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周疏宁点头:“哦,长孙清晗只留了这一个线索吗?”
长孙清明道:“是半个,他走前只留了半句话,不过足够了,至少有了下一步的探查方向。”
周疏宁又问:“皇后每个月圆都有祭祀?”
长孙清明答:“是,说起来这件事还与我母后有关。她是以为夏皇后祈福为借口设立的祭坛,父皇念她一片赤诚,才准她每月月圆出宫祭拜。”
周疏宁心想,夏皇后可真是个好借口,总是有人拿她当挡箭牌。
长孙清明见他若有所思,问道:“阿宁?你在想些什么?”
周疏宁答:“我在想,皇后这些年和那些人暗渡陈仓,总得有个根据地吧?她是皇后,除了每月月圆的祭祀,根本没有出宫的机会。而皇宫大内又戒备森严,不是随便谁都能进出的。如果她想设根据地,那个地方必须要保证绝对的安全。你猜,哪个地方会让人绝对不会起疑?”
两人都同时想到了一个地方,把那里设为赵氏与奸人互通有无的根据地,是绝对不会有人怀疑的。
两人异口同声道:“后陵。”
说完长孙清明的眼中便露出薄怒:“母后过世十几年了,她竟还如此打扰她的亡灵,着实该死!”
周疏宁上前抚慰道:“清明,别气,其实人死后灵魂离体,大抵是不会住在陵墓里的。尤其我还与夏皇后在梦境中交谈过,她老人家自有鸿鹄之志,又怎么可能会将自己拘于小小后陵?”
长孙清明的情绪瞬间便被安抚下来,他垂眸看向自家恋侣,勾唇道:“你永远知道我在想些什么,也永远可以让我安下心来。”
周疏宁道:“这就叫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长孙清明深以为然,夫夫俩的感情因相知而更加深浓。
是夜,长孙清明派去探查皇后的暗卫回来了,把探查的结果如数汇报给了长孙清明。
皇后每月例行为夏皇后祈福,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可疑之处。
负责祭祀大典的一直是钦天监监正薛青,祭祀持续两个时辰,前面一个时辰皇后观看祭祀大典,后面一个时辰皇后入后陵为夏皇后抄经祈福。
从表面上看,确实看不出任何问题,那么问题只能出在后陵内。
为保虔诚,皇后会单独在后陵为夏言暖抄经,再将所抄经书焚烧以达天界。
足足一个时辰,皇后可操作的空间很大,且这一个时辰不会有任何人进入后陵打扰到她。
周疏宁道:“看来,我们下个月有必要亲自去后陵查探一下了。”
长孙清明道:“不用下个月,明天我们就可以去后陵。”
周疏宁不知道长孙清明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相信,长孙清明肯定有他的规划和计较。
一夜无话,第二日周疏宁和长孙清明刚要去后陵,却又传来皇后的旨意,让他们双双入宫,试大婚时要穿的礼服。
与此同时,京郊静安寺,已经静静等候了多时的周疏窈终于一脸惊喜的问前来传话的公公:“皇后娘娘真的传我进宫了?她……真的传我进宫了?”
皇后的贴身太监一副倨傲的姿态,甩着手上的拂尘道:“自然,皇后娘娘叮嘱老奴,一定要精心为姑娘打扮一番。今夜能否翻身,全看姑娘的造化了。”
周疏窈喜极而泣:“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多谢皇后娘娘的成全。我就知道,皇后娘娘不会不管我的,她果然最疼窈窈了。”
太监却仿佛看一个傻子一般看着周疏窈,只觉得这个女子白生了一副好相貌,一味的只知道攀高枝,想要一朝入宫变凤凰。
可知此计皇后娘娘只是拿她当弃子,欺君之罪哪是她一个小小女子能逃得过的?
