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几人闻言,不管是老的小的,脸上都露出了苦笑。
不习惯,一点都不习惯。
少女心中使劲摇头,恨不得立刻就请求郁宁收下自己的族人,但是碍于兄长的威压,还是不敢轻易放肆。
“草民能力有限,不能给族人更好的生活,不像公主殿下来岛不过短短一年,已经发展建设出了这么大的城池。”
老者感叹着,渐渐真的对郁宁产生了几分敬佩。
自己等人来岛一二十年,还没有人家一年的成就好,真是不得不佩服呀!
想到这里,老者突然下定了决心,他站起身向着郁宁躬身道:“公主,草民今日来此,是想投效公主殿下,希望殿下能收容草民族中百姓。”
郁宁闻言,面上大喜:“族长请起,如今清宁城中正是缺人之际,能得族长举族前来相投,我喜之不胜,定会好好对待贵族之人。”
郁宁说着,亲自上前,将老者扶起身。
不管这些人是什么来历,只要是人,在郁宁眼中就是能替自己干活挣钱的劳动力,都不能放过。
“多谢公主!”
老者惊讶于郁宁的平易近人,剩下的人,见到事情进展顺利,面上也都露出了笑容。
“不过,老族长,我丑话说在前头,来我清宁城的人,以后都要遵守我清宁城的规矩。城中不养闲人,所有人都得自食其力,没有特殊对待!”
郁宁握住族长枯瘦的双手,语气慎重的补充了一句。
族长闻言立刻点头,保证道:“公主放心,我们来了清宁城,以后就是公主的子民,公主让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不会惹事生非。”
“哈哈,好,既然如此族长就请尽快将你的族人带到清宁城来吧。”
郁宁说完,又转头看向云姑姑和苏浮生,吩咐道:“云姑姑,你提前做好人员登记的准备,等人到了后,给他们安排一些合适的岗位。苏大人,你这边先把住宿和生活物资准备好,等人过来立刻就能入住。”
两人应是后,苏浮生突然向老者拱了拱手,“老族长,不知贵族中有多少人,大都擅长些什么?我们了解后,也好提前准备准备。”
苏浮生顺其自然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对方的戒意。
老者面上还残留着感激,另外几人也依旧带着几分激动。
“我们族中老老少少,加在一起,一共是三千两百二十八人。我们不擅种植,平日都是打猎打渔为生。”
这人数比郁宁预料的要少,岛上三万人,老者族只占了十分之一,那么剩下的人呢?
郁宁想着,也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
“老族长知道岛上其他居民的情况吗?”
老者闻言,抬眼看了郁宁一下,才回答道:“岛上人居住分散,我们也很少见到其他人。只知道岛南有一个大部落,却未曾亲自去过。”
“哦,这么说来,剩下的人,都是那个部落中的人了?”
“也不全部是,岛东还有一些小部落,那些人大多也是从内陆流落到滢炆岛的,不过我们的交流也不多。”
郁宁点头,没有再过多追问。
接着,郁宁让云姑姑带着人下去安置,第二日又让谢维带人回去,帮助老者将剩余的族人带过来。
送别老者一行人,郁宁回来的路上与苏浮生聊起了岛上的情况。
前面一年,一直忙着发展清宁城,还没有好好了解过滢炆岛的情况,现在看来是时候派人去把岛上的势力摸清楚了。
郁宁与苏浮生商议着,回去就找来了张川。
“张大人,你从军中挑一批好手,分做两路,分别向岛南和岛东去,打探一下岛上原住民的情况。”
“是!”
“见到人了,先不要急着打草惊蛇,把对方的位置和人数摸清楚。”
郁宁补充道。
“公主是想收服岛上剩余的人?”
张川知道老者一族人的投靠,听到郁宁这话,不禁猜测道。
郁宁点头,“现在清宁城的发展越来越好,势必会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在这之前,我们最好能够彻底控制整个滢炆岛,否则到时腹背受敌,就不妙了。”
这话确实有道理,张川也跟着点头,表示认同。
“可是,如果这些人不愿意主动归顺呢?我们要动武吗?”
