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朕与将军解战袍> 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107节

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107节

  “此言有理,”殷祝说,“但也要分情况。暮安关易守难攻,面对七万大军猛攻,守不住,朕可以接受。”
  “然而守将居然轻易放弃天险之利,莽撞自大,率军出击被诱敌深入,致使天险不攻自破,此为一大罪;”
  “暮安关被敌军攻占后,没有及时传信给下游城池,险些造成我大夏主力被全歼,又为一大罪。”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那名大臣,冷冷道:“如此一来,你觉得此人,难道不该被军法处置吗?”
  “这……”
  那名大臣词穷,就在这时,唐颂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既然如此,也请您一视同仁!”
  “朕何时不一视同仁了?”
  唐颂反问道:“宗策守城不利,弃城而逃,我大夏好不容易收复的一郡又再次落入屹人手中,难道不该治罪吗?”
  殷祝下意识攥紧了龙椅扶手,泛白的指尖微微颤抖。
  昨夜骤闻这个消息时,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他干爹怎么可能败?肯定是有人在谎报军情!
  他用最后一丝理智,看完了宗策送来的请罪信。
  虽然他干爹在信中详细解释了撤退的原因和后续夺回地盘的种种计划,并恳切表示,陛下不必担忧,自己一定会把失去的城池夺回,但殷祝仍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前世有尹昇和朝中一帮吃里扒外的混账拖后腿,他干爹都没打过败仗;
  可如今皇帝成了他,他却让他干爹的生平多了一笔败绩……
  殷祝越想越难以接受,一口气堵在胸口,撕心裂肺地咳嗽了半天,竟咳出了血来,吓得苏成德连夜把归亭从家中床上拖进了宫里。
  归亭诊了半天脉,告诉他这是郁结于心,情志不畅所致,也和他前段时间的劳累分不开,语气十分严肃地告诫他,今后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但殷祝显然没心思考虑休息的事情,仍是神思不属地喃喃着“宗策怎么会输”,听得归亭莫名来火。
  他平生最不耐烦这种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的病人,看在殷祝是皇帝的份上,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耐心和尊敬。
  但眼下看到殷祝这副模样,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就硬邦邦地反问了一句:“有什么不会的?宗将军也是个人!是个人就会输!”
  殷祝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向他。
  “你说什么?”
  归亭的胆气来得快也去得快,面对殷祝的询问,他颤着声音回答道:“臣、臣说,有什么不会的……”
  “后面半句!”
  “宗宗将军也是个人,是个人都会输!”
  这句话说完,殷祝整个人都定在了那里。
  归亭实在不敢再多问,只好开了些药匆匆告辞。
  后来听苏公公用埋怨的语气对他说,陛下因为他这一句话,在床边坐着发呆了一晚上,整整一宿都没合眼。
  于是又有了今早上朝前,在殿外发生的那一幕。
  眼前唐颂言之凿凿给宗策定罪的话语,再次触动了殷祝那根敏感的神经。
  他强迫自己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对唐颂道:“宗策撤军在后,暮安关守将犯错再前,宗策乃是被牵连,不得不下令撤退,不然难道要带着我大夏几万军队一起葬送敌手吗?”
  “陛下,宗策麾下乃是我大夏精锐神机营,兵强器利,以一敌十都没有问题,”唐颂争辩道,“他坐拥强军,却连一丝守城的意图都无,不战而逃!这难道不是畏战吗?”
  殷祝再也忍不住好脾气了,重重一拍扶手,怒斥道:“唐颂,你听听你自己说的这番话!还畏战,这天底下谁都有可能畏战,包括朕!唯独不可能是宗策!”
  “这些年来,他为大夏打过多少次胜仗?立下多少汗马功劳?他自从当上江淮总督,过过几天安生日子享过几天清福?你自己去翻翻史书,看看这几百年来有没有一个天天待在边境征战的将军,能被人评为‘畏战’这两个字!”
  殷祝一通输出,丝毫没给唐颂这位阁老半点面子。
  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为老不尊大放厥词了。
  整座大殿噤若寒蝉。
  身处殿外的归亭也听到了殷祝的咆哮,他心中暗道祖宗哎,您悠着点,别真一个激动晕在文武百官面前了。
  还好,殷祝只觉得自己血压被气高了不少,暂时还没有出现眩晕的感觉。
  他眼神冰冷地注视着脸色涨得通红的唐颂,心想放弃一座城池,对于他干爹来说,那种痛苦,绝对比你们在朕面前表演出的痛心疾首要痛苦百倍、千倍。
  你们这些养尊处优的世家贵族们,口口声声说着民生疾苦,但又有哪个真正在乎过城外的流民们?
  不过是打着和谈捞钱的如意算盘罢了,谈钱就谈钱,少来给他满口的仁义道德立牌坊。
  殷祝的视线从唐颂身上移开,又对着众大臣道:“你们方才的讨论,朕听了一耳朵。想要和谈的官员有哪些?站出来给朕看看。”
  无人动弹。
  “这就没意思了,”殷祝捏了捏胀痛的眉心,“站出来吧,朕保证不事后算账,说白了,就是想听听你们的理由。若是真能说服朕,那岂不是更好?”
