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随着齐武帝大赦天下的圣旨到达金陵、临安的同时,还有王安被贬官的消息,从通判正五品的通知被贬为正七品推官。
  弹劾他的是江学铭,看了这个姓氏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南宫梅芳在南宫府里大闹一场,然后带着一双儿女离开了。
  “总算是走了,到了现在都没点自知之明。”
  “夫人消消气,二舅哥这会可是蛇打七寸,估计王推官能气出一口老血。”
  江晚清笑了起来,“可不光是二哥,王安那些破事是有金陵的人给二哥送了信,连着证据一起。”
  夫妻两个稍一想就知道,这肯定是徐京墨那边关系,若是没猜错应该是金陵巡抚出手相帮了。
  “为夫这眼光不错吧?”南宫君烨必须得意,这女婿自己不错,也有本事,以后能护住女儿。
  “辞姐儿再忙活什么,不是说生意差了很多吗?”
  “生意差是别人家。”
  南宫家的砖茶是齐国第一份儿的,就算有了这个过路税西域也是要买茶的,因为砖茶利润高,南宫云辞就与西域的人约好,可以帮忙分担一到两成的过路税。加上之前那些提前运去的砖茶,南宫家这几年可以说还是转的盆满钵满。
  过路税不是长久之计,早晚会被取消。但是许多人熬不到那个时间了,买茶山的、买耕地的越来越多,南宫云辞仗着手上银子多,在大肆收购。她倒也没有怎么压榨,就是按照市价交易,还得了个女菩萨的美名。
  说起来,徐家也是买了不少耕地,不过他们母子两个倒也没想着做成巨富,主要还是买的良田和商铺。
  “明年,子期回去参加会试吗?”江晚清倒不是一定想让徐京墨得个官身,只是惋惜他这一身才学。
  “现在谁都说不准,有温阁老盯着呢。”
  南宫君烨不看好现在的朝廷,乌烟瘴气的,哪怕一时不能参加会试,也不是什么大事。待到新皇继位,徐京墨说不定会有大造化。
  第63章 桑弘羊之说
  齐武帝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的圣旨后,就又不上朝了。这都过了几个月了,他统共也没上几次朝,好些事情都是交给内阁去处理,三皇子也分到不少的差事。阁臣并不觉得有多高兴,皇帝怠于朝政,三皇子一心谋私,九皇子虽有公心,却因过路税的事情糟了皇帝冷眼。
  秦阁老已经快七十了,他一直想致仕,却又一直放心不下这朝廷,温阁老离开后,阁臣只剩他们三个。沈阁老有本事,但是结党营私的事情可没少做;王阁老倒是有些让人看不清,他似乎有意搅浑一池水,总是推波助澜让事情朝着更坏的方向去发展。
  一次两次或许只是政见不同,或者有其他考虑,次次如此就不正常了。
  风雨欲来的感觉总是
  让人倍感焦虑,他喊来儿子,“翰林院的人最近有被陛下喊去吗?”
  秦阁老的儿子秦卓轩是状元出身,但是他父亲在内阁,他就不好再去六部任职了。何况在他眼里,齐武帝可不是什么好皇帝,所幸就一直待在翰林院,清闲些。
  秦卓轩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正五品的学士,安排侍读、侍讲都是他日常要做的。可惜齐武帝不宣人来给他讲解诵读经史典籍,这也就导致翰林院里许多人没有面圣的机会,也没有其他什么重要的差事。
  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更是备选的天子顾问。一般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都算的上是天子近臣。余下的官职里,侍读、侍讲、五经博士是有机会去面圣,若是能给皇帝留下个好印象,那日后自然也会有个更好的前程。本朝未设侍书、侍诏,只有负责档案管理的孔目。
  每届的一甲头名一般会赐正七品编修,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处理文件,也会参与国史等书籍的编纂。而通过朝考进入翰林院的二甲,初期都只是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学习深造,也要帮着上官做些事情,三年后考核,通过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未通过者转任其他职位或外放。
  编修可是可以观政的,甚至有机会论政;而从七品的检讨只能负责修国史。
  翰林院这地方是真的清贵,也是真的清贫。有多少人抱着梦想进来,就有多少人带着郁郁不得志的心离开。清贫的现实最是磨人,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前程,日复一日的,就会生了怨念。
  有的人只是自请外放,有的人就会想法子走捷径。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只是这样的人生百态见得多了,他对人的期待也就逐渐没有了。
  秦卓轩知道父亲想什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未曾。”
  “之前陛下每隔几天还会上朝一次,如今一个月能不能上一次朝都不好说。再这样下去,怕是要起乱子了。”
  这个之前是按年算的,齐武帝年纪越大,就越怠政,偏还要攥着手中的权利不放,弄得朝臣苦不堪言。
  “您要想退下来,就趁早致仕。要是真的那位继位,儿子我可是打算辞官的。”读书人总有几分风骨,谁也不想遗臭万年。
  秦阁老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是想退,但是这会儿能退吗?曾子曾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担着阁老的职责,就只能为了这苍生继续下去,不能为了保全一己之身就辞官求退。
  和秦阁老有相同预感的还有温大学士,他虽然致仕却一直关注着朝政。眼看着又快要到会试的时间,皇帝不理政务,徐京墨这次也许能去考?
