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152节
不知道为什么,在他问出这句话之后,殷祝的脸色却变得十分奇妙。
“倒是有那么一位,”他含糊道,“但是就不必拜了吧……”
要是真想求他干爹保佑,殷祝觉得,比起建庙磕头,睡前跟他干爹啵下嘴,效果说不定还更好呢。
这事儿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后面不知道他干爹又冒出了什么奇思妙想,国中无战事,除了每日照例练兵外,宗策又开始学起了画。
殷祝对此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自从上次吐血之后,相同的状况又断断续续出现了几次,殷祝也逐渐接受了自己剩下的寿命还不到几年的事实。
——在知道自己要死了之后,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自然只有四个大字:
及时行乐。
上好的笔墨纸砚,他全都叫人提前备好了,足够宗策不眠不休画上三年有余;他干爹画画时,什么瓜子饮料小水果也都一应俱全,殷祝还时不时会路过亲手投喂一下。
宗策对某人的殷勤心知肚明,因此,在发觉自己时常不翼而飞的练笔时,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殷祝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
要说当下最叫他烦恼的,唐颂都得排第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他在新都那个越来越无法无天的逆子。
虽说殷祝在心中对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已经有了安排,但面对尹英这个太子,也不能全然撒手不管。
如果不妥善处置,这群太子党保不齐就要在大夏爆个大雷。
而且但从尹英本身的性格来讲,唐颂也好,王存也罢,甭管自身性情如何,都是典型的封建社会教书先生,对待学生,极少和颜悦色,要求又十分苛刻,稍有不对便是一顿严厉批评,还会定期给殷祝写折子告状。
尹英的性格贪玩,还有点祖传的叛逆,殷祝在的时候,他日子过得轻松,倒也相安无事;
但等殷祝离开新都后,殷祝给他找的那两个新监护人可不会惯着他,尹英压力一大,自然就会想着偷懒耍滑,找渠道发泄。
“想纳侍妾?这小子才多大,要什么侍妾,”殷祝翻看着尹英从新都寄来的信,嗤笑一声,“他老子都还没纳妾呢!”
闻言,旁边投来了一道颇有存在感的目光。
正提笔小心在宣纸上勾勒蝶翼的宗策静静地看着他,问道:“陛下想纳妾了?”
殷祝后背一僵:“……没有,朕只是说着玩儿的。”
“若是陛下动了这个念头,也不必隐瞒,”宗策重新低下头,将那蝶翼间的空白用笔锋一点点填满,“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
他搁下笔,拎起未干透的纸张轻吹了两下。
“待陛下儿孙满堂,策也就安心告老,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了却残生罢了。”
宗策放下宣旨,望向殷祝,眼中还带着一点细碎的笑意。
殷祝叫起冤来:“真没有!朕对爱卿的真心可昭日月——”
但日月可不会开口讲话。
为了向他干爹证明自己的清白,殷祝也只好先以身作则了。
回去后他捂着微肿的唇,一边回信一边想,都怪尹英那小子,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批!坚决不批!
没过多久,下一封信又送来了。
尹英在信中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去旧都,这些年来他日夜思念父皇,夜不能寐,一心只想要侍奉在父皇左右。
殷祝回复:你父皇还没老到瘫巴在床上需要人伺候的地步,你要是真想朕,下次就别找人代笔写信了。听说你最近和一个民间的姑娘好上了,上次写信来,是为了她要名分吗?
虽然觉得尹英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很不讨喜,但出于这个时代男子大多十几岁就娶妻成家的考虑、以及对那个姑娘名节的保护,殷祝其实已经打算同意尹英纳妾了。
问这个问题,也只是想让这小子自己交代清楚事实经过而已。
但尹英却以为殷祝是在对他生气,立马慌了,收到信的当天便闯到了唐颂府上找人。
彼时唐颂还在接待其他客人,一看到太子这副六神无主的模样,就猜到出了事情,率先起身送客,又叫人闭门守在外面,不得让任何人随便打扰。
待到四下无人时,他这才皱眉问道:“太子殿下何故如此慌张?”
“老师,父皇知道我和玲秋的事儿了!”惊慌之下,尹英连自称都忘了用,脸色惨白道,“您看,他还在信里问我呢!”
唐颂把殷祝的回信看了一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他淡淡道:“陛下也是关心殿下,有话直说便是。”
对于那个叫玲秋的女子,唐颂也有些许了解,此女是魏邱养在外面的私生女,也就是柔姬的侄女。
魏邱那蠢货在狱中出卖他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唐颂也懒得管这人是死是活,但柔姬那边,因为占了个尹英养母的名头,他还是不得不给上三分薄面的。
但唐颂万万没想到,就是自己这么一心软,竟然叫柔姬钻了空子!
不仅把她那没名没分的侄女塞到了太子身边,甚至威胁到了他在太子心目中的地位——自打尹英和这女人之后,唐颂就发现他听对方的话更甚于自己,偶尔还会对自己阴奉阳违。
这在唐颂看来,是绝对不可饶恕的。
对尹英这个学生,唐颂的确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毕竟尹英就是他和唐家未来的希望,他现在和陛下关系僵硬,不全都是为了等太子上位之后,重塑朝堂格局吗?
