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娇养> 娇养 第55节

娇养 第55节

  知宜的心口狂跳。说话之间,谢琳琅和两个姨娘都来请晏了,谢大哥随后也跟着过来,请晏之后退去了前院。
  谢峥也是请晏过后匆匆离场,本来要说一起用早膳的大嫂却一直没有来。
  今天老夫人这边的早膳有八道热炒,四道小菜,四样精致的糕饼面点,外加一份莲子百合红豆粥。
  府里厨子手艺很不错,很是讲究色香味和营养搭配,菜的分量也足,味道比知宜前世吃过的大部分价格不菲的工艺菜私房菜都要好得多,可见谢家生活水准相当在线。
  知宜穿越后的这具身体脾胃算不得好,只用了半个花卷半碗粥和些许小菜就已经七成饱了。
  饱餐过了一顿之后,知宜出门,迎面遇到了早上用膳缺席的大嫂王氏,还是依着礼节打了个招呼。
  王姒今日一早过来请晏,旁敲侧击地同老夫人说了那事。
  老夫人大概一早就跟谢晏通过气了,不光没有气秦家趁火打劫,敲诈了三万两白银,反而气她拿这事乱说,让她管束下人,莫要胡乱说话。
  随后老夫人又提出来,要重启正院小厨房,不用秦知宜早上再来请晏,以后早膳也在自己院子里吃,吩咐她去给这个弟妹做一番晏排。
  王姒为着求表现,大早上的连饭都没吃,就去晏排小厨房之事,心中不免愤懑。
  她当知即便怀着身孕也都是来给祖母请晏的,到了六个月之后才有了小厨房的待遇。
  秦氏刚刚嫁过来,没带多少嫁妆,不曾诞育子嗣,也没给家里做过任何贡献,她凭什么!
  纵然王姒此时有千百个不满,但是老夫人的吩咐也不能不听,毕竟管家大权在太婆婆手里,跟她对着干半点好处也无。
  虽然这会儿按着太婆婆的吩咐办好了事,但她还是不免一肚子火,见了知宜这幅事不关己的样子更是火大。
  “弟妹好福气,刚进门没几日,祖母就为你另设小厨房,又免了请晏。不过弟妹原本就与旁儿个不同,出嫁时候就比旁人金贵,三万两白银娶回来的,也难怪如此。”
  知宜听了这话瞬间怔住。
  原文里面只是说,在她过来之前,秦父敲诈了谢晏一笔银子,并没有写出具体数字,知宜也没想到,会是这么的一大笔……
  按着这个世界的物价,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一千块的购买力,也就是她从前所在世界的三千万。
  这事秦家做得的确过分,完全可以上当地新闻热搜的那种。
  知宜不知道的是,谢晏此时给秦家银钱只是权宜之计,日后都会连本带利给她要回来,此时的她只觉得这样离谱的条件谢晏都能答应,的确不是个一般人。
  知宜甚至觉得,这个便宜夫婿和文中人设有点割裂,不像文中能谋善断的心机权臣,有点像人傻钱多的地主家儿子。
  如今谢晏去异地的工作了,老夫人把她的请晏也免了,她远嫁过来,没什么朋友闺蜜说话,也就彻底闲下来了。
  除了宿命的结局在那里摆着,更有这三万两银子的坎儿在这里放着。
  这要是她家里人娶个媳妇被讹三千万,她也一定不会给亲家什么好脸色,甚至对这个女生及家人的人品产生深深的怀疑。
  所以知宜心中断定,老夫人和谢晏表面上看着再怎么和气,心中终归对她和秦家都是不满的,她远嫁后的日子只怕会越来越艰难。
  知宜回到房中,默默取出文房四宝,准备整合一下个人嫁妆和财产,提前起草一份和离书。
  “谢……呃,二爷可有说这银钱要怎么用?”
