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听说她的姐姐突然病重,且不曾留下孩子,何雅雅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东淳女帝。
  东淳水师扬名海内外,东淳的都城更是在三面环海的半岛上,占尽了地利的优势。
  周疏宁存了交好的心思,若是东淳能不战而屈,将会让边境百姓免于水火。
  这一路走走停停,长孙清明也存了让周疏宁散散心,多看看风景的意思。
  他们专挑那些风景气候好的路线走,一路上,周疏宁也见识了大晏的风土人情,了解了古代普通百姓的各色生活状态。
  每每走到一个热闹的城池,周疏宁竟还能意外的看到宁安记的招牌。
  他便让何四姐和微雨一起去视察一下分号的生意,顺便指点他们,再联系宁这记总部,把钱庄也布置过来。
  他有一个野心,想让全国上下遍布宁安记钱庄,这样人们做生意异地存储将会方便很多。
  长孙清明向来不干涉他搞民生,除非在他需要帮忙的时候出手,否则都会任由他去折腾。
  就这样走了大半个月,才在一路美景的相伴之下,来到了东淳国界。
  一入东淳他们便听闻噩耗,东淳女帝驾崩,郡主何雅雅登基,此时正在为先女帝准备后事。
  那病来的十分突然,身体向来康健的女帝突然咳血,没几日便撒手人寰。
  周疏宁和长孙清明皆是一阵唏嘘,又感叹了一番世事无常,听说这位先女帝十分得民心,于朝政一事上也十分勤勉,如今也还未满三十岁,真是天妒英才。
  何雅雅自是十分伤心的,姐姐的两名遗孀守在左右陵前,更是哭的几乎晕过去。
  周疏宁和长孙清明去给女帝上了香,并安抚了何雅雅,让她节哀顺便。
  可能何雅雅的眼泪都哭干了,只是有些木然的答谢了他们,并道:“东淳国运坎坷,好不容易有了姐姐这样一位明主,如今江山又落到了我的手上,我怕是守不住祖宗基业了。”
  何雅雅何等聪慧之人,知道长孙清明和周疏宁不会无缘无故的找上她。
  但是二人也不好在这种时候谈这种事,长孙清明只道:“你先好好处理你姐姐的后事,如果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大晏东境有守军六万,你可以拿着我的信物,去找驻守的袁将军。”
  说着长孙清明掏出一块太子佩,交到了何雅雅的手上。
  何雅雅对此感激不尽,毕竟她姐姐去世了,东淳也分好几个派系,甚至有两个堂姐妹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她们都觉得何雅雅不是最合适的女帝人选,想必在先女帝的后事办完后,东淳也会陷入一段时间的动荡里。
  周疏宁看着这个小姑娘有些心疼,她本应在姐姐的庇护之下无忧无虑的生活,如今却不得不面对纷繁复杂的朝堂争斗。
  而且她的性子还十分孤傲,确实十分不适合做皇帝。
  却又不能说明,她的两个堂姐就适合了,她们也不过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想在这大位之争上试深浅罢了。
  总之东淳遭此意外,恐怕会元气大伤。
  如果不是他们还有要事要前往南疆,可能会留下来帮助何雅雅,如今大晏也处于关键时期,周疏宁和长孙清明自不敢松懈。
  只得将太子佩玉交给何雅雅,便和周疏宁再次起身南下了。
  至少,何雅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可以请求东境守军帮忙。
  只是这样一来,东淳便欠下了人情,何雅雅未来也只能答应与大晏的某些条约。
  周疏宁虽然感慨,可也认为这是大晏的气运,此消彼涨,这是亘古铁律。
  有了这桩事件,二人再南下便没有耽搁,一路匆忙赶路,十日便赶到了南疆。
  第402章 去彩云居乐呵乐呵如何
  因为他们来之前并没有通知姜放,所以施子秋一边忐忑一边扯着周疏宁道:“你说我怎么给小放一个惊喜?”
