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但……施公子容色倾城,又是江湖排名位于前三的高手,他其实是有些自惭形秽的。
而且他上一个看上的人是长孙清明,表姐喜欢的人也是长孙清明。
姜放拔剑,剑气又带起阵阵花雾,随着流泄而出的琴音,姜放的剑气也变的有些忧郁起来。
因为他们足够优秀,所以才会同时喜欢上那么优秀的长孙清明。
而长孙清明之所以不喜欢施公子,可能也是因为他的男子身份吧!
长孙清明堂堂国之储君,怎么可能会爱上一名男子?
姜放的剑气越来越乱七八糟,连在抚琴的施子秋都察觉出了他的不对劲。
施子秋皱眉,琴音倏然和缓下来,沉声对姜放道:“静心,凝神,气沉丹田!姜 放,控制住你体内的真气,小心走火入魔。”
姜放站定,周身的花雾盘旋不散,他缓缓闭上眼,将乱窜的剑气收了回来。
耳边琴音泠泠传来,姜放的情绪也被安抚了下来。
直到琴音歇止,姜放才睁开眼睛,微喘着开口道:“多谢施公子,你又救了我一次。”
施子秋不解,皱眉问道:“你怎么回事?小小年纪也有心事了?”
姜放反驳道:“你怎么和表姐的语气一模一样?我是成年人了,不是小孩子了,不要总说我小小年纪。”
看他这副模样,施子秋忍不住又想逗他,但他一想到上次逗的后果就是他一言不发便上了战场,害他提心吊胆了足足半个月,便强忍住了心痒什么都没说。
他上前给姜放把了把脉,又从怀中掏出一个药瓶,倒了一枚药丸在自己手心上,送到姜放唇边道:“吃了。”
姜放倒也没客气,直接就着施子秋的手掌便吞到了口中。
只是唇与掌心的瞬间触碰,让两人皆是一怔,一个倏然收了手,一个则后退半步。
氛围开始变的粘稠起来,姜放微启唇,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刚刚他的动作是不是过于轻佻了?
明明应该先接过来,再自己吃的,怎么就直接吃了?
施子秋也不好开口,他怕自己一开口又是那类“哟,弟弟会亲人家手心了呢”的调笑之语,一个把握不好分寸,弟弟又生气了。
其实姜放真的不是生气,他心里唯一不舒服的点只有一个,就是施子秋为什么不告诉他自己便是秋月诗。
两人在湖心岛腻腻歪歪半天,周疏宁的饺子都包好了,见他们迟迟不来,便亲自上岛来请他们。
一走近了便看到这样一副场景,他上前在两人眼前晃了晃,两尊雕塑般的人儿才终于如梦初醒。
周疏宁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无语道:“你们俩这是……在玩木头人?你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谁先说话就输了?”
姜放清了清嗓子,有些尴尬的说道:“没有,表姐,是饭做好了吗?”
周疏宁答:“做好了,就是不见两位尊驾的影子,这才亲自上岛来请的。我说你们是不是不饿啊?要不要再对着互看一会儿?”
姜放:……不了不了,那还是很饿的。
施子秋道:“走吧,我也想尝尝周姑娘的手艺了。”
与此同时,皇宫,皇后一身庄重的凤冠袍服,施施然跪在了皇帝的面前。
第249章 只是旧的问题刚解决
对于这个皇后,皇帝其实多有微词,尤其是在长孙清明出事以后。
从前对她有多敬重,如今就对她有多嫌恶。
其实皇后入宫以来,所做所为之事,皇帝一笔笔都有一本账。
如果不是她前面十年做的太好,好到连皇帝都佩服,一个女子能为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做到如此,甚至为了精心照料他不惜先后三次喝下打胎药,怎能不让人动容?
如果她一直这么伪装下去,皇帝还是会像从前一样敬重她,放心大胆的将后宫诸事全部交给她。
直到长孙清明的死,才让皇帝对她生出了警觉与嫌隙。
可他没有证据,皇后做事干净利落,没有任何把柄留在外面。
所以哪怕皇帝对她产生了嫌隙,在没有寻到她任何错处的前提下,也是不能对皇后做任何事的。
不论怎么说,那都是一国之母,嫡幼子长孙清晖的亲生母亲。
此时的皇帝正在翻阅一本卷宗,见皇后来了,便抬了抬下巴道:“皇后今日来找朕,所为何事?”
