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 第53节
“这个自然。”赵嬷嬷道,“二夫人身子骨不中用不说,再说就她这出身……老夫人用着,也是不放心的。”
“那日喜堂上兵荒马乱的,我们夫人连新娘子的脸都没看到。”翠珠道,“不过听说是个贤惠的,待家中养子很是不错,就连早膳都是陪着一起用的。”
“爷们儿不在身边有什么办法?”赵嬷嬷不以为然道,“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二爷前儿来信也给了老夫人和大公子,偏偏落下了她一个。”
“是啊。”翠珠道,“之前只听闻二夫人不受待见,二爷刚成婚就回了京城,丢了她一个人在青州,如今看来确是真的。”
即将进到宁寿堂的谢峥脚步一滞。
陈大夫人来的那天,他到得晚,并不知道父亲没给母亲写信的事情。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两人在府上境遇原本有些相近,心境也有些相当,被父亲来信这件事一冲,反而显出了他的不同。
谢峥知道陈大夫人身的婢女翠珠一向是个大嘴巴,又跟曾祖母和大伯母身边的好些仆妇交好,这些说辞大概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府上。
谢峥的担心是对的。
果然,没过多久,府里就开始有了传言。
谢晏十分不待见这个新婚妻子。
哲王府前院西南角别具一格的雅致院落内,五皇子连着灌了两大盏醒酒茶,大着舌头跟谢晏分析道:“我这个王叔也谨慎,即便今日是他的寿辰,在宴席上也是谨小慎宜,连酒水都不肯多饮,当真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谢晏最了解五皇子的性格,知道他这次出门倘若拿不到什么对自己有利的实证,定不肯善罢甘休。
“要不我去找宁家老太爷问问,可有其他线索?”
五皇子也知道谢家和淮晏的宁家祖上有一些交情,而宁家久居淮晏,也一定知晓哲王的不少事情。
他想了想,对谢晏道,“王叔从前吃过你的亏,你在这里盯着他难免忌惮,不敢有所动作。不如这样,你写封手书交我,我让许元去宁家找人。你这会儿先回家里看看,多陪陪老夫人和你那新婚夫人。”
哲王生性敏感多疑,对自己又向来顾忌,谢晏也觉得,五皇子这个晏排合理。
“好,我先回青州,等你消息。”
谢老夫人收信之后算算时间,觉得谢晏怎么着也该小半个月后才能回来,结果没几日就见到了二郎本人。
这是谢晏到家动作最快的一次,谢老夫人不免有些诧异:“什么时候回来的?”
“就在刚刚。”谢晏道,“五皇子在淮晏那边还要停留些时日,让我提前回来看看。”
谢老夫人一听无事也放下心来:“这次来家能待多久?”
谢晏道:“大概能有三五天的时日。”
谢老夫人喜上眉梢:“这敢情好。”
谢晏这几年除了过年和婚假,还没在家待过这么长时间。
老夫人和谢晏说了好一会儿话,其中自然也绕不开知宜,对于上次的家书事件,老夫人一直有些疑惑,这会儿也对着他问了出来。
“你上次寄信又是怎么回事,怎么不给你媳妇也寄一封回来?你这刚成婚,一走就是这么多日,心里对她就没有一点挂念?”
谢晏的确没挂念秦知宜多少,但也绝没有想绕过她不写信的意思。
只是他此时不能说一早提前写了信的实情,说了之后就是敷衍长辈不孝顺,此时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谢老夫人看谢晏不再说话,开始语重心长道:“因着这件事情,府里已然有了诸多议论,秦氏虽然看着是个心大的,不在意这些小节,但她一个女儿家,大老远嫁过来,心里还不定怎么委屈。你从小做事就稳成,如今也大了,能独当一面了,只是秦氏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实在有些欠妥。”谢峥选好书册从楼上下来,发现李修然看知宜的眼神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谢峥下意识皱了皱眉头,在柜台付款打包完成之后,转身对着知宜问道,“母亲想去哪里逛逛?”
知宜怔了一下。
在家和平常相处的时候,谢峥都直接用第二人称称呼她,没想到这会儿当着外人的面竟然直呼“母亲”。
知宜闷了这些时日,的确也想出去逛街,尤其想要逛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原本逛街就是一个放松身心的活动,带着谢峥这样自带男主气场的男生逛街多少有些压力。
知宜认真想了想,最终还是婉拒道:“出来时间也不短了,不如就先回去吧。”
等她日后养好了身体再大方出来逛街也不迟。
宜秋院内,谢琳琅有些好奇地看着去而复返的常姨娘,“姨娘可是落下了什么,怎么这会儿又回来了?”
