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 第55节
王氏被推倒在地,哭得不能自已。
正在这时,沈衡与沈昭兄妹赶着牛车靠近,阿豕几个望见车上堆着一个个大包袱,顿时围过来。
“阿衡兄!你拿到货了?”
“嗯。”沈衡从车上跳下,对几少年道:“今日跟胡商换了不少棉服棉裤,还有棉被,你们去将帮忙砌墙的人都叫来,咱们给他们发工钱。”
“好嘞!”几名少年欢呼一声,四散跑走,因为这其中也有自己的家人。
待沈昭从牛车上下来,抬头望见王氏那双充满怨毒的眼。
“沈昭!我家灵瑶到底哪里得罪了你?你要害她至此?”
沈昭冷笑:“这话应该我问你才对,我沈昭到底哪里得罪了薛灵瑶?她要冒充我的身份四处招摇撞骗?”
“她没有!灵瑶她不会做这种事!”王氏一下子扑到沈昭面前,拽着她手臂道:“阿昭,求求你救救灵瑶......”
沈昭一把甩开她,挑眉问:“你要我如何救?”
“那婚事本就因你而起,你就嫁去冯家吧?”王氏哀哀哭泣:“实在不行,沈亭长也会摆平此事......”
“我呸!你可真不要脸。”张山月已经从院子里出来,一把将王氏推搡出去:“怪不得薛灵瑶脑子不正常,原来是你这个当娘的传给她的啊?”
“可不怎的?”阿豕娘附和一句,又苦口婆心劝道:“王氏,你有功夫来此纠缠,不如花点钱送与那冯癞子,让他主动提出退婚,此事不就了结了么?”
王氏摇头:“不行的,冯家要的太多,他们开口就要两万钱,我哪里有那么多?”
“所以你就来我家耍泼?”张山月再次推她一把,喝道:“滚!再近我家一步,立刻送你去见官!”
旁边有几名妇人过来,连拉带拽将王氏拖回薛家。
等妇人们回转,沈昭兄妹已经开始给帮忙建房的乡民分发棉衣与棉被了。
一共二十八户,每户一床棉被与一件棉服,还有一条棉裤。
宋元也领到一份,与妹妹高兴的合不拢嘴。
这下晚间睡觉不会挨冻了,弟弟妹妹也有御寒衣服穿。
晚间,沈昭坐在炕上申请七天无理由退货,不一会儿就拿到长兄的信件。
信中说他们与匈奴展开激战,但敌人数量太多,加上周边小国紧闭城门,不肯给予粮草援助,汉军不得已退至都护府所在的乌垒城。
信中还说,乌垒城内的粮草柴薪有限,根本无法供应三千余人与战马的日常所需。
特别是他们这些新征的边境士卒,一日连口稀粥都喝不上了......
沈昭看完这封三天前就写好的长信,思索片刻,拿起签字笔写信询问长兄有没有受伤,顺便让他找个隐蔽的场所,再写个地址发过来,她要买点食物药品与水给他。
随后她购买了五十份馒头,每份二十个,十六钱一份,共八百钱。
又买了一些外伤药与几床棉被两桶清水,等收到长兄的新地址,便将这些东西都发了过去。
千里之外的乌垒城,沈循蹲在一间低矮小屋子内接收货物。
待货物出现,第一时间将外包装都拆去,堆放在墙角用打火机点燃。
为了不浪费燃料,沈循又用妹妹给的金属小锅子压在火焰上,倒了一点水进去烧热。
搓搓冻的发麻的手指,他又掰了两只馒头在锅里,少少放了一点盐。
待馒头浸软,他赶紧端起来往嘴里倒。
天知道他都一整天没吃饭了,这会儿饿的全身直抖。
啪啪啪!
有人在外头拍门,陈武侯的声音传来:“沈循!你在里面吗?”
沈循吓了一跳,三两口将小锅子里的煮馒头吃完,又将药物揣进背包,同时揣了几只馒头,这才答应一声:“来了。”
木门被推
开,陈武侯走了进来,四下一扫,顿时瞪大眼睛:“好小子!你从哪里找到这么些好东西?”
说着率先拿起一只馒头咬一口,含糊不轻问:“难道你找到番民藏匿的食物了?”
沈循悄悄抹一把嘴,模棱两可道:“都是花钱买的。”
“花钱买的?”陈武侯疑惑地咽下一口馒头,又看到两床棉被:“咦?这个跟你的被褥很像啊?”
沈循睁眼说瞎话:“我那个棉被本就是从西域买的,今日正好遇到,就买了两床。”
“这两床被褥就交给我吧,咱营里好几名伤者,给他们晚上用一用。”
陈武侯拍拍沈循的肩,又拿起一只馒头啃起来:“你放心,等咱们弄到战利品,多分你两件就行。”
沈循点头,又取出一些伤药:“这些药也是花了大价钱才得到的,要不一并交给你?”
此次征战,自己的队伍不少人受了伤,若没有药物医治,估计他们只能等死。
陈武侯接过一包药物,望见里头的盒子与瓶子,激动询问:“这些药丸子与你上次给的一样?”