皇后未语先哭,两行清泪就这么从眼眶中簌簌而下,已是哽咽的泣不成声。
此情此景,让人动容,谁都不能说这是装的,普通人真的装不出来。
皇帝见此状,也只能对大太监使了个眼色:“扶皇后起来,赐坐。”
皇后却跪在那里不肯起,边哭边道:“皇上,您便让臣妾跪着吧!我儿清明回来了,他在外面吃尽了苦头,受了多少罪,痛在为娘的心里。谢天谢地,他回来了,臣妾感恩上苍,终于把我儿清明给我送了回来。臣妾恳求皇上,万万不能再让他遭遇这样的不测,万万不要再让他再置身于危险当中了。”
皇帝收了卷宗,开口道:“他是国之储君,有些事是他必须要做的。不过他既然可以全身而退,还能设伏将叛国之贼拿下,足以证明他是当得起太子之位的。儿子大了,不能总在父母的庇护下活着。皇后也操劳了半生,不如就放手让他去做吧!”
这番话说的百转千回,单看你怎么听。
皇后思索的同时,止住了哭声。
皇帝的声音却又居高临下的传来:“皇后若没有别的事,便不要再来打扰朕休养了,以后国事交由太子处理,宫务处理不过来便去找余贵妃,朕乏了。”
皇后却牵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开口道:“臣妾还有一事,想与皇上商量。”
皇帝的表情里露出些许不耐烦:“有话快说。”
皇后耐心道:“是这样的,清明也二十有三,臣妾觉得,该让他与宁安公主完婚了。早日完婚,皇上你我也好早抱上皇孙啊!”
提起这件事,皇帝倒是有了几分兴致,他缓缓点头道:“清明确实该完婚了,这件事,你也与余贵妃商量着办吧!他与周疏窈早有婚约,倒也不必麻烦再赐一回。”
皇后一脸喜悦的拜到了地上,谢恩道:“臣妾替我儿清明谢万岁,想必清明知道后定也会欢喜万分的。”
皇帝的表情里又露出些许恍惚,看此刻的皇后,又仿佛真心实意在为长孙清明着想。
他越来越看不明白了,皇后到底是黑是白,是好是坏?
只觉得眼前扑朔迷离,根本看不真切。
他疲惫的朝皇后摆了摆手道:“去吧!朕要休息了。”
皇后拜别了皇帝,唇角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直接便摆驾去了掩瑜宫。
掩瑜宫本来不叫掩瑜宫,叫锦霞轩,是皇帝特意为余贵妃改的。
皇帝说她性情纯良率真,虽略显粗糙,但瑕不掩瑜。
余贵妃当时不是很能听懂,只道:“皇上这是夸我呢?真开心,那就叫掩瑜宫吧!”
这在皇帝那里也算独一份儿的荣宠,合宫上下,没有哪个妃子能让皇帝亲自赐宫宇名,还亲手写了匾额。
所以皇后每次看到那掩瑜宫的匾额,都忍不住翻白眼珠子再冷哼一声。
今日余贵妃倒是挺高兴,抱着已经三四个月的六皇子在自家宫园里晒太阳。
旁边还陪着小公主长孙香晚,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唱着歌,冷不防听到一声“皇后驾到”,吓的余贵妃差点把自己给噎死。
余贵妃一边咳一边把六皇子长孙清暖交给旁边的乳娘,长孙香晚立即上前扶起自家母妃,母女俩是如出一辙的怨气窜升。
长孙香晚道:“皇后这个时候过来干什么?”
余贵妃大概是吃亏吃多了,伸手就捂住了女儿的嘴:“死丫头,当着她的面说,你是不要命了?”
母女俩说悄悄话间,皇后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
余贵妃带着女儿跪地给皇后行礼,皇后在余贵妃面前连装都懒得装了,睥睨着那对母女道:“皇上着你我共同操办太子与太子妃的大婚事宜,余贵妃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余贵妃咕哝了一句:“我能有什么想法……”
皇后淡淡哼了一声:“没有想法便好,那这件事,本宫便全权处理了。”
说完皇后便转身,离开了掩瑜宫,徒留下余贵妃还在原地发呆。
长孙香晚把余贵妃扶了起来,问道:“母妃,她多余跑来问这一句,不是摆明了想让我们别插手吗?”
余贵妃道:“你懂什么?这是皇上吩咐的,她要是不来问一句,就是没把皇上的话放到眼里。还是皇上对我好,什么事都想着我。唉,没办法,谁让我斗不过皇后呢?对了,太子和太子妃大婚,我们是不是得送点礼?”
长孙香晚一想到周疏窈现在那个长公主的封号就不爽,没好气道:“干嘛要给他们送礼!要送母妃自己去送,我才不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