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23节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23节

  周可明的嘴很严,他昨天回来愣是没告诉家里人,关于他们认为沈嘉禾是周礼正儿子的事情。
  别看周老爷子听力不好,但是他的好奇心还是旺盛的,“昨天什么事情?”
  周老太太就隐晦了瞪了周老爷子一眼,她不愿意周老爷再掺和孩子们的事情了,上次元月学算盘的事情不就是例子吗?孩子们都有打算,他非得进去。
  周礼正也不瞒着周老爷子,和周老爷子细细地说了一遍,周老爷子说,“这是好事啊,你俩现在就去。”
  周礼正也想今天晚上能去趟李耀祖家里,不然不会将给李耀祖的礼品都提回来。
  周可明站起来,“行,咱们今天就去一趟,我去套车。”周可明已经知道周礼正家里的马车坏了。
  第88章
  周礼正家对着周老爷子说,“叔,那就麻烦可明兄弟这么晚了,还和我们走这一趟了。”
  周老爷子将烟袋中的旱烟塞到烟感中,正好没听见周礼正家的讲话,没有言语。
  周礼正两口子站起来,准备回去将专门买给李耀祖的东西拿过来,却被周可明家的拉住,“先别忙着走,你把拿过来的东西都拿回去,咱俩家哪里用的着这些东西。”
  周礼正家的不同意,她也不说是感谢话,而是说,“这是给叔,和婶子的,我俩的心意,你这叫我拿回去,是嫌弃少,还是怎么的?”
  周可明家听见这样的话,也不好坚持叫她拿回去了,松开手,说,“这不是想叫你省着点儿吗?既然这样,我就留下了。”
  周礼正家的说,“留下来就对了。叔,婶子,我们走了。”
  这次老两口都知道他们这是干什么去,嘱咐他俩,“你们路上,可要小心点儿,别着急,路上注意安全。”
  周礼正说:“知道了,叔、婶子,你们放心好了,路上我们会慢着点儿的。我们走了。”
  周可明家送他们三个人出了院子才回去。
  李耀祖家里已经吃完饭,收拾完了,一大家子人正在李母的屋子说着话,当然了,元月姐妹三个人没有说话,李母正说:“这次如果再回信的话,你可别再把信弄丢了。”
  这个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李耀祖家里就李母她们呆的的屋子里点了蜡烛,而且在点着灯的屋子里传来说话的声音,周礼正三人一看就知道家里有人,“婶子。”
  李母没有听出周可明的声音,毕竟有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首先听出来的是元月,“是我大舅。”
  元月的话音还没落地呢,自己就先跑出去了。
  李母和三娘赶紧穿上鞋子,从炕上下来,三娘并喊尔月和珊月也干净从炕上下来。
  李耀祖心里惊疑,他想不到周可明这么晚
  了,来自己家里会有什么事情,如果是元月姥爷和姥姥出事的话,来叫人的不会是周可明,而且如果不是急事的话,完全可以等两个人上差的时候再说,因为他俩上差的地方相对于两家住的地方的距离可以说是很近很近的了。
  等李耀祖出了屋门,趁着月光,看见来的人不仅仅是周可明还有周礼正两口子就知道这是为什么了,不外乎就是感谢和找自己再次帮忙的,不然周礼正以往的时候可没有往自己家提过什么东西。
  “大哥,快进来。”李耀祖打招呼。
  元月走在李耀祖的前面,特别是看见周礼正俩口子还提着东西,“大舅,你怎么来了?”话刚出口,元月就知道自己说的话不合适了,听上去就好像不欢迎周可明似的,赶紧说:“舅,妗子,你俩来了。”然后又不好意思的说:“大舅,我别误会。”
  周礼正能听出元月惊讶的语气,平时的时候肯定会和元月开句玩笑话,但是今天领着周礼正来是有正事的,“我知道。”
  说话的功夫,李母和三娘也领着孩子们出来了,李母认识周可明她们三个,但是三娘并不认识,只有李母说:“元月大舅来啊!快领着人们进来。”见周礼正手里还拿着东西,她心里还纳闷呢?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好好地不能拿着礼品到自家来啊!
