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40节

克妻狱头的填房妻 第40节

  狗子娘流泪更猛了,当时大哥准备走的时候,特意来看过自己说话这话,临走之时自己和狗子爹去送大哥,大哥也是说狗子爹要是欺负自己,他无论在哪儿都要回来给妹子撑腰。
  杨高山提醒狗子娘,“姑姑,别哭了,有外人呢?”
  现在狗子娘眼中只有他大哥和他大侄子,压根没注意到还有其他人,也忘了三娘在,也忘了狗子和狗剩也在,听到提醒,有些不好意思。她赶紧擦擦眼泪,却见有一名将近四十的妇人就在旁边,风尘仆仆的,一看就是远路而来的。
  狗子和狗剩也跑在三娘前面出去了,两人很兴奋。
  狗子大舅能区分开着两个孩子,狗子写信的时候和杨彪抱怨过,他娘说自己像大舅小时候又瘦又小,不长个子,狗子担心自己长不高,问大舅小时候真的是这样吗?现在有多高?说他之前年纪小,记不得大舅的样子了。又说他去姥爷家里去探望姥爷和姥姥,要大舅放心,姥爷姥姥身体很好,狗剩在陪着他们,狗剩长的像一头小黑牛犊子,每天除了想着吃就想着玩,他担心,自己弟弟以后要是一事无成怎么办。
  狗子和狗剩跑到面前,仰着脸,“大舅,表哥”他俩不认识杨彪和杨高山了,只是听见狗子娘喊杨彪大哥,知道这岁数大的是自己大舅,听见年轻人喊姑妈,知道这年轻人是自己表哥。
  三娘也出来了,一看见院子中的人,整个人傻掉了,她也怀疑自己眼前的是幻觉。她用力眨眨眼,眼前的人还没消失,真的是徐嬷嬷来了。三娘瞬间反应过来,十分激动地大喊一声,“姑妈!’
  徐嬷嬷是跟着镖局到京城的,这次她的运气出乎意料的好,随着镖局走到半程上,有一个镖师也就是杨彪也加入队伍了,他的老家是这附近。杨彪知道徐嬷嬷的目的地是京城北郊的李家村李耀祖家,一路上对她十分照顾。
  杨彪对李耀祖比较熟悉,李耀祖是他村的女婿,这李耀祖去世的媳妇之前和他妹子的关系很好。杨彪想着反正他回来,肯定也是要到自己妹妹家看看的,顺路送徐嬷嬷就过来了,下午再回杨家村。他就对徐嬷嬷讲,他在李家村有亲戚,可以顺路送她过去。
  徐嬷嬷知道他是镖局的人,一路上对自己十分照顾,想着不会把自己卖了,但是也不是很放心,为了确定杨彪说的话是否属实,徐嬷嬷故意向杨彪问李家村的情况,尤其是李耀祖家的情况。她发现他说的内容和三娘的信上内容基本上可以对的上,才放心的跟着杨彪和他儿子来到李家村。
  徐嬷嬷在三娘的第二封信中,知道上次自己给三娘的回信三娘没有收到,她见三娘的两封信中,三娘对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一家人很容易相处,就确定要来李家村的想法。
  不过,徐嬷嬷不打算住在李耀祖家中,她就是想和三娘在一村里,村里人看在李耀祖的面子上多多少少会照顾自己,比她一个上年纪的女人独自在外面讨生活容易的多。
  徐嬷嬷在南方,主要给女人调理的,有时候接触花楼里的女人,这在很多人家是忌讳的。她想找个女徒弟继承自己的衣钵,给自己养老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有依靠的女子学医术,肯定不会找她,没依靠的女子找她学医,之后不过是她和这个女徒弟相依为命,还是没有依靠。在徐嬷嬷看来,远远不如投奔已经安稳下来的徐三娘,这里离金陵如此远,没人知道自己的底细,很容易就安顿下来。
  这次徐嬷嬷过来,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徐嬷嬷自己有医术,虽说不是十分高明,但是她有别人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她是一名女大夫,有一些男大夫不方便的病,她完全可以的。
  徐嬷嬷听见喊声,抬头发现三娘也出现在这看,很意外,没想到刚到李家村就碰见三娘,真是太顺利了,“三娘。”
  徐嬷嬷现在不清楚三娘已经怀孕了,见三娘不像她在信中所言,她自己发胖了,以为三娘是报喜不报忧的。结果一看见三娘走路的时候,左手不自觉地抚摸这小肚子,徐嬷嬷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三娘这是怀孕了,至于三娘现在身体消瘦,不出意外,应该就是孕吐反应严重。
  第135章
  狗子家来客人了,三娘家也来客人了。各自都要招待客人,三娘先是对杨彪说,“谢谢大哥一路上对姑妈的照顾。”
  杨彪,“应该的,凭借你家和狗子家的关系,我肯定得照顾,我就是做这行的,这都是顺手的事情。”
  然后三娘向狗子娘告辞,“嫂子,我先和我姑妈回去了,嫂子有时间去我家,咱们再聊。”
  狗子娘一句客气也没有,直接说,“行,姑妈这一路上舟车劳顿的,应该也累了,你们先回去好好休息,等下次,再来我家坐坐。”
  徐嬷嬷带过来的行李特别的少。包袱里只有三五件换洗衣裳,几
  本医书和几张轻飘飘的银票。她是在来之前,将能卖的都卖了,全部换成了银票。
  三娘想要帮着徐嬷嬷提行李,徐嬷嬷不同意。
  徐嬷嬷问三娘,“你这是怀孕多长时间了?”
