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36节
李母的心事,基本上知道李母家的人都知道,那不就是还没有孙子吗?李母之前也算过命,张半仙那儿也说过李母是有孙子的命。缘分是南边的,三娘也是从南边来的。但是后来李母想想张半仙的话是废话,自己儿子能生,也有儿媳妇,早晚会有孙子的,可不就是早晚的事情吗?李母想知道具体的早是什么时候,晚又是什么时候啊。
李母见乞丐说的很肯定,接着问,“我这
心事,很快能解决,这很快是什么时候?”
乞丐就笑,“不意外的话,不出今年冬天,就有信儿,等明年秋天就有真正的结果的,放心好了,会称心如意的。”
乞丐说的很明确的,李母一合计时间,可不是吗?今天冬天怀孕,差不多明年秋就生孩子了吗?从这天李母本身想着能生孩子,总会有孙子的想法,慢慢地转向向,如果今年冬天,三娘怀孕就会生男孩的想法了。
今天,一发现三娘孕吐,李母就更加相信乞丐的话来,人家说准了,真的有信儿了,现在李母就相信三娘肚子里就是个男孩子了。
李母见李耀祖站在门口,嫌弃李耀祖碍事,“身上都是酒味,离三娘远些。”
李耀祖隐隐有些后悔啊,为什么选择今天喝酒呢?要是不喝酒的话,还能和三娘说说话。现在竟然被李母禁止和三娘接触了。
三娘听见李母的话,心里暗暗发笑,自己哪里有这么娇气,不过见李母这样,心里也有一丝负担。李母现在这么高兴,不用讲,也是想着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子的,要是生下来是女孩子,李母肯定现在有多高兴,之后就有多失望的。虽然看见李母对元月几个都很好,可是要是自己生女孩,她也不能保证李母的做法。
三娘见李耀祖真的站离自己远远的地方说话,也明白李耀祖的想法,其实在生男生女这件事情上,李耀祖面临的压力比自己更大。李耀祖已经三十出头了,如果元月是男孩子,将要到含饴弄孙的年纪了,可是他呢,现在连儿子的面还没见到。村里和认识的人,在背地里肯定有人说李耀祖家是绝户的。
其实三娘有时候挺佩服李耀祖的,好多人家没有儿子,要不给女儿招婿,要不就没了斗志,得过且过的,但是李耀祖不这样。
三娘摸摸自己的肚子,你可一定要争气。
晚饭三娘是一个人在李母的屋子里吃的。
尔月和珊月知道三娘怀孕的事情了,两个孩子也很高兴。
晚上三娘睡的很踏实,也许是孕期嗜睡的原因,又到李母起身做饭的时候,三娘才迷迷糊糊地听见李母的动静。三娘准备起床做饭,被李母拦下了,“今天早上我打算热一下昨天晚上剩下的汤,你别去了,我担心你闻见味道受不了。”
三娘也不和李母客气,我也就没起床做早饭。于是第二天早上李耀祖也没和三娘见到面。
这天下午,日头刚刚偏西,还没真正到下差的时候呢,李耀祖就对田满仓和牛大力讲,“我今天家里有些事,得早回去一些。”
田满仓道,“头儿,家里有事,你就直接说,我们有什么能帮忙的吗?”