  几个人客套一番,才进屋子,元月怀疑如果不是天黑的话,几个人在外面寒暄的功夫肯定会更大。
  三娘见着架势就明白肯定有事,她不知道什么事情,但是还是为了保险起见将元月姐妹三个,支开去烧水,但是又当着元月大舅的面子,她和李母陪着周礼正家说了两句话,就和元月一起去烧水了,并且抱着思月出去的。
  第89章
  晚上周可明领着和自己家里人不熟悉的周礼正夫妻二人来自己家里,如果说没事情,李母是不会相信的。李耀祖心里明白怎么回事,可是李母不知道啊。李母见孩子们都出去了,就问周可明,“他大舅,可是有什么事情,咱们能帮的上的”
  周可明就笑道,“婶子是明白人,也是热心人,这不今天元月爹,看见一个人怀疑是周礼正走丢的儿子”。
  李母是为人父母,很能理解周礼正两口子的心情,换作别人知道自己丢失的儿子可能找见了,别说是晚上要去找,就是下雹子的晚上,也不耽误父母去找孩子的,不等李耀祖说话,李母就直接说了“元月爹,你赶紧说说孩子的情况,在哪儿见到”
  屋里几个人都向李耀祖看过去,尤其是周礼正夫妻俩,虽然已经听过一次了,但是很明显的想听李耀祖再说一遍,毕竟她俩相信,李耀祖这个直接见过孩子的,比这没见过孩子的周可明要清楚详细一些。
  李耀祖将自己知道的内容说了一遍,然后说:“周大哥,周嫂子,这孩子和思月舅舅是同窗,都在北郊的书院读书,管理很严格,晚上有宵禁。这样吧,我明天请假一天,咱一起去书院,找思月舅舅让他告诉嘉禾一声。”
  周礼正的目的也是这个,虽说知道了儿子现在的名字和所在的地方,冒冒然然地找上去也不是很好,“那么明天就麻烦你了。”
  “这有什么好麻烦的,咱这是喜事,我觉得很可能就是,那模样和周大哥你是一模一样,当然了,人家年轻。”李耀祖讲。
  “我家那孩子从小就像我,一点儿没随他娘。”
  周礼正和李耀祖家不是很亲近的关系,如果留宿就显得不懂事,等几人约定好明天的去书院的时间和地点,就告辞了。
  天蒙蒙亮,周礼正夫妻二人已经约定的地点等了。李耀祖也猜着周礼正两人一定会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也早早地起床了,三人一同往书院赶,到达书院的时间正好是学生们早饭前,自由活动地时间。门岗上有两个人在,李耀祖同门岗上的其中一个老大爷说:“老大哥,我找杜安平。”
  这老大爷也就五十多岁,身体很英朗,声音也洪亮,
  “你是杜安平什么人”
  李耀祖回答:“我是杜安平的姐夫。”
  老大爷知道杜安平,全书院就这一个没爹没娘的读书人,要知道共一个读书人普通人家要全家的力量,而杜安平不是这样的,算是个异类吧
  “先等着。”转过头和身后的人说,“我去找找,你自己先盯着点儿。”这老大爷还边走边嘟囔着:“怎么觉得旁边的那个更眼熟呢,这是谁呢?算了,年纪大了,想不起来了。”
  周礼正夫妻二人心里很交集,眼巴巴地瞅着书院,想着自己孩子的样子,这俩个心里有种预感,这次不会有错。
  也是特别地巧合,正好这老大爷还没找到杜安平,正好看见沈嘉禾从对面走来,老大爷眼又不花,正好看见沈嘉禾的模样,这和刚才的没出声儿的人的长相太像了。老大爷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自个乐了,“不是我记性不好,是我记性太好了”
  第90章
  想着叫住这位年轻人,忽然一想,人家也没说要找这年轻人,自己叫过去要是出了事情,先不说对书院的影响就是自己的饭碗也不一定能报的住,还是找先找杜安平好了。
  沈嘉禾见人家欲言又止的样子,怎么也想不到是自己的亲身父母来找自己了。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现在母亲的孩子,原因很简单就是养父养母从来没瞒过自己,周边的邻居也不止一次提及说要是没有自己养父母心善,捡到生病的自己,别说读书了,活不活着都难说。