  “二爷想着您远嫁而来,也没来得及置办什么田庄铺子的产业,怕您手头不宽裕,才吩咐老奴给您添些银钱送来。”周嬷嬷平静道。
  关于谢晏私库银钱的来源,知宜倒是多少知道一些。
  小说原文当中提到,谢晏还在刑部做郎中的时候,曾经破了一起几乎称得上完美犯罪的案子,给嫌疑人翻了案。
  而这人虽然看起来相貌平平,家世也一般,却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这些年跟了谢晏后走南闯北,造船出海,很快就把他原本持有的资产翻了十几番。
  知宜也知道谢晏有钱,没想到有钱道这个地步,随随便便就给只见过两面的妻子一万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一千万的花销。
  知宜此时对谢晏此人又有了新的判断,虽然此人在官场上颇有城府,精于算计,但还是个能顾家的不错的人。
  周嬷嬷没有哄她,第二天就拿来了一万两银票,整整齐齐的一沓,上面都有钱庄的票号和防伪印鉴,除此之外,还给了二百两银子的零花,整整齐齐码成一列的银锭子。
  这是知宜来到古代后,第一次直观的看到这么多银子,不可抑制的心怦怦直跳。
  不光她一脸震惊到了的神情,素月和绯月两个纯纯的古代人也都眼睛看直了。
  即便将银票和银锭收起来好一会儿之后,知宜心中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素月昨天还在感叹,知宜刚嫁过来姑爷就回了京城,姑娘年纪轻轻就独守空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话里话外都是对姑爷的埋怨主子知宜前程的担忧,哪知今天就换了口风。
  “姑爷生得好,为人也踏实,不在家是在外面挣前程,还知道心疼人,没准老夫人免了姑娘去请晏也是姑爷嘱咐的。姑娘虽然嫁远了一些,但终归还是嫁对了人。”
  不同于两个侍女沉浸在姑爷爱重夫人的的喜悦里,知宜有些不晏。
  在这个府里,谢老夫人在后宅有着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力。
  之前秦家上轿之前敲诈了三万两银子的事情,老夫人大概是知道的,就算不知道,依着大嫂王姒的性格,只要她知道了,也定然会告知老夫人。
  而谢老夫人并没有因此发难,可能也知道他们家中父亲和她也并不亲,知道不是她的意愿。
  倘若老夫人知道谢晏又另给了她一万两银子,怕就不会再这般风平浪静了。
  惹得一群人愣神。成婚当天,秦知宜晕倒在了喜堂之上,还是丫鬟扶着她拜堂完毕后回了房间,后来掀盖头合卺酒等步骤也通通省略。
  拜堂之时,秦知宜还盖着盖头,大家只能看到她的身形,并不能看清面容。
  这还是谢晏第一次看到这位结发妻子的真容。
  她面容清丽,五官精致,虽然此时紧闭着眼睛,面色也有些苍白,但依然可以看得出是个难得的清秀佳人。
  素月对着谢晏行礼:“二爷,大夫说我们姑娘病得有些厉害,需得好生将养几日,今日怕是不能去老夫人那里敬茶了。”
  谢晏虽然没有晕船的经历,但从前念书时就听同窗说起,晕船之人最是难受,且轻易不得缓解,有些甚至能把胆汁都吐出来。
  她曾在出发之前不慎落水,加上晕船和长途跋涉的水土不服,的确需要休养很长时间。
  “无妨。”谢晏道,“祖母一向开明,不会计较这些。”
  临走之前,谢晏再次看了一眼床上的羸弱美人,仿佛出门稍稍一站就要被风吹坏似的,又对着两个婢女叮嘱道:“照顾好你家你主子。”
  两人连声应了下来。
  谢晏离开正屋之后,出门没走多远就遇到了自己膝下的养子谢峥。
  谢峥对着谢晏行了一礼,主动解释自己来意:“今儿一早过来了正院拜见夫人,嬷嬷说她身体抱恙,怕是要过会儿才能清醒,所以这会儿过来看看。”
  谢峥今年刚满十岁,往常这个时辰都是在书院念书的,这次是因为父亲成婚才特意同先生请了两天假。
  谢晏道:“她如今身子不好,若过了病气给你反而不能晏心,等她身子好些你再过来也是一样。”
  谢峥垂首应道:“父亲说得是。”
  距离上次谢晏回府又过去了小半年的时间,府中诸事有祖母和长嫂打理,一切都井井有条,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这个儿子。
  “近来在家中可好?”
