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7节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7节

  李耀祖听了,也不强求,好似就真正地相信了他的说辞,“嗯,考试重要,耽误不得,等你有时间了,姐夫单独的请你。”
  杜安平大大方方地说,“行,等着姐夫单独请我。”他转身走到衣橱,打开衣橱门,拿出钱袋,数出五十枚铜钱,“姐夫,这是礼金,你也别推辞,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去看看思月,好长时间没见她了,怪想他的,姐夫,你和孩子们留下来吃饭吧!我也好久没看见珊月和尔月了。”
  他又对着尔月和珊月说:“有没有想舅舅,舅舅教给你认得字可还记得。”
  尔月和珊月见小舅舅终于不仅仅和爹说话,尤其是尔月很高兴地点头,“想了,字也记住了,要不你考考我们。”特别是尔月她还炫耀呢,“不仅我俩学会了,我大姐还跟着我学了呢?”
  杜安平一次教的字不多,他去一趟也就教五个常用的字,怕多了,她们也记不住,这两年多总共教了一百三四十个常用字。这件事李耀祖家里的人都知道。
  珊月高兴归高兴,但是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贪玩,“想舅舅了。”至于是不是记得住学过的字,她是只字未提。这样不是夫子考功课,只是简简单单地问问而已,没人将珊月记不住放在心上。
  李耀祖接过钱,“行,到时候想吃什么告诉我,给你准备。那我走了,还的去她们姥爷家里。”
  杜安平送李耀祖出去,虽才比元月大三岁,但是很有长辈范儿的对着元月她仨说,“你仨来了,我这里连块糖都没有,下次来,舅舅提前给你们准备好吃的。”
  话还没说完,就被李耀祖打断了,“说什么呢,我们没打招呼上门了,你在家就很好了。走了。你回去吧!”然后又对元月她们讲,“和小舅舅说再见。”
  第24章
  杜安平家和尔月姥爷家在相隔不远的两个村子里,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到尔月姥爷家里了,凑巧的是尔月姥爷家里一个姑奶奶去世了,除了尔月的姥姥都去吊唁了,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在家,尔月的姥爷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婶子”、“姥姥”她们在院子外面喊。
  “你们都来了啊!快进来!”她听见外孙女来了特别高兴,老脸笑成一朵菊花。她身子骨很壮士,耳不聋,眼不花,头发整整齐齐的后面,裹了小脚,等她走到屋门的时候,李耀祖几个已经提着东西到了屋门口了。
  元月姥姥推让说道“来就来了,还拿什么东西。”然后看着对着元月说:“哎呀,元月这孩子都落成大姑娘了。”最后才对自己的亲外甥女说,“尔月胖了,珊月黑了,这是每天在外面跑的吧!赶紧进屋里来。”
  尔月和珊月牵着姥姥的手,一边一个,小嘴跟灌了蜜似的,说出的话,甜死个人,“姥姥,我可想你了。”
  “姥姥也想你们。”
  到屋里,给李耀祖几个一人倒了一碗绿豆汤。尔月舅舅家里是小地主,生活比较富裕,吃穿比较讲究,夏天特别是伏天的时候,家里是常备着绿豆汤的,消暑,“快
  喝点绿豆汤,这是在井里刚提出来了。“她给元月递一碗,“你们自己端啊,别让我伺候你们。”
  随后,李耀祖客套了几句,将请客的时候说了。和杜安平一样,尔月姥姥杨母也客气的拒绝了,拿了五十文钱做礼金。李耀祖和杨母没多少话要说,于是留下尔月和珊月带着元月离开,“大娘,我还要去元月姥爷家里去,尔月和珊月就麻烦你了”,又嘱咐尔月和珊月,“在姥姥家听话,等几天我来接你俩回去。”
  杨母想叫李耀祖把带来的东西带回去,说:“东西带回去,我这里不缺,什么都有。”
  “大娘,你的是你的,这么长时间没来看你了,这是我的心意,大娘,我走了!”
  “行,那我就将东西留下了,”杨母又对元月说:“元月,你也在姥姥家住下吧!等你舅母她们回来,咱一起包饺子吃。”
  元月笑着说,“不了,姥姥,我下次来住下,我走了啊!”