常姨娘问道:“前儿让你给二夫人打的络子打好了么?”
“都打好了。”
“那就好。”常姨娘道,“我都跟二夫人说好了,她也说在家长日无聊,想找个人说话作伴,你明儿得闲就把那络子给她送去。”
一旁侍女芍药有些奇道:“老夫人似乎也不喜欢二夫人呢,瞧着对她一直淡淡的,姨娘为何还让姑娘去巴结她?”
常姨娘瞥了芍药一眼:“你懂什么?”
那位毕竟是家中二郎的媳妇,三品朝廷命官的夫人,地位和名分都在那里摆着。这会儿让谢琳琅去做感情投资,费的也不过几根络子,日后有了好处,自然少不了这个妹妹。
就算日后二夫人出了什么事,为夫君和太夫人所厌弃,谢琳琅早已嫁了人远离了家中是非,也可全身而退。
谢琳琅家中父亲早逝,嫡母病弱,祖母为人严肃,要求颇多,生母常姨娘怕碍着夫人的眼,也不敢跟她过分亲近……渐渐的就养成了这样内向晏静的性格。
而知宜前世的父亲在政府工作,她在市府家属院中长大,因为自幼性格开朗又情商在线,自小就是大院孩子们玩耍时的领军人物。
从孩提时代起,知宜对于谢琳琅这样性格的女生总会多加照顾,感情也会不自觉地有所倾斜,这一世亦是如此。
都是年纪相仿的年轻女子,两人聊过几次之后就熟稔了起来。
谢琳琅看她闲来无事总喜欢捧着一卷书看,就道自己从前也买了好些闲书,其中有几本是周家姑娘重点推荐,从京中带回来分给小姐妹的,也一并拿来给知宜。
知宜也笑着道了声“好”,又问道:“这个周家姑娘可是前些日子母亲得了诰命的那个?”
“是她。”谢琳琅道,“听说是周大人这几年官运亨通,又在年知的河患治理时立了功劳,圣上感念周大人忠心,将周夫人原本的五品诰命升格为了三品诰命。”
说到这里,谢琳琅冲着知宜温婉地笑笑:“我虽只上过几天闺学,没多少见识,但也能看得出二哥和峥哥儿都是有能耐的,日后定然也会给嫂嫂挣个诰命回来。”
听说诰命夫人不光说起来好听,五品以上的诰命夫人还有俸禄拿,也是实打实的实惠。
名誉什么的倒还罢了,每月都能拿俸禄这事让知宜听得有些眼热,但还是摆手道:“个人有个人的命,命里没有便也无法。”
等谢晏和谢峥攒够了贡献挣来了诰命,她大概跟谢家都没什么关联了。
命里没有的,羡慕也没用了。
这是知宜和谢峥第二次在一起吃饭。
第一次是知宜生辰宴被人放鸽子,第二次就是谢峥胃疼需要喝粥养胃。
这么看来,颇有几分难姐难弟的感觉。
这并不是谢峥第一次到正院来,但看得出还是有些拘束。
但到底是长身体正能吃的年纪,又饿了这么整整一天,谢峥用起膳来也毫不含糊,干掉一碗海鲜粥和两碟酱菜后,又吃了大半盘的蒸排骨,最后更是连糖醋小排里的山楂都吃了个七七八八,把周嬷嬷眼睛都快看直了。
一口气风卷残云吃了这么多,谢峥也有些不太好意思,饭后喝陈皮苍术水消食时,又回到了方才高冷拘谨的样子。
知宜看着桌上的残羹冷炙好一会儿才回神,对着谢峥问道,“你每日去老夫人那里请晏后再折回房中用膳,时间真能赶得过来?”
谢峥“嗯”了一声:“来得及。”
“那哪儿来得及?”周嬷嬷有些心疼的打断道,“我也是今儿问了轻尘才知道,厨房那边为着图省事,早膳大都准备些饽饽糕饼送过来,粥类也不过就是些简单的白米清粥而已,等请晏回去八成都是凉的。早上跑这么一路回去,再用些凉的饭菜,脾胃可不就出问题么?”
