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37节
这不,李母和三娘刚刚进院子里,元月脚步匆匆地从屋里走出来,充满担心地问道,“奶奶、娘,你们没事吧?”
李母和三娘俩人现在都是饥肠辘辘的,委实不算是好,不过俩人心情转好了啊。李母笑呵呵地回答,“没事,就是你娘怀孕了,我不放心,去了医馆一趟。”
元月见李母脸上有笑模样,三娘虽然眼睛红红的,但现在也是满身轻松的样子,知道李母没有骗子自己,又说,“奶奶,娘,你们吃饭了吗?”
李母说,“还没呢,我可饿坏了。”
元月讲,“给你们留的有饭菜,我去热热饭,你和娘先回屋暖和暖和。”说完就去厨房了。
牛车比较低,但是三娘仍旧小心翼翼地下车。
李母没去屋里休息,而是趁着元月去热饭的时候,去李子江家里,把牛车归还了。
李耀祖回到家里,三娘正在做袜子,她见袜子的长度和三娘的手掌长度差不多,想到自己为数不多的袜子中,仅仅有一双是三娘做的,于是李耀祖有些吃味,他本来想问的是三娘今天身体如何,结果说出去的话却是,“这是给思月做袜子了,我也少袜子。”
李耀祖的袜子已经做好了,裁剪后,剩余的这些布料,三娘才用来给思月做袜子的。
三娘也不说自己已经给李耀祖做好袜子了,更不直接将做好的袜子拿出来,而是低着头,挤出眼泪,然后才缓缓抬起头,泪眼汪汪地,埋怨李耀祖,“你怎么才回家?”
李耀祖心说,什么是我才回家,明明今天我比之前回来的早很多。而且明明不是在做袜子吗?怎么转眼就哭起来了。以前元月亲娘她们怀孕的时候,没有这种情况啊!
李耀祖脑子里懵懵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李耀祖凭着本能哄三娘,“别哭了,你这样一哭,不仅我心疼你,你肚子里的孩子都会心疼你的。”
三娘见李耀祖回家第一句不是关心自己身体如何、自己有没有吃下饭去,竟然是吩咐自己做袜子。她和李母担惊受怕的大半天,也的让李耀祖知道。三娘之前是故意的,结果李耀祖一提肚子里的孩子,三娘本来装哭呢,这下子变成真哭了,委委屈屈地说,“你也不问问我今天怎么了。”
李耀祖见三娘的眼泪流的更猛了,抬起右手,用右袖子口的位置给三娘擦擦泪,问三娘,“到底发生了什么?”李耀祖没有一点儿头绪。
李耀祖在棉袄外面套的褂子,是李母和元月俩人在家自己织成的布,是粗棉布的。李耀祖又是从外面刚进屋,这褂子可以说又硬又冷冰冰的。
三娘真心觉得,李耀祖给自己擦泪是一种不舒服的体验。三娘随即自己拿出手帕,擦擦眼泪,“今天,差点吓死我和咱娘。”
李耀祖先是心中一紧,后是庆幸,幸好没出事。细细问了几句,三娘将今天自己和李母去医馆的事情告诉李耀祖。
三娘最后还不忘说李母的好话,“今天多亏了咱娘。”
李耀祖又哄了三娘几句,然后才说,“娘也跟着提心吊胆大半天,还赶车去的医馆,我去看看娘,我担心娘受凉、累坏了,她也上年纪了,不年轻了。”又叮嘱三娘,“之后,再遇见事,你找村里人去喊我,你和娘,两个女人去做事,我不放心。”
三娘点头,“当时我没主意了,没想到这些。”又说,“元月给娘熬的姜汤,娘喝了一大碗。”
李耀祖问三娘,“你喝了吗?”
