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29节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29节

  李耀祖,“我平时注意着呢。”李耀祖还要陪着三娘去医馆,“娘,我们去趟医馆,中午不用等我们了。”
  李母很担忧,“三娘是哪里不舒服。”昨天的时候,李母就见三娘的脸色苍白,她以为是三娘来葵水了,比较痛,今天见李耀祖和三娘要去瞧大夫,担心是不是有其他的问题。李母一方面是担心三娘的身体,一方面是三娘是李耀祖的第四个媳妇了,如果三娘有个万一,李耀祖那就是妥妥地克妻了。
  三娘见李母很担心的样子,就向李母解释,“昨天来葵水了,想去看看大夫,想怀一个称心如意的宝宝。”
  李母不认为附近医馆的大夫有这样的本事,如果附近有大夫有这样的本事,早就扬名了。李母,“只要健健康康的就好,大人和孩子都健健康康的。”
  李耀祖着实被李母的话惊到了,没想到李母是这样想的。在李耀祖心中李母盼孙子特别心切。
  其实李耀祖也误会李母了,李母的想法中,大人和孩子健健康康地,一次不能是儿子,总不能次次都不是儿子吧。不过李母很聪明地没说完。
  三娘笑笑。
  其实三娘心中是特别紧张地,她尤其担心自己之前吃过的避孕汤药对身体有害。虽然徐嬷嬷和她讲过她问题不大,但是还是很在意的。对于三娘而言,能不能生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已经中午了,终于排到三娘,老大夫医术挺高的,“感觉哪里不舒服”
  三娘回答,“来葵水了,肚子痛的严重。”
  老大夫是个精通人情世故的,见李耀祖陪着三娘,李耀祖大三娘十多岁的样子,心想应该是想生孩子的,摸完脉,“有些体寒,不影响的。体寒的妇人有很多的,影响怀孕的很少,你这种情况,不用担心的。”
  老大夫又讲,“等葵水结束后,多吃点红枣,红糖之类的补补就行。”
  李耀祖问,“要不开点药”
  老大夫,“是药三分毒,你家夫人这么年轻,你们不要着急,放平心态。”
  听了老大夫的话,三娘是放心了,能怀孕就好,自己感觉肚子也舒服一些了,“这位大夫看病一直这样吗?”
  李耀祖听到三娘这样问,就笑,“这样是怎么样”
  三娘,“就是不开药啊”
  李耀祖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你没病当然不给你开药了,排在你前面的人都开药了。”
  三娘点头,又听李耀祖说,“这是位宅心仁厚的大夫,给病人开的药效果好也便宜。”
  李耀祖觉得自己的话有歧义,“不是因为价格便宜,才带你来这里的。”
  第110章
  三娘和李耀祖开玩笑,“知道你不是差儿钱的人。”
  李耀祖见时间不早了,家里人应该也已经吃饭了,这段时间三娘也没机会在外面吃饭,趁此机会,也让三娘在外面吃一顿。李耀祖,“今天中午不回家了,不差儿钱的人请你吃饭。”
  三娘是从苦日子中生活过的,她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不过李耀祖说了,三娘也不反对。三娘是从南方过来的,听人家说过,京城的炸酱面是很有名气的吃食,“好啊,咱们中午吃炸酱面吧,我之前听说过,但是一直没有吃过正宗的炸酱面。”
  李耀祖,“你这是给不差钱儿的人省钱呢?”说着领着三娘去了一家生意火爆的面馆,两人点了两碗炸酱面,一碗是大碗的,一碗是小碗的,面条十分劲道,炸酱很香。
  李耀祖和徐三娘刚离开家不久,李耀祖的二堂婶就来了,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轻易不串门的。二堂婶给李母使眼色,叫李母把孩子们支出去。
  李母喊元月领着妹妹们出去,二堂婶这才说话,问“元月现在定亲了吗?”
  李母,“元月定没定亲,你还不知道呀?”
  二堂婶笑笑,“这不是问问,万一你家有相中的呢?”
  李母也笑,“你这是看见不错的人家了?”
  二堂婶,“不是我看见不错的人家了,实际上是人家看上咱家元月了,托我来问问。”
  上次二堂婶给元月说过一次人家,就是她娘家村里的一户人家,想着这家兄弟三个,二儿子是读书人,日子也红火,想着帮元月和这家的二儿子牵线,可是谁知道,这户人家的母亲同意,祖母不同意,到了要相亲的时候,这家祖母拦着死活不让来相亲,最后这不就不了了之了吗。现在那家也乱着呢?听说这家祖母属意她娘家的侄孙女,家里其他人不同意。至于具体是什么情况,也不是很清楚了。
  二堂婶向李母保证,“大嫂,你放心好了,绝对不会出现上次那样的事情。”
  李母见二堂婶信誓旦旦地样子,“说真的,上次我真的挺恼的,那家子人办事不地道,你一家子意见不同,不能拿我家开玩笑,是不是?”