  “嗯,那你俩可路上小心儿。”杨母嘱咐道。
  尔月和珊月对着李耀祖和元月挥挥手,“爹,大姐,再见。”
  李母和三娘领着思月去看了地里的庄稼,见里面的草被拔干净了,玉米地也被浇过,对三娘讲,“给咱干的还挺好,明天让元月爹将工钱给人家,当时说好的,除草完了,地浇好了,等元月爹回来就和他结账的。咱以往也是雇他兄弟俩,干活可仔细了。”
  三娘抱着思月,点头对李母说,“等元月爹回来,就告诉他赶紧结账,这出来打短工也不容易。”
  “可不是吗?家里人多地少,有没有其他的营生,一年到底都过的苦巴巴的。”李母心里觉得自己的儿子混的比起一般的人还是不错的,挺知足的,“元月他爹这样的,不是我这娘的夸他,每个月拿回来的银子不少,你在咱家也生活了几天了,相信你也能看出来,咱这吃穿的和达官贵人没得比,可咱在村里算得上不错的了。”
  李母习惯性的发散思维,来的路上也说了不少关于李耀祖的事情了,一会儿又说道吃食方面了,直接问三娘,“元月她们都去走亲戚了,亲家们肯定不能亏待她们,咱仨在家也不能亏了自己?元月娘,要不咱中午割些韭菜包饺子吃,我都有三个来月没吃饺子了。”
  思月没等三娘说话,听见李母说包饺子了,她高兴好坏了,这小家伙儿特别喜欢吃饺子,一个劲儿自己喊,“奶奶,娘,吃饺子喽!”
  李母又问三娘,“你们南方人会包饺子吗?要是不会,我教给你,你在这里做媳妇,不会包饺子可不行,我们这里好多节气就是要吃饺子的,例如,过年,冬至。”
  “娘,我们南方人也吃饺子,我会包。”三娘六岁时候,逃荒被爹娘卖了,当时,刚进妓院的时候,跟着你面板师傅刘婆婆打零碎儿,像包饺子、包包子这些算是简单的吃食,三娘都会。等她八岁那年去送东西,被老鸨子见到了,当时因为这两年伙食好,她小脸红扑扑。老鸨见到还有婴儿肥的三娘,这以她多年的经验就知道三娘是一个美人坯子,从小好好培养,成为头牌花魁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25章
  三娘就这样从厨房出来了,其实她不愿意出来,因为灶上的刘婆婆告诉过她,等她学了她的手艺,攒些打赏银子、月钱,是能赎身的,别看这里吃的饱穿得暖,可是这里真不是好地方,入了行,想上岸犹如登天,或者是比登天还难。
  所以三娘总想着赎身,可惜,天不遂人愿,她八岁的时候离开了刘婆婆,学起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过她在这些方面学的勉勉强强,拿的出手的就只有跳舞这一项。所以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这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
  “我也没吃过咱这里的饺子,不知道和我之前吃的一样不一样,要是不一样啊,娘,你今天就教我咱这边怎么和饺子面、饺子馅,我学着,之后我来做。”
  李母听见三娘的话很高兴,正合她意,她一个南方人肯定不会一些北方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不过,不会没关系,她现在还壮实,完全可以教会她。
  “这好啊,之后,你来干,我等着吃。”李母乐呵呵地说。
  一共三个人吃饭,尤其是思月才两周岁,能吃几个饺子?特别是天气又热,包多了到了晚上也也容易酸了,于是包的饺子不多,两个人干活,思月见包饺子了,乖乖地在旁边坐着看李母和三娘包饺子,很快就包完了。
  吃过中午饭,午休了一段时间,三娘见李母也起来了,就去了李母的屋子里,“娘,咱家的针线和剪刀放到哪里了?我想将棉衣拆洗拆洗。”李耀祖这次去南方一来一回的几乎是半年的时候,冷的时候穿的棉衣棉裤,现在还在包袱里没来得及拆。
  李母正在给睡得正香的思月扇扇子,小孩子火力大,她身上已经汗津津的了,“在元月她们那屋,算了,我去给你找找吧!”她穿上鞋,从炕上下来,扇着扇子去元月屋子里给三娘拿剪子。
  “咱家里就这么一把剪子,平时的时候都是元月在用,因为考虑到思月还小,怕她不懂事乱动剪刀,会不小心受伤,于是一直都放在元月她们的房间了。”李母从柜子上的篮子中拿出剪子。
  三娘看见里面还有彩色的绣线,还有一只小小的虎头鞋面,还没有完全绣完,又听见李母说:“用完了放在你那屋就行,下次叫元月爹再去铁匠铺子里再打把剪刀回来。”
  三娘接过剪子,脸上含笑,“娘,那我去干活了。”
  “行,你去吧!”李母继续扇起扇子,往自己屋里走出。
  三娘首先拆的是自己的小棉袄,说是小棉袄,里面其实只有一层薄薄的棉花,是在春天里穿的衣服,她小心地铺在炕上。先拆了缝线,更加小心翼翼地分开里子和棉花,出现在眼前的赫然是三张各是一百两的银票。
  三娘今天拆洗棉衣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今天趁着家里人少,才决定的,平时孩子们在家,虽然说有时候在外面,可她担心自己拿出来的时候,被看见,虽然说那样巧的事情的,不一定能发生,可是,不是还有一句话吗?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呢?
