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 第76节
京中内城有东西各一市,多店铺少民居,摊贩集中。这天既是早市又是中和节,行人摩肩接踵,临近市口道路就已堵塞。几位女眷便只好下车步行,府中马车去远处等着。
秦知宜刚来京城时,坐在马车上看的都是远景,现在步入集市中一瞧,还是有许多新鲜玩意和没见过的吃食。她是爱新奇的人,一路看一路买,才走两里路,两名丫鬟手里已经快拿不下了。
她买了酿橙糕、奶花酥饼、豆娘纸鸢、并蒂莲的花灯等等。这些小东西倒都没几个钱,只是秦知宜买东西的势头有如恶狼,看到新奇的好看的东西,就想买来品一品,让郑氏她们看得意外。
待一行人离开吃玩集中的地方,来到售卖胭脂水粉、珠钗头冠及布料的一条街,秦知宜的狩猎才刚刚开始。
这些铺面的门头不一定宽大纵横,但京城到底是京城,天子脚下富贵集中,这些商铺里陈列着的,有些连秦知宜的眼睛都认不出来历。
从波斯、西域千里迢迢运过来的矿石、香料,制成的眉黛、胭脂。还有新挖的宝石矿出土的彩宝做的花簪。秦知宜从未见过浅紫色的宝石,和她今日的装扮十分相配。
听店娘子说,这叫堇青石,是自家的商队从遥远西洲的墨伽带回的,小小一块宝石,只做了三支,这是最后一支簪子。
稀有又金贵的珠宝自然是昂贵的,但秦家最不愁的就是金银钱两。秦知宜豪掷六百两白银的银票,将其斩为己有。
好看的首饰人人都喜欢,但当郑氏和郑云淑听到店娘子报价时,脸色全都凝固在了脸上,再听秦知宜一句“给我仔细装起来”,瞳仁与眼睫都在微微颤抖。
六百两白银,在郑氏来看,那是谢府上下能嚼用四五年的巨额钱财。在郑云淑来看,那是三品官员家庶女的出嫁嫁妆,还要更多。
但是此时,六百两只是秦知宜毫不犹豫买下的一柄花簪。秦家有多富贵,在这一刻才让郑家两姐妹感受到具体。
然而就在店娘子要应声时,一道急促的轻呵从通往二层的楼梯转角传来:“慢着!”
几人回头,看到一群年轻的姑娘带着丫鬟仆妇结伴而来。为首的两位衣料昂贵样式时兴,打扮得也精致,不知是哪家高门的贵女。
方才呵止人的那位,走近前来,看一眼即将要被包上的花簪,又瞟了眼秦知宜,眼神犀利。
她略抬着下巴,冲店娘子扬声说:“我才听说你们毓宝阁出了件难得的首饰,今日得空赶来。现在还未交易完成,是不是得优先老主顾?”
虽然这花簪还未交易完全,可口头上已是说好了的。店娘子为难语塞:“秦姑娘,这……”
看店娘子怯然犹豫的模样,秦知宜就知道这姓秦的贵女身份不低,她得罪不起。并且还是“老主顾”。
这首饰要是一般的东西也就罢了,秦知宜初来乍到,不好得罪人。但今天她对这堇青石的花簪一见惊艳,喜爱非常,又占着先机,心里自然不愿割爱。
秦知宜从容不让:“怎么没有交易完成?我说要买,伙计说要卖,那就是我的。银票都已备好,又无赊账,这里所有人都是见证,不要歪曲事实。”
那姓秦的贵女立即反驳:“没送到你手里,就不是你的。”
她的好友也站出来说话帮衬:“就算买了也有退的,谁知道你银票够不够,会不会反悔。说不定早就反悔了,现在正嘴硬呢。”
在秦知宜说要买后,桑荷没多久就将银票备齐了,听旁人诽谤秦知宜买不起,桑荷立即就要将银票送到店娘子手里去。
却不料,记起事后的郑氏忽然变了脸色,小声同谢氏提醒:“这姓秦的姑娘,是武威侯,骠骑大将军的曾孙女秦相宜。”
谢氏听了来头,脸色也变了。封侯的一品武将,且听起来军权在握,如此鼎盛的勋贵之家,难怪这姑娘如此跋扈。因为她背后的靠山,让她有横行霸道的资本。
尽管谢氏也不愿让女儿退让,但对方来头不小,才刚来京城就得罪这样身份的贵女,只怕会影响秦知宜未来与京中姑娘们结交。
秦知宜听到了舅母的话,她是聪明人,不会因小失大地给自己添麻烦。但这口气,一时半会谁能咽得下。
一直没动静的郑云淑向她靠近,轻声劝说:“阿宜,暂且忍一忍,我们得罪不起她们。”
秦相宜几人察觉到对方减弱的气势,猜出来脸生的几人惹不起她们,底气更足了。另一名女子催促说:“怎样,让还是不让?”