太医院的人都跟他说过了,陛下在御驾亲征前身子就一直不大爽利,征战途中又多次病重,险死还生,但伤了元气,之后恐怕寿数也不会太长。
这一点,唐颂也隐约从格西那里听过。
他其实年纪也不小了,尤其经过这段时间陛下对他的打压之后,唐颂表面云淡风轻,内心也不免悲观了许多。
陛下的地位,如今在大夏已是不可动摇,他唐颂再劳苦功高,也高不过收回山河十四郡的功绩。
因此,只要陛下在位一日,他就很难达成自己的目的。
唯有等到太子登基,借助这些年来对尹英的影响和自己帝师的身份,他才有实现抱负的可能。
“可是老师,万一父皇因为这件事,觉得我不堪大用怎么办?”尹英焦虑到不行,“父皇一直不肯让我去新都,却把两个妹妹都带过去了,难不成,是想……”
唐颂笑道:“殿下未免太杞人忧天了。陛下只是觉得公主年幼,身体娇弱,需要呵护罢了。殿下是大夏未来储君,外放多锻炼几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尹英再一次相信了他的老师。
可一次两次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唐颂能靠着这番说辞说服尹英,却逐渐难以说服自己了。
“连飞鸟坊都搬到旧都去了,内阁却还留在新都!”他面沉如水地坐在上首,对着一众内阁大臣冷声道,“再不想想办法,咱们这些人,就等着回老家种田吧!”
话音落下,在场雀然无声。
眼下陛下的意图已经很明朗了,可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该干的活已经被人替代着干了,想着先靠消极怠工让陛下服软,没想到陛下直接派人率军进驻新都,又搞了一招匿名举报,叫他们内部不攻自破。
短短一年时间,内阁中好几位都被举报下狱,一部分人学王存明哲保身,愿意追随唐颂的,已经不剩下几位了。
“唐阁老,不如这样,”沉默许久后,一位大臣慢吞吞地开口道,“陛下近来有意兴建水师,太子殿下也到了能独当一面的年纪,咱们先上奏陛下,请求太子担此重任,但水师兴建非一日之功,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先把太子殿下的婚事定下来,您看如何?”
唐颂一怔,随后反应过来,若是太子大婚,那就必须要去旧都拜堂成亲了——因为陛下身为君父,没有儿子结婚都不见面的道理。
而他身为帝师,自然也得同去。
“好主意!”他拍案叫绝,“就这么办吧。不过,关于太子妃的人选,你们可有什么推荐?”
底下的大臣们纷纷开始自荐自己亲戚的女儿或是孙女侄女,表面上夸赞这些女孩容貌姣好品性淑端,但没人不想让自家人和皇室沾亲带故,更进一步。
这些人选最后被收集成册,递到了殷祝的案头上。
宗策翻着这些册子,皱眉道:“怎么还有成过亲的?”
殷祝笑了,抱着个抱枕,懒洋洋地依靠在他干爹怀里:“你是当真不明白,还是装的?这么多人选,肯定不止是给尹英挑的。”
他感叹道:“看来唐颂上次没把你参倒,还是没死心啊。”
宗策合上册子,不动声色地问道:“那陛下可有看中的?”
殷祝唔了一声,装作思考:“这个么……倒还真有一个。”
环住他腰的手臂紧了紧。
殷祝笑嘻嘻地抬起他干爹的下巴,冲他wink了一下:“宗妃,今晚侍寝否?准备一下,朕可要翻你的牌子了。”
第118章 【二更】
宗策眸色一沉。
“陛下还吃得住?”他虽然心动,但还是问了一句,“身体要是有不适,切不可逞强。”
“没有!朕好得很呢。”
殷祝本着做一次少一次的想法,虽然身子有些疲乏沉重,但还是跨坐在了他干爹的腰身上。
正准备动真格的,突然,殷祝动作一顿。
因为他在宗策的腰带上发现了一朵米色的小花。
他睁大了眼睛,看看那朵花,又看了看他干爹,怒道:“好啊,居然敢背着朕偷吃!说,是哪个小妖精勾引的你?”
宗策狼狈地咳嗽了一声,忙解释道:“陛下误会了,下午策在宫中见到了徽清公主,正好她在园中采花,就送了一朵给策,策就随手插在了腰带的洞眼上。”
“原来如此。”
殷祝点了点头,取下那朵花瞧了瞧,忽然问了他干爹一句:“你觉得徽清怎么样?”
宗策:“公主心地善良,柔软可爱。”
“对,朕也是这么觉得的,”殷祝说,“将来她若是嫁人,驸马待他不好,你得记得替朕狠揍他一顿。朕也跟她说了,想做什么朕都支持,一辈子不嫁人,那就在宫里当一辈子的公主快活着也好。至于她姐姐……”
殷祝叹道:“朕也不知道她将来会如何,徽玉比她妹妹脑子灵光,性格也要强,但身子骨太弱了,你有空可以教她一些练体的功夫,女孩子还是要壮实一点,免得生病。”
宗策听他絮絮叨叨两个孩子的安排,心中涌上一股不安,下意识掐住了他的腰问道:“那太子呢?”
“他的话,朕另有安排。”
殷祝说完,忽然抬手将那朵花送到了唇边,口中叼着那花梗,勾起唇,将才将撑起上半身的宗策一把推回了榻上。
他俯身垂首凝视着他干爹屏住呼吸的神情,低笑一声,含糊说道:“今天玩点含蓄的,怎么样?”
宗策仰起头,直勾勾地盯着他,那神情,像是再看八百年也看不够似的。
他哑声问道:“陛下说,怎么玩?”
“这朵花要是落地,朕就得重重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