三娘摇摇头,“我现在接受不了姜汤的味道。”
李耀祖知道了,三娘这是没喝姜汤,不过想着,三娘在牛车上盖着被子,裹得严实,应该被冷风吹到,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李耀祖离开自己屋子,向李母屋子走去。
李母今天在外面的奔波时候,并不觉得累,直到真正休息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今天排队,站着的时间长了,腿不舒服,也很累,李母也真正意识到自己老了,体力远远比不上年轻的时候了。
第130章
李母正躺在炕上,假寐休息,能模模糊糊地听见外面的声音。李耀祖的脚步声音不如家里的其他人轻快,李耀祖一推开李母房间的门,李母没睁开眼,就知道是李耀祖进来了。
李母从炕上爬起来,右手扶着额头,看看外面太阳还没落山,问李耀祖“今天,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李耀祖说,“今天没什么事情,就早回来了。”
李母问完想起来了,李耀祖应该是特意提前回来的,想带着三娘去医馆的。李母不屑地想,真是的,你实话实话又怎么样,竟然还骗自己。
李耀祖又说,“三娘和我都讲了,娘,你身体怎么样,休息好了吗?”
李母回答道,“我没事,就是有些累。”叹口气,“哎”一声,接着说,“现在是不服老都不行了。”
李耀祖坐下来,才关心李母几句,李母又将话题转到孩子们和三娘的身上了,她嘱咐李耀祖,“对了,今天中午三娘吃饭的也很少,你明天回来的时候,买些花生和红枣,万一三娘平时饿了,也能吃些垫垫肚子。多买些吧!也别让孩子们缺了嘴。”
李母认为不能因为三娘怀孕了,就照顾不上元月她们姐妹四个,若是现在对她们姐妹四人不好,之后三娘、三娘肚子里的孩子和元月姐妹之间的关系,也不会相处和睦,遇见事情不会真心的想去帮助。李母作为这个复杂家庭的长辈,总是尽力一碗水端平,保持一家人和睦相处的。
李耀祖,“行,除了花生和红枣,还要买其他的东西吗?我一起买回来。”
李母想想又说,“这两样一定要买到,是不是还要买其他的东西,我暂时还没想到,
你自己看着办就好。”
这时,外面就传来小狗“汪汪汪”的叫声,李耀祖听着好像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李耀祖有些困惑地问道,“咱家不是没喂狗吗?哪里来的小狗?”
李耀祖从小到大一直都很喜欢猫猫狗狗的,但是李母不同意家里养狗,只同意养猫,不过现在猫还没找到。李母同意养猫也是因为猫可以抓老鼠。李耀祖觉得没必要,因为养狗的事情,惹李母不高兴,所以家中一直没有养狗。
李母也听到了,想到之前珊月曾经带狗子家里的小白狗来过家里,猜测说,“会不会是珊月将狗子家的小狗带回家来了?”
李母猜对了,真的是珊月和小花回来了。珊月还没进屋门呢,就喊,“奶奶、娘,我回来了。”又弯腰抚摸几下小花的后脖子,“小花,你不要进屋,在外面待着啊。”
上次珊月带小花回家的时候,李母也不允许小花进屋里,这次珊月长记性了,直接不让小花进屋了。
珊月和小花跑在前面,狗子娘跟在后面。
狗子娘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一斤猪肉膘子、三斤五花肉。
快过年了,狗子娘给李耀祖家送年礼,这份礼是很厚重的。其实今天狗子娘不仅仅是来送年礼的,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拜托李耀祖的,所以才送厚礼。
珊月和小花跑到屋门口的时候,狗子娘才进院子。狗子娘在院子门口处喊道,“婶子,在家吗?”