  三娘笑着说,“不到两个月。”
  徐嬷嬷看三娘消瘦的样子,说道,“等回家,我给你诊诊脉。”
  三娘点头,“姑妈,你来了,我特别高兴,咱们又能住在一起了。”
  徐嬷嬷摇头,心想我是来投奔你,但是没想过要一直和你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她像三娘解释,“我是要住在李家村的,但是我可不去你家住,你有婆婆、继女,我去了多碍事。我都打算好了,让你家当家的,给我在这村里买块宅基地,简单盖两三间屋子,我呢,还是干的我老本行。”
  三娘已经在村里待半年了,也知道起屋子的时间,这寒冬腊月的可不能盖屋子的,她见徐嬷嬷全部都考虑到了,只能说道“那起屋子之前,你得在我家先住着。”
  徐嬷嬷也是这么想的,她这次来,给李耀祖的家人们带礼物,就是想在李耀祖家里住到自己的屋子盖好。另外还要李耀祖帮着她盖房子。她知道,自己作为外来人在这村里买宅基地和盖屋子,都少不了本村人李耀祖的帮忙。
  徐嬷嬷点头,说完自己的打算又问三娘,“你怀孕是不是孕吐很严重?”
  三娘,“嗯,特别严重,一点儿油星儿都沾不得。”
  徐嬷嬷,“那也不能一点儿都不吃油,趁着不恶心的时候吃些,否则你肚子中的孩子得不到养分,你自己的身体也受不了。”
  三娘点头,“我就是这样做的,因为不能吃油,家里有花生、红枣,我经常拿着吃的。”
  徐嬷嬷心想,这样子看来三娘婆婆一家人很看重三娘的,徐嬷嬷特别希望三娘一举得男,这样三娘的日子之后也不会难过。
  三娘又问徐嬷嬷,“有止吐的办法吗?”
  徐嬷嬷摇头,“这怀孕的妇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有效的法子,你呢,无论恶心不恶心的,你得勉强自己吃东西。”
  说着话,两人就到院子门口。
  徐嬷嬷问三娘,“现在都有谁在家?”
  三娘解释,“今天只有四个孩子在家里,娘和元月爹去走亲了。”
  徐嬷嬷点点头,考虑到三娘的大继女已经不小了,李母和李耀祖没在,那就先和元月见见面,自己把送给孩子的礼物先拿出来,想来也是可以的,她向三娘说道“先见见孩子们吧,我给孩子们准备了礼物。”
  在身份上,三娘和元月她们的关系亲近,但是在情感上,三娘和徐嬷嬷的关系亲近,三娘知道徐嬷嬷这么做也是考虑到自己,她不想叫自己为难。她没和徐嬷嬷说客气话,而是带着徐嬷嬷直接到元月的屋子里。
  元月姐妹四人都在元月屋子里,见三娘来自己屋里,旁边还跟着一个陌生的人,她们喊了一声“娘”后,都看向徐嬷嬷,想知道徐嬷嬷是谁?
  元月先开口,“娘,我应该喊什么?”尔月她们也等着三娘的答案。
  三娘先是向元月姐妹四人介绍徐嬷嬷,“这是娘的姑妈,你们应该喊姑姥姥。”
  然后又向徐嬷嬷介绍孩子,“这就是四个孩子。”
  徐嬷嬷想起三娘信中的内容,见面前四个大大小小的孩子,很容易把她们对应起来了,“这就是元月、尔月、珊月、思月姐妹四个吧?”
