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 第62节
秦知宜笑眯眯的道,“我的婚事爹爹您费点心慢慢找便是,若找不到合意的,我就留在家里帮爹爹了。”
秦兴德这次真的后悔,不该被沈氏的枕边风吹动的,到底给自己惹了个怎样的煞星啊。
为了表达父爱,秦兴德耐着性子陪着秦知宜多聊了一会儿,秦知宜也收起爪牙,重新变成了那个只喜欢吃喝玩乐,万事不爱动脑子的大姑娘。
气氛正好,秦兴德道,“爹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若缺什么,直接跟我说。”
秦知宜一脸孺慕,“谢谢爹。”
秦兴德试探道,“那藏珍楼的房契?”
秦知宜面带微笑,态度却坚决,“要辛苦爹帮我赎回来了。”
秦兴德憋了一口气,心知必然要大出一回血,却也生不起气来,他怕他一生气,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送走秦兴德,秦知宜的心情不错。
云苓疑惑,“为什么要跟老爷服软。”
秦知宜教她,“什么叫服软。说软话,办硬事,他有句话没说错,姑娘要在这个世道立足,有娘家撑腰很重要,何况退婚和之后的婚事都需要爹爹出马,心甘情愿总比被逼着强。”
“还有我娘留给我的生意,秦家离不开许氏,许氏又何尝能离开秦家呢?能皆大欢喜的赚大钱,没必要鱼死网破。”她也实在不想费劲巴拉再去找新客户。
“那为什么还要帮二姑娘?”这一点云苓相当不满。
“谁说我帮她了。”秦知宜无所谓的道,“我只是帮我自己,而且……”她悠悠一笑,“有些人,并不是你帮了,他们就能成功的。”
若是她们违背秦兴德的意思……秦兴德还会觉得她们软弱需要保护吗?
正好她也想看看,多活了一辈子的秦柔,长了多少本事。
要是夫妻两个感情平淡,怎么会有丑灯笼游街这样有趣的举止?这可不像谢晏会答应的事。
令这群人都好奇极了,少瑾兄和秦家二姑娘之间发生了什么,忽然有了如此大转变。
犹记上回梅林之行,虽说都传谢世子待夫人大方,二人相处也和睦,对夫人十分照顾,但这并不稀奇。
就算感情不好的夫妇,在外也不会表现出来不合,落人口实。
逢场作戏的夫妇大有人在。
就连人尽皆知,萧卿之挂了幅含有秦知宜的画,也没见谢晏有什么反应。
不急不妒。
让人以为,谢世子仍是从前那个在男女之事上没分出心的人。
直到刚才所见,霍林安等人细细一琢磨,这不对劲啊!
第45章
谢晏那群好奇的同僚走了,秦知宜才抬头挺胸,恢复如常。
被陌生人看见不妨事,让相熟的人看了,就连她也觉得丢人。
最怕谢晏遭人笑话,坏他形象和名声。
秦知宜侧目去瞅谢晏,发觉他正看着她做的那灯笼,面上似乎带着情不自禁的微笑。
秦知宜不解。
她以为他会后悔依了她,害他颜面扫地。
永贞三年三月初三上巳节,上京南郊的玲珑山已经覆满新绿。
达官贵人们纷纷前来踏青,家中有适龄儿女的,趁着这个机会互相见见,顺势还能促成几桩圆满婚事。。
半山腰的凉亭内,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靠在美人靠上。
她姿势神情都懒洋洋的犹如猫儿一般,让看着她的人也不自觉的浑身放松。
偶尔有风拂来,吹起她额前不甚搭的刘海,霎时露出一张令人惊艳的脸。
然而又在风过后消失在刘海之下,惊鸿一瞥仿若错觉。
一旁的丫鬟瞥见这一幕颇有微词,“姑娘为何不让奴婢给您梳个好看的头,现下十分的颜色也只剩下五分,平日也就罢了,今天可是要见未来姑爷的。”
秦知宜一边翻着话本一边道,“今天踏青的人多,王公贵族可不少,还是谨慎为上。”
她也不喜欢额头上闷闷的感觉,但她曾亲眼见过一个富商之女因为长得漂亮被权贵抢去做妾,哪怕那姑娘马上就要成亲。
那是她穿过来后第一次对皇权社会有了切身的体会,之后就格外低调。
没办法,商人在这个时代地位实在不高,再富有也随时都能成为权贵们砧板上的鱼肉,真出了事,她可不信她便宜爹会护她。
所以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她还是低调苟着更合适。
好在现在离穿衣梳头自由的日子也不算远了,她的未婚夫家忠勇伯府如今是上京新贵,等她嫁进去,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
云苓从小就跟着秦知宜,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但想起秦知宜的婚事很是愤愤,“可是外头都传二姑娘貌若天仙,才比柳絮,堪配李六郎,倒是您骄奢跋扈、胸无点墨,还长相平平……”她越说越气,“那明明是许娘子给您订的婚事!如今倒是该给她二姑娘才对?!”