李母听着像是狗子娘的声音,“在家,进来吧!”李母一边说话,一边穿鞋,准备去迎着狗子娘。
三娘也听见狗子娘的声音了,也想出去迎着狗子娘,赶紧将给珊月缝好的袜子叠起来,刚迈开腿,随即想到自己刚刚哭过,眼睛有些红肿,就止住了脚步。
三娘想着还是别出去了,被狗子娘看见自己这样子,容易误会自己家出事了,或者是误会自家生气,容易引来风言风语。让别人认为自家不和气,白白让人看笑话。
狗子娘见李耀祖和李母从屋里出来,才知道李耀祖已经回来了,有些吃惊,不过狗子娘也没纠结李耀祖在家的事情,而笑容满面地和李母讲,“婶子,这里面是一些猪肉,给你们过年吃的。”说着将篮子递给李母。
李母接过篮子,也笑呵呵地说,“让你破费了,你们赚钱也不容易,之后,咱不能这样。”
狗子娘回答道,“婶子,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什么叫破费了,我家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也就是猪肉多,你别嫌弃我给的少。”
李耀祖说,“嫂子,外面冷,咱们到屋子里去说话。”
进了屋子,李耀祖给狗子娘倒了碗热水。
狗子娘坐下,和李母、李耀祖又寒暄了几句,才开口说正经事,“婶子,我今天来家里,有件事想向你们问问?”
李母问,“什么事啊?你说吧!”
狗子娘,“听说未来的亲家是秀才,也在教书?”
李母和李耀祖瞬间反应过来,这里未来亲家指的是孙书甲的父亲,孙秀才。
狗子娘说的这句话就是个引子,对此,李耀祖、李母和狗子娘三人都是心知肚明的。李耀祖和李母相信村里应该都传遍了,元月定亲了,定亲的人家是孙老大家的大孙子,孙秀才的大儿子。俩人没说话,继续听狗子娘说,想看看狗子娘的来意。
“狗子已经几天没有去念书了。”狗子娘接着说道。
因为李耀祖家里没有读书人,李耀祖和李母没有关心过读书这件事情,狗子也没来家里,珊月去过狗子家,但是回来也没提狗子没去念书的事情。李母和李耀祖现在才知道,狗子已经好几天没去私塾。
李母见狗子娘能直接和自己说狗子没去念书,心知这里面没有不可对人言说的事情,于是问狗子娘,“狗子怎么没去念书呢?我听说狗子这孩子,之前很高兴去念书的。”
李耀祖比李母想着更多,他现在已经将事情猜的八九不离十了,应该是狗子娘想让狗子去孙秀才那里念书。
狗子娘叹口气,解释说,“不说之前,就是现在,狗子也愿意去念书的。这不是,现在的夫子走了吗?”
李母将狗子娘所说的“走了”理解成“去世”了,于是产生误会,李母很为狗子的夫子可惜,这夫子比较也就三十来岁。李母的语气里充满惋惜,“怎么年纪轻轻的就走了呢?没听说他得病的事情啊?这留下媳妇、孩子,孤苦伶仃的,之后可怎么生活?”
狗子娘听见李母的话一愣,连忙解释,“婶子,是我说的不准确,夫子不是去世了,是谋前程去了。他的一个族兄外放,去做县令了,他跟着去了。”
李母听了三娘的解释,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
狗子娘继续说狗子的情况,“这夫子临走之前,和我家当家的说了,狗子喜欢读书,读书也不错,叫我们别耽误他。”
李母也跟着说,“就是啊,孩子读书的事情,是不能耽误的。”又想说李耀祖小时候不愿意念书的反面例子,想着还是给李耀祖留些面子吧,话到嘴边咽了下去。
李母现在也差不多能明白狗子娘的意思了,“你是想让狗子去孙寨念书吗?”
狗子娘点点头,“是啊,我和我家当家的商量着,就让狗子去孙寨的私塾。毕竟孙寨的私塾距离咱村最近了。”
李耀祖和李母同时想到,难不成狗子娘想让孙秀才多照顾照顾狗子。这也不是难办的事情,到时候,狗子去私塾的时候,李耀祖请假跟着去一趟就是了。
狗子娘对于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也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些强人所难,不过,她还是厚着脸皮,试着说了出来,“狗子的年纪小,即使孙寨的私塾是距离咱们这里最近的,也有十多里的路程,这走着去也得需要将近半个时辰。我家当家的、我、还有狗子的两个哥哥,没时间接送狗子。要是一天两天的,我们可以抽时间,但是这怎么也得等狗子八、九岁的时候,狗子才能自己去私塾。这几年中,我们家的条件不允许我们每天接送狗子的。”
狗子娘继续说,“狗子自己走吧,我们又不放心。一方面是我担心他人小腿短,每天走这么多路,身体承受不了;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担心他在路上被拐子拐走。想看看能不能让狗子住在私塾里?我也知道,孙寨的私塾的学子没有住在私塾的,可狗子这么小,也不能单独去孙寨租屋子住啊!我也是没办法了?”