秦相宜上下扫了秦知宜一眼,傲声道:“我需要她让?张娘子,她出多少钱,我出双倍,这生意,你们毓宝阁是做还是不做?”
“威逼利诱”四个字,给这位武威侯的曾孙女演活了。
不料,本该感到难堪的秦知宜,却露了个笑秦,大大方方冲秦相宜说:“秦姑娘,别这么浪费银钱,我六百两买的,你给我八百两,我把它卖给你,你省个四百两不好吗?”
结果明日竟然休沐!
哪里也不用去,是吗?老阍将拜帖递给门房旁晒太阳的婆子,让她径直送到后院六姑娘的淸音阁。
婆子一听是给淸音阁跑腿办差事,顿时喜上眉梢。因为翁六姑娘是老爷夫人嫡出的,唯一还留在家中的老幺,上面的姐姐都已经出嫁了,只剩她一个,那是捧在手心唯一的心肝。六姑娘人又大方,去淸音阁办事既长脸又有好处。
婆子欢欢喜喜地去了,老阍想了又想,一改之前提防哪家人来攀关系、打秋风的冷淡,背着手出门去,又把那秦家小姐请进门房,唤人看茶伺候。
秦知宜听之任之,安静等待。
看门的老少下人聚在墙根,闲话猜测,待会儿这位姑娘会被请进府里说话,还是赶出去。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时间,老阍见到去送信的婆子回来,后面跟着三个仆妇两名丫鬟,急色匆匆而来。
待人走近一瞧,其中一人正是六姑娘身边管事的柳妈妈。派她前来迎接,证明六姑娘对这位客人极为重视。老阍吁一口气,庆幸没怠慢贵客。
哪知,六姑娘对这位秦家姑娘的看重,让这些守在门前的下人始料未及。
柳妈妈召门房送小轿来,命两名仆妇为贵客抬轿代步不说,带着伞的丫鬟还撑伞去门房迎接秦知宜,一人撑伞,一人与之说话,殷勤和气。这些都是淸音阁里有头有脸近身伺候的,待秦姑娘与自家六姑娘也差不多了。
这位姑娘到底是何方来客?从前都未曾见六姑娘对谁这么上心过。姑娘性情文静不多出门,所交好友不过一二,这位远地来的客人,倒是与姑娘投缘了,是入了真心的。
秦知宜并不知道她待遇特殊,还以为是翁荣客气周到,怕翁府太大,客人走累了、晒得刺目,以为给她的待遇是人人都有的。
送她去后院的小布轿不同于外面的,更小更轻,是这种府邸大宅内部使用的代步。秦知宜坐在里面,感觉抬轿的两名仆妇格外尽心,她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摇晃。
翁府极广阔气派,从大门抬往后院女眷所居处,甚至途经两处假山花园,另有引的大片池水,种莲养鱼,水景与园景交相辉映,花枝扶疏,移步换景。抄手游廊贯穿其中,沿池而建,青瓦青漆红檀梁,有江南园林的韵味,连角落的云纹花窗都透着一个雅字。
秦知宜坐在轿子里看不见,但赵妈妈和连翘全都远远地望了几眼,见识了一番。
这种低调雅致,亲和自然的水乡园林,与秦家在豫州奢靡大气的豪宅有不同的气派。在京中有这样清幽的大院,是世代垒官权贵延续的积累。
因为这一趟有客人乘轿,往淸音阁去的时间,比柳妈妈她们前去门房迎接秦知宜的时间要长。
秦知宜全程坐在轿子里,想掀帘欣赏翁府风景又忍住了,等到轿子落地停下,丫鬟掀帘来请,秦知宜这才动身,略低下头迈步走出。
待她站直身抬眸,眼前是翁荣带着人亲自来院门前迎接的一幕。她清瘦依旧,巴掌大的小脸上生了一双湿润如墨的圆润雾眸,平日安静的时候淡淡的,一笑起来就像只小鹿似的。纵使仆从环伺,她还是一丝架子都不端着。