“照奴婢说,今儿个就该叫李六郎好好看看,二姑娘跟您一比才是什么都不是!”她满腔斗志,可惜她家大姑娘不配合。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朝上山的小路张望,“说起来人怎么还没到,不会是太太又搞了什么鬼吧?”
秦知宜心道,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沈氏母女既然起了要截她婚事的心思,又已经做了那么多,这最后的节骨眼又怎么可能不捣乱。
沈氏是秦知宜的继母,二姑娘秦柔只比秦知宜小半岁,光从这一点就能窥见秦家上一辈的恩怨情仇。
妻子怀孕丈夫出轨,然后两个人离婚,放在现代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在这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古代,敢这样做的女人称得上是离经叛道。
而秦知宜这辈子的母亲许倾蓝,从小就是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出身杏林世家,却不爱医术爱经商,后来遇上豪商之子秦兴德,也就是秦知宜这辈子的爹,两人互相欣赏,两情相悦,之后水到渠成的成了亲,一起将秦家的产业经营壮大。
如果在小说里,大概就是琴瑟和鸣白头到老的剧本,然而现实是婚后三年,许倾蓝怀孕在家养胎,秦兴德出门做生意却带回了另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并在不久后诊出有孕。
许倾蓝没有像这个时代的女人一样忍气吞声,而是在生完秦知宜后直接和离。
不过她并没有带走秦知宜,一来在这个时代,子嗣无条件归属男方;二来许倾蓝也并没有打算便宜后来的沈氏。她和秦兴德相看两厌可以选择离开,但秦知宜是秦兴德的孩子,秦家的东西必须要有秦知宜一份。
所以秦知宜从小还是在秦府长大的。
婴儿时期许倾蓝直接划出一座别院,客居秦府教养秦知宜,后来秦知宜懂事了些她便另外置了宅子,秦知宜想娘了就可以过去小住。
对此秦家也没有人敢不满,因为许倾蓝本人在经商上天赋不俗,和秦兴德和离后,一个人照样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其中还有不少秦家根本绕不过的关键渠道。
因此秦兴德不管是出于对许倾蓝的愧疚还是忌惮,从不敢苛待秦知宜。就算沈氏母女再闹腾,也从来都越不过她去。
直到三年前许倾蓝出门做生意时意外去世,因为是和离之身,只能葬回许氏老家,秦知宜扶灵回乡守孝三年,前几天才回到京城。
然后她就在出了名,准确的说,去年李家六郎李亦宸高中探花的时候,上京的闺秀千金们就开始关注她了。
说到这个,秦知宜都不得不感慨她娘的投资眼光,谁能想到当初不过是边关参将侄子的李亦宸,短短五年就一路飞升成了忠勇伯府的六郎君呢?