  杜安平见到周礼正和李耀祖之后,通过李耀祖介绍后,周礼正又将事情和杜安平说了一遍,杜安平年纪不大,想的很周到,看到周礼正的模样和这夫妻二人的神色,就算不是李耀领来的,也知道他们没说谎。可是万一沈嘉禾不了解事情,当场否认周礼正不是自己的父亲,这不认亲生父亲的名声传出去可大不好,万一沈嘉禾认了,养父母又不同意,这也不是事,说到底是沈嘉禾夹在中间更难受罢了。
  “我回去问问,不过这对嘉禾来说挺突然的。”杜安平回答道,没直接答应喊沈嘉禾出来,杜安平也没说沈嘉禾,在人家父母面前提及人家的孩子姓沈太伤人,可是现在也不好直接称周嘉禾。
  周礼正也意识自己做的不对了,自己的孩子现在有养父母,现在能读书的人家不多,自己的村子靠近京城日子大多富裕还有压力,更别说些的地方,听李耀祖说过孩子的口音不像附近的,要是日子难过点儿,再供孩子念书,也对孩子是很好的了。真要认亲不能躲开孩子的养父母。“是我欠考虑了。”
  这段时间周礼正家的想过无数次孩子的模样,怎么临门一脚,看样子自家当家的又决定不见面了,这可不行,但是在书院门口也不能和他吵吵,尽量压低声音,“怎么改主意了,咱儿子肯定在里面,你不见我去见。”
  “你见人家也不让你进,咱孩子是咱俩领着赶会的时候,人多冲散的,不一定是人拐走的,孩子养父母万一是好心领回去的,咱怎么也得眼里有人家的位置才行。”周礼正讲。
  “是,确实不是拐走的,但是咱俩孩子在走散的时间,可是找了不止一天,几乎全村都帮咱找了,能不是故意地给咱藏起来的,然后领走的”周礼正家的讲。
  “先别说这么多,等小兄弟给咱侧
  面的打听打听再说。“周礼正决定之后再见面。
  周礼正家见状,知道周礼正已经拿准注意,改天再见面,没办法改变周礼正的决定,又不死心今天见不到孩子,“我能偷偷地看看不”
  “这里可混不进人去。”李耀祖提醒道。
  杜安平说:“这样吧,我这就去见他,看看他的反应。”
  “那就多谢了”
  “不用这么客气。”
  杜安平找到沈嘉禾,装作不在意地碰见他,然后很自然地说到,“吃过早饭了吗?”
  沈嘉禾说道“吃过了”,因两人只是认识而已,见面打招呼的关系,“你吃过了吗?”
  杜安平讲,“没呢,刚才我姐夫来了,我去见他了”,然后装出一脸震惊的样子,“刚刚和我姐夫在一起的人,和你很像,你有亲戚在这附近”
  沈嘉禾怀疑自己听错了,“啊”
  杜安平重复一下,“和你长的很像,也就三四十岁的样子,是不是你亲戚。”
  沈嘉禾想到自己的身世,一方面是血缘亲情,一方面是人寻根。沈嘉禾按耐住自己想去见面的冲动,问“你姐夫和那人什么关系”
  杜安平听见沈嘉禾的问话,觉的沈嘉禾应该对自己的身世最起码知道一部分,不然应该说是吗?真的像吗?这样才对。杜安平回答道,“看上去挺熟悉的,不是亲戚就是朋友。”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现在沈嘉禾的养父已经去世,沈嘉禾做主将家里的耕地租赁出去了,就带着养母来这附近居住了,就是因为他也想找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他养父对他讲过,他刚开始说话的时候是京城的口音,但是说不清自己是什么地方的人。他当时穿着的已经破旧的小棉衣和小棉袄他养母还保存着,在衣袖处绣着一个“禾”字,像个小布丁似的,其实也是小布丁。当然这也是他名字是嘉禾的原因。
  沈嘉禾挺近杜安平的回答,想着回去也得和养母讲一声,如果杜安平口中的这个人真是自己的父亲,那么今天见不到,因为有杜安平姐夫的关系,之后也能找到,无外乎杜安平和他姐夫都是本地人。他事到临头,不想瞒着父母认亲。