孙秀才开办的私塾,是没有住宿这一项的。李耀祖对此在元月定亲之前就打听清楚了。李耀祖没言语。
狗子娘说完话,见李耀祖也不说话,狗子娘不想放弃,又说,“我也知道事情难办,可是家里条件有限,我也不能舍家撇业的去孙寨住,陪着狗子念书啊。”其实就是想要孙秀才看在李耀祖的面子上,破例让狗子住在学堂里。
李母劝解狗子娘,“我能理解,你先别着急,咱慢慢想办法。”
李母和李耀祖同时想到,若是普通的学子住在私塾,就已经破例了,再加上狗子年纪小,就更是为难人家了。狗子娘找来了,自家又不能推出去。
李耀祖也是左右为难,皱着眉头,思考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
狗子娘见状,顿时感到失望,看来李耀祖是不愿意去讲情的,同时也知道自己也是在难为人家,知道事情办不成,也不想闹的彼此之间太尴尬,太难看,于是说,“也是我唐突了。”
李母安慰狗子娘,“狗子娘,先别着急,有了事情,咱就解决,这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就不相信了,咱还没有办法了。”
第131章
李耀祖仔细思考这件事情,有些思路后,他问狗子娘,“嫂子,若是狗子去孙寨念书,是不是有住的地方,有吃饭的地方就可以了?”
听了李耀祖的话,狗子娘觉得
李耀祖即使不直接去找孙秀才讲,狗子要住在私塾的事情,也想到了其他的办法。狗子娘点头,很期待的样子,“是呀,可是有什么法子了?”
李耀祖说,“我还要再考虑考虑,主要是想想如何向孙秀才开口,我会尽力促成这件事的,你先别着急,等我的信儿。”
狗子娘见李耀祖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心想成不成的,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她希望够达成所愿,有一个好结果。狗子娘说了一些感谢的话,才离开李耀祖家。
狗子娘离开李耀祖家里的时候,把小白狗也带回去了。
珊月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对着要回家的小白狗说,“明天我再找你和狗子哥哥,我们三个一起玩。”
在家里正在练字的狗子,“阿嚏”一声,手中的毛笔抖了一下,字也变歪了。
李耀祖回到自己屋里,刚坐下。
三娘向李耀祖问道,“今天狗子娘是来做什么的?”
李耀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地讲给三娘听。
三娘听了,心里产生的顾虑和李母、李耀祖的顾虑是一样的。现在元月和孙书甲没有成亲,自己去找孙秀才,让人家的私塾里住一个孩子。这孩子说是住在私塾里,但是孙秀才也是要关心这孩子的吃饭睡觉的,和往人家家里塞一个人的区别并是不很大。这样办事是不经讲究的。
三娘心里隐隐埋怨狗子娘,怎么想出来的这种法子。你想出这种法子,在知道孙秀才不可能同意的情况,竟然来找自家,这不是坑人吗?狗子晚去一年私塾又怎么了,村子里像狗子这么大的男孩子,只有狗子一人去私塾了,其他的孩子都没去,大多数是等几年再去的。大户人家的孩子是早早启蒙的,但是狗子家没有大户人家的条件,三娘就认为,狗子家应该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
三娘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道,“即使你答应狗子娘了,但是你也不能去。退一步讲,你若是觉得不去一次,无法和狗子爹和狗子娘交代,你去了孙秀才家里,也不能提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