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 第51节
谢陈两家联姻这事几乎人人都说很好,祖母,大哥大嫂,甚至二妹的生母常姨娘都这么觉得,但他就是觉得不光不妥,而且很没必要。
没想到府里唯一跟他想法一致的,竟然会是知宜。
就连刚才关于要不要跟他去往京城的事,在毫无商讨的情况下,她的想法竟然也跟他出奇的一致。
正当知宜还要补充自己论断之时,就见得全茂走了进来,将一份公文递到了谢晏手中,似乎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知宜不想掺和他的这些事情,找了理由离开:“我去给你取二妹留下的几样礼物。”
说罢,便起身去了里间。
等绯月进来的时候,看到正屋当中坐着一个低头看公文男人,也是愣了一会儿才道,“给二爷请晏,夫人可还在这里?”
“她刚去了里间,你寻她何事?”
绯月道:“厨房柳嫂子那边遣了人来问,点心是这会儿就送,还是等夫人接公子回来再用?”
谢晏终于抬起了头:“夫人每日都去接峥儿?”
知宜此时正好取了香囊和扇套出来,听了这话连忙分辨道:“也不是每日,就这几日峥儿得了风寒,刚刚病好就要去学堂,我不放心,所以接送几日。”
知宜前世在某科普公账号那里看过一个说法,很多单亲家庭一手把孩子带大的家长,会比较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不喜欢其他人跟孩子培养过多感情。
谢峥也算谢晏一个人拉扯大的,且谢晏明显对这个养子又十分重视,知宜生怕他乱想,觉得自己一介外人想要代替他的位置,所以赶忙解释。
谢晏点了点头,看不出什么情绪,但却起身更衣道,“正好今日无事,我同你一起过去。”
谢晏愣神后,旋即懂了秦知宜的意思。
这个小醉鬼,竟想了这样荒唐的主意,朝服庄严,怎可用来做这种事?
可是,向来谨慎自持的他,却没有拒绝她的想法,他起身,前去换衣裳。
他想满足他夫人的渴盼,让她一饱眼福。
今夜,不论如何,他陪她疯。
第38章
谢晏听话地去换朝服了,秦知宜身上有他给披上的她的衣衫,以及他的外袍,只露了颗脑袋在外面。
她微眯着眼,醺然飘忽,嘴唇扬着毫无意义的傻笑圆弧。
自她嫁入后,因她怕冷,栖迟居正房的火炕时时都烧着,今夜自晌午到夜里,主子们在其它处,正房这炕也持续是热的。
因此在这炕上进行,反而比在床上还合适她。
方才在这里倒下,谢晏便没有了换地方的意愿,反正婢女们都在门外候着。
谢晏的朝服摆在书房的衣架,他换衣裳,掀帘自屋里走出来。
玉尧立即迎上去:“世子爷?”
谢晏从宫中回来的时候,周绍已经在书房等他,一见到他来就半是玩笑半是抱怨道:“你可真是个大忙人,我这等了你将近一个时辰,全茂茶都给我换了两壶,你才回来。”
谢晏无视他的抱怨,径直问道:“你今天过来有事?”
去年一年都没见他上门一趟,怎么这会儿来得这样突然。
“李家伯母打算年后搬到京城来住,我方才去李家那边坐了坐,顺道过来看看你。”周绍道,“还有一事,我昨儿接了阿遥来信。说前几日尊夫人逛街之时,把人家铺子里的墨锭和诗笺全买下来了。”
“全买了下来?”谢老夫人率先注意到了走进来的知宜,看她脸色实在有些难看,便开口关怀道:“脸色怎么这样不好?可是身上又有什么不适?”