牛大力也点头,“就是,头儿,有什么事,你就直接吩咐我们就行。”牛大力这里说的事,其实就是指的李耀祖的私事。
李耀祖心情很好,“有什么需要你们办的,肯定直接和你们张口的。好了,我先回去了。”然后又叮嘱牛大力和田满仓,“你们在这里小心些,尤其是快过年了,里面的人,情绪起伏颇大,别出事儿。”
牛大力,“好的,头儿,你放心好了,我们也不是第一年干这些活了,我们会注意的。”
田满仓也说,“头儿,你放心吧,不会出岔子的。”
第128章
牛大力和田满仓说的就是他们自己的情况,他俩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了,关押的犯人如何度过这样的团圆的日子,会不会闹事,他们也是有心里准备的。再者说了他们下面也有小伙计,盯的紧一些,不会出什么问题。
李耀祖叮嘱过一遍,觉得也不会有什么大事了,于是哼着民间小曲,心情愉悦地骑着他的小毛驴离开了。他计划今天早些回去,带着三娘去医馆,看看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
李耀祖从早上开始,截止现在心情都是愉悦的,但是今天李母和三娘她们的心情却是不是这样的,可以说是一言难尽的。
李耀祖走后,三娘吃早饭的时候,又恶心了,这次竟然比昨天更加严重了,才喝了一口玉米粥,三娘就忍不住去外面吐了。好不容易三娘漱漱口,勉强吃了几口干粮,又恶心,好在这次只是干呕,三娘胃里的食物算是留住了。这样,三娘暂时不能继续吃饭了,想等一会儿再吃。
李母将饭菜单独地给三娘留出了,让三娘去屋里休息会儿,“三娘,你去屋里躺躺,给你留的饭菜放在锅里了,等吃的时候,添把火就行。”现在天气寒冷,吃冷的饭菜,人可是受不了的。
三娘听了李母的话,就休息去了。过了大概两刻钟,李母想着三娘应该可以吃饭了,就去问三娘,“元月娘,要不要吃点儿东西。”
三娘虽然已经舒服一些了,但是还想缓缓再吃,“娘,我等会儿再吃,我一会儿自己烧火就行了。”
李母也没出去,也坐在了炕上,闻言道,“那就等会儿。”
屋里就李母和三娘两个人,三娘现在怀孕了,李母想着三娘不是本地人,只有一个姑妈,也是外地的,在本地也没有亲人,这怀孕的时候,也就靠自己和李耀祖了。元月她们还是孩子,说真的靠不住。
李母就想这个时候陪陪三娘。李母和三娘在一起,也就是说说家常,三娘怀孕了,李母和三娘说话,自然而然的就围绕着肚子里的孩子说,“你这是怀了多长时间了?上次来月事是什么时候?”
三娘这是第一怀孕,以前也听过杏花讲她怀孕事情,也听李母多多少少的讲过。三娘根据她自己听说的这些,认为自己怀孕了。在三娘的认知中,孕吐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差不多一个月了。”三娘说完突然意识到有不对劲儿的地方,本来身子歪着半躺在床上,顿时坐直了,“娘,不对,我前几天来月事了,特别少,但是也有血。”
李母顿时紧张了起来,担心出问题。若是真的怀孕了,这就是见红了,要是没有怀孕,这突然恶心反胃的,是身体出了毛病,总归就不是一件好事。
李耀祖上差了,即使回来的早,也得下午了。李母深呼一口气,让自己放松下来,当机立断,不等李耀祖回来去医馆了,决定和三娘俩人去医馆。若是两个人走着去,李母担心三娘坚持不住。李母稍微思忖一下,直接对着另一间屋子里的元月喊,“元月,你在家看着妹妹们,中午我和你娘如果不回来,你们做饭,不用等我们了。”
元月和尔月她们在屋里玩着,听见李母这多说,以为出事情了,元月和尔月干净问,“怎么了?”
李母不想让孩子们也跟着担心受怕的,于是将刚才和三娘的对话瞒着元月和尔月,“你娘怀孕了,我们去看看。”
三娘这时候也带上帽子,出来了,准备和李母出去,三娘没考虑去借车的事情,她又不是没走过远路的人,她觉得自己能坚持。
李母想着三娘早上还没吃饭呢,要是普通情况下,走着去也就是会累些而已,但是现在的情况特殊。“你先去屋里等会儿。我去你二堂叔家看看,她家的牛车应该在家。”
李母自己会赶车,到了李子江家,借了牛车,李子江的大儿子帮着给套上车,要和李母一起去,李母没答应。李母就赶着牛车回家了。
在去医馆的路上,一路上李母想的特别多,很忐忑,心也落不到实处,七上八下的。脑子里乱哄哄的,一会儿是三娘真的怀孕了,见红了,肚子里的孩子现在是什么情况。一会儿又想三娘若是没有怀孕,这突然恶心呕吐,是哪里出了毛病,难不成自己儿子真的是克妻吗?又想着老乞丐说的话,给自己增加些信心。又想着老乞丐是不是说的不准,反正是想了一路,也没和三娘
讲一句话。三娘的心情和李母可以说是很相似的。三娘也没心情说话。
这次来的医馆,还是上次李耀祖和三娘来的医馆。这医馆的人还是挺多的。这寒冬腊月的,冷风洌冽,其他的生意也许会受到影响,买卖不好,但是医馆却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这次来医馆的人更多了。一方面是不会因为腊月就人就减少了生病了,现实情况是,在腊月好多病会更加严重,要不然为什么好多人都熬不过冬天呢?另一方面就是许多人家,农忙的时候,顾不上看病,到了腊月,农闲的时候来看病。总之这次的人,比上次还不少。队伍已经到了医馆的外面了,排队的时间更长了。