  三娘点点头。
  元月姐妹四个喊完人之后,徐嬷嬷就将包袱打开,从里面拿准备好的礼物。
  徐嬷嬷初来乍到,准备的礼物若说多么贵重,其实也算不上。她还是存在戒心的,有道是财不外露,她不会直接把自己的家底晾在李耀祖一家面前的。
  其实即使她晾家底,李耀祖也不会惦记她的银子,李耀祖惦记的是徐嬷嬷的医术。李耀祖在社会上接触的各类人群都有,从来不是一个卫道士,他从来没有认为医女、医婆是低贱的职业。而且他知道徐嬷嬷主要就是医治妇人病和调理女人身体的。他很早就想尔月姐妹几个,是不是可以跟着徐嬷嬷学习。
  礼物在一个紧紧系着的荷包里放着,徐嬷嬷从里面拿出四粒一寸大小的空心银花生,给孩子们分了。这空心银花生,是之前春风楼里的一个女ji身子不利落,她去给瞧病,人家打赏的。她看着不错,就拿来当礼物了。
  姐妹四人,只有思月不知道这粒银花生的价值,思月说声“谢谢”伸小胖手接着。
  元月赶紧从思月手里夺过去,将空心花生又递给徐嬷嬷。
  元月听徐嬷嬷的口音和自己有差别,担心自己语速快了,徐嬷嬷会听不懂,于是放慢语速说,“姑姥姥,这太贵重了,我们不能收。”
  徐嬷嬷见元月的行为,心道果然是一个知分寸的孩子,徐嬷嬷这一路从南往北跟着镖局的人来的,同行的人好多都是京郊附近的,现在徐嬷嬷很容易就能听到这边的话,而且她自己还能说一些这边的话,徐嬷嬷不接元月手中的空心银花生,反而将另外三个也塞到元月手中,“这是长辈给的,你收着就行,你给你妹妹分分。”
  三娘也在旁边劝元月,“元月收着,一会儿你分给你妹妹她们。”
  这样元月几人才收下徐嬷嬷的空心银花生。
  元月知道现在三娘做不了饭,一进厨房就恶心,她问徐嬷嬷,“姑姥姥,你早饭吃了吗?我去给你下些面条。你和娘说说话。”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一句说的徐嬷嬷心里特别熨帖。接着徐嬷嬷却是瞪了三娘一眼,觉得三娘不懂事,你做继母的怎么能这样。元月讲她去做饭,一看就是三娘在家的时候,元月也没少做饭,不然元月不会这么说。你年纪轻轻的在家也没事,指使原配的孩子是不对的。是,现在你怀孕了,但是也不能这样办事,你现在在人家爹眼中是宝,也许问题不大,但是你有婆婆在的,看元月姐妹四人的穿衣打扮,人家对着姐妹四个还是很上心的,你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三娘没发现徐嬷嬷在瞪自己。
  思月看见徐嬷嬷瞪三娘了,她护着三娘,“不要瞪我娘。”
  徐嬷嬷顿时很尴尬。
  元月见此把思月拉出去,缓解尴尬,“我和思月去下面条。”
  徐嬷嬷拦住了,“我吃了,早上在镖局的饭堂里吃的。”
  徐嬷嬷关心了几句孩子们,被三娘带到自己屋里去休息。
  徐嬷嬷教训三娘,你不能把做饭之类的活计,都交孩子们做的,尤其是你仗着肚子里的肉这样干,那就更是愚蠢的法子,你怎么能保证你肚子里孩子就是男孩子,如果是女孩子,你这样办,被你婆婆之后想起来,就是心中的一根刺。本来就继母难为,你做事情要考虑清楚。
  三娘知道徐嬷嬷在教给自己处事办法,也不生气,和徐嬷嬷解释,“我确实孕吐严重,之前还能进厨房,现在这几天进厨房就恶心,有时候闻见饭菜的味道就受不了,全家都知道的。”
  徐嬷嬷才知道三娘的孕吐反应如此重,怪不得小脸消瘦。“坐到椅子上,我给你诊诊脉。”
  过了片刻,徐嬷嬷语气轻松,“这孕期快两月了,脉象很正常。”
  到了中午饭的时候,徐嬷嬷可算是见识到三娘的孕吐反应了。因为李母不在家,中午这顿饭,是元月和徐嬷嬷一起擀的面条。徐嬷嬷和元月姐妹四人每人一碗面条,上面铺着白菜丝、肉片、咸菜,只有徐三娘自己拿着一个馒头和一碗咸菜去自己屋子里,就这样徐嬷嬷吃饭的时候还听见三娘到院子里吐了。