不是所有人都像老族长这么好说话的,滢炆岛上这么多人,肯定有人不愿意将手中的势力拱手送人。
“诱之以利,驱之以害,能不动武最好不要动。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们也提前先准备着。最近岛上不时有人来投靠,军中可以继续扩招,直到招满五千为止。”
“是,属下一定加紧军中的训练!”
张川肃声应是,然后转身离去。
十日后,谢维带着人护送着老族长一行人,进入清宁城中。
这三千多人,加上最近陆陆续续从内陆投奔过来的百姓,清宁城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两万人之多。
让郁宁没有想到的是,这老族长带来的三千多人,居然有近一千人选择入伍当兵。
据张川所说,这些人的素质都还很不错,不少人都有功夫在身,而且进入军队后表现得也明显比同期其他士兵好很多。
这让郁宁不禁越加怀疑这些人曾经的身份。
可是这些人明显是对曾经的身份,极为保密,不管旁人怎么旁敲侧击,都不肯泄漏一丝。
不过,张川倒是有种猜测。
“军人?”
郁宁听了张川的话后,惊讶地反问道。
张川点头,“属下曾经在军中待过,这批人年纪轻的还好,年龄大些的,明显看得出有过行伍中的经验。”
“可是,若果真如此,他们为了保护身份,不是更应该选择其他工作吗?”
郁宁还是感觉疑惑不解。
但是,这个问题张川也不得而知,郁宁最后只能让他将这批人尽量打散分布,多观察对方的举止
第83章 好消息
三月底,丁湫族人的招安告一段落后,清宁城又发生了两件好事。
第一,交给王桓研制的造纸术,取得了成功,现在城外的造纸工坊已经开始运作。
这为学院的用纸,解决了老大的问题。
自从年后学院开学,现在城中的人每天下工后,都在拿着教材写写画画。
学院开学的时候,郁宁曾经下发过通知,所有人都必须完成初级班的课程。
如果不能完成,拥有临时身份卡的人,就不能转正。即使原本已经是正式身份卡的人,如果不能在半年内从初级班毕业,也将降为临时身份卡。
不过,只要从初级班毕业,那么不管来的时间长短,都可以立即转为正式身份卡。
这个规定一出,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儿的学习。
不过岛上笔墨纸砚缺少,大家练字都只能用手沾着水,在桌上练习。
现在造纸坊开始生产,倒是可以大大改善大家的学习条件。
加上陶熹成功的试验出活字印刷术,相信要不了多少时间,阅书阁也可以开始对外开业了。
郁宁对王桓大大嘉赏了一番,终于放他回去城中的医馆工作。
第二件好事,却是廖蓉蓉带回来的。
三月二十五,出海近一个月的廖蓉蓉,终于再次回到岛上。
这次她不但带回来了两笔花露水和糖霜的大订单,还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找到了?”
郁宁看着廖蓉蓉确认道。
“是的公主,我已经把人给带回来了。”
听到廖蓉蓉的再次肯定,郁宁拍手道:“好,这次我们可以开始准备造船厂了。”
郁宁让廖蓉蓉去找的,正是造船的工人。
这次廖蓉蓉出海之前,郁宁曾同她商量过,现在岛上出口的货物日益增多,仅仅两艘海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商需求。
更不必说,以后岛上可能还会参与一些海战。
听到郁宁的忧虑后,廖蓉蓉主动说,廖家曾经有一批年老退休的船工,她可以试着去找找看。
这些人大多住在扬州附近,考虑到廖蓉蓉的身份,郁宁本不想让她去。
可是廖蓉蓉说自己担心叶家的情况,也想回去打探一下二老的消息。
所以,这次廖蓉蓉最远去到了苏州、台州等地。
扬州到底还是不敢回去的,江南道闫氏所在地杭州,也是被远远绕开了的。
不过虽然冒了一些风险,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
廖蓉蓉此行不但找到了造船厂的关键技术工人,还同苏州、台州的商人签订了花露水和糖霜的分销订单。
江南的人果真有钱,这两处的商人见到花露水和糖霜的样品后,都意识到这是好东西。
一出手,就直接各订下了一万斤糖霜和两万瓶花露水。
这笔订单的回来,让清宁城瞬间陷入繁忙的生产之中。
四月初,在清宁城加急赶订单的时候,大禹朝又发生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