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 第79节
这兄妹两个感情并不深厚,从小吵吵闹闹长大,一个强势,一个叛逆,现在都大了还偶尔斗嘴。因此,不说秦相宜不知道,就算她知道,也不会直白地告诉秦少珩,让他如愿。
秦少珩原本想否认,毕竟他只是因为谢晏才好奇,但看他妹妹这一脸防备的样子,反骨也硬了,教育秦相宜说:“也该长大懂事了,别老是在外边欺负别人。”
“我哪里欺负她了?”秦相宜不服气,下巴高抬,“你知不知道她还曾讹了我二百两银子,是她欺负我才对!”
“还有这回事?”秦少珩忍俊不禁,忽地一笑,但还是没忘折腾他这跋扈的妹妹,“那你更该学聪明点,别整日和蠢人混在一起,把自己脑子都害笨了。”
他口中的蠢人自然是指陆知燕的。以秦少珩的身份,根本不用顾忌陆知燕那点微薄浅淡的背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说完,还没等秦相宜发作,兀自转身走了。
秦相宜气得捏拳,咬牙切齿骂“混蛋”。
有秦少珩这一打岔,秦相宜能放过秦知宜才怪了。没有秦知宜,她不至于怄一肚子来自亲哥的气。
再说走远去寻朋友的秦少珩,不知想到什么,他又停下来,扭头望向湖边扑蝶人的方向看了一眼,眼角眉梢现出淡淡带有玩味的笑意。
原本都只是随口一问,可秦相宜说讹银子的事,又让人生出更多好奇心来。秦少珩想,大不了待会儿若碰到翁家老三,让他问他妹妹去。有趣的事,怎么能少得了他秦少珩知道呢?
此时的秦知宜刚刚捕获她的第一只蝴蝶,雀跃不已。众人都凑到她身边看,原都以为秦知宜捕到的应该是蓝色蝴蝶,结果竟是橙色的。
把蝴蝶交给桑荷捧着,秦知宜有少许的失神。她之前明明看中的是一只蓝色的蝴蝶,想要求个好兆头,怎么一转眼,蓝色的飞走了,扇子扑到了另一只。
橙色蝴蝶,意喻心想事成、诸事顺意。这与秦知宜先前在花神庙所求,倒是对应上了。但她后来有了新的心思,准备将来引谢世子对她倾心。这时候,就需要蓝色的蝴蝶来作好兆头了。
但女夷好像在提点她似的,扑蓝蝶却捕中了别的。难道说,这意味着,秦知宜想要的佳偶天成没有,但是可以心想事成?
她暗自分析一番,留了个记性在这回事上。不过不算要紧,比较起来,心想事成比情缘更重要。
秦知宜没捕到蓝色蝴蝶,郑云淑倒是捕到了,她凑趣祝贺了她一声,郑云淑羞得丢下蝴蝶跑去远处。
花朝节的这一上午,因为人多热闹,时间显得极短,不过一人捕了一只蝶,就到了巳时。游玩两个多时辰,大家也都饿了。节日这天的午膳,可以留在花神庙吃斋饭,也能回到城中去。
花神庙的斋饭是有数的,能留在这里用饭的只有少数,多数人都得回到城内。正好下午还有在城内循环的神女游行,午时正差不多就开始了。
去城里酒楼订个视线高看得远的雅间,与家人好友一同宴饮,观看游行,也是美事一桩。
至此,聚在一起的这几位姑娘只能先暂时分开,与亲人汇合,再相约前往同一处酒楼汇聚,运气若好,说不定还能凑在一起用膳说笑。
秦知宜和郑云淑一道,与其她人告别,前往自家马车停靠处等待。
山脚两边停着的马车,大半是京中非富即贵的人家。秦知宜远视望去,其中有几列宽敞的四架车,车盖紫漆深重,谢家的车应当就在其中。
说是要接近谢世子,可秦知宜暂时还没有头绪。之前在树林中与几位贵女有交谈过,但因为她们与谢晏也不熟,并不了解他,所以她们说的那些,做香囊、做武靴,秦知宜感觉都太寻常了。
她们都说谢世子难以被打动,既对温柔小意无感,也对泼辣热情无意,所以如何取得他的注意,必须要多想想,尽量不做无用功。
在秦知宜看来,机会是有限的,如若前三次都没能有所收获,恐怕再接着制造事件,只会让人烦扰。陆知燕就是个反面例子。
