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 第75节
想到这里,谢氏劝服了自己:“臻臻,既你想好了,就去做吧。”
秦知宜点点头,告诉母亲知道,获得支持,她就没有别的顾及了。下一步该做什么?秦知宜已经想好了,她需要朋友们的八方相助。
果然谢晏踱步过来,“你怎么到的这里?”
秦知宜这会儿也反应过来对方为什么不让她走了,大概以为她是其他人的探子或者刺客。于是连忙道,“民女本和人约好了去清风阁,不想半路遇到吴国舅拦截,慌不择路就往山里钻,就阴差阳错跑来了这里。”
谢晏挑眉,“阴差阳错?”
秦知宜使劲点头,她真的不是什么刺客探子!!就是赶巧!
“侯爷,”劲装少年将一只袖箭递给谢晏,“箭上有毒。”
那是刚刚对方绑她时从她手臂上卸下来的。
谢晏拿起那支袖箭,盯着箭头眯起眼睛,再次重复,“阴差阳错?”
秦知宜道,“总要有些保命手段。”
劲装少年已经将她的随身包袱打开,看着地上一捆袖箭、几包调料、毒药解药瓷瓶若干,甚至还有一套木质碗碟。
谢晏眯起眼睛。
秦知宜弱弱的道,“民女习惯未雨绸缪。”谁规定逃跑不能舒服点了?
谢晏问,“换做你是我,会信吗?”他脸上还挂着笑,只是那笑怎么看怎么渗人。
秦知宜使劲点头,“信!您看我这实在不是做探子的样子。”
谢晏不置可否,目光又落在那一堆毒药和袖箭上,笑道,“普通姑娘好像也不是这个样子。”
秦知宜绝望,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因为太过惜命而丧命。
谢晏摩挲着腰间的刀,刚刚他就是用这个杀的叛徒,见他有拔刀的迹象,秦知宜飞快道,“牛马令!”
谢晏手一顿,“什么?”
秦知宜不自觉的吞了吞口水,“牛马令,我娘曾给北疆运送粮草,镇国公赐下牛马令。”
自古商人要把生意做大都要有靠山,许倾蓝的靠山就是镇国公,她长期为边关筹措运送粮草,当然许倾蓝能在一众商人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找到了古时失传的木牛流马机关图,镇国公因此赐下一块牛马令,表示若真遇到问题,可以提三个合理要求。
许倾蓝去世后,这个令牌就到了她手里。
“你娘是谁。”
“许倾蓝,许娘子。”秦知宜道,“不知侯爷是否可以替镇国公履行这个承诺。”
谢晏忽然一笑,“相信我父亲赐下令牌,说的应该是满足合理要求,但你窥探朝廷机密,犯的是死罪,你觉得我免你死罪合理吗?”
秦知宜忍不住想骂人,刚刚她说要去旁边等,他把她绑在这儿,现在说她窥探朝廷机密?
况且,那是朝廷机密吗?那明明是他准备谋逆的机密。
可是对方刚刚亲手杀了一个人,秦知宜只能怂怂的给自己辩解,“怎么能是窥探朝廷机密,我这种一无是处的小女子,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朝廷机密,说出去大家还当我疯了呢。”
谢晏低头看她,“你还想说出去?”
秦知宜:……
还能不能好好聊天了!
“留你一命也不是不可以。”
峰回路转,秦知宜精神一振,“您说,无论什么要求我都答应。”想了想,小心翼翼的补充道,“合理的。”
谢晏盘着手腕上的珠串,漫不经心的道,“舌头割了。”
秦知宜:……她就不应该相信这颠公。
“光割舌头好像不行,你应该识字,手也剁了吧。”谢晏想了想,“哦,眼神也能示意,眼睛也刺瞎。”
见秦知宜不说话,谢晏反问,“怎么了?这几个要求不合理吗?”
合理你奶奶!
“侯爷,”一个八尺大汉出现在旁边,“山下有人来了,确实是吴国舅的护卫,不少人被毒虫蛰伤了。”
谢晏“嗯”了一声,“谢天谢地。”
秦知宜懵了一下,为什么要谢天谢地?这颠公又想干什么?
难道杀人之前还要祭拜下天地?不过想到他杀一个人都要雕一颗珠子,再祭拜个天地好像也不奇怪,秦知宜正防备着,就听旁边两个长相相似的大汉异口同声的开口,“属下在。”
秦知宜:……可真是好名字。
谢晏道,“处理一下。”
那两位壮汉听命去收拾尸体,谢晏回过头看着秦知宜的表情,心情似乎好了不少,“你倒确实应该谢天谢地。”
说着掏出匕首,在秦知宜还没反应过来时割断了绑着她的绳索。
秦知宜浑身一松,小心翼翼的看着他,“多谢侯爷?”
“不客气,”谢晏道,“他俩手脚不利落,多一具尸体不好处理,所以先劳烦你自己走下山了。”
秦知宜:……我真是谢谢你啊。
谢衍突然笑起来。
看着他眼底的恶劣,秦知宜多少明白这位应该没有了杀她的打算,只是不知道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杀,还是因为知道她有牛马令之后才决定网开一面。
不过秦知宜也没心思深究,踉踉跄跄的跟在几人身后从另外一条路下了山。
到了山下,谢晏吩咐劲装少年,“小六,去把秦家的马车牵回来。”
秦知宜连忙道谢,“多谢侯爷。”虽然她自己也有法子解决,但谢晏出面事情就简单多了,就算吴国舅找去秦府也不怕。
秦知宜刚觉得这一场惊吓也不算白受,就见谢晏露出一个堪称温和的笑,“不必,毕竟是要做我侯府主母的人,岂能容他放肆。”
秦知宜:……
这人怎么这么可恶啊!还有,他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这是侵犯隐私知不知道!
