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 第12节
沈昭将这件蓝色棉服送给堂哥沈德:“大兄,这件你拿回去给小侄女穿吧。”
堂哥膝下只有两个女孩,一个七岁,一个五岁,如今他妻子肚子里还揣了一个,不知是男是女。
沈德双手在短褐上擦擦,这才接过,赶紧将棉服揣进怀里,心里欢喜的不行。
回去的路上,他兴冲冲挑着一担谷子在前面走,沈衡推着装满豆菽与谷子的手推车紧随其后。
张山月则背着绳套在车前拉拽,为儿子节省力气。
沈昭手里牵着两只羊,怀里还抱着一只鸡与一条猪肉,走在二兄身后,暗搓搓盘点今日的收获。
二十七件衣服,共收了三千五百三十钱,外加两只羊一只鸡,另有八石谷粮。
八石粮换算成铜镜世界的斤两,就是四百八十斤。
沈德堂兄一人就挑了近两石的粮食在前面走,剩下的三百多斤都堆在手推车上。
一路行走,沈昭心惊胆战听着车轮发出的咯嗞声,生怕下一刻它就坏在半道上。
好不容易到了家,沈昭赶紧将两只羊暂时拴在院子里,免得与自家羊打架。
又把老母鸡用筐子罩住,里头搁一只盛水的破陶碗,再撒把谷子进去。
等两位兄长将粮谷搬去屋内,沈昭才拉着母亲进厢房说话:“阿娘,咱们这次赚了三千五百钱,我想将这些钱自己收藏,等长兄回来再拿出来。”
张山月没有丝毫意见:“你看着办就好,阿娘都依你。”这些钱本就是闺女自己赚的,理应由她保管。
至于闺女能不能藏严实,会不会弄丢,她一点不担心。毕竟闺女能随时弄出一大包衣裳,藏个钱应该没啥问题。
就这样,沈昭的账户又多了三千五百三十,加上之前的五百零一,现在总额达到四千零三十一。
钱一多,她又开始蠢蠢欲动,抓耳挠腮想给这数字弄的齐整。
要不先把三十一零头花掉?
反正离长兄回来还有一个月,自己总能赚到一万五千钱。
这么想着,她便开始搜索美食,准备犒劳一下自己与母亲兄长。
选来选去,最后她选中十二只鸡蛋与一袋十斤装的面粉,总共花去三十一元。
之所以选这两样,也是因为性价比较高。
而且沈昭也想尝尝精细白面做的饺子味道。
前世她在牢狱里看遍小铜镜内所有美食,最让她垂涎的当属热气腾腾的饺子。
每次瞧见影像里的人一口咬下一半饺子的模样,沈昭的口水都能沾湿衣襟。
可惜她至死没有尝到那种鲜香美味,如今重活一回,自己定要包一顿尝尝,以解前世之馋。
【恭喜亲亲,您此次购物可获得3交易点!】
【友情提示:当前交易点为为35。当交易点满一千时,亲亲便可以申请商城店铺。】
【敬请稍后,您的货物即将送达!】......
第16章
鲜香美味的猪肉韭菜饺子
随着小青播报完毕,沈昭面前缓缓凝出两个包裹。
小心拆开,一个是包
装严实的鸡蛋,另一个是一袋白雪般的面粉。
沈昭一手拎起面粉,另一手托着十六只鸡蛋就往灶房去。
母亲张山月正在给肥猪肉剔肋骨,见闺女又拿来两样奇怪包装的东西,不由好奇问:“你拿的是什么?”
“面粉跟鸡子。”沈昭将鸡蛋放在桌上,又拿剪刀挑开面粉袋子上的线头。
张山月睁大眼:“这......这也是你从那个地方买的?”今日赶集她也想买些鸡子回来,奈何根本没见到。
没想到闺女竟然能从那什么外邦买回来鸡子与雪白的面粉,实在让人惊奇。
“是呢。”沈昭拿来一只陶碗往黄盆里舀面:“娘,咱们今日包面饵吧,正好有猪肉,回头我再去地里割点韭菜兑在一起。”
张山月点点头,忍不住又问:“阿昭,你那还能买到什么?”