一个对自己没兴趣的人,在他面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感情是最强求不来的东西。陆知燕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暂时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在男女之事上,秦知宜看她也挺可怜的,一腔真情付诸流水。
胡思乱想了会儿,母亲和舅母她们回来,三哥也带着谢韫皓回来了,一家人分成两车,男丁骑马,回内城用午膳去。
酒楼是早就同翁荣约好的,正是当初秦知宜看过的,那五层楼高的太丰楼。酒楼位置好,能同时看到三条大道的情况。今日花朝节,太丰楼生意兴隆雅间紧俏,不过有翁荣打包票能留出位置,起码秦知宜她们一家是不愁进不去的。
等到了太丰楼,报上府名,伙计径直领着秦知宜她们去了第三层楼。
如果是平时,第五层是视野最开阔的。但今天要看花神游行,楼层太高反倒看不清楚。反而是三楼,视野既开阔,又不至于距离太远。所以今天能留在三楼用饭的,都是有点手段的人家。
三楼一半是敞座,一半是雅间。秦知宜她们到的时候,翁府的人已经到了。秦知宜之前见过翁夫人,为表敬意,还前去为翁夫人行了一礼,也见了翁家人。
她回的时候,翁荣追了出来,要和秦知宜去露台说话。
秦知宜以为翁荣只是无趣,来找她单独待一起。结果她挽着她去了没人的露台,面色带疑:“臻臻,你说奇怪不奇怪,方才我三哥居然跟我打听你。”
“什么?”秦知宜也很纳闷,一脸莫名。
翁荣的三哥,翁家三公子翁霁,是翁府唯一一位还未娶妻的嫡系公子。秦知宜听翁荣提过一次,翁霁是如今京里年轻郎君中文采数一数二的。更在去年的秋闱乡试中高中解晏,名满京城。
他怎么会跟自己的妹妹打听秦知宜呢?偏偏翁荣还没来得及问,惹得两位姑娘大眼瞪小眼,都茫然不解。
可是秦母和两位嫂嫂,三个经验丰富的女人,第一时间却不是担心。
三人齐齐站起身,郑映澜急声说:“先别急,晚桃,去请女医过来一趟。”
方才午膳,秦知宜进的膳食虽然确实多了点,可是还不到害人反胃的程度。
她这不适的模样,可不像是仅仅只是用多了饭。
该不会,是想什么来什么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
一切忧虑、不妙的情形,都将迎刃而解。
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怕是希望要大大落空了。
她们只会看到,有福之人福常在,秦知宜,不仅过得好,还会过得更好。
第59章
午膳过罢后,该到了今日男客及闲客去老夫人面前祝寿的时候。
寿安堂人员来来往往,不过仍然有些老夫人亲近的女眷,一直常伴其左右。
来人禀报,世子携友人来为老夫人祝寿。
谢晏来了。
众人朝门口望去。见一位身量昂藏、修身如竹的郎君,雍容雅步,款款而来。
他身着一身修身直裰,花绫纹路流光溢彩,但因为外穿一件灰色纱衣,遮掩了锋芒。
藏起华彩,收敛而矜贵。
这层纱衣不仅不显臃肿,反而将他高大身形衬得更为挺拔风流。
秦知宜牵着郑云淑,几人离开凉亭。大家跟着秦知宜的步伐,走到一笆木香花旁。
木香还未到花期,此时只是一片绿油油的叶海。着合欢粉的秦知宜站在前面,让这一片没有花的绿叶,好似迎来它们的美丽的花期。木香花是白色的小朵,秦知宜有白色的斗篷,因此她恰好和叶海遥相呼应。
不过此时,几个人都没心思想这些不相干的事。秦知宜看见郑云淑受委屈,即使两人交情并不深厚,她也会心疼。
秦知宜最看不惯无辜的小姑娘被欺负,她不得不问清楚:“云淑吗,那些人都是谁?你们有什么过节吗?”
