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暂且不急,你的去处必要禀明陛下后再定。”
此时的徐京墨还不知道他能定下这官职多亏了他有个能干的夫人。
“墨雨,收粮的情况如何?”
“小姐,除了那些粮商自家的田地外,京都周边的粮食有七八成都被我们吃下了。”
南宫云辞原本估摸着也就能拿下五六成,没想到居然拿下了七八成吗。“可有不妥之处?”
墨雨笑着将那盒契子递上去,“您还不知道,京都那些粮商准备用200文/石的价格收粮,这中价格都不够农户嚼用的,对比您给出的价格,哪还会犹豫。”
“余下的不要再收了。”过犹不及,南宫云辞并没有打算独占京都的粮食市场。
本来信心满满准备低价收一大波新粮的葛老三听掌柜说买不到粮时,整个人都懵了。“你说什么,那些贱民把粮食都卖了?”
“老爷,我们今儿去了四个村子,他们都说粮食卖给南宫家了,不仅是今年,以后也是。”
葛老三气的摔了手里的茶杯,“那小娘皮胆子倒是大,居然敢先下手收粮,爷们儿费了半天功夫,可不是给她做嫁衣的。”
那掌管看着暴怒的东家,犹豫再三,还是如实说道,“老爷,南宫家收粮的价格是按照去年的价格收的。”
葛老三一愣,这人莫不是个傻子,怎么会用这么高的价格去收粮。他想了半天总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样算了,转身就去了郭老板府上。
郭老板可不是个糊涂蛋,他听完葛老三的话就知道坏事儿了,“葛兄,为今之计只能按照差不多的价格去收粮了,不然等明年开始卖粮的时候,咱们手上的粮食可就都得要从外地运了。”
他不相信南宫云辞能收完京都所有的粮食,只要还有的收,那就必须要赶紧下手才是。除了这新粮,他更担心地是手里的陈粮,“我们需的要找来其他人商量。”
“商量什么,就算那小娘皮没收完,剩下的也未必够你我二人,难不成还要再找些人来分不成?”
郭老板问他,“新粮都要下来了,我们粮仓里的陈粮要如何是好?”
葛老三一拍脑门儿,也急了起来,“郭兄!”
“莫慌。明早其他人一起请来,一起涨价便是。”
为什么是明早而不是现在,因为现在他们要赶去各地收粮,人多可就不够分了。
翌日,本地的粮商们齐举郭府。
“诸位,新粮马上就要下来了,我等只能暂且放南宫家一马。趁着这时间,需的要尽快将手里的陈粮卖出去才是。”
“郭老板,咱们的价格不能再低了,这粮食从500文/石降到350文/石,也没见这生意好了许多。”
“钱老板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我们一起涨价。”
东西只有不停涨价才会有抢购,不停跌价只会让人一直观望下去。
众人也是做了多年生意的人,这道理一点就透。此刻已经没办法了,就算白亏了许多银子,也只能如此,不然明年的生意要怎么办。
京都的人发现一夜之间大堆的粮铺都开始涨价了,但是南宫粮铺的粮食价格依旧是500文/石。
有人跑去问“你们家卖粮限量吗?”
店小二笑着回说,“这有啥可限的,新粮马上就要下来了,东家就说低价清仓,您要放心买,买多少都行。”
四周的老百姓听着这话,觉得有道理,到那时也有人问,“那怎么其他粮铺都在涨价?”
店小二摸摸头,“这就不知道了,许是他们的陈粮都卖完了?”
这话却是没人信的。想不明白也不要紧,先买了再说,陈粮还是新粮,他们哪里会在乎,能填饱肚子就行。陈粮清仓,不限购,但是陈粮总是有限的,还是先买了再说。
只要有一个人买,其他的人也就跟着开始买。
南宫粮铺门前的火爆场景恨恨地刺激一番本地的其他粮商,众人又去了郭府。
“她就这么亏着卖?”
一众粮商想不通,他们本以为南宫云辞会跟着涨价,结果这人居然继续低价去卖!这世上居然还有人和银子过不去,想不通,着实想不通。
南宫云辞真的亏了吗,当然没有,她用均价400文/石的价格购入了大量的粮食,现在卖500文/石,还是赚的。为什么不涨价,因为她要让这群黑心粮商狠狠地亏一波。不仅如此,她也是要赶在新粮下来前,把陈粮给卖出去。
郭老板已经反应过来了,但是他只能假装不知道,这打压南宫粮铺是他挑的头,如今要怎么收场才好?
