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14节
李耀祖听了放下扇子,狠狠的吻在三娘的嘴上,夜更深了。
李母一边给思月打着扇子,一边想着今天饭桌上尔月说的事情,她也不知道自己希不希望尔月说的是真的,心里纠结的很,还没有纠结出结果,结果就隐隐约约地听见李耀祖屋里的动静。这下好了,李母尴尬了,她后悔了,晚上上炕的时候为了凉快没把自己这屋的屋门关上,她放下扇子,轻轻的下炕慢慢地将屋门关上,这才将李耀祖那屋传来的声音完全的隔绝在外面,然后她又不放心,轻手轻脚地看了看元月她们屋里的门关的严严实实的,这才放心去炕上。
三娘收拾完家务,身上出了一层薄薄的汗,脸颊显得比之前红润多了,“娘,我去买点儿肉。”
李母点头,没问三娘做什么来吃,她家里在吃食上是很宽裕的,毕竟李耀祖不少挣外快,家里花钱的地方少,而且在李母朴素的观念里,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一家人少生病还能少花钱呢?
李母也不是一个苛刻大的恶婆婆,她笑着对三娘说:“你去吧!我看着思月。”她也不知道李耀祖是否给三娘留的有钱,甚至还问,“你那里有钱吗?”如果没有的话,她去拿点给三娘。
三娘的笑意都快从眼里溢出来了,“娘,我这里有钱,当家的给我的,回来剩下我给你。”
李母摆摆手,直接推辞道,“别给我啊,那是给你的,再说你手里也不能没有个钱。”并在心里盘算着,按照三娘这个情况来推测,她应该也没有嫁妆,手底下没有银钱。都是她疏忽了,没给三娘点钱,这买点东西都不方便,她打算等三娘买肉回来,她再给三娘一吊铜钱。
第53章
李母担心三娘对村里的情况不熟悉,找不路,她提醒三娘说:“咱村里就一家屠夫,就是狗子家,她家很好认,咱这条东西路的路北边,院子门口有颗碗口粗的桃树的
那户人家。”
三娘平时看思月的时候在狗子家门前走过,李母这样一说她就知道了。她洗了洗脸,整整理理衣服,去厨房了拿了装肉的篮子,洗干净后,就去狗子家里了。
“嫂子,在家吗?”三娘走到狗子家门口,再次确认了一下,这东西路上只有这么一棵桃树,心里有底,自己没找错。
“进来吧!”狗子娘正在打扫院子,狗子爹这个时候已经和狗子的大哥狗蛋去集市上出摊了。
三娘这才走进去,“嫂子,家里还有猪肉吗?”
狗子娘停下来,将扫帚放在墙根儿下面,“是元月娘啊!快进来,要多少?”狗子娘一边热情地问,一边洗手。
两句话功夫儿,三娘就走到狗子娘的身边了。
“来上一斤就行。”三娘说。
狗子家每天都会留下一些肉在家里,夏天将肉吊在井里,村里的人有时候需要买肉的,直接到她家里来,就不用去集市上了,很方便。
狗子娘洗完手,走到石井旁边将装着肉的水桶提上,三娘估计里面大概有六七斤的新鲜的猪肉。
“做什么吃?”狗子娘提着装肉的桶,问跟着她往厨房走的三娘。
三娘说:“打算包馄饨吃,这样思月也能吃。”
狗子娘将桶里的肉一块儿一块儿的拿出来,三娘才知道原来桶里装着的肉已经是各个部位的都分割好了。
“包馄饨的话,肥肉多了香,不过,你家婶子喜欢用五花肉。那就给你切五花肉了。”狗子娘麻利地切下一条五花肉,她看着只比一斤多,不能比一斤少的五花肉,也不称了,用荷叶包好之后,放在三娘的篮子里。
三娘对于要五花肉还是其他部位的肉没有意见,她之前几乎没有做饭的机会,也不知道包馄饨到底用什么部位的肉好,不过她也不在意,她今天来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买猪肉吃,这只是借口,但是她还是问:“嫂子多少钱?”
狗子娘一边将摆在板子上的肉放进桶里,一边对三娘客气地说,“咱俩家什么关系啊,还能收你的钱?”