  这话一说,顿时朝臣中有不少人都开始蠢蠢欲动。
  唐颂率先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随后王存犹豫了一下,也向前迈了一步,眼看着两位阁老都做出了表率,后面一群大臣们纷纷跟进,短短几息的时间,大殿上就呼啦啦地站出了一大半人。
  剩下一小部分,成分大概是由武将、北归朝臣和极少部分的保皇党组成。
  但殷祝很快注意到,竟然还有一部分武将,也站在了主和的那一派里。
  这个发现让他心中一紧,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人都是曾经朝中资历较老的那一批武将。
  自打宗策入朝、殷祝又接连任命了一批年轻新贵后,他们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因此对宗策多有不满。
  当然,殷祝知道他们其实真正不满的人是自己,只是不敢宣之于口罢了。
  但就算他们再不满,殷祝也不敢用他们。
  甚至不贬就不错了。
  包括这次的暮安关守将在内,都是历史上无功无过的那一批人,但事实证明,有时候庸碌和蠢货只有一线之隔,要不是前线实在没人,殷祝也不会同意把他调过去。
  然后就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看到主和派的势力已经占据了朝堂半壁江山以上,原本主战派中几个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也犹豫着站了过去。
  宋千帆和老丈人站在相反的阵营之中,心情也颇为沉重。
  在晖城之战后,朝中主战派的势力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宗将军仅仅只是打了一场败仗……不,甚至都不能说是败仗,因为败仗是暮安关守将打的,他只是被牵连被迫弃城撤军了而已。
  就算是这样,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势力也在顷刻间倒转了。
  宋千帆想,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见不得英雄也会败;另一方面则是,陛下和大夏,都太过于倚重宗将军了。
  陛下几乎是将大夏的国运堵在了他身上,这点宋千帆一直很不赞同,但当他向陛下提出建议时,却得到了殷祝这样的反问——
  “不然呢?”
  “除宗策外,这天下难道还有第二个这样的将军吗?”
  宋千帆对此无言以对。
  喝兵血、喝民血,欺上瞒下,谎报军情,其实这些都是大夏将领们曾经的通病。
  唯有宗策,从一开始,便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而正是因为宗策开了个好头,哪怕这种事在前线仍有发生,但大部分将领的作风,也已经比从前收敛太多了。
  可这些进步和改变,都即将因为一场并不是由他自己导致的败绩而化为乌有。
  朝中主和派的声音占据了绝对上风,这和从前任何一次都不同,大臣们都不想打仗,面对满朝文武齐心的抵抗,陛下当真还能坚持下去吗?
  殷祝也知道,该做出决定了。
  旭日东升,熹微晨光引长了众人的影子。
  一道道人影,犹如碑石般立在大殿青砖之上。
  他相信,其中一定有真心希望和谈能带来和平,让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之人。
  可他们的眼光只能看到现在,读的也是圣贤教化之书,殷祝的目光,却投注在百年甚至千年后的未来,铭刻在他脑海中的,是历史书上那寥寥数语的功过是非。
  他抬起双眸,看着站在最前面几位阁老的眼睛。
  几位老人都保持着缄默,似乎无人敢与他对视,但殷祝知道,他们早已提前商量好了和谈的决议。
  如果自己还要像过去一样,一意孤行,那整个内阁甚至是朝堂,都会瘫痪罢工。
  因为这些朝臣们已经结成了短暂的同盟,以此来对付他们的共同的敌人——也就是他,大夏的君主。
  该如何破局?
  殷祝沉默许久,叹息一声。
  他慢慢开口道:“前几日,朕去勘察粮库,一共去了三家,一家失火,一家新粮下压着陈年腐烂的陈粮,还有一家,规模最小,验收了几遍,才勉强合格。”
  “你们总说,打仗不好,叫朕体谅民生疾苦,可朕倒想问问,荒年百姓没得吃,叫你们开仓放丰年囤积的粮,这些粮食,都去哪儿了?不打仗的时候,难道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殷祝用的虽然是疑问的口吻,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他很快又自顾自地说道:“你们想和平,这没错,可与北屹和谈,无疑是与虎谋皮。”
  “这几场仗打下来,北屹内部的矛盾不必我们大夏少,他们还在加紧建设那几座工坊,若是现在不打,等他们建好了、矛盾没了再打,将来只会死更多的人,也不一定能胜利!”
  唐颂忍不住问道:“陛下为何对大夏如此没信心?先不说我大夏也在兴建工坊,就是真和谈了,说不定还能再和平百年,届时大夏富裕繁荣,兵强马壮,北屹自愿称臣,拱手交换失地,也是未可知的事情。”
  殷祝险些被他逗笑:“唐阁老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在做如此不切实际的梦?屹人善战,民风彪悍尚武,若再过百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只会是大夏!”
  他大手一挥:“你别跟我说什么寄希望于子孙,因为我们的祖辈也是这么想的!都以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殊不知过不了三代就要被人家灭干净了。”
  “你们在心里骂朕,天下人都骂朕,朕统统不在乎;朕想要的只有八个字,你们给我记好了——”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音波回荡在偌大殿内,就连那根合抱粗的主梁,仿佛都在嗡嗡震动。
  主和派朝臣们集合而成的气势,顷刻间就被压了下去。
  ——凭殷祝一人之力。
  唐颂咬牙道:“所以陛下是打定了主意,不听朝中诸位大臣的意见,执意要与北屹继续打下去吗?”
  殷祝看着他:“是,但朕可以给你一个允诺,两年之内,结束这场战争。”
  唐颂显然并不相信他的承诺。
  别说他了,在场所有大臣,包括宋千帆在内,都不相信。
  殷祝以手支颐,淡淡道:“朕要御驾亲征。”
  不是合起伙来不让他打仗吗?他在心中冷笑一声,那行,就把你们这些人先绑到战车上,由不得你们不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