  考上不是问题,只是考上以后可能没个好去处。温大学士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就想着等等再看。
  不管皇帝有没有作为,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要过的。过路税减半,让大家都松了气,虽然还是难过,但是总是比之前好的。
  乡试渐行渐近,崇山书院的气氛也越发紧张了。
  “你说咱们能考上吗?”孟自强对自己一直不是太有信心,但是每次月考的成绩又都告诉他,他可以。
  尹琪拍了拍他,“你在担心什么,不说其他班,咱们伍班的人可以对自己没信心,但是不能对徐夫子没信心。”
  这次准备下场的人,都是徐京墨点头同意的,他能同意自然是说大概率能上榜。也有其他学子,知道考不中,还是想下场一试的,他也同意了。
  伍班的学子不差那点银子,提前参加一次就当积累经验,也好让自己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距离考中还差多远。
  “你们买那个茶粉了吗?”
  “南宫家那个吗?当然买了,那位南宫小姐是徐夫子的未婚妻吧?”
  孟自强家里是经商的,比其他人更清楚南宫云辞的事情,“是,她是临安茶叶商会的行首,很有本事。这茶粉好像就是当时为了徐夫子乡试所制。”
  还没买的人,听了这话都准备去买点了,徐夫子都用的,那一定好。
  “女子当行首?”
  孟自强看了眼问话这人,他父亲是临安知事,正九品的小官,没多大权势,但是起码也是官身。他想了想绝对还是给同窗们好好说说,南宫小姐可不是一般的闺中女子,大概也只有这样的女子也能与徐夫子相配吧。
  “你们许是不清楚。原本是没有商会的,是南宫小姐提出了商会,既要保护商户的利益,也要保证各家出品的质量。南宫家本就是茶商里的翘楚,她完全可以只顾着自己,但是她还是提出了商会,恰逢过路税,这才让好些小商户活下来了。”
  许多家里并非经商的学子,听得云里雾里,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商会为什么能保住小商户。
  孟自强就问他们,“差不多的东西,甲家卖一两银子,乙家卖半两银子,你买谁的?”
  自然买便宜的。
  “大商户手中钱多,可以继续降价,哪怕短暂的亏本买卖也是撑的住的,那小商户呢?”
  这话说完,大家也就都明白了。又有人问,“那为什么大商户会同意加入商会呢?”
  “论茶叶,谁家能大过南宫家。无休无止的价格战,最后都会死的,不如大家竞争。南宫小姐处事公正,遇事有本事解决,任行首三年间满是赞誉。还有其他省城的商人专门来临安拜访她,请教这商会一事。”
  “有大商户不加入吗?”
  “有的,成家就没有参与,成家是咱们临安茶市前四的大商户。成家家主一贯眼高于顶,他这人很是傲慢,怎么肯听南宫小姐的话。官商出现后,逼死了不少的小商户,成家还趁机收了不少的产业。”
  说白了,就是趁火打劫。在场的学子也都明白,心下唾弃成家。若是只说商场的事情,成家的行为也无可厚非,毕竟商人逐利,而非做慈善。只是他们的行事太过了,最后有些惹了众怒。
  官商出来以后,发现拿不下商会,就盯上了形单影只的成家,成家可没有人出仕,面对官商就好像小儿抱金,哪里护得住家业。最后半数家业都被官商给占了去,如今的成家已经不是什么大商户了,勉强算个中游的商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