葛老三是个急脾气,他骂骂咧咧地,“小娘皮是故意的,等老子去砸了南宫粮铺!”
“你可省省吧,她夫君是翰林院的小徐大人,亲舅舅可是当朝徐阁老。若非如此,我们背后的人也不会看着她嚣张。”在京都做生意,谁的背后没点官家的关系呢。
“那你说怎么办,她不涨价,咱们就卖不出去,这新粮眼瞅着就要下来了。”
钱老板也急,他其实一开始就不想折腾,奈何在一群人没一个肯罢休的。“我们若是降价,这市面上的粮食一下就多了,恐怕又会像之前那样,引得老百姓观望,而不采买。”
“降价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我等尽快将粮食卖到京都以外的地方,现在还能卖个600文/石,去掉运费差不多就是500文/石。”
这价格就和在京都卖粮一样了,还是亏不少,但是粮食能卖出去,总比烂在手里好。
这一次,众人没能达成一致。郭老板也明白,经此一事。他是失了信任,日后这群人也不会听他的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商场就是这么残酷,做错一次,可能就不会再有第二次的机会。
管不了其他人了,郭老板直接让管家去喊了自家的掌柜来,先出手的损失才会更小,无论是在哪里,东西只要多了就卖不起价了。
钱老板也迅速地开始
行动,其他大大小小地粮食都逐渐开始降价或者往外地运粮食,葛老三不乐意降价,总觉得这样是向那个他看不起的小娘皮低头。日子一天天过去,南宫粮铺的陈粮都卖完了,新粮也下来了。
京都的粮价似乎在一夜之间回到了正常水平,一两银子一石。但是街边的有些粮铺却不见踪影,其中就包括葛家粮铺。
京都粮商闹出的动静可不小,各方的人都看再眼里,经此一事,再无人敢小觑南宫云辞。
徐京墨又一次被齐承帝点名讲学后,本以为是要被问那个刚交上去的官员绩效考核办法,却没想到被问的是自家夫人。
“浩然说最近京都的粮价波动与你夫人有关,给朕讲讲是怎么回事。”
徐京墨虽然对皇帝少了许多的敬畏之心,但是从来不会藐视皇权,上位者一声令下就可能是百十条人命。齐承帝问的是生意,还是银钱?
他心里千思百转,但是面上露着微笑回答道,“她本来是想找粮食商会的人谈谈合作,可这些豪商看不上她这个小女子,根本不理会她。她性子一起,就说要自己做这粮食生意。”
“这一年的粮价听说降了不少,你家生意可是亏了许多?”
徐京墨不意外皇帝对京都各种消息都有掌握,但是他这问话似乎是意有所指。
“不瞒陛下,亏的事其他粮商,不是我夫人。别人降价,她就偷偷去买入,再转手卖出去,一来二去,虽然没赚到什么银子,但是也没有亏钱。”
徐京墨说的基本属实,徐天赐曾今告诉过他,与皇帝相处时,要“坦诚”。做臣子的一定要让皇帝放心,像一张白纸一样展开皇帝面前,好的、坏的都给皇帝看到。皇帝不会要求臣子都必须像圣人一样,品德高尚、一点私心都没有。
只要不触及皇帝的红线,适当的有点“瑕疵”反倒更好。就像徐天赐那样,是个能臣、也是个忠臣,但是他要为徐家平反这点心思是明明白白地展现给皇帝的。皇帝用起他来反倒更放心,一个无欲无求的臣子才可怕。
再比如沈阁老,他搞朋党之事,齐承帝会不知到吗?不会的,但是为什么没有下手收拾他,因为目前一切都还没有实控,齐承帝甚至需要借他的手稳住一干老臣。
但是等几次科举以后,会有不断的新人进入朝堂,当这些新人足以成为齐承帝的班底时,沈阁老若是还不知收敛,那就到了秋后算账之时。
“南宫家这是要对本地粮商取而代之吗?”
徐京墨淡定的摇头,开口说,“陛下有所不知,本地的几个大粮商每每寻到机会便要霸盘。近日他们便以市面上粮价颇低为由,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粮,当真可气。”
“哦,有多低?”
“200文/石。”
徐京墨看齐承帝并不诧异,就知道他应该是早就清楚情况的。于是说起话来就更放心大胆,“陛下,往日里京都粮食约莫是1两银子/石,农户卖粮则是500-600文/石,如今这些粮商联合起来压价,收粮的价格甚至不够农户日常吃喝开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