  她拿起银票,将它折叠好,用帕子包起来,想着,等洗完了,重新缝制棉衣的时候,再放进去,这是她压箱底的银子,而且这银票是在这里也能兑换,这银票还是宋海给的,想到这里不仅又想到自己额头上的伤疤,也是宋海的夫人命令他家的婆子划破,她安慰自己这都过去了,摇摇头,将自己的棉衣拆完之后,又拆完李耀祖的。
  “娘,你有换洗下来的衣服吗?”三娘问李母。
  “这里有思月的两件衣裳,你去洗了吧!”这时候李母还在有一下没一下的给思月扇着扇子。
  第26章
  李耀祖最后才去元月姥爷家,周家村。他俩到时候,已经接近中午,李耀祖一进院子就喊,“大哥,大嫂,在家吗?”
  元月的四个舅舅已经分家了,李耀祖一进门先叫大哥大嫂,是因为元月的姥姥、姥爷和大儿子周可明住一起,由于现在年纪大了,两个人耳背,几乎听不见了。这两位老人和其他人沟通基本上就是看人家说话的口型、连蒙带猜的,老两口现在年纪大了,有时候说话相互打岔,甚至有时候因为打岔这件小事,老两口像小孩子一样,谁也不理谁。
  元月也喊:“大舅,大舅妈。”
  至于李耀祖为什么最后到元月的姥姥家里,其实是因为李耀祖同周可明是最有话题聊的,他俩的职业性质是差不多的,都是在衙门里上差的,只不过周可明是捕快,比李耀祖的差事更门面,听上去更风光,要说油水其实是差不多的。
  今天周可明旬休,正和元月大舅妈钱氏商量着李耀祖成亲这件事,他们要怎么办?在李耀祖刚回的时候,周可明就听见同李耀祖一起去南边回来的人说,你这妹夫运气真好,这小寡妇被欺负的时候,被你妹夫救了,人家就跟着回来。当时三娘已经面黄肌瘦,穿的衣裳和之前完全不同,
  整个人的气质大变样,再加上三娘回来的时候,也尽量避开其他人,所以和李耀祖去的人没发现此徐三娘就是金陵的徐三娘。
  周可明和李耀祖见面的时候,见他没提主动周可明也就没问,想着到时候肯定会和自己说。
  听见院子里传来的声音,钱氏问周可明;“是不是元月来了?”
  “废话,不然有谁喊你大舅妈?”说着周可明就出屋去迎着。
  李耀祖,“大哥、大嫂。”
  元月,“大舅,大舅妈。”
  “哎,元月又长高了,快进来。”钱氏牵起元月的手,十分高兴,“寻思着你也快来了,这几天我把西瓜放在井里,就等着你过来吃呢?”她今天已经四十多了,将近五十了,她的小姑子和最小的小叔子是龙凤胎,是老来子,基本上就是她帮着拉扯大,对元月亲娘来说一句长嫂如母是毫不夸张的,这元月娘去世的时候,钱氏一下就老了几岁。钱氏接过元月手中的礼品。
  元月,“我提着就行,大舅妈。”
  “来就来,还提着东西做什么,今天咱终于可以好好的喝一顿。”周可明和李耀祖也客气了几句。
  “岳父和岳母,身子骨还壮实吗?”李耀祖问。
  “除了耳朵听不见,都挺好的,早上的时候,一人还都喝了半碗粥,吃了一个大包子。”周可明、钱氏等元月和李耀祖放下手中的东西,就领着他俩去见两位老人。
  元月娘去世,对两个老人的打击很大,头发已经花白了,身上的衣裳洗的褪色了,但是干干净净。屋里有呛人的烟味,很明显元月姥爷刚抽过烟不久。
  周可明,“又背着我们抽烟了,上次抽烟差点将被子点了,这又是趁着我们不注意自己买的。”显然这已经不是背着她们第一次抽烟了。
  “岳父、岳母”,李耀祖大声地喊。
  “姥姥,姥爷。”元月憋足劲儿喊。
  老两口这才发现屋里进来人了,抬起头,发现进来的是自己的大儿子、大儿媳、女婿还有很久没过来的外孙闺女。
  第27章
  “你们来了啊!”他俩自己耳朵背,生怕别人也听不见,说话的声音特别大,可是说是在吼了。
  “岳父、岳母,最近怎么样啊”李耀祖大声喊着问。