  徐嬷嬷即使会医术,除了给三娘倒杯水,对三娘的孕吐也手足无措。
  吃过饭,三娘也缓的差不多,徐嬷嬷又将饭拿进去,看着三娘吃了几口。
  上午徐嬷嬷已经在三娘屋里休息足够了,下午的时候就和三娘说之前的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春风楼灶上的刘婆婆找了两个身材壮实的女徒弟,将自己的灶上功夫传给这两个女徒弟,这两个女徒弟负责给她养老。现在绿枝的日子,也就是三娘曾经好姐妹的日子,比起之前也过的去,因为她生了一个儿子,老了之后也能有依靠,不过在大院子里还是小心冀冀的生活。
  三娘听的很高兴,这些人包括自己都是苦命人,现在能有这样的结果,三娘心满意足。
  三娘听见外
  面有响动的声音,寻思着是不是李母和李耀祖回来了,下炕出去一看确实是李母和李耀祖回来了。
  徐嬷嬷也跟着出去了。
  徐嬷嬷来的很突然,李母和李耀祖都不认识徐嬷嬷。
  三娘在中间给她们做介绍的时候,李耀祖想到自己的打算反应很快,担心李母对徐嬷嬷的突然到来有意见,于是说道,“娘,这是怪我,我最近忙,忘记和你说姑妈要来咱这的事情了。”
  李母很热情,拉着徐嬷嬷进屋,李母还和徐嬷嬷讲,“都说侄女像姑,不过三娘的样子可不像你,看来三娘的模样像她姥姥家的人。”
  徐嬷嬷可不认识三娘的家里人,哪里知道三娘的长相到底像谁,只能说,“是啊,像她娘,不像我。”
  徐嬷嬷向李母说自己的来意,“我也是无儿无女的,在哪儿也是差不多的,我和三娘的感情最好,这不听说咱这边日子好过,就来找三娘了,想着能不能在咱村里找个地,盖上两间房子。”
  李母很客气,“你自己盖什么房子,你就和我住在一起就行,咱家里又不是住不下。”
  徐嬷嬷也担心李母一家子不真心实意地帮自己,于是向李母显示自己的价值,“如果我没有营生的话,我是恨不得一直住在嫂子家里,但我虽然医术浅薄,但是也不想丢了这养家的手艺,我这给人看病,弄不好就要早出晚归的,那就太叨扰嫂子了。”
  李母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听见徐嬷嬷的话,想着是不是可以让尔月跟着学习啊。尔月这孩子针线活做的差劲儿,如果学些医术,到了婆家,人家也不敢小瞧的。
  李母想着通过三娘问问她姑妈收不收徒弟。现在李母不自己开口,就是顾虑到自己开口,徐嬷嬷正有求于自家,这就有挟恩图报的意思。
  李母和徐嬷嬷说话很投机的,李母说,“你起屋子这件事就让元月爹给你跑,这些天,你就和我、思月在一间屋子里住。”
  徐嬷嬷也不矫情,“那可求之不得。”
  两人继续说话,直到李母知道徐嬷嬷是专门给妇人看病了,更愿意自己家孩子跟着徐嬷嬷学习了。
  李母和徐嬷嬷相处融洽,但是李耀祖和三娘却在屋里起了争执,不过担心李母和徐嬷嬷二人听见,两人特意压低声音。
  第136章
  三娘刚提了自己也要学医术,李耀祖皱着眉头,直接打断三娘的话,“你不用想了,我是不会同意的,你也不看看你都多大岁数了,现在也怀孕了,消消停停地在家,好好养胎,好好养孩子就行,别想这么多没用的,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李耀祖心里也有打算,他是想要自己的闺女和徐嬷嬷学医术,所以对于徐嬷嬷的突然到来,李耀祖是持欢迎态度。可是他回屋刚和三娘说完自己打算,想让尔月她们跟着徐嬷嬷学点儿东西的时候,三娘竟然说她自己也要学习。这在李耀祖的意料之外,在学医这件事情上,李耀祖是双标的,李耀祖愿意自家闺女学,可不愿意自己媳妇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