然后又反应过来,好像明镜司就是专门侵犯别人隐私的。
可恶!这万恶的皇权社会!
每当他以为自己对秦知宜已经很心动的时候,她总有办法,让他更意外,更心动。
更想将全世界都送到她的面前,只为博她一笑。
谢晏还是按住了她的手。
“我要为你做的事,还有很多。”
秦知宜摇头。
谢晏拥着她,两人慢慢倾倒,他啄了啄她的唇。
笑说:“慢慢来,不着急。”
“今夜还很长。”
第56章
还未到解禁的时候。
小夫妻两人热火朝天地忙了半夜,摸索出了不少新花样,又发掘了许多两个人都喜欢的妙法子。
可是终究不能完全尽兴,反倒是火上浇油,让人更是空虚不满。
被秦知宜缠着不放,谢晏只好使劲浑身解数,打算让她累了乏力了,也就睡着了。
努力了许久,秦知宜的确累了,可仍然存了几口气缠着不让他走。
谢晏给她披上了中衣,秦知宜不好好穿那衣服,歪着身子往他身上靠。
两家人寒暄入席,男子聚一侧,女子聚在另一侧。
秦知宜的座位与郑云淑相邻,落座后,母亲在与舅母说话,她便侧过头与郑云淑交谈:“云淑,可叫你们久等了,我素来磨蹭,还请包涵。”
秦知宜说话时,一双美目望着郑云淑,发现她并未回视,嘴唇微抿,脸上的笑容勉强。她觉察到郑云淑心中起了芥蒂,不过并不着急着去维护。
一来,现在不是场合。二来,两人还不熟,即便交朋友也得多方考量,不是朋友,那她没必要去哄着讨好。人与人能否熟识深交,并不是一方一昧努力迎合就能办到的。秦知宜一贯的交友准则,是她只需要真诚地展示自己,合拍的人自会互相吸引。
对于秦知宜的自我调侃,郑云淑的回应淡淡的,她只是摇了摇头,轻言细语道:“无碍,你们是客。”
三言两语之间,秦知宜就看出来了,她舅母这位妹妹,是个内向又玲珑心的人儿,秦知宜自己是个直率活泼的,别人不理她,她也不介意,自己另寻开心。
听闻母亲在同舅母商议,明日去添置些东西,秦知宜便接话说:“也不知京城有哪些出名的膳食点心,不如,明日我和母亲出门去瞧瞧,待找到了,请舅母和舅父来品鉴,看甥女我眼光如何?”
她一番话说得几位长辈都笑起来。
谢秉安笑言:“真是个馋嘴猫,这顿还没吃完,就想着下顿了。”他笑话过后,又接了秦知宜的话头,“好,那舅舅就等着看你能找到什么美味佳肴。”
秦家一家人暂住在谢府,即使是近亲,对谢家人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麻烦,尤其是操持庶务的主母郑氏,不知添了多少需操心的事。主家招待周到,来作客的人更该有所报答。除了该有的答谢礼数之外,小事上也可多多付出。一套茶具、几匹布、难得的果品吃食,都能以表心意。勿以小而不为。
这便是人情亲恩,有来有往拧成一股,才能好得长久。将来秦家若要在京城扎根,有谢家照映帮扶,许多事都能轻松。
如果由秦父秦母来主张宴请,有些刻意,又显得似乎是谢家的宴席招待不周,让人难堪。但由秦知宜来出面相邀,借口腹之欲的名头,不那么正式,就不会让人多想。这事双方都没负担,刻意的味道便能轻松揭过去。
因此谢秉安和郑氏都答应得利落。
当然,如果谢家主君和主母不是秦知宜的舅父舅母,宴请邀约自然是秦母来主张才正式。
欢笑过后,席间气氛松软,郑氏的话也多了起来:“明日是中和节,西市的集市与相国寺都比平时要热闹些,我带姑姐和甥女去走一走,添置些东西。另外,二月十五就是花朝节了,提前准备准备,是极好的。”
秦家之所以一月中就动身来京,就是为了赶上花朝节。花朝节是未出阁的姑娘们能施展才艺的传统佳节,节日风俗纵情浪漫。有郑氏牵头,能参加一场京中权贵高门举办的赏红宴,多在那些官夫人面前露露脸,有人说亲,媒人登门多了,有多方选择比较,择其优再换庚帖,才不至于盲婚哑嫁耽误了好姑娘的一生。
庆朝没有严格的男女大防,年轻的公子与姑娘们在节日宴会上可以一同赋诗行令,如果有青年才俊与秦知宜两相意合,再求娶结亲,就再好不过了。
花朝节那日,游春、赏红、拜花神、放花灯等等,有诸多游玩的事宜,未出阁的姑娘们盛装出席,斗才情展技艺,有诸多需要提前准备的,所以郑氏特地有此提点。
谢氏感激,忙应下来。母女两个当夜为此事,还商量了近半个时辰。
第二日一早,郑氏带着郑云淑一起,作陪秦知宜母女逛集市,见识京中的烟火气息。
这日是二月初一,中和节。
中和节为庆祝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农事伊始之际而生。这日,宫里会赐宴群臣,百官向君主献农书。在民间,百姓悬挂五谷、祭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农田丰收。
在郑氏的带领下,一行人乘马车到城西的集市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