不过用她断长孙清明一臂,倒也算死得其所。
皇后娘娘也不想这个时候出手,只是四境突然传来消息,那边给她施加了不少压力,怕是要有什么变故。
第259章 皇后娘娘的情报是否有误
此时的周疏窈尚不知,她此行入宫已经被皇后当成了死弃。
心中仍然怀揣着飞上枝头的美梦,想着太子念及着往日恩情,再将她立为太子妃。
这样一来,父母兄长便可不日归京,她又可复归昔日荣耀。
想到这里,周疏窈便忍不住的笑出声,拉着丫鬟的手道:“我们的好日子要来了,我们的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丫鬟却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只能附和着主子的喜悦:“恭喜小姐,贺喜小姐。”
周疏窈拿出了自己最漂亮的衣裙,正是那日朱公子花重金给她定制的石榴裙。
虽然她已经知道,朱公子因为这件事而受到了牵连,但她并不在意。
荣华富贵就在眼前,她哪还顾得上什么朱公子。
火红色的衣裙穿在漂亮的姑娘身上,衣服与美人互相成就,也算美的相得益彰。
丫鬟将她扶上了马车,目送自家主子入了宫。
直到马车走远,她才缓缓叹了口气,回了吴老爷所居住的府宅。
吴家是周疏窈的外公,若是周疏窈真的出了什么事,及时奏报也能有个接应。
只是丫鬟的预感并不好,但愿只是自己多虑了。
而此时的周疏宁也和长孙清明一同进了宫,回来这么久了,周疏宁和长孙清明还是第一次与皇后正式照面。
皇后被皇帝下了禁足令,如果不是因为太子和太子妃的大婚,皇后此时仍然被禁足在中宫。
其实这种情况很不正常,从前帝后虽略有不和,皇帝也只是不喜宿在中宫罢了。
逢初一十五的时候,还是会去皇后的宫里坐坐,以示帝后和睦。
虽说只是坐一坐,回来后皇帝还是会去余贵妃处。
但自从长孙清明出事后,皇后动不动便被禁足,这一现象早已引来朝臣们的各种猜疑。
甚至有人还去请示了太后,请她做和事佬,让帝后关系和缓一下。
太后以需要静养为借口回绝了,一副永远都不想再理朝政的模样。
只是最后问了一句:“太子大婚是何时?到时候记得让他们夫妇来给我问安。”
其实是想见周疏宁了,她自己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周疏宁。
能做到讨人喜欢而不惹外人厌烦的,周疏宁是她所见过的独一份儿。
皇后见了他们,脸上的喜色自是遮掩不住的。
她上前拉着长孙清明的手,还未说话便是泪意涟涟:“清明我儿,你终于回来了,你可知让母后忧心了多少个日夜?”
周疏宁在旁边看的都惊呆了,若论演技,在皇后面前自己真是自愧不如。
他也挺佩服长孙清明,是怎么忍住不拆穿的?
眼下这种情形,即使拆穿了也无济于事,反而落得个不敬嫡母的名头。
朝中百官可不会讨论其中缘由,他们只相信他们看到的。
长孙清明虽面色沉冷,却仍声线和缓道:“母后倒也不必担忧,儿臣往日也常常一去便是数月,这次也不过是时间长了点,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吗?”
皇后缓缓点头:“是是是,我儿吉人自有天相,能看到你们出双入对,母后打心眼儿里替你们高兴。对了,礼服他们赶制了大半,今日让你们来试穿一下。若是有哪里不合心意,母后再让宫人们改。”
说完她对身后的贴身大宫女道:“快去,让司衣局的掌事把二位殿下大婚时要穿的礼服送过来。”
大宫女领命去了,不一会儿便有十几名宫人端着周疏宁和长孙清明的礼服进了中宫。
其中鞋袜配饰无一不奢华,周疏宁看了忍不住从心中吐槽一个字:土!
大晏以紫色为尊,紫色越深代表的越尊贵,宗亲贵女们只能穿浅紫,皇帝是深到发黑的黛紫。
太子大婚与皇帝袍服同制,所以也是深沉的黛紫色。
本就深沉的黛紫再搭上繁琐的头面首饰,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庄严肃穆。
不过古早时期的婚礼的确是以庄重为主基调的,到了宋朝后期婚嫁才变的热闹喜庆起来。
皇后看了一眼他的表情,贴心的问道:“太子妃是有哪里不满意吗?若是不满意尽管说出来,眼下还有大把时间,完全可以重制。”
周疏宁对这仪式本来就不是很看重,不过是办给百姓和文武百官看的,便摇头道:“皇后娘娘想的已经非常周全了,就用这个制式吧!”
皇后听罢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就请太子和太子妃试试这衣裳合不合体吧?来人,伺候太子妃殿下更衣。”
周疏宁:???
我这还没同意呢,就硬换啊?
不过区区试礼服,周疏宁倒也没多想,便跟着皇后的人去了内殿更衣。
长孙清明却上前握了握他的手,周疏宁不解,又对上皇后的目光,这回周疏宁明白了。
他唇角微勾,心想这是想让人验明他的正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