沈昭笑笑:“什么都能买到,只看咱们有多少钱了。”
“什么都能买到?”张山月想了想又问:“那、那能买到红烛箱笼与布帛吗?过了这个月咱家就要跟你长兄未婚妻那边走彩礼,猪头羊肉好办,就是彩烛箱笼布匹被褥这些在草集买不到。”
若想筹办齐全,就得去五六十里外的县城才行,这一来一去的,又得雇车又得耗费两日功夫,实在遭受不起。
“能买到,回头我就去瞧瞧。”别说箱笼布匹,就是房屋也能买个现成的。
沈昭看见过那种一整套的折叠房屋,打开后地铮窗明,非常干净气派,比县城那些高门大户人家也不逊什么。
只可惜那种东西自己有钱也不能买,别到时候被拉去上火刑。
张山月顿时笑开:“那好,等用过饭阿娘就拿钱给你。”
沈昭点头,添水揉面。
这次她和了一大盆面粉,用去小半袋白面。
因为今日老爹肯定会回家,她要多包一点饺子留给他老人家尝尝。
揉好面,沈昭拎上篮子去院子外菜地割韭菜。
此时菜地内积满细沙,韭菜无精打采地匍匐着,再不割的话,估摸很快就能枯黄。
沈昭边割边抖落细沙,很快割满大半篮子。
理去烂黄叶,又清洗了几遍,这才切碎待用。
此时张山月已经将肥猪肉剁成肉糜,放了一点盐进去搅拌一会儿后,再加入韭菜碎搅匀。
做面饵也叫饺子谁都会,只是愿意费工夫去做的人很少。
只有年节或者腊祭时候,人们才做点出来祭奠祖宗与社稷神。
当然,祭奠结束这些食材还得拿回家食用。
随后,张山月拿着圆木棍擀面皮子,沈昭坐着支踵捏面饵。
不消一个时辰,面饵就摆满五个箅子。
沈衡也勤快起来,主动烧水煮面饵。
只可惜家中陶瓮不大,一次也煮不了多少,还很容易溢出汤水。
阿娘索性将一只只面饵放进蒸笼里蒸,免得费事。
沈昭见到这一幕,心中的购物欲望又升腾起来。
她见识过镜子里面的铁锅与灶台,比自家的好看又好用。
真想买个全套大铁锅回来,自己以后就可以像镜子里的人们那样做菜摊饼了。
不久,两陶瓮的饺子出锅,张山月先盛了一大碗递给儿子:“这碗给你大伯母端去,顺便再叫你堂哥过来用饭。”
侄子今日累的不轻,为自家挑了一担粮食回来,自家总要叫人过来吃顿饭。
沈衡答应一声,端着热气腾腾的大陶碗出去。
张山月又盛了一大碗留给侄儿,再将瓮里的面汤盛到另一只大碗里,与饺子碗一起端去正屋厅堂。
之后重新给瓮添上水,继续煮饺子。
不一会儿,沈衡带着堂哥回来了。
沈德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在厅堂内坐下。
沈衡拿来筷子,还有两笼饺子,两碟黄豆酱,兄弟俩对坐开吃。
沈德第一次吃到如此柔软细致的面饵,加上猪肉韭菜的鲜香,顿时惊为天物。
自家也做过面饵,蒸的煮的都吃过,那时就觉得很好吃。
没想到婶娘做的更美味,这面饵皮子细嫩滑口,一点都不糙嗓子。
“婶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沈德由衷赞叹。
沈衡得意笑笑,没告诉堂哥,其实捏面饵的面粉是没有麸皮的。
兄弟俩吃完饺子,又各自喝下一大碗饺子汤,这才端着精光的空碗出去。
这时,张山月又招呼儿子:“阿衡,把这碗面饵端去给董先生。”
沈衡答应一声,磨磨蹭蹭过来,有些不情不愿。
不是他不想孝敬董先生,而是害怕见到先生后又被他提问功课。
自己与长兄都曾是董先生的弟子,跟他学过认字。
后来董先生去边关服兵役,自己这才脱离苦海。
不过,一月前董谊先生又从边关回来了,据说身体不好,提前退了役。
“赶紧去!回头面饵凉了。”张山月催促道。
“知道啦!”沈衡端上碗就走。
行至院门口,忽然遇到风尘仆仆归来的父亲。
“咦?爹你回来的真及时,正赶上面饵煮熟。”沈衡眨巴着眼冲爹笑,有一瞬想将陶碗递到老爹手里。
沈昂没好气睨他一眼,说:“是给你老师送去的吧?回头我也去拜访一下。”
沈衡笑脸瞬间垮下,闷闷应一声,快步离去。
沈昭听到老爹回来的声音,一下子跳起来:“爹!你回来啦!”
伸手将他背上的包袱接过来。
沈昂微笑着走进灶房,将腰间佩刀解下,递给闺女。
“今日也没客人来访,如何做起面饵了?”他在妻子身边坐下,正准备伸手拿蒸笼里的饺子,手背就被妻子轻拍一下:“先洗洗沙尘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