怎么做得更好。
  谁知道,不安分的秦知宜喝下第一口甜汤,眼睛眯成月牙似的:“夫君真乃当代贤夫之首。”
  谢晏瞥她一眼,笑却不言。
  之前他说的没错,她惯会笼络人。
  所以将他哄得服服帖帖,心甘情愿。
  明明是他伺候着她,却令他觉得满足。
  正是此刻,谢晏忽然明白过来,其实他无需弄清楚他到底将她当作什么身份。
  凡事,都只需顺其自然即可。
  只要心安,诸事皆宜。
  第36章
  秦知宜本就懒散,有人纵容,便越发过分。
  癸水之事,她原本没什么异样的感觉,所以才会突然而至毫无准备。身下垫了月事带后,是心理的变化,导致她觉得身子不爽利,只想躺着不想动弹。
  谢晏既然没回书房,主动留下,就是送上门来给她“利用”的。
  她拥着厚厚被褥坐靠着,谢晏坐在床边,专心给她喂甜汤。
  因为世子爷为人认真刻板,比婢女喂的还要更周到。
  他垂眸看着碗,瓷勺每一次抬起来送到秦知宜嘴边,勺子里都有不同的食物,交替进行。
  周家学堂里,李维在座位上边温书边叹气,一脸的愁眉苦脸。
  徐知让走过来揽住他的脖子,一脸关切道:“又怎么了这是?”
  “我四叔和我祖母年后就要去京城了。”李维道,“我是去是留还要等着父亲的回信,也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跟你们一起念书了。”
  李维的他父亲在江西为官,不能回来陪同他读书科考,所以极有可能会让他跟着叔父一起回京城读书。
  “伯父大概不会让你跟着四叔一起去京城的。”谢峥分析道,“明年还有三场考试,考生依例要留在原籍科考,倘若让你跟着四叔去到京城读书,这来来回回的……一年的功夫都在路上了。”
  李维如今的情况只是家中长辈离开了,老宅和下人还在,且他又不是那种很需要家长督促学习的学子,所以单独留下来科考问题不大,他的母亲李二夫人大概也会在年后回到青州照顾他的起居。
  “少淮这话不错。”徐知让也道,“你明年就要上场,这县试在二月,府试在四月,等八月过了院试再去京中也不迟。”
  李维听了这话,脸色终于好了一些。
  徐知让又道:“你昨儿不是说,文汇斋中进了一批新书么?不如散学以后咱们一起去看看可好?”
  也权当陪好友出门散心了。虽然谢峥说自己身体并无大碍,但知宜还是有些不放心,第二天早上见谢峥没有来用早膳,让芬儿去打探了一下,听说是上学去了,才松了口气。
  谁知等下午散了学后,石砚却过来报,公子发烧了。
  知宜跟着石砚去到谢峥房中,见他脸色果然不好,周嬷嬷一早就帮着请了大夫,此时诊脉完了,正在开药。
  知宜对着谢峥身边的小厮轻尘问道:“公子今儿一天都是这样?”
  “从早上起来就没什么精神。”轻尘道,“到了下学时候恍惚得厉害,还差点被车子撞了。”
  谢府东门距离周家学堂很近,步行大概二十分钟的路程,跟知宜大学从南区宿舍走到教学区差不多距离。
  是以知宜听说谢峥平常都是步行去上学,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天天念书坐着不动不利于身体健康,每天能走这么一段路去学堂也不错。
  但这会儿孩子明显都发烧了,还要走路过去,也是知宜没想到的。
  “都这样了还走路去学堂?”知宜蹙眉道,“怎么不跟周嬷嬷要辆车?”
  轻尘不说话了。知宜觉得这个法子非常完美,算算时间也基本能卡上,连路都不用多绕,什么都不耽误。
  谢峥有些惊讶地看了知宜一眼。
  认识她的这些日子里,他从没见她去主动讨好老夫人,也没见她跟大夫人经营关系,可以说跟什么人都没有过分亲近。
  他一直以为自己这位嫡母是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格,没想到竟然会管自己用膳这种小事。
  周嬷嬷的眼睛闪了闪。
  谢晏是她一手带大的,对他的脾性也有几分了解,这些年来,没人比她更清楚谢峥在谢晏心中地位。
  她原本觉得二爷不在府上,二夫人一个人在家不好发挥,没想到会如此上道。
  这样一来,贤惠人设很快就立住了。
  知宜来到谢府之后,谢老夫人一直以她体弱为由,没有交给她任何要做的差事和管家的权力,唯独小厨房是专门为了她开的,她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全权说了算,也算是她唯一可以完全控制的领地。
  今天是谢峥过来吃的第一顿饭,知宜生怕他只吃一顿就不再过来,坏了行情,所以准备非常充分。
  刚出炉的小笼包,蒸饺和肉末烧饼看起来都让人很有食欲。
  知宜又怕谢峥吃不惯这类面食,加了一份桂圆红枣糕和虾仁炒饭,为着加强营养,又加了一碗蒸鸡蛋,自己则要了一份双倍豌豆和豆芽的酸辣粉。
  谢峥很快请晏回来,看到这一大桌子的早膳宜宜愣了愣神。
  知宜招呼他坐下来:“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就让厨房随意都做了一些,你捡喜欢的吃就好。”
  说话间,绯月拿蒸鸡蛋羹放在谢峥面前,又把那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酸辣粉放在了知宜跟前。
  谢峥看着面前的鸡蛋羹嘴角忍不住抽了一下。
  他好像六岁之后就没吃过蒸鸡蛋羹这类食物,看着更像是大伯母家的幼弟该吃的东西。
  她这是把他在当成小孩子养吗?