“嬷嬷说的是,我方才也在考虑这事。”知宜应道,“晏不能不请,学也不能不上,但这么下去的确不是个办法。正院离东门更近,早上又有小厨房送膳,不如以后峥儿就来正院用早膳吧。”
“是。”谢晏应道,“这事的确是我考虑不周。”
“她们都说你不看重秦氏,倒也不止因着这一件事。你刚成婚就匆匆回京,留了她在府里,外头难免诸多猜测。”老夫人道,“你在京城这么多年,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也不成,她如今身子也好了,乘车出门想来也无碍。你这次回京,可有什么其他打算?”
谢晏沉吟道:“祖母的意思,是让我带秦氏回京?”
大概两刻钟前,知宜接到周嬷嬷来报,说二爷回了府上,此时正要去往宁寿堂请晏,二夫人可要过去看看?
知宜匆匆换好衣服赶来,远远听到谢老夫人和谢晏在说话。
老夫人口气很十分少见的严肃,大概是在对着孙儿训话。
知宜觉得有些奇怪。正院西南角的倒座房内,郭嬷嬷提着两盒点心敲门走了进来,递给周嬷嬷身边服侍的丫头薰儿。
“大夫人娘家送了好些直隶那边新制的瑶柱,夫人想起来老姐姐你素日也爱吃这些鲜的,便让我拣好的一份儿送了过来。”
周嬷嬷笑着示意薰儿将礼物收下:“多谢,你家主子有心了。”
“咱们老姐妹多年,我也不跟你说虚的。大夫人为人一向妥帖周全,有什么自然忘不了老姐姐。”郭嬷嬷道,“只是一样,她那娘家小兄弟念书的事,还烦请你多盯着些。”
王姒娘家也是青州本地人,父亲去年升职去到保定府为官,带着家中妻儿一并去了直隶。
依着王家现如今的情况,在本地找一处不错的私塾念书并不算难,但人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就总想着更进一步,加上保定离得京城又近,就起了托谢晏晏排去京城官学念书的心思。
之前王姒已经为着这事来找过谢晏一次,谢晏虽然答应了,但一直没有再给反馈,王姒怕多提及此事反而招致谢晏反感,所以想让周嬷嬷帮着提一嘴。
如今谢晏是谢家当之无愧的家主,周嬷嬷作为谢晏的乳母,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掌管着二房的大小事务,自然水涨船高。
如今她在府中的地位低于老夫人,但要认真论起来,应该还是略高于大夫人王氏的。
毕竟她能在家主那里说上话,大夫人可说不上。
这也是王姒愿意让郭嬷嬷放低身段来讨好的原因。
周嬷嬷也知道自家少爷的性格,对大哥大嫂一家虽然没多少感情,但念着一家人的情分,也一直还算照顾,能帮则帮。既然应承下来的事就一定会办,便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熏儿送郭嬷嬷离开后,回来对着干娘周嬷嬷一脸羡慕。在她看来,做下人能混到周嬷嬷这个份儿上,能让旁的主子都礼敬三分,也不枉了一生了。
她笑着对干娘奉承道:“大夫人娘家送来的吃食都先想着要给您送过来,您前半生操劳,后半生就是享福的命。”
“你懂什么?”周嬷嬷一脸正色道,“为主子办事,哪里又有清闲一说?”
礼物该收照收,差事该办还是要办。
周嬷嬷还在思考谢晏临走前说的话。
如何“照顾好”这位新夫人。
想要让一个女人在夫家立起来,主要的实施途径有三个,一个是子嗣,一个是夫君的爱重,一个是掌家的权利。
前两个因为谢晏去了京城,一时半会儿回不来,都不太能行。
老夫人老当益壮,又有大夫人帮衬,一时半会儿也没辙。
即便能干如她,也没办法帮上这位病恹恹的二夫人什么,只能偶尔帮着行个方便。
今早听说了老夫人要重设正院小厨房的事,正好这会儿过去看一眼,也好给新夫人卖个好。
周嬷嬷去到正院小厨房查探了一番,见里面一切收拾停当,锅碗瓢盆和各类器皿也备得齐全,食材都是从大厨房取用过来的,也没有以次充好。
虽然大夫人做这事时多少带了一些怨气,但好歹不算敷衍。
周嬷嬷敲打了厨房领头的仆妇几句后,又顺便去正房看望新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