  元月姥爷周老爷子指指耳朵,“除了这里有点毛病,都挺好的。坐下坐下。”他指着炕对李耀祖说。
  元月在周家可是香饽饽般的存在,这一辈就这么一个女孩子,一个亲外孙女,他家是一个孙女也没有。当然了,李耀祖这女婿也算是贵客,虽然闺女不在了,但对女婿也没有冷脸的。
  周老爷子别看年纪大了,耳朵聋了,但是年轻的时候在家里也是一个大家长,铺排事情习惯了,人老了还是这样,他吩咐周可明“老大,你去叫你弟弟他们,就说你妹夫来了,今天中午一起吃。小辈儿的就别过来吃饭了。今天大成媳妇和大源媳妇都不在家,你媳妇自己忙活不过来。”大成和大源是周可明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成跟着周可明上差,也是个小捕快,小儿子在码头上做中间人,最近家里的活,忙的差不多了,大成媳妇和大源媳妇回娘家了。
  周可明去叫弟弟们,钱氏让元月坐在炕上。“你看这一路上热的,出了一头的汗。”她给元月擦擦脸,嘱咐道,“你先坐下凉快凉快,”心疼地想啊,这李耀祖男人家的心就是不够细致,这大热天的,你不能早点儿出来啊,早上可比现在凉快多了。她哪里知道李耀祖本来也是打算起个大早的,这不是因为昨天晚上喝的大醉了吗?
  “等汗落了,再去洗脸。我先去切西瓜。这西瓜可甜了,就等着你来吃了。”西瓜是稀罕物,一般的人家夏天买一个西瓜就算是过夏天了,周可明家里条件也不差,但是也没到能敞开肚皮吃西瓜的程度。
  吃过饭,钱氏和元月姥姥周老太太就拉着元月去午休,得知元月要在这里住上六七天,周老太太和钱氏脸上的笑容,更是想停都停不下来了。
  男人们却没有去休息,李耀祖将媒婆给元月说亲的事情和元月想要打算盘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岳父和大舅子、小舅子们说。他知道在坐的都是元月的血亲,都是对元月好的人,没必要瞒着。
  周老爷子没言语,他看着李耀祖的口型,大概能猜明白李耀祖说的事情,他家丫头的闺女也到了说亲的时候了,而且胆子不小,很有主意地要学习打算盘。
  周可明四兄弟听见元月要学习打算盘的事情,别提心里多么吃惊了,最后周可明才问李耀祖,“你说说你对元月的打算。”这里面既有对亲事的打算也有是否同意元月学打算盘的打算。
  李耀祖说,“其实元月的事情,我想了不是一天半天了,我不要她招赘。别的不说,这招赘来的男人有几个是好的,有志气、骨气的一般不会。,我看不上软骨头的,我又不放心有别有用心的,而且家里太乱的,我也不想找。最好是离家近一些,当然了要是有好的,远点儿也没关系。”
  “那就是要把元月嫁出去了?”周可明问。
  李耀祖点头,“姑娘招婿,日子不好过。”
  周可明拍拍李耀祖的肩膀,“是这个道理,不过啊,你还年轻着呢?你想想有老四的时候,我爹和我娘都三十好几,快四十了,你这才到哪?对了,什么时候办酒席。”
  李耀祖对于自己大舅子知道这件事,毫不意外,“七天后,有没有时间的,一定要抽时间过去。”
  周老爷子没注意到周可明的口型,他不知道已经转了话题,他想想片刻,终于开口了,“我觉得元月学打算盘挺好的。虽然不需要她出外养家糊口,但是打算盘怎么也算是一技之长。”
  周老爷子扯着嗓子说话,他喝口水润润嗓子,“虽然元月不怎么认字,但是她现在才十三,一边学习打算盘一边认字还是可以的。”他知道元月认点儿字,但是他认为就是闹着玩儿的,没想到元月能写能认一百多个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