知宜定了定神,顺着老夫人的话扯道:“大概身子还是有些不成,方才听得二爷来了,走得有些急了,头里就有些昏沉……”
“刚才还跟二郎说起,若你身子大晏了,就让你跟着他一并北上京城,如今看来,你这身子怕是还要将养一段时日。”
谢老夫人心中一叹。
秦氏到底还是身子太弱,福气不够,年前怕是跟着去不成了,如此这般,也只能先养好身子再做打算了。
知宜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此时的她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夫人的反应,尚且没分出注意力给身边之人,再不想从她进门那一刻起,谢晏的目光就定格在了她的身上。
见她经历了惊讶,错愕,再到放松三个阶段的神情,却没有丝毫失望和不甘,谢晏就知道她其实也不想随他去往京中。
如今的京中皇子争位,形势复杂,他都不能保证可以保全自身,带她过去难免有所分心和顾虑,并不是最好时机。
他的确也没有想要带她同去京城的打算。
这样也好。很快,谢老夫人也听说了家里的这些传言。
她一向自诩谢家门风清白,家风优良,也对儿孙有诸多此类要求,在她看来,这次的事还是谢晏处置不当。
谢老夫人怕知宜因为此事心情烦闷,在家憋出病来,便派人传话道,左右家中无事,趁着这会儿还没入冬,天气暖和,不妨出门散散心。
于是,知宜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出门逛街的权利。
知宜最近研究不少相关的律法条文,就本朝和离条款来看,老夫人给的礼物是赠予,如果夫妻二人和离,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带走,一般来说作为私产归属女方。
这年头和离的判决权都在知府手上,所以很多电视剧中人才会动不动上堂就喊,青天大老爷给小民做主。
至于那一万两银子……毕竟数额太大,不知道会不会被认定以婚姻为基础的赠予,但知宜觉得,如果谢晏铁了心要她拿出来,大概是能要回去的。
不过好在现在使用权是她的,可以先用来置办一些产业,等盈利之后再补上也一样。
就算和离的时候还有亏空,大不了打个欠条就是了。
这年头来钱最快又不用动脑子的营生就是搞点民间借贷,只是赚这种钱难免名声不好,谢晏要做官,谢峥要科考,都需要清清白白的好名声,这两位又都是她惹不起的主儿,所以这事还是能不做就不做。
知宜迅速确定了两条路线,可以买个铺子做点生意,或者买几个铺子收租子。
她更倾向于前者。知宜回去之后见时间还早,又歇了个午觉,等再睁开眼睛已是日头偏西。
素月看主子醒了,上前服侍知宜起床,并小声报道,“钟嬷嬷来了。”
自家姑娘生辰宴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两人心里都不痛快,脸上也难免带了出来,年纪更小的绯月尤其明显。
而在这个书中所处的古代世界里,大多数人会把下人的态度当做主人的态度,甚至是主子授意而表现出来的态度。
老夫人在这内宅当中有绝对权威,得罪了她身边的嬷嬷对素月绯月这样的年轻婢女而言绝非好事,甚至就连府中舆论也不会偏向她们这边。
知宜轻轻捏了捏绯月的脸颊,“不是说今天是我的好日子吗?别不高兴了,帮我更衣见客吧。”
知宜简单挽了头发,披了件外衫出来,对着坐在那里等待的钟嬷嬷问道:“都这个时辰了,嬷嬷怎么来了?”
钟嬷嬷听得知宜声音,立时站起身来回话:“夫人这次生辰虽然不是整寿,但也是来到谢家的第一个生辰,老夫人昨儿就特意命奴婢开了库房,找出了这柄如意出来。”
她边说边边将桌上最显眼处的红木匣子打开:“这还是从前老爷在京中时置办的物件,七宝斋里手艺精湛的师傅拿上好的和田玉雕制而成,用来晏枕最好。”
“余下这几样是大夫人、二姑娘和两位姨娘送来的礼,也一并带来了。”
说罢,钟嬷嬷又打开盒子给知宜一一做了展示。
知宜宜笑点头:“多谢老夫人,嫂嫂她们也有心了。”
钟嬷嬷又小心地看了一眼知宜,见她面色如常,不见有什么脸色,原本提着的心又放松了几分下来。
“原本老夫人是想着要给夫人好好做生日的,再不成想周家夫人昨儿得了诰命。咱们跟周家原就是世交,家中大公子又在周家学堂念书,少不得是要过去贺喜的。老夫人原以为贺喜过后就能回府,谁知周家老夫人又了留饭,误了夫人的生辰……老夫人心中也过意不去,特让奴婢过来将前因后果告知于您。”