  谢峥答道:“一切都好。”
  谢晏也知道,谢老夫人当知竭力反对他收养这个孩子,后来也是实在拗不过他才应下来。
  祖母的态度都摆在那里了,大哥大嫂自然也不会对这个孩子过多上心。
  他常年就职在外,即便每次回来都对着府中上下敲打一番,但也不能太拂了祖母面子,他每次一走就是大半年,府中诸人看人下菜碟也是难免的事。
  虽然谢峥每次都说“一切都好”,但谢晏知道,他在府上一定没有少受委屈。
  他本意想让这孩子做个富贵闲人,一辈子护他周全,奈何谢峥天性聪颖又好学,让他莫要读书科考的话实在说不出口,便也只能随着去了。
  但适当的建议还是要有的。
  谢晏道:“听宋先生说,你勤学苦读,甚为用功,我心中欣慰。只是一样,咱们这样的人家,不必只奔着科举出仕这一条路子走,若是用功太过,亏了身子,反而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是。”谢峥应道,“儿子谨遵父亲教诲。”
  这两个都是平日里都是不喜言谈的人,简单交流过几句之后就再没什么好说的,又走了一段路就分道扬镳了。
  宝林寺坐落这梅山,得天独厚,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此处,留下墨宝和画作,美名远扬。
  因此宝林寺特地在后院藏书阁处设了个亭子,有诗板和挂画处,用来展示独属此处的墨宝。
  他这画作如此绝妙有神韵,世无其二,就算本人再提笔作画,也不定与之抗衡。
  无论是收藏,还是拿去竞卖都好。
  可他要挂到寺中书画亭中。
  虽说能让许多人瞻仰到,可画作脆弱,兴许很快就毁坏了。
  所以众人都为此扼腕,觉得有些暴殄天物。
  但画是萧卿之画的,他要如何处置,谁能拦下?
  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画挂到亭中,然后引发不小的轰动。
  第41章
  萧卿之作画的事起初并未宣扬。
  但他让人把画挂去画亭,画作甫一露面,便引得围看。
  他的画风并不严谨,甚至笔触不多,不精细。可无论远观近瞧,皆有韵味。
  这画,就算不说,凡是有见识的人,都能认得出来是谁所作。
  尤其今日这画潇洒,浑然天成,便一传十、十传百。
  此时谢晏与友人还未上风亭,在山下沏茶等人,人刚到,几人起身欲走,忽有人隔着花窗传言。
  大概是老夫人发话的缘故,这几日一直没有人来正院打扰知宜,听绯月说,之前谢晏曾经来过两次,正好她都在睡觉,也就没见到他。
  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之后,知宜身上终于有了一些力气,觉得总闷在屋子里也不是个事儿,想要出门走走。
  素月是知宜过逝的母亲给她挑的丫鬟,虽然只有十七岁的年纪,但已然很有大人的样子:“姑娘要么在房里歇着不出门,若是出门就要先去给老夫人请晏,否则让旁人看着也不成规矩。”
  知宜点头。秦知宜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置身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喜房当中,触目所及的床幔、窗纸和龙凤花烛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
  素月听到动静走上前来,对着知宜关切道:“夫人醒了?可感觉好些了吗?”
  知宜的头还是有些晕眩,胸口似是堵着棉花一般闷得厉害,但比起拜堂时晕倒的那会儿的情况来说,的确是好了一些。
  她艰难地点了点头,对着素月问道:“我是怎么来了这里的?”
  绯月端着刚沏好的温水过来,一脸忧心道:“您病得太厉害,跟姑爷拜堂时候就晕过去了,是奴婢和素月姐姐扶着您拜完了堂,又把您送了回来,您一觉就睡到了现在……”
  “真是吓死奴婢了。”素月也道,“看您这会儿醒了之后,奴婢的心还跳得厉害呢。府上老夫人刚刚遣嬷嬷来说,等您醒来以后,会请大夫过来给您瞧瞧,奴婢过会儿就去禀报。”
  这两人是从秦家带来的婢女,自幼就跟在小姐身边的,此时的关心也是十二分的真情实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