  二堂婶点头,“谁说不是呢?我娘和我嫂子去他家找了,他家一句话没敢说,嫂子你放心,一句也没牵扯上元月。”
  李母不纠结过去的事情了,问道,“这次是怎么回事?”
  二堂婶,“要说咱家元月也是真出色,这次也是咱元月的缘分。”
  李母等着二堂婶说重点,结果二堂婶卖起了关子,李母有时候也是急性子“他二婶子,能不能直接说呀?”
  二堂婶笑笑,“咱说重点,知道孙寨村的孙老大不?”
  李母,“这怎么不知道?整个寨子不都是他家的吗?”
  二堂婶,“就是,这次说亲的人选就是孙老大家长房的大孙子,这件事是孙老大找的我家当家的,所以今天我来说说这件事。他家的事孙老大说了算,肯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只要咱家同意,这事准成。”
  李母很吃惊,要知道,孙寨是一个村子,可是这村里的一千多亩地都是孙老大兄弟四个的。这孙家发家也是从孙老大开始的,一千多亩地,孙老大这房肯定是占大头的,而且孙老大的长子还是秀才,这真的是户很好的人家。
  二堂婶接着说,“这孩子今年十五了,和元月差不多的岁数,现在正跟着孙老大管理家里的田地,干着一些采买的事情。”
  李母不解,这父亲是秀才,怎么儿子没读书呢,就直接问了,“这孩子怎么没读书?”
  二堂婶,“嫂子,你问的问题,和我问的一样,我之前也怀疑人家家里条件不错,当爹的已经是秀才了,这十五岁的小伙子怎么不读书了,这里面是不是有问题。然后才知道,这孩子别看做事机灵,但是心思没用在读书上,就和耀祖年纪小的时候差不多。”
  李耀祖小时候就是干什么都愿意,干的也不错,就是读不进书去。
  李母有些不放心,“这孩子没什么问题吧?”
  二堂婶同李母分析,“咱们村离得孙寨村也就十四五里地的样子,要是这孩子有什么问题,你我没听说过,耀祖侄子也会知道的。孙老大刚从我家离开,也不是今天咱就给他回信,你们先商量商量、打听打听,行,咱就相亲,不行,咱就直接回绝了。”
  第111章
  秋收还没完全结束,二堂婶家里很忙的,家里还有很多活儿没做,二堂婶说完事,没在李耀祖家里再多待会儿就离开。
  李母在没提元月的婚事的时候,心里存着事,担心三娘去医馆,会不会是李耀祖和三娘瞒着自己了,实际上是不是三娘的病的严重。现在又加上元月的事情,心里就更焦急了。等吃完中午饭,哄睡了思月,李母自己也没睡着,干脆坐在炕上,继续等李耀祖和徐三娘。
  三娘和李耀祖吃完饭已经不早了,这两人也没直接回家,三
  娘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也想在外面逛逛,“之前,尔月她们想要养只大鹅,咱去看看有没有卖鹅苗的吧?”
  李耀祖想家里没有养狗,养只鹅能看家,也能有鹅蛋,“行,咱去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卖的。”
  李耀祖和三娘这次就去了牲畜市那边,正好也赶巧了,恰好有卖鹅苗的。
  三娘,“咱运气好,正好有卖鹅苗的,这下子尔月应该又有理由出门了。”
  李耀祖也看见卖鹅苗的了,“这次可不能叫尔月,扯着去拔草的理由,又把学针线的事情躲过去。”李耀祖因为尔月去河边玩的事情,也知道尔月没被真留在家里学针线。
  然而对李耀祖和娘而言,两人真正去买鹅苗的时候,却觉得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李耀祖和徐三娘面对毛茸茸的、几乎一模一样的鹅苗,才发现对方也不会分辨鹅苗的公母。
  李耀祖和徐三娘走到卖鹅苗的摊子面前,见一个浅口筐里,有二三十只毛茸茸的鹅苗,徐三娘边观察鹅苗边问,“这鹅苗怎么卖的?”
  摊主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我这鹅苗都是自家的,你看,这些都很有精神,很好养活的,一只才十文钱。”
  十文钱不算便宜了,猪肉才多少文一斤,三娘试着砍价:“我买六只,能不能便宜一些?”
  摊主是自己家喂不了这么多才来卖的,一般养鸡的多,养大鹅的不多,就是因为大鹅吃的多,不如养鸡合适,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这样吧,六只鹅苗给五十五个铜板吧?”