谢老夫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大家长,尤其这些年儿子儿媳过逝之后,她一手掌控家中大小事务,积威甚重,不可能跟一个小辈低头赔不是,钟嬷嬷这样过来解释几句,把事情给圆过去,就算是致歉了。
知宜穿越过来也有段时间了,更兼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对这个世界的规则大致也了解。
像周家夫人得了诰命这样的情况,可以去亲自道贺也可以派人只送贺礼,可以选择带她同去也可以选择不带,主家留饭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尤其在这个时候,青州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去道贺,不止单单对着谢家一家,如果老夫人说家中有事要走,周家绝不会不悦,也不会强留。
说到底还是觉得秦家是小门小户,对她这个无奈娶进来的孙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权衡利弊之下一步步选择,才会有这样的最终结果。
钟嬷嬷今日一直赔笑,态度也比之前更是谦逊几分,大概也是怕她生气。
知宜心中倒是没什么波澜。
她早早就存了要走的心思,也没把他们真心当什么家人,甚至不是钟嬷嬷提醒,她都忘记了今日是生辰,更没想做什么大肆庆祝,所以不曾失望什么。
这会儿有精力跟他们置气,还不如把今日买来的律法书目多看看,研究一下老夫人送的礼物算不算私产,和离之后能不能带走更实在一些。
想到这里,知宜对着钟嬷嬷笑笑:“这些突发事件,谁都不能提前预知……老夫人想给我做生日的心,我都是知道的。”
钟嬷嬷点了点头,又陪知宜闲聊几句后,回宁寿堂跟老夫人复命。
老夫人这会儿刚刚礼佛完毕,看到钟嬷嬷回来便对她问道:“如何?”
钟嬷嬷道,“奴婢瞧着倒是个心宽的,送去的礼物都笑着接了,还说您给她庆生的心,她都是知道的,这样的插曲让您别放在心上。”
赵嬷嬷还记着谢晏给秦家送的三万两银子,一听这话撇嘴道,“一家米养不出两样人,秦家又是那样的人家,从小耳濡目染,怎就会是个不计较的?”
钟嬷嬷也知道她和大夫人走得近,在老夫人跟前对着二夫人没什么好话,也皮笑肉不笑道,“这还真瞧不出来。”
和知宜相处了这些日子,谢老夫人对这个孙媳的性子多少有了一些了解。
秦氏看着有些温吞,凡事不往心里搁,要么是真的心宽通透,要么就是自幼在家不受重视,不争惯了,没什么掐尖要强的心性。
不论如何都是好事。
大郎媳妇王氏是个争强好胜的,若是再来个事事要强的弟妹反而不妥,如此一来,妯娌两个才能好好相处。
生辰宴的插曲过去之后,老夫人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府上不日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
知宜也终于知道古代女子为什么总需要做针线打叶子牌消磨时间,在这个没有电子通讯工具的现代,日日宅在家中实打实的无趣,不出门不聚会的时候,总要找点事情来做。
还好那次跟着谢峥出门,买了好些话本回来。
知宜的阅读习惯原和古人不同,努力适应了几日便没了障碍,也作为了一个不错的消遣。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也是降温之后难得的暖和天气。
知宜午睡醒来出门散心,正巧遇到了从宜秋院出来的常姨娘。
知宜来到谢家后,也见过了常姨娘几次,每次见面她都穿得不是一般的素净,连裙袄的镶边和香囊等装饰都没有任何鲜亮的颜色,似乎还在孝期一般。
知宜和常姨娘没什么话说,打过招呼之后就准备离开,哪知对方却跟上来。
“二姑娘打络子的手艺一向不错,老夫人和各家夫人见了都是夸的。前几日二姑娘新打了几条,看着极好,想要给夫人送去,又怕夫人打扰夫人静养……”
她说着说着突然没了声音,显然是在等着对方接话。
“这有什么打扰的?”知宜也是这会儿才想起来,二姑娘谢琳琅正是常姨娘所生,随之客气道,“我正好闷在房中也无聊,如若妹妹不嫌,就过去找我说话。”
“夫人说哪里话?”常姨娘笑道,“二姑娘最是向着夫人,平日极少在长辈面前主动说话,夫人生辰那日却在长辈面前力争,要带您一同去周家道贺呢。”
知宜记得谢小妹在原文当中也是一个背景板样的人物,男主腼腆文静的庶出姑姑,论戏份远不如嫁往京城的谢大姑娘谢清沅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