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周疏宁这才知道,古代鞭打芦花的故事是真的。
  这种东西做棉衣,看着虽然厚实,实际上四处透风。
  再加上被面儿都是用麻丝制成,保暖效果也不好。
  北方苦寒之地,虽已入春,夜里仍会很冷。
  好在他们被赶出东院之前还自带了两床蚕丝被,大婶给的棉絮被铺作褥子即可。
  吃过午饭,姜放便又回了一趟西大营,用低价买了两大袋的泡水黄豆回来。
  周疏宁问他:“你手上不是没钱了吗?怎么还能买黄豆?”
  姜放一脸高兴的说道:“我和伙头营的老张是兄弟,方才我给了他几块酥炸油豆皮,他二话不说就让我先把黄豆拿回来了,钱等月底发饷再给他。”
  说话间,姜放便把那两大麻袋的黄豆全都从马上搬了下来。
  周疏宁心里还怪不是滋味的,表弟这一腔痴心,怕是要错付了。
  但想想原著里他也没有抱得美人归,瞬间就释然了,大不了以后赚了钱多分他一些就好了,说不定还能娶个美娇娘,便道:“那你再带几块嫩豆腐给老张,让他也尝尝我们周家豆腐坊的手艺。”
  姜放这才看到,小院儿的门上已经挂起一块幡儿,幡儿上写着周氏豆腐坊。
  他有些恍惚的看着他道:“表姐……我怎么觉得,你跟以前不一样了?”
  周疏宁一惊,心道该不会是自己男扮女装的事儿露馅儿了吧?
  每每这个时候,他都会捏起兰花指拢一拢发髻,插着饿瘦了的杨柳细腰捏着嗓子惺惺作态一番:“哦?表弟看我哪里不一样了?”
  他这模样,在淲镜八千尺厚的姜放来看,简直是美如天仙!
  立即也没有别的心思了,只是一脸深情款款的看着他道:“不,没有。在放的心目中,表姐永远是京城昭贤楼上那个素手弹琴的京城第一美人。这世间无人能及,不,连你的一根指着都比不上!”
  周疏宁:……这姜放怎的如此肉麻!
  他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罢了罢了,为了京城那对母女的安全,他也只能暂时这样下去。
  于是抽动着唇角,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摆手道:“落到了这副田地,还充什么贵女的架子?我前日在府里头的时候看过不少农耕册子,里面就有做豆腐的方子。不成想,竟还真做成了。”
  回过神来的姜放摇了摇头:“不是的表姐,你以前……罢了,反正姐姐不论怎样都是我的好表姐。我答应姨母会照顾好你,就一定会照顾好你。”
  在姜放的记忆里,姨母家的大表姐矜持高贵,十指不沾阳春水。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四书五经本本通读。
  先生都夸她是京城一绝,父母赞她是人中凤雏,当今圣上和皇后都对她赞不绝口,否则也不会被选为太子妃。
  但这个样的大表姐,也不是人人称颂的。
  她永远懂得怎样趋利避害,当太子妃是她从小到大的毕生心愿。
  愿望落空时她闹的整个京城沸沸扬扬,不少视她为偶的男子多少都有些失望。
  谁料如今的大表姐却适应的这么好,连他这个做弟弟的都自愧弗如。
  不过表姐本来就博学多才,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食物,好像也没那么难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姜放重新高兴了起来。
  还有什么比表姐能适应环境,让他们表姐弟还能在一起更好的事情呢?
  旁边的周疏宁看着一脸痴汉笑容的姜放在心里叹了口气,舔狗舔到最后往往一无所有,希望小伙子早日脱离苦海啊!
  周疏宁在他后后上拍了拍,递上来两个油纸包,说道:“好了,别发呆了,你今天早点回去,让你们军营的张大厨尝尝鲜。千万别隔夜,隔了夜可就不好吃了。”
  豆腐虽然味道嫩滑,可是却不耐存放,一般都是当天买当天吃。
  如果没有冰箱,是万万不能过夜的。
  姜放点头,接过油纸包便翻身上马回了西大营。
  而此时在某个不知名小村落里,重伤的长孙清明已经置办好了马车行头,手下给他做了一个逼真的易容,问道:“主子,咱们上哪儿?”