  知宜刚穿过来时胃口不好,现在基本已经恢复正常,她用餐一般都是沉浸式吃饭,自己吃自己的不管别人。
  就在她埋头嗦粉的时候,总感觉有一道不容忽视的目光投过来。
  知宜抬头才发现,谢峥的确在盯着她,确切的说是在盯着她碗里的酸辣粉看。
  酸辣粉是知宜折腾厨房做出来的第一例特菜。
  刚开始拥有小厨房的她特别好养活,基本上是厨房做什么她吃什么,后来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有提什么离谱的要求,最多要求海鲜粥里放个咸蛋黄,炸鸡翅时要求整个腐乳鸡翅什么的,都不必大动干戈。
  后来的某天,知宜发现厨房烤了红薯和栗子,想起前世楼下有家早餐店,卖的酸辣粉配烧饼最是好吃,只是这个世界还没有酸辣粉的吃法儿。
  知宜前世的大学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也因此关注了很多手工博主,看过他们自制红薯粉的的过程,了解大致流程和做法,便写了方子让柳嫂子几个去折腾。
  她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做成这事,谁知小厨房最后还真的折腾成功了。
  知宜捧着一碗加了豆芽,豌豆,肉沫,两大勺陈醋和辣椒酱的酸辣粉吃得正香,原本想要无视谢峥的目光,奈何对方看向自己的次数实在过于频繁。
  被谢峥这么盯着,知宜有一些吃不消。
  她放下手中银筷,有些讪讪道,“你这几日脾胃失调,不能吃这些……若是你也喜欢,等养好了脾胃再用也是一样。”
  谢峥本想问,这样杂七杂八的东西炖一碗面能好吃吗?看知宜吃着面一脸骄傲的神情,最终还是努力忍了忍,把快到嘴边的话吞了下去。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是他自打记事以来吃得最好的一顿早餐,秦知宜只顾着自己埋头吃饭,不讲究尊卑上下,不需将礼仪规矩,真的就是简简单单一起拼桌吃个早膳,就算是和相处几年的父亲谢晏一起用餐都没有这般放松,能够做到真正专心致志的吃饭。
  用过早膳出了正院之后,谢峥的心情也莫名的飞扬起来。
  大夫已经开好了药方,又留了一包丸药,这就要起身告辞。
  知宜和周嬷嬷一起送大夫出门,顺带问了一句,谢峥究竟怎么回事。
  周嬷嬷叹气:“这事说来话长。”
  谢峥是五岁时候被谢晏接来府上的,得知他从前在乡下私塾已经开蒙,便将他送去了周家学堂。
  老夫人那会儿虽然不待见这个孩子,但还是晏排了车夫送他上下学。
  老夫人晏排的车夫是赵嬷嬷的丈夫胡大,这胡大仗着自己是宁寿堂的老人,看谢峥年纪小,好糊弄,不在乎也不重视,时常吃酒误事,十天里能让谢峥迟到个四五天,频率可谓是相当惊人。
  后来谢峥就直接不坐车了,改步行前去学堂。
  赵嬷嬷忍不住跟谢老夫人抱怨:“本以为是乡下来的孩子,淳朴本分,没想到竟还是个这样的少爷脾气,才几天功夫就嫌了起来。”
  谢晏这会儿已到了说亲的年纪,却突然不声不响弄回来这么大一儿子,难免影响到人生大事。老夫人正在和谢晏别扭着,又舍不得责备自己的亲孙子,难免迁怒于没有血缘关系的谢峥。
  在谢峥过来宁寿堂请晏时,老夫人便直言问他,为什么不乘车上学了,可是车夫有什么不妥?
  谢峥看着老夫人一脸想找茬儿的样子,平静道,“无事。”
  谢老夫人板着脸继续教育道:“你父亲和祖父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一门心思在读书上,从不在吃穿用度强有过多追求。你也该好好学着他们,在该上学的年纪把心思放在读书上,莫要旁生枝节。”
  这话在谢峥听来,就是他倘若要说这个车夫不妥,再问东要西,就是旁生枝节了。
  他也明白,老夫人这是不喜欢自己,不论自己说了任何问题,对方也不会解决,只会自讨没趣。
  谢峥年纪虽小却不卑不亢,慢条斯理道:“先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走这段路上学原就不算什么,我以前都习惯了的,走路去学堂就好。”
  老夫人拉足了阵势想要给谢峥立规矩,好好教育一番,再没想到被这样一个五岁的孩子反将了一军,她脸色越发冷峻,“你当真不用?”
  谢峥掷地有声:“当真。”
  周嬷嬷带着轻尘去后头煎药,石砚去了外头烧水,屋里就只余了知宜和谢峥两人。
  知宜对着谢峥小声询问:“你是不是因着当年跟老夫人说过不用车的事,才执意要走路上学?”
  谢峥取了丸药准备服用,没有说话,但看着他明显有些不自在的神情,知宜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