因为有翁荣,还有外男在,郑云淑并没有一五一十地讲清楚,只说了大概:“是因为上面的姐姐看不惯我,她们和她相熟。”
郑家子女众多,又不是一个娘生的,能做到像郑氏那样公允的嫡姐是极少数。
来参加这样的宴席,一般都是已婚的妇人们聚在一起往来交谈,未出阁的姑娘们自己玩自己的,郑氏与其她官夫人结交去了,郑云淑没寻到好友落了单,就给人抓到了机会欺负。
秦知宜叹口气,拍了拍她的肩膀:“没事,往后有我们呢。”郑云淑乖巧地点头。
见事告一段落,翁霁这才开口告辞:“阿荣,你们自便,我去寻诗社。”他说完一句后,停顿片刻,又不太适应地补充一句,“若需要我,差人来寻即可。”
本来翁荣还只是点头,听到这一句,狐疑地扭头来看她三哥哥。不过翁霁说完就走了,她没来得及发表疑问。所以翁荣的话变成了自言自语:“我三哥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贴心了。”
翁霁会这么说,肯定是因为刚才郑云淑受了欺负,秦知宜帮她出头,衍生出关于“靠山”的争吵。欺负郑云淑的几个人有所收敛,看的是翁家兄妹的面子。
翁霁话中所指的“需要”,意思就是若有人找麻烦,可以唤他来帮忙。
秦知宜扭头对郑云淑说:“看到没,翁家解晏郎都说要帮我们。”郑云淑终于有了笑容,“多亏阿宜的面子大。”
这事告一段落,三人这才一齐前往别苑内,目前还在外围庭院呢。
秦知宜和郑云淑都是托关系捎带来的,不够资格去长公主面前露脸。秦知宜问翁荣要不要去给长公主请安,翁荣点头说:“要去的,你们跟我一起,咱们在下首行个礼就能离开了,能留在长公主身边的都是有身份的夫人小姐。”
秦知宜没想到,她们只是蹭上来的小人物,竟也能去一瞻长公主尊容。她问郑云淑以前见过公主没,郑云淑摇头。秦知宜问:“以前没人带你去吗?”
郑云淑羞愧低头:“是我不敢去……”
郑云淑胆小又心思多,因为胆怯不敢去长公主面前露脸,确实符合她的性格。秦知宜宽慰她:“无需多想,长公主只是爱看些鲜妍面孔,人这么多,谁也记不住谁,不会有什么的。”
秦知宜就认一个理,长公主要是不想见人,谁也去不到她跟前添堵。既然长公主都允人去她面前请安了,那肯定是愿意看她们的。那何不抓紧这好机会,去贵人跟前露脸呢?