时隔两年未见,两人从总角少儿出落成及笄少女,身量与容貌都有不小变化,然而四目相对,当年那欢声笑语的一幕幕依旧鲜活明亮。
“阿荣!”秦知宜脱口而出曾经的称呼,加快了脚步走至翁荣跟前,“能找到你,真是太好了。”见到她,秦知宜之前的种种揣测和担忧霎时烟消云散。旧友重逢,阿荣果然是欢喜的。
翁荣看到来自秦知宜的拜帖时,心情已经很是激动了。原以为再也见不到的朋友,来到京城后大费周章寻上门来,这意外之喜不亚于茫茫黑夜滑过飞星,使人耀目一瞬。
待看到秦知宜出现,惊喜更甚于刚才的心情。相比秦知宜的主动,翁荣牵住她袖口的举动,已经是她难得的外向。
秦知宜把准备好的礼物木匣从赵妈妈手中接过来,递给翁荣:“特地为你准备的,快看看。”
两人紧紧贴在一起,一同踏入淸音阁。进入内室后,两人又坐在一张榻上挨着,翁荣打开木匣,眼睛放出惊喜的光彩,当即就取出来,让秦知宜帮她戴上。
翁荣还是一如既往爱穿青碧色的裙衫,所以这串璎珞恰好与她相配。戴上璎珞,她又托起嵌在金缀上的绿松石抚摸,越看越喜欢。
翁荣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但秦知宜总是能带动她。秦知宜笑吟吟地望着她,语调轻快:“幸好你还是喜欢碧色,这都两年了,要是你不喜欢了,我就给你换一个。”
“喜欢的。”翁荣急忙咬定。她望向秦知宜,想起两年前两人相识的情形。
那时她随婶娘前往豫州探亲,在四叔家中小住。一日出门游玩,马车在路上与其它府邸的马车卡在胡同处,那马车上的官家小姐不依不饶,是路过的秦知宜替她解围。
后来在宴席上又遇到秦知宜,两人顺理成章结为相识好友。
翁荣在豫州那段时日,都是秦知宜带着她玩,和她的朋友一起,踏青扑蝶、曲水流觞。她们一起喂过蚕,染过布,一起偷喝桂花酒,夜里看过星空,比在这京中自在许多许多。
秦知宜性子好,人有趣,和她在一处,没有身份和礼数的制约,翁荣觉得很舒心。并且,秦知宜很会照顾她,有时候她不说话,她也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思。
所以翁荣很喜欢秦知宜,从豫州离开时,还红过眼睛。短短两个月的时光,足够翁荣回忆很久。是以,两年后的今天,两人重逢后依然毫无隔阂,和曾经一样地好。
听秦知宜讲了来京的缘由,以及她往后大有可能在京中长住的事,翁荣高兴之余,也意识到了她的身份对于秦知宜的重要性。
翁荣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这人是秦知宜的话,她只会担心她能为秦知宜做的事太少。
两人亲亲热热地叙了一个时辰的旧还不够,翁荣又留秦知宜用午饭。秦知宜不是扭捏的人,翁荣想留,她也没什么事不急着回家,自然干脆爽快地应了。
为了不让母亲和舅母担心,秦知宜派连翘回家去送口信,用完午膳之后再回家,不必等她。
在翁荣的照拂下,秦知宜逛了翁家的园子,尝了一桌好饭、翁荣最爱吃的点心。为表重视,秦知宜还被带到澹泊堂,见翁荣生母,翁家大夫人。
翁夫人执掌中馈,府中大小事务都逃不开她的眼睛,秦知宜前来拜会翁荣的事,有下人传消息禀告,翁夫人早已知道。