  “真不是你亲戚”杜安平又问了一句,显得有些多余。
  不过沈嘉禾不介意,说:“得问过我母亲才知道。”
  两人没继续说下去,杜安平心知周礼正夫妻二人心里焦急,和沈嘉禾告别后,又到书院门口。
  杜安平将事情告诉周礼正他们后,又说了一些沈嘉禾的基本情况,这么一耽误也到了上课的时间,李耀祖要带杜安平出去吃饭,周礼正连忙说他请客。杜安平笑着说,“不用这么客气,现在也到上课的时间了,下次有机会再说。”
  周礼正家想着要是真认亲了,可不的再感谢李耀祖和沈嘉禾吗?于是接着话茬说,“那可说定了,下次一定不能再推脱”。周礼正将准备的礼物给杜安平,不过杜安平认为自己这就是顺手帮忙的事情,哪里能要礼物,再三推辞下,还是李耀祖说,“周大哥,拿回去去,杜安平和嘉禾是同窗,这点儿忙算什么了,等之后团圆了,叫嘉禾自己感谢他。”
  徐三娘也知道了沈嘉禾的事情,过了几天还没见周礼正家的有动静,这天李耀祖刚回到家,就问李耀祖,“上次,周大嫂子家的事情怎么样?怎么一直没听见认亲啊!”徐三娘自己这样的身世,她羡慕家庭团圆的人家,也盼着世上离别的人家少一些,多一些团圆。
  李耀祖和周可明见面的时间多,而周礼正想着办事情一事不劳二主,这找到沈嘉禾的养母也是周可明一起去的,周可明也不瞒着李耀祖,所以李耀祖对里面的事情比较清楚。李耀祖说“下个月初六认亲。”
  徐三娘算算日子,“这不没几天了吗?”
  李耀祖说:“可不嘛,到时候随点儿礼。”其实正常情况下,李耀祖这份礼金是不需要的,只不过这他想着明后两天,周礼正和沈嘉禾认亲,应该会叫上自己和杜安平的,当然人家来叫自己肯定不空手来,再在人家吃席,一点儿礼金不随心里过意不去。当然了,李耀祖是手中有钱,没必要扣扣搜搜的。
  徐三娘点头说:“行啊”,她觉耀祖和她说随礼的事情是个好现象,李耀祖自己拿礼金,也不是在三娘的手里拿出去,也告诉自己一声,这是真正地把自己当家里人的一个表现。说到底徐三娘心里还是敏感一些。
  徐三娘接着说:“随多少礼金,你看着办就行,不过周大嫂子家这孩子是什么情况,现在的养母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91章
  李耀祖说:“事情倒是挺简单的,就是赶会的时候人多,走丢了,村里的人帮着找了两三天,没找到,其实最后也不知道是人贩子领走的,还是这孩子自己走丢后又迷路的,被人领走的。现在也不清楚。不过他养母确实是领养的他。”
  徐三娘说:“怎么确定领养的”这买卖孩子和领养可不是一个概念。
  李耀祖说:“是他养母娘家里的一个人去山上放牛的时候,发现的,当时这孩子还发烧呢,这人心善把孩子领回家,不过家里媳妇不同意养,给送到村长家里去了,当时全村商量着这孩子怎么办女儿到时能当童养媳养,嫁出去能得彩礼不费劲儿,可这是儿子,这村也是巧了,每户都有儿子,不缺儿子,谁也不想养。还是这养母的老娘,通知这孩子的养父母才去领养的。”
  李耀祖又说:“这个放牛的人还活着,周大哥两口子也私下见过这个放牛的人了,还有这个村里的村长,很多人都记得,特别是其中一个人还说可惜呢,要是个女娃娃她就留下了,这又长病的男孩子养好了,成家立业哪哪都要钱,养不活,在自己面前去世,心里也不忍。”
  徐三娘讲:“这些人不是串好了吧”
  “没这必要,别忘了,当时孩子发烧呢?不过大半可能是人贩子见孩子发烧给扔了,然后才被捡到的。这买孩子才多少钱,听说当时为了给这这孩子治病,花了不少钱,好多人都说这孩子的养父母傻,有这么多钱能买两个健康的孩子了。”李耀祖又说。“这给他治病的老大夫还活着呢,也见了,这老大夫对这事印象挺深的,孩子发烧严重,治病补身子的药物什么都是这孩子的养父拿一棵人参换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