即使什么也没有,也能见见世面。那可是长公主,自幼生长于皇权中心的大人物。
三人带着丫鬟,穿过别苑的各色花道、穿廊,往别苑中屋舍逐渐宽阔集中的中心主院走去。
这别苑是用来赏景、避暑所用,所以并未修建过多住宅。更多的是赏景的座轩,举办宴会的花厅,看戏的戏台之类用作休闲的建筑。比起正经住宅更富艺术的砖石构建,与景色怡然相配,可以说处处都成景。
秦知宜一路走一路仔细欣赏,感慨不虚此行。尤其是今日争妍斗艳的年轻姑娘们三三两两立于栏杆旁、花草间,随意一隅都能绘入画中,成为一幅秀美的仕女图。
待走到主花厅前,有不少夫人、姑娘安静等候在庭院中和廊庑上,还有她们的丫鬟婆子,也都远远地候着。当然,也有一些前来给长公主请安的男丁。不过比起女眷的数量,男子少之又少。大概长公主只喜欢看女孩,所以公子们都不大过来凑热闹。
源源不断有人进入正厅中,又源源不断有人半退着走出来。
秦知宜她们后来者垫后等着,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前面已经少了几排的人。秦知宜估摸着,每次进入的人都只是说了几句话后就退出来了。偶尔有时间长一些的,也有进去了就留下的。
她想起翁荣之前说,明和长公主会给她认为今日最美的三名女子赠送桃花的事,因为怕前后的人听见,她与翁荣凑近,小声咬耳朵:“阿荣,那赠桃花的事,是什么时候?”
翁荣亦压低声音答:“不是现在,是宴席过罢。”
秦知宜点点头,前后望了望。她心想,今日姑娘这么多,美丽的面孔比比皆是,对于喜爱欣赏美人的明和长公主来说,真是一场盛宴。
又过了一刻钟左右,前面的人终于所剩无几了。秦知宜松开斗篷,交由丫鬟拿着,又整理了衣衫和发型。三人互相确认无误,没过多久,厅中有人退出后,就听有一道慈和的女声宣:“下一位客人请进。”
前面都是三三两两一起进去的,秦知宜她们三个也并排踏入正殿中。翁荣在中间,秦知宜和郑云淑一左一右。
三人齐齐行礼,盈盈一拜:“拜长公主安。”
上守另有一道老嬷嬷的声音:“起——”
虽说是以为能瞻仰长公主尊貌,但实则行礼后眼睛是不能乱看的,更何况长公主所坐主位还有三级宽阶。秦知宜站直身体后,眼睛微垂看向地面,只能看到长公主的裙摆。
好华丽的浮光鹤纹织锦,低调的柏灰蓝也能做到千光千色,秦知宜还没见过这种如此巧妙的织锦工艺。
这时,又闻一道柔慢温和却不失威仪的声音:“本宫还是爱看小姑娘穿鲜亮又轻快的红色。”
上首为主的人发了话,底下一片迎合声。翁荣送秦知宜回家的马车,专挑了翁府最好最新的,四轮、两驾,两侧车幡都为深沉的枣红色。马车檐顶左右垂挂的灯笼写有“翁”字,见车者,一看马车外貌便知,这是三品以上大员府邸的车驾。京中翁姓的大员,唯宰辅侍郎翁守敬。
翁大人虽并非官至顶层,但翁家世代簪缨,还曾出过帝师。翁家在京中根基深厚,名声清正,即便是王公贵族也要给几分面子。
翁荣不仅亲自送秦知宜回家,还大张声势为她送了三车器具,正是在借翁家的势,足足地为秦知宜撑腰。
翁府马车自城东行至城西,来到霜花巷中,停在翠采轩院外角门处。
谢府周围的邻里,有正巧见着这列马车驶进来的,都不免观望一二。附近住户,既有同朝为官的,也有寻常人家,家中下人有看到的,都会说与家主听。一来二去的,再传一传,就都知道谢家与翁府走得近。
秦知宜回来前没派人禀报,但一抬一抬的东西往院子里送,时间一久,在正院那边聚着说话的郑氏和秦夫人也都知道了。
她们带着仆妇丫鬟到翠采轩来看热闹,见到正往屋里摆的镶白玉镂雕孔雀红木插屏、鎏金竹节宝莲灯架、芙蓉石蟠螭熏炉、独山玉俏色玉雕牡丹盆景……一件又一件名贵难得的精品,直教人看花了眼。
秦知宜本打算将东西都搬完,再带翁荣去见人。现在该来的都来了,她便牵着翁荣走到众人面前,介绍道:“母亲,舅母,云淑,这是翁府六姑娘,名唤翁荣,是我曾在豫州交好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