三娘拿出二十文钱,放在摆着板子的桌子上,“不要哪行,这猪也不是你自己家养的,也是收上来的,花钱的,够吗?。”
狗子娘看了三娘摆在桌子上的钱,在心里数了一下,说;“多了,给我十五文就行!”猪肉现在十五文一斤,她切得那一块她心里有数,比一斤多,但还是只要了一斤的钱。
三娘问:“十五文够吗?嫂子,你可别少要了。”
“够了。”
三娘见狗子娘将猪肉放进井里,才问,“狗子没在家吗?”
狗子娘又洗了一遍手,将手上的油腻洗掉,“去念书去了,这是第一天,不能让他在家里待着了,老是调皮打架的,去学堂咱不要求她中状元,认字咱就高兴。”
狗子娘能埋汰自己的孩子,但是三娘也顺着狗子娘说的话,想必狗子娘也会不高兴地,这就好比,自己的孩子自己打两下子不心疼,但是别人打自己家的孩子两下子肯定心疼,是一个道理。
三娘就夸奖狗子,“狗子看上去就很机灵,念书肯定查不了,嫂子之后可要享狗子的福了。”
狗子娘被奉承的心里舒坦,嘴上确实谦虚地说,“希望吧!别像他大哥一样不开窍就行。”
三娘没再狗子读书的话题上继续下起,而是说起了今天来的目的,“嫂子,昨天尔月和狗子不是打了一架吗?”
狗子娘也反应过来了,这是有事要说,其实现在她心里有些不得劲儿,这三娘怎么会今天来了说这些。她又想到,看上去三娘虽然年轻,作为继母,看上起去也是机灵人,不应该是自作主张过来的,她猜测应该是李耀祖叫她过来的。为什么不是李母,昨天,她就是和李母说的,李母的反应不像今天还能找过来的。
主要也是狗子娘这是没想到自己家的孩子到底做了什么了,其实李母也在家里想着要不要来她家里说说这件事情,只不过还在纠结中而已。要是狗子娘知道了自己家的孩子说的话,就是不高兴,面上也不会显出来。
“怎么了?”狗子娘心里不悦,脸上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和刚刚高兴地样子比起来,语气明显冷淡了几分。
第54章
三娘之前能竞选花魁,就说明了察言观色不比别人差,要是差了,老鸨也不会放心啊,好不容易捧出一个花魁,不小心把财神给得罪了或者把有权势的人得罪了,损失就大了。
三娘理解狗子娘,要是自己昨天别管是不是自己孩子的错,因为自己家的是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先去认过错,对方的孩子也没事了,过了一天又找上门来了,无论两家是什么关系,搁在别的事情上也是不地道的,自己心里也是不欢迎的。
“今天我过来,我娘只知道我是过来买肉的,其余的我没说。”三娘想着如果狗子娘觉得自己冒失了,这样说了,也不好怪李母,事实上,她过来说尔月和狗子打架的起因的这件事情,李母实际上就是被蒙在鼓里的。
狗子娘只是“嗯。”一声,表示自己听见了,她要是想听听看着柔柔弱弱的三娘能说出什么花来。她也不让三娘屋里坐了,更别说是倒水什么的了,对于恶客,没有赶出去就是自己教养好。
听了接下来的话,狗子娘就不这么想了。
“尔月说狗子说,珊月是他媳妇。”三娘刻意压低声音,她防止突然有人进来买肉,听见了。
“什么?”狗子娘不可置信地直接脱口说,“狗子在家的时候,都没听着臭小子说过。”
三娘现在相信了,狗子娘和狗子爹确实没说过,不然的,总会停顿一下,怀疑大人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被狗子偷听去了。
狗子娘说完,,换位思考,自己也会找过来,天地良心她真是见珊月从小没有娘,又喝自己的奶长大的,真没存在这种心思,可是她听见三娘的话中,竟然可耻的冒出了这种想法。不过现在也不能承认了。
如果是别的家的孩子,这样说这样的话,狗子娘想啊,知道的越少越好,“你放心好了,要是狗子真说了,回来我揍他,肯定不会让他再说了。”狗子娘向三娘保证,举起手就要发誓。
三娘想知道的已经知道了,想要得到的保证也得到了,她赶紧用右手拉住狗子娘将要举起来发誓的手,“嫂子别这样,用不着的。”她手里还提着刚买的肉,就不在留在狗子家和狗子娘告辞说,“那就麻烦嫂子了,不过,也别打孩子了。”
狗子娘也不留三娘,她想着三娘和李母商量后,三娘才来自己家的,由于李母不好意思过来问,才叫三娘过来的,“回去吧,婶子和孩子们还在家里等着你呢!”