  长孙清明想了想,答:“雁回镇。”
  在哪里出的事,就从哪里查起,雁回镇雁头山,八千名戍边将士们的骨血。
  乱葬岗的尸体堆成了山,任凭乌鸦秃鹫啄食,一腔忠魂只剩枯骨,陪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安子为了救他穿了他的衣服被乱箭射成了刺猬,临断气前还点燃了火油,把尸体都烧了个面目全非。
  长孙清明一想到这里,面色便冷凝成冰,眼神里更是透着鹰隼一般的杀意。
  这一桩桩一件件,他必要让那些始作俑者,一点一点的还回来。
  雁回镇,西风村,宁静而安详的小院儿里。
  安睡一整夜的周疏宁,第二天一大早便早早起来和微雨一起磨豆腐。
  那小石磨被三人带了过来,就这样,两人一磨,开门做起了生意。
  村子里乍一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很好奇的过来围观。
  发现还是个身材窈窕的漂亮姑娘,也都忍不住观望。
  村子里都是老弱妇孺,对女子也更加友好,大家都很好奇这豆腐坊是个什么东西。
  直到喷香的豆浆出锅以后,围观的人们便全都按捺不住了。
  这会儿恰好来了一队北去的商队,为首的壮汉闻到香味后立即下马带着众人停了下来。
  男人上前看了看煮沸的铁锅,问了一句:“小娘子,你这卖的是什么?”
  周疏宁脸上抹了灰,虽身段儿窈窕,但这乱七八糟的模样,也不会引起他人觊觎。
  正在熬豆浆的周疏宁答道:“是豆浆,这位官爷要不要来一碗?豆浆配酥炸油豆皮,美的很。”
  众人都是头一回听说豆浆和油豆皮,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他们北行星夜骑了一路,正是又饿又渴的时候,便纷纷围着破旧的矮桌坐了下来,一人要了一碗豆浆,一份油豆皮。
  大汉问道:“怎么卖的?”
  周疏宁答:“豆浆一文,油豆皮两文,客官共十二个人。小店新开张,您一共给三十文得了。”
  大汉丢给他一串铜钱,粗声粗气道:“瞧不起爷们儿?这是五十文,给爷们儿再多上几碗。”
  周疏宁笑答:“客官丈义,您等着,小女子这就去给您端来。”
  想不到这么快,第一桶金就到手了。
  第6章 媒婆婶娘没安好心
  说话间他和微雨便一人给他们端了一碗豆浆,一筐油豆皮,又道:“几位客官喝完随便续吧!左右也就这一锅。”
  五十文,卖三锅豆浆这一个月的租金就快出来了。
  大汉们点头,纷纷端起碗喝起了豆浆,结果……
  一碗,一碗,又一碗……
  直到锅见底,为首的大汉说道:“小娘子,没啦?”
  周疏宁哟了一声,抱歉的笑了笑:“对不住了客官,新熬的还没出锅,您几位要不等等?”
  为首的大汉看了看天,摇头道:“罢了,着急赶路,你把你剩的豆皮给我兄弟们包上吧!”
  说着他又扔给周疏宁一个钱袋,说道:“这一共是一百文,够你的饭钱了吧?”
  周疏宁掂了掂钱袋,连声答:“够了够了,多谢客官慷慨。微雨,给几位客官把油豆皮都包上,再给客官拿几张生的,让他们尝尝鲜。”
  想不到今天运气还不错,第一天就能赚下一百文,这在古代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了。
  一百文换算成现代的单位就是一百块,节俭点儿,够一家子三五天的嚼果。
  微雨去打包炸好的油豆皮了,周疏宁则给大汉们介绍了一下油豆皮的吃法:“您回去用水一泡,炖在菜里,或者煮在粥里,或者像我们一样用油炸一下,都很好吃。”
  大汉豪放的笑了一声,点头道:“好,小娘子会做生意。我记住你这周家豆腐坊了,以后兄弟们歇脚还来你这儿。”
  周疏宁谢过了大汉,便目送他们上马离开了。
  围观的村民们也心动了,有个穿着稍微体面些的老汉坐了下来,也点了一碗豆浆。
  可惜油豆皮都被刚刚的大汉包了圆,但一碗豆浆也是喝的老汉红光满面,连连的朝周疏宁竖大拇指。
  后面又陆陆续续有不少官道上的行人被吸引,一上午的时间,他们竟卖掉了足足三锅豆浆。
  微雨都惊住了,没想到少爷琢磨出来的豆浆竟这样受欢迎。
  只是一上午下来,两人都累的不轻。
  微雨给周疏宁按摩着肩膀,一脸心疼道:“少爷,您要不让微雨来吧!看您累成这样,微雨实在心疼。”
  周疏宁摆了摆手:“其实还好,不过这样下去确实不行,迟早还要请工人。”
  微雨一听,立即笑道:“是啊!那我们明天就请个工人吧!”
  下午主仆俩休息了一会儿,又做了一锅油豆皮,一锅豆腐出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