李母出于对三娘身体的担心,说什么都要自己去排队,要三娘坐在牛车上,盖着被子等着。
三娘心情也十分低落,她觉得自己命苦,想不明白为什么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呢。她觉得自己就是被厄运找到的苦命人。之前她觉得自己已经时来运转了,可是,现实狠狠给了自己一巴掌,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别人怀孕都好好的,自己怎么就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三娘见李母要自己在牛车里盖着被子,休息着,李母自己吹着冷风去排队,心里酸酸涩涩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顿时觉得自己的命运也不是特别的苦,在最痛苦、无助的时候总有人搭救自己,先是徐嬷嬷给自己的药,后来是李耀祖将自己带回来,元月这几个孩子,待自己是真的很亲近,和李母现在带着自己看病、排队。也算是处处遇贵人了。现在还不知道情况,但三娘心里的害怕、忧虑减少了一些。
李母终于排到了,见三娘眼睛红红,眼眶里面还有泪,这才知道三娘是偷偷地哭了。
李母和三娘在性格方面其实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特别有韧性的。李母这大半辈子经历的事情,也是大事情,先是丈夫去世,后来儿媳妇相继去世,虽然说儿子能挣钱,可是这养孩子的细致活儿、家务活等,哪里不需要李母操心,但是李母还是活成了现在这个通透的样子。
李母左手牵起三娘的手,右手拍拍三娘的后背,“快擦擦泪,你这孩子,有什么好哭了,咱还没确诊呢,即使确诊了,有娘呢,也不能不管你。”三娘在李母眼中就是孩子,就是一家人。
在李母看来三娘是一开始就把这里当家的,很积极地融入到这个家里。才来多久啊,就坦白自己会打算盘,教元月算盘,不把自己当成一家人,是不会这样办的。尤其元月是继女,这继母难为,尤其是继母教着继女打算盘的事情,这样很容易惹出争议的,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其实也是相互的,李耀祖对三娘好,李母才能很快接受三娘,三娘见李母等人对自己好,才教元月算盘,元月才从打心底亲近尊敬三娘,元月亲近三娘,尔月、珊月才跟着亲近。这一家子才能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
你说三娘是什么心情,她是被亲生父母卖了的人,后来又被宋海妻子卖了的人,是李耀祖救她出苦海、给了她良籍,现在李母这个做婆婆的借牛车,亲自赶着牛车来给自己来医馆,又冒着寒风给自己排队。
三娘不觉得李母只是担心她肚子里的孩子,因为这次也有可能没有怀孕,李母这样做,在三娘看来就是为了自己是她的儿媳妇。
三娘紧紧握着拳头,这次面对大夫,比自己第一次上台的时候都紧张。
老大夫对三娘其实有印象,上次老夫少妻的来看病了,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这次来看病,换了个陪着的人,看两人的穿衣打扮是一家子,不是奴仆的关系,看两个人的起色都不像是有病的样子,这年轻女子还哭过,在心里忖度,是不是这女子的丈夫出什么事情了。今天这么忙,自己不可能去出诊的,要是这女子哭哭啼啼的要自己去出诊,自己要如何拒绝。
结果,老大夫还没想好话语呢,三娘径直坐到在了面前,伸出了手放在桌子上,李母在旁边说,“麻烦大夫给我儿媳妇瞧瞧”李母没说瞧瞧自己儿媳妇是生病了,还是怀孕了。
老大夫将手搭在三娘的手腕上,“放松啊,别紧张。深呼一口气,吐出来。”
三娘按照老大夫说的做,老大夫眯着眼,片刻后,“换另一只手腕。”
三娘换另一只手,干脆也闭起了眼睛。老大夫继续眯着眼睛,还皱起了眉头,在李母眼中,这就是病人生病的样子。李母很焦急,到底怎么了,严不严重。这看病又不能催大夫,李母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啊。
终于老大夫睁开了眼睛,“张开嘴,伸出舌头。”
第129章
三娘依言做了。
老大夫仔细观察三娘的舌苔,眉头舒展,脸上不再是凝重的表情,笑着说,“恭喜啊,喜脉,现在月份很浅,多休息,多吃点儿东西就行。”
李母和三娘的心一下就踏实了,俩人相互看一眼,然后三娘的泪刷刷地往下淌。李母岁数大了,比起三娘来,能稳得住,心里直呼,多谢菩萨保佑、多谢老天保佑。
李母拍拍三娘的肩膀,安慰三娘“元月娘,哭什么了,这不是好事吗?”