“一样,等会儿我将使用剂量写在盒子上,千万别多吃,不然会中毒身亡。”沈循转身去拿笔,认真看过使用说明书,在盒子上一一标注。
这时,早已守门好久的两名亲卫探进脑袋,咽着口水问:“武侯,这些蒸饼要发出去吗?”
第78章
中箭了
“发!但只发咱们的队伍,你们去清点人数,让他们悄悄过来领蒸饼。”
陈武侯挥挥手:“分批过来领,别被人瞧出什么。”
眼下队伍被万余匈奴骑兵围困在乌垒城,由于辎重车辆全部丢失,各部只能管各部的吃喝。
昨日就有将士把没受伤的战马宰杀了吃肉,若是匈奴再不撤走,估计大汉队伍都要喝西北风。
两亲卫答应一声,快速朝驻守的城墙阵地跑去。
不一会儿,陆续有三五人过来。
陈武侯带领的队伍本来有五百兵卒,因与匈奴激战损失了一百来人,眼下只剩三百五十多。
他们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个个饿得眼冒金星。
“喂!你们这个伍先下去,到营地找武侯领食物。”亲卫悄悄叮嘱:“不要被旁人看见,否则啥都没有了。”
五个人一喜,快速下了城墙,朝自己的营地飞奔而去。
从武侯那里领到两只馒头,火速揣进怀里,又返回驻守的阵地。
随后,陆续有人过来领馒头,直到所有人都领到为止。
沈循将剩下的送去伤兵住的屋子,用自己的小锅给他们煮馒头吃,顺便喂他们吃药。
亲卫也抱来两个大棉被,给冻得瑟瑟发抖的伤卒盖上:“这是沈循花钱买的棉被与馒头,你们挤一挤盖上,往后可要记着他的好。”
受伤兵卒纷纷点头:“等咱们回去,一定报答沈兄与武侯的恩情。”
“报恩就不必了,等你们伤愈,就把这些药钱还给我就行。”沈循认真道。
这些东西都是妹妹的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自己不能让她一味付出。
伤卒:“那是自然,沈兄你放心,等咱们有钱了,立刻还你药钱。”
从民宅出来,沈循站在营地四下眺望。
乌垒城内并无多少百姓,眼下他们全部躲在屋里不肯露头。
三千汉军已经被困在城内好几天,都护府内的仓库早在他们来之前就不剩多少粮草。
即便他们将百十户百姓的家里全部搜刮一空,估计依旧不够维持很久。
但愿援军能及时到达,不然将士们就危险了。
沈循叹气。
妹妹说的果然没错,此次战役根本没有胜算,可惜自己人微言轻,更不能对主将指手画脚。
哪怕是陈武侯,也没有能力违逆主将的命令。
又过了两天,匈奴人一直守在外面,不时佯装攻城,让守城将士手忙脚乱。
匈奴人还将周围百姓全部祸害光,由于他们也缺少食物,有时分出一批人去更远处劫掠。
沈循悄悄对陈武侯道:“咱们不如趁夜间袭击他们的营地,烧毁他们的帐篷,让他们无处藏身。”
匈奴也是人,也得吃喝拉撒睡,若是没了保暖的帐篷与皮毛被褥,他们也会被冻死。
“这主意好,我这就去跟将军说说此事。”陈武侯乐颠颠跑去主将营帐,很久才出来。
他一脸喜色道:“将军同意此计,只是让咱们的队伍晚间出去做这个任务。”
沈循没言语,只从背包取出几个打火机:“这个能快速打火,武侯你分给各队队长。”
陈武侯见过沈循使用过这玩意,见他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还很惊奇:“你怎么带这么多打火器?”
“出门在外,害怕没法子升火。”沈循将打火机塞进武侯手掌心:“武侯,我都记着账呢,回头让兄弟们还我钱。”
“那当然。”陈武侯招呼亲卫们去叫几个骑兵队长过来,将手中打火机分给他们:“来来来!都跟我学,是这样用的!咱们今晚出城袭击匈奴,务必每个小队都点燃几个匈奴帐篷,越多越好。”
队长们答应一声,拿着打火机离去。
此刻是傍晚,沈循穿上深色的棉袍,整理好背包里的东西,背在背包,骑上一匹马跟在陈武侯身后。
天渐渐黑下来,三百多骑兵高踞马背立在城门口,直到夜幕降临才从悄悄打开的城门出去。
出城后,弓箭手悄无声息射杀两名匈奴斥候,然后快马加鞭朝匈奴营地冲去。
匈奴营地分三部分驻扎,离城墙的距离也不一样。
三百多骑兵直接冲向最近的营地,待接近时,忽地点燃火把,一个个兑上去,纷纷朝匈奴营帐丢去。
沈循从口袋里取出一个个玻璃瓶,这是妹妹买给他的酒精,她说只要将瓶子里的液体泼在物体上,特别容易点燃。
当然,这东西也很危险,稍有不慎就会烧到自己,所有他没给陈武侯。
沈循将玻璃瓶朝一个帐篷柱子上砸去。
啪地一声,瓶子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