  三娘见摊主这么容易就答应了,有些后悔价钱出高了。
  不过买鹅苗是碰运气的事情,李耀祖和三娘又觉得,这价钱可以接受。俩人看见这些鹅苗都很活跃,也就挑大的,三娘和李耀祖倒是想挑母鹅,可是在三娘和李耀祖眼中,这没出壳几天的鹅苗是一个模样。三娘和李耀祖仔细挑选了六只最大个儿、最活跃的鹅苗。想着如果真的都是公鹅,大不了养大之后都炖了吃了,家里也不是靠鹅下蛋过日子。
  三娘和李耀祖没带篮子,还是摊主好心,给了一个破篮子,勉勉强强地才有一个放鹅苗的地方。
  午饭后,尔月和珊月不想在家里,想去出去玩。元月在尔月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会做针线活了,尔月呢,上次家里要她学,被尔月躲过去。这次元月不打算叫尔月躲了。,“尔月,你打络子已经好几天,今天和我学做鞋面。”
  尔月苦着脸,“能不能等几天在学?我打络子还学的不好。”
  元月不给尔月留一丝余地,“不行,前段时间叫你学针线活,结果你没学几天就溜了,这次必须学起来。”
  在李母等人的教导下,尔月这几个做妹妹的是听元月的话了。尔月见元月说的如此绝对,心里也明白这次是逃不掉的,尔月叹口气,“真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好吧,我学,大姐。”
  元月就拿出一个篮子,里面有针线、布、鞋样子。
  尔月瞪大眼睛,“大姐,现在就开始呀?”
  元月点头,“是啊。”
  孙家想来提亲这件事,说起来真的是缘分,前些天,元月和李母一起收租,熟练算账的样子被孙老大看见了,觉得元月这姑娘年纪不大,却能如此熟练地打算盘,一看就是专门学过,练过的。孙老大就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心中有成算,能叫姑娘学打算盘,家里也是比较开明的,这姑娘之后肯定能当家理事的。
  孙老大越想越觉得,自己的大孙子孙书甲和元月合适,回家就商量这事,孙老大的大儿子也同意,其余的人更没有什么意见,都相信孙老大的眼光。这不,孙老大就亲自到李耀祖二堂叔家说这件事,想要拜托李耀祖二堂叔做这个媒人。
  孙老大回家,见孙书甲也在拢账。孙书甲知道自己祖父做什么事情去了,他家和元月家不同的地方在于,李母她们商量元月的婚事的事情,是支开元月她们的,孙家则是孩子们是在场的,当然在场的孩子是在十二周岁以上的。
  孙老大,“书甲,给我去倒杯茶。”说着就随便坐一个椅子上。
  孙书甲见祖父衣服放松地样子,就知道事情应该差不多了,去倒杯茶,端给孙老大。
  孙老大接过茶杯,吃吃上面的茶叶,喝了一口,“今天就叫你娘,给你准备件新衣服,应该等不了几天就能相亲了。”
  孙书甲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听见这话耳朵也红了。孙书甲没敢叫别人知道,其实这两天,他已经去偷偷去瞧过元月了,即使元月也不知道。
  第112章
  李耀祖和三娘刚刚进院子门,就被李母叫屋里去了,“元月爹、元月娘,你俩过来趟,我有件事和你俩说。”
  三娘从驴车上下来,然后又去端破篮子里的鹅苗,端着破篮子就进了李母屋里。三娘本来以为李母喊自己进来,是着急问自己这次看病的事情。结果并不是。
  李母见李耀祖和三娘脸上都有笑模样,而且还有心情去买鹅苗,心知三娘的身体是没问题,也就不担心三娘的身体了,但是该关心的地方也得关心,“大夫怎么说的?”
  三娘将破篮子放在李母屋里的角落里,“没什么大问题,大夫没给开药。”
  说着话,李耀祖也安顿好小毛驴进来,“娘,你放心好了,没什么问题。”
  李母,“没什么问题才好。你俩刚出家门不长时间,你二堂婶就来了。”
  李耀祖和三娘从外面回来,一路上李耀祖赶驴车,虽说三娘和李耀祖没有自己走回来,但是也渴了,三娘给自己和李耀祖各自倒了一杯水,三娘将水递给李耀祖,李耀祖咕咚咕咚的喝完,把杯子放到桌子上。
  李耀祖心里有疑问,如果二堂婶仅仅是简单地串门聊天,李母不会特意告诉自己和三娘的,“是有什么事吗?”李耀祖问完坐到炕沿儿上,面对李母。
  三娘小口抿水,也看向李母。
  李母,“孙老大家想和咱家结亲,就是元月和他家的大孙子,中间托的媒人是你二堂叔,你二堂婶先过来问问咱们的意思。”李耀祖二堂叔李子江之所以要他老婆过来问,就是担心李耀祖不在家,若只有他寡嫂李母在家,总觉得不自在。
  三娘,“是孙寨的孙老大?”三娘第一次听说孙寨的孙老大,还是之前杏花提起的,当时误以为孙寨是土匪寨子,孙老大是土匪头子呢,还纳闷呢?这里是京郊,也是天子脚下,怎么能有土匪呢?当天晚上,问了李耀祖,李耀祖才把孙寨的事情和三娘说了一遍。在李耀祖的话中,这是一个正在向上、向好处发展的、很和睦的一大家子。
  李母点头,“嗯,就是他家。”
  李耀祖是认识孙寨的孙老大的,打交道比较少而已,“他大儿子是秀才了,他大儿媳妇也是秀才家的姑娘,怎么给他大孙子找咱家的元月呢?不应该也找读书人家的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