三娘点点头,声音哽咽,“娘。”没再说其他的,但是李母却能从这声“娘”中体会到三娘的心情,也能体会到三娘这声“娘”是发自肺腑的。
李母转而问老大夫,“前两天流了些血,挺少的,是不是需要吃些药。”
老大夫问三娘,“肚子痛了吗?”
三娘拿出手帕,擦擦眼泪,摇摇头,“肚子没痛过。”
老大夫点点头,才说道,“那就没事,这段时间多休息,放松啊,吃点儿好的就行,不用开药。”
老大夫知道,有人怀孕早期会出现轻微见血的情况。但是老大夫不想把这句话告诉李母和三娘。她有自己的考虑,万一今天自己说了,有人就是这句话,在场的人传出去了,若是人们对流血多少的认识不一致,万一真有人出现流产或者其他的问题,会耽误病人的。再就是今天自己说了有人怀孕早期会出现轻微见血,万一以讹传讹,变成怀孕流血也没事,之后怀孕的夫人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仅不去看病,也不注意休息,那自己就作孽了。因此不打算把这样的话告知李母和三娘。
李母还是有些担心,心中不解,若是像老大夫轻描谈写说的这样,怎么好端端的流血了呢?向老大夫确定一遍,“真的不用吃药吗?”
“不用抓药,多休息,多吃点儿好东西。”老大夫又回答一遍。
李母还不走,继续说,“我听说人参很补身子的。”
老大夫没听完,就知道李母接下来的话,应该是买几片人参。
老大夫打算李母的话,摆摆手,“不用买人参,不是什么身体、任何病,都需要人参的。”
李母还想说话,但是老大夫想给下一位瞧病了。
老大夫觉得自己能说的,都说清楚了,李母这人怎么还不走,没看见这么多排队的吗?心想别在我这里碍事。
老大夫医术挺高的,也很自信,他开始撵人,“后面还有人排队呢?你若是不相信我,也可以去找别人大夫看看。”可没有对病人的耐心细致了。真是的,耽误自己看病时间,就是耽误病人。
李母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大夫,我们哪里是不是相信你,这不是我关心则乱吗?我们这就
走。“和三娘一前一后的走到门口,李母突然想起来了,来都来了,问问人家大夫有什么可以制止孕吐的方子。
李母和三娘转身回去了,老大夫此时正在闭着眼睛给另一位病人诊脉。李母也不敢去打扰大夫,只好在旁边等老大夫睁开眼,说完病情,开出药。
李母刚想开口,老大夫就对三娘和李母讲,“你俩怎么又回来了,说了多少遍了,你这不需要开药的。”
李母陪着笑脸,“就是想问问,有没有止住孕妇恶心的方子?”
老大夫见李母仍然笑眯眯的,也为自己刚才的做法,感到了一丝不自在,对着李母和三娘讲,“多喝水,少吃辣。没有制止孕妇呕吐的药方。是药三分毒,是不能随便吃药的。”当然了油腻的东西也要少吃。现在除了高门大户,一般人家也是做不到顿顿油腻的。老大夫也就没讲。
李母这就放心了,谢过老大夫,和三娘离开医馆。
李母等三娘坐回到牛车上,和三娘商量道,“咱俩吃点东西再回家吧,现在也不早了,是不是饿了?”李母现在才开始关心三娘的吃饭问题。这是因为之前不知道结果,哪里有心情吃饭。现在好了,明确怀孕了,就得解决吃饭问题了。
三娘仅仅和李耀祖出来过一次,不清楚附近卖什么吃食,李母也是一样的。三娘说,“有点儿饿了,上次我和元月爹出来的时候,吃的是炸酱面,店里也提供原汤。”
李母觉得吃炸酱面可以,尤其是店里提供原汤,喝了解渴又暖和。今天出来的匆忙,到现在了,李母才觉得又饿又渴又冷,“你指路,咱就去吃炸酱面了。”
三娘指路,李母赶车,找到一个空场地,将牛拴好,李母和三娘才去面馆。
现在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面馆里只有零星几个人,推开门,炸酱的味道扑鼻而来,李母更饿了,肚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正有些尴尬呢,此时三娘却是发出“呃”一声,又想吐了。
李母见状,心想,在外面吃饭是不成了,我还是忍着饿,和回家吧,想很长时间没这样饥寒交迫了。
要不说闺女是小棉袄呢,元月大半天独自领着三个妹妹在家,她们不仅仅自己吃饱了,而且还想着三娘孕吐,回到家里万一饿了,在又留了饭菜放在锅里。
元月可以说是时时刻刻盯着院子门,她总觉得李母和三娘这次出去,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否则李母不会借牛车出去,尤其,三娘在出门之前,更是心神不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