这些自幼生在京中,家学渊源,又嫁入官宦高门为主妇的夫人们,对京里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门户,不说了若指掌,心中总是有个印象的。起初听说来人姓秦,翁夫人便知道秦家姑娘没什么来历。
但当女儿将人带到面前,介绍她名叫秦知宜,翁夫人就有印象了。
“难怪荣儿今日这么高兴,还留人在府里用饭,原来你就是豫州那个帮过荣儿的秦姑娘。”翁夫人笑得慈目,看秦知宜的眼神,便不再带有高低贵贱的审视。
秦知宜低头微笑:“谈不上帮,出门在外,遇到需要不平的事谁都会搭一把的。”
翁夫人现在知道女儿为什么喜欢这孩子了,不说人怎么样,起码心是直的,性情直爽爱说话,不怕出错。翁荣太内敛,跟这样的孩子在一处,能带动她几分。
这种情况下,无需考虑那些门庭之别。天底下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活得开心一些的?尤其翁荣上面的三个姐姐已经为士族繁荣牺牲了许多,仅剩留在身边的小女儿,翁夫人只盼她高兴。
她此时已经从高门贵夫人的身份,化为一位慈爱的母亲:“荣儿常和我提起你,既然你也来了京城,两人可以多走动。”
秦知宜自然应一声好。
简单说了几句话,翁夫人就放两位姑娘回去了。残阳西斜,秦知宜也该告辞回府了。不过翁荣扯住她的衣袖,不舍得放人走。
“臻臻,我送你回府。”翁荣早就打算好了,秦知宜回去的时候,她要专程作陪。得到秦知宜的应答后,翁荣扭头问柳妈妈,“嬷嬷,都按我说的准备好了吗?”
从未见过六姑娘待谁这么用心过,看着她长大的柳妈妈也高兴呢,笑答:“姑娘放心,全都按您说的挑好了。”
秦知宜挑眉惊讶:“阿荣,你们说什么小秘密呢?你准备了什么,送我的礼物吗?”
“是呢。”翁荣应了又不解释,神神秘秘的。秦知宜以为她是不好意思,就没追问,只玩笑说期待得很。
等两个姑娘家离开翁府,秦知宜自己带来的轿子给丫鬟乘坐,她与翁荣共乘翁府的马车。上车后,马车转过一条街,从车窗探头出去看,秦知宜才看到从翁府西墙的转角门源源不断抬出来的大型家具,还有成对成套,已经装箱的名贵器具。
翁荣的阵仗太大了,秦知宜佯装惊吓:“坏了!阿荣,你从家里抬这么多东西出来送我,翁夫人要怀疑我是拐子了。”
秦知宜站定不动,莫名其妙脸红。
她不想承认自己又傻了,强词夺理说:“就算你明日休沐,咱们也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在这儿走路呢。”
她这话堵得谢晏哑口无言。
但是怎么办呢?只能把这事揽到自己身上。
于是谢晏愧疚说:“都怪为夫,没有办法能让夫人更满足,不然的话夫人已经拉着我回去了。”
他在外面说这样让人害羞的话,给秦知宜羞得直接扔开他的手,扭头跑了。
谢晏在后面追。
眸中浸着浓浓的笑意,意有所指道:“跑什么,现在又急着回去了?”
秦知宜扭头瞪他。
第57章
谢晏听闻秦知宜在家时张罗了他的书房,第二日白天第一件事,便是进书房欣赏他夫人的成果。
昨日秦知宜将他书房的书搬出晒过了,顺势也收整了书房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