三娘心里无奈,好吧!狗子娘还是误会了,自己过来的这一趟娘是知情的。
狗子娘送走三娘之后,想着家里人在此之前是没有这种想法的,那狗子是真的这样说了吗?如果说了,他从哪里听来的,也不对,他每天在村里跑,如果有人和他开玩笑也是有的,不想了,还是先干活吧!等当家和狗子都回来再说。不过,别说,狗子这想法一说出来,自己也觉得不错。
第55章
“娘,我回来了。”三娘还没有进院子就语气轻松地喊,珊月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她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了。
这时候,就李母和思月在家里,李母这次坐在石榴树的树荫下正悠闲地纳着鞋底,思月在树荫里撅着小屁股玩土,透过树叶斑斑驳驳的阳光洒在李母和思月的身上、四周,这是三娘想象中的自己老的生活,她虽然现在还很年轻,也许是经过的多了,心里竟然充满了沧桑,有时候她甚至自己都有一个错觉,她没比李耀祖小几岁。她清楚的知道,如果李耀祖和自己差不多大,她也许会嫌弃他幼稚,还好,都不是。
李母的继续手上的动作,将针在头皮上
蹭一蹭,头都没抬,“回来了,先放到从井里吊着,咱们晚上等着元月爹回来一起吃。”
思月也玩累了,直接坐在了地上玩了起来,李母也不管她,只要玩着听话就行,不就是衣服脏了吗?夏天也好洗,完全没有叫思月起来的打算。
三娘答应着,脚步轻快地往前走,这几天来到这个家里真的事很很多,怪不得人们说,人多事多,这才多久的时间,这么多事情了,终于可以放松了,也不知道李耀祖现在在干什么?
三娘意识到李耀祖已经慢慢的走进自己的心里了,她经常会想着某个时刻他正在在什么?想到这里,三娘又想到昨天晚上的事情,她虽然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但是这是三娘知道李耀祖在自己心里不一样之后的第一次,不由自主羞红了脸。还想不知道他中午什么时候会去驿站寄信,她自然是希望越早越好。
李母看见三娘的脸蛋红红的,还以为是走路走的,她还纳闷呢?这个时间点也不是很热啊?怎么脸这么红?李母在心里叹口气,这就是身体不好,柔柔弱弱的,走两步就出汗了,看来之后得盯着三娘多吃点,她还指着三娘抱孙子呢,她看了眼三娘的肚子,说不准她孙子现在已经在三娘的肚子里了呢!“放下猪肉先歇会儿。”
“嗯,娘,我不累。”她放好猪肉,从屋里拿了一些彩线出来,准备打络子,同时偷师李母纳鞋底的手艺,三娘还记着李母叫她做鞋的事情了。
李母做鞋做了几十年了,很熟练,速度也很快。三娘一心多用,一边打络子一边注意着李母的动作。
三娘努力的记清李母的手法,想着等李母不在旁边的时候的自己偷偷的练习。同时,她还要注意着思月别乱跑,手上打络子的动作也不停,也幸亏她之前经常打络子,夸张一点儿,已经到了闭着眼睛也能熟练打络子的境界了。
她嘴也不闲着,尽量将在狗子家发生的事情,很细致的讲给李母听。
李母听了,很满意:“这就好,这就好,我刚刚还想着这件事情呢?我昨天夜……”话说到一半,突然就停下来,她怕三娘的脸皮薄,没好意思说昨天她想这件事半夜的都没睡着,生硬地转了话题,“你看思月又坐到地上了。”
三娘不明所以,思月从她一进院子就已经坐在地上了,之前李母看着思月的时候,思月也是经常坐在地上的,“让她起来吗?”三娘问。
李母这时候已经将鞋底纳完了,她拿剪刀剪断线,“不用,我是说思月坐在地上玩特别乖,一点儿都不耽误咱们干活。”