关键他出身武将世家,却进士及第,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如今还在御前行走,便是傻子都知道他前途无量,听闻还有郡主朝他伸出橄榄枝。
所以也不怪众人要关注她,以李亦宸现在的身份,她一介商户女嫁他简直就是越级高攀。
偏偏李家没有一丝一毫退婚的打算,众人更赞他品行高洁。也更显的她这个商户女有福气。
继母沈氏大概实在不甘自己的女儿继续屈居她之下,又觉得许倾蓝去世后秦知宜没了靠山,便动了心思。
觉得反正李家是和秦家结亲,那么选个更合适的姑娘总不为过吧,她眼中更合适的姑娘自然是她的亲生女儿秦柔。
所以趁着秦知宜这三年不在京城,母女俩小动作不断。
久不见李亦宸出现,云苓也不知道是安慰自己还是安慰秦知宜,“当初这婚事是许娘子和李老夫人定下的,可不是看秦家的面。”
“这几年李老夫人给您的节礼也没落下过,今年您刚回来就下了帖子邀您来见见人,还说过要商议婚期,李六郎总不会忤逆老夫人。”
秦知宜不置可否,沈氏那么自信总不会毫无凭据,她可还记得出门前继母生的二妹妹秦柔面对她时那得意的表情。
云苓忽然兴奋的碰了碰秦知宜,“姑娘,那个是不是李六郎?他来了!”
秦知宜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
其实她和李亦宸没有见过面,她娘给她定下亲事时她才十二岁,那时她在上京,李亦宸在边城,后来她随她娘去边城的时候,他又在游学,等他来到上京科考,她又回乡守孝,一直都在错过。
不过待她看到那道身影时,很确定那就是李亦宸,既有书生的温文尔雅,又不乏武将的挺拔修长,一张清俊立体的面容,气质如皎皎冷月,矜贵端方。
怪不得能引得上京的闺阁千金们瞩目,也怪不得能让她娘早早为她定下亲事,确实是少见的青年才俊。
秦知宜起身朝着对方微微一福,李亦宸只是微微颔首,扫过她时眼底没有任何波动,之后也只在凉亭外离她五六米远的地方站定,似乎只是迫于无奈来完成见一见她的任务,并没有跟她多聊的打算。
他们也确实没多聊,李亦宸才淡淡的开口说了一句“大姑娘,是我对不住你……”,那头一个小厮就匆匆跑了上来,口中焦急道,“少爷,秦二姑娘出事了!”
秦知宜就见那在她面前清冷寡情的男人陡然面色一变,“怎么回事?”急的招呼都没跟她打便急匆匆转身下了山。
云苓气的跺脚,“二姑娘又演什么戏?!”
秦知宜挑了挑眉,觉得有些蹊跷,按理说沈氏母女现在会捣乱,但却不会再招惹李亦宸了才对。
她也有些好奇,“去看看。”
走到山脚便见三三两两的聚集了不少人,显然是出了什么事。
云苓上前打听,才知道秦柔竟是真的遇到了麻烦。
原来在她跟诗社的几个姑娘们一起赛诗时,被前来踏青的吴国舅看上了调/戏,惊慌抗拒之下落了水。
秦知宜皱起眉头,吴国舅的名声即便她远在祖籍也听说过。
贪花好色,荒淫无度,不知多少女子遭过他的毒手,商户平民就不说了,甚至不乏小官之女。
偏生他是当今太后的亲弟弟,即便被御史弹劾,甚至顺天府抓捕,最后也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最后反而告官的人没一个好下场,众人都奈何不得。
她虽然不喜秦柔,但也不愿意看到她发生这样的事情。
云苓连忙问旁边的姑娘,“吴国舅没得逞吧?李六郎救了她吗?”
“吴国舅没得逞,不过也不是李六郎救的,吴国舅压根不给李六郎面子。是镇北侯来了。”那姑娘说到这儿,两眼放光,小心翼翼的看了下周围,幸灾乐祸又解气的道,“吴国舅吓的屁都不敢放一个,灰溜溜的走了。”
“可惜你们来迟了,没看到传闻中的镇北侯,太威风了,啊啊啊!”
这话立刻赢得周围一片附和,原来众人聚在这里并不是因为看热闹,而是在讨论镇北侯。
秦知宜自然也听说过镇北侯,如果说李亦宸闻名上京,那镇北侯谢晏则是整个大郢都如雷贯耳的人物。
他是已故镇国公最小的儿子,先皇后的嫡亲弟弟,按礼法,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国舅爷。
不过对于镇北侯来说,国舅大概是最不值得一提的身份,众人更敬畏的是他那一身本事和残忍狠辣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