  周疏宁跟他开玩笑道:“易容成一个绝世大美女,看看他会不会心动。”
  谁料施子秋却听到了心里,他与姜放分开大半年,两人除了书信往来,并未见过一面,也没有过肌肤之亲。
  一开始施子秋感受到蛊虫情动的时候还郁闷了好些天,后来才想通了,应该确如周疏宁所说,小放只是对着他的画像倾诉相思罢了。
  周疏宁看着他的表情,惊恐道:“喂喂,你不会玩儿真的吧?别闹,小放不是那样的人,小心玩儿脱了。”
  施子秋摆了摆手:“你放心吧~!我只是和他开个玩笑,就看看他有没有那个定力,能不能把我认出来了。”
  周疏宁无语,不过这是别人小两口的情趣,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反正他们要在南疆呆上几个月,这段时间,不但要处理飞煞门的事,还要把南疆的经济也稍微发展一下。
  发展南疆和发展北疆自是不同的,那时没有基础也没有人力,从无到有颇费了一番功夫。
  如今周疏宁身家厚重,在这个基础上搞事业,自是事半功倍。
  为了方便行事,周疏宁也易了容,让施子秋也把他打扮成了个年纪轻轻的姑娘。
  施子秋则在自己身上大动了干戈,易容结束后,如果他不开口说话,周疏宁绝对认不出那是施子秋。
  周疏宁朝他竖了个大拇指,说道:“像你们这样的两口子,以后应该不会有审美疲劳。”
  施子秋一边整理着衣裙一边道:“彼此彼此,你和长孙清明应该玩的也挺新鲜吧?”
  周疏宁否认道:“那不是,我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清明。”
  施子秋一听,突然也深有同感:“这倒是,易容什么的,真正过起日子来,还是原来的样子更得人心。”
  两人一左一右分头行动,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看的长孙清明一愣一愣的。
  长孙清明道:“注意安全,让阿弼随时跟着你。这里可是南疆,不比京城,小心遇上山贼。”
  南疆其实挺荒凉的,他们驻扎的这个小镇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以罗罗族为主,也就是后来的彝族。
  在这个古代架空时代被称为罗罗族或者夷罗族,有时候也称之为最简单粗暴的蛮夷或南蛮。
  不过彝族有一样东西倒是让周疏宁十分感兴趣,他们的漆器十分精美,在这座小镇的店铺里经常能看到花纹繁复的漆器。
  只是南蛮这边的治安不太好,周疏宁刚走了几步,就遇到一处抢夺财物的。
  小贼跑的极快,偷了一个老婆婆的钱袋便飞一般的逃往闹市区。
  周疏宁这小暴脾气,就是看不得老弱妇孺被欺负,指着那小贼喊道:“阿弼,把那小王八羔子给我逮回来!”
  前后不过十秒,阿弼便拎着那小贼回来了,将他手上的钱包夺过后转交给了在街边哭喊的老婆婆。
  老婆婆对周疏宁千恩万谢,一边磕头一边道:“谢谢姑娘,谢谢姑娘,真是太谢谢姑娘了。”
  周疏宁把人扶了起来,问道:“老人家别客气,这里抢钱的毛贼有很多吗?”
  老婆婆说着不是很让人能听懂的南疆地方话,点头道:“多,可多咧。虎头大将军来了以后好多了,但还是有很多,专抢我们这种不中用的。这钱可是俺给小孙儿抓药用的,要是被他抢了去,俺那孙儿可就活不成了。”
  周疏宁叹气,想了想道:“婆婆,你明日可去镇东的宁安医院,那边有医生专门给穷人看病施药,不收钱的。”
  老婆婆不是很相信,问道:“镇东?俺家就住在镇东,可不曾听说有咋咯医院。倒是虎头大将军,经常在镇子东头施粥。”
  就在老婆婆的话音刚落时,一个声音自远处传来:“虎头大将军放饭咯,老家伙克哪点,还不快咯排队!”
  周疏宁听的一头雾水,老婆婆解释道:“说是虎头大将军又施粥了,让俺们这些老家伙去排队。因为虎头将军不施给年轻人,只给我们这种没有讨生能力的。”
  周疏宁点了点头,由于好奇,也跟着老婆婆一起去围观了一下。
  果然看到有个戴着虎头面具的将军正在指挥着一行士兵当街施粥,一碗稀粥并两穗玉米,粥也是玉米粥,这应该是姜放下南疆时带过来的。
  周疏宁便猜测,那戴着虎头面具的人肯定是姜放。
  果然,不远处有人喊了他一句:“姜大将军,玉米没了,换胡豆饼子?”
  戴着虎头面具的姜放应道:“好,今日人多,再煮一锅吧!”
  周疏宁躲在远处,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小放倒是做的不错,非但在南疆立了威,还施了恩,想必十分得民心。
  阿弼在身后问:“主人不过去打声招呼吗?”
  周疏宁摇了摇头:“不急,我们现在露了面,你子秋哥哥的戏可就不好唱了。”
  阿弼不是很懂,子秋哥哥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还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了门,难不成要给小放哥哥戴绿帽子?
  话说施子秋出了门,便一路去了南疆大营,远远便看到了姜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