第56章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色有些暗,三娘正椅子上回忆她记住的部分口诀,她学习算盘的时间不长,当时只是宋海宿在她院子里,空闲的时候,作为消遣,他在晚上教她口诀和打算盘的手法。虽然他教的不系统,但是三娘自信自己现在是有底子的,教一教元月最基本的入门的东西还是可以,其余的就需要元月自己练习。
三娘在心里回忆一遍之后,才铺平纸,研好墨,开始聚精会精会神地将口诀默写下来。她昨晚已经和李耀祖商量好了,或者说是三娘已经把今天的教授的内容和方法讲给李耀祖听过了,那就是先让元月背下几句口诀,三娘教给元月手法,如果元月学的不错,那么由李耀祖去书铺买本《算学启蒙》。
三娘没有多写,写了关于算盘的一首诗和“只加”、“满五加”、“进十加”的口诀,并拿出李耀祖从木匠家里取回来的算盘,自己先拨动几下算珠,熟悉一下手感。
李母知道今天上午三娘要在家里教元月打算盘,领着尔月三个孩子出去串门了,以免打扰到她俩。
三娘刚停下笔,还没将手中毛笔放下,元月就进来了。
元月首先被桌子上摆着的算盘吸引了,昨天李耀祖回家的时候很晚了,元月、尔月、珊月三人早早地睡熟了,李耀祖直接将算盘拿到自己的房间里了,以至于,今天元月是第一次见到,她自己即将第一次使用的算盘。算盘是新的,刷了一层桐油,她兴奋地问,“娘,这就是爹送给我的算盘吗?”
三娘见元月进来了,放下毛笔,点点头,“嗯,就是这个,你拿过去先看看,一会儿可就要教你怎么用了!”
元月二话不说,赶紧走到桌子面前,用右手划拉了几下算珠,发出“哒哒”的声音。元月觉得这声音十分悦耳。
趁着元月在拨算盘的时间,三娘将毛笔、墨、砚台收起来,然后她打断正拨算盘拨的正起劲儿的元月,“好了,别玩了。去搬一把椅子过来。”
三娘面前已经有一把椅子了,元月停下手中的动作,听三娘的安排,搬过一把椅子过来,紧挨着三娘的右边坐下来。
这时纸上的墨未完全干,全部平铺桌子上。三娘的右手中指指着最右面的一张纸,笑意盈盈的对元月讲:“现在呢,开始先教你一首关于算盘的诗。”
元月很感兴趣地看向纸上的内容,只见上面的字很工整、秀气。
“七子之家隔两行,十全归一道沧桑。
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
柴米油盐小黎庶,江山社稷大朝堂。
八方天地经营手,六六无穷今古章[1]。”
元月出声读了一遍,然后对三娘说,“娘,这是你写的吗?”元月不知道诗句的好坏,只觉得郎朗上口,还以为是三娘专门为自己准备的呢?
三娘拍拍元月的肩膀,没想到这首诗里的字,元月竟然都认识,三娘对此很满意,笑着说,“你真太看得起我了,我哪里会写诗,这是教我算盘的人给我入门的时候,教给我的,我只不过是借用来教你罢了。我想应该是古人流传下来的。”
三娘的右手从元月的肩膀上离开,“好了,不说闲话了,咱开始学,咱不管这首说的什么,咱只看前面这一句‘七子之家隔两行’,你看,这……”
师傅将自己知道的讲的细致、好懂,做徒弟的听得认真,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半个时辰,三娘站起来活动活动僵硬的身体,提醒还在根据口诀拨弄算盘的元月,“也别一直学,活动活动身体,松快松快。”
元月听了三娘的话,注意力终于离开算盘了,也站了起来,学着三娘的样子活动活动,她问三娘:“我能把算盘拿到自己屋里,自己练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