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听见郁宁的话,张川笑道:“多谢殿下关心,今年这腿就算是跟着那些士兵训练,跑个几天几夜,也没有丝毫问题了!”
  郁宁闻言,笑道:“如此就好!”
  寒暄两句,郁宁就将叫两人过来的目的,说了出来。
  听到郁宁想对岭南道用兵,张川和谢维两人,瞬间激动不已。
  他们早就知道郁宁的志向,天天紧锣密鼓地训练士兵,就是为了等着这一天。
  谢维眼睛发亮道:“殿下,我们从哪里开始打?”
  郁宁手指向岭南道最南边的州府。
  “振州?”
  几人看过去,这确实是宁国现在出兵最好的选择。
  振州地处岭南道最南边,紧邻南海,从滢炆岛发兵,走海路不过三天时间就能到。
  郁宁点头,若不是如今广州府在江南道手上,她其实想从广州府入手。
  如今退而求其次,选择振州,也是无奈之举。
  出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几人商议出初步的决定之后,就开始各自去忙碌。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要出兵,定然要先把后勤安排好。
  郁宁在次日的朝会上公布了这件事后,就将后勤之事交给了廖蓉蓉负责。
  幸好如今宁国粮食产量充足,粮仓中去年收上来的粮食,还没怎么动用,此时出兵都不需要去百姓手中购粮,库中的就足够使用了。
  等其余的军需物资等全部准备好,数十艘海船,就从滢炆岛上出发了。
  这次出征岭南,郁宁共派出了五万士兵,由张川作为领军元帅,谢维任先锋将军。
  从滢炆岛船行到岭南路振州,全速前进只需五日时间。
  谢维的先锋军在前,五日后已经来到了振州码头。
  振州地处大禹的最南边,但是大禹海贸并不发达,所以振州码头多年未经维修,如今已经很少有大船停靠。
  平日里,出入码头的,大多是一些出海打渔的渔船。
  当然,岭南路的官员也从未有人想过,会有人打这个码头的主意,码头上更是没有安排守卫。
  等到谢维带着的,飘着宁国旗帜的船队,靠过来之时,码头上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直到他们看到船上跑下来的一队队,穿着军装手拿武器的士兵,才发觉不对。
  “敌军打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码头上的渔民瞬间作鸟兽散。
  谢维看着外逃的人,没有阻拦,等队伍集结完后,就带着一万先锋军,向着附近的县城攻去。
  此时的振州官员,根本就不知道宁国来兵的消息。
  谢维大军到振州最南边的埠县的时候,城门都还开着,城内守卫三三两两地站着闲聊,丝毫没有戒备。
  面对这座毫无防备的城市,谢维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拿下了。
  三日之后,谢维连下三县,与后面来的张川等大部队汇合,向振州府州府攻去时,振州境内才反应过来。
  振州官员听着敌军越来越近的消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向岭南道连发了三道求救涵。
  不过还没等到岭南道的援军,宁国的军队就在振州官员的恐慌中,兵临城下了。
  看着紧闭的振州城门,张川让人出来喊话。
  “岭南道弑帝叛逆,宁王殿下派人剿灭叛贼,主动投降的一律不杀,包庇叛贼的,按同罪处理!”
  第123章 攻城
  喊话的内容,经过士兵手中的扩音器,传到了振州城内。
  此时,振州城内的人才得知,此次突然来袭的人,居然是宁国的人。
  振州城内的百姓想到,岭南道谢氏派人杀死了大禹皇帝,也不奇怪宁王殿下派人来攻打了。
  不过,如今他们不知道宁王殿下的性子,虽然听到喊话说不牵连无辜,但还是慌张地跑回家中带着家人*躲藏起来。
  负责振州兵马的长史姓于,他是文人出身,本就不懂军事,此时见到城外的敌军,更是吓得瑟瑟发抖。
  他手撑在旁边的侍卫身上,借着对方的力道,勉强站稳身体,焦急地询问一边的下属。
  “郭司兵,你派人通知太守大人了吗?援军还有多长时间到?”
  振州府的司兵郭荣,看着于长史的这幅模样,眼中不着痕迹地划过一丝鄙视,脸上倒是没有显露出来,恭敬地道:“属下已经通知太守大人,大人回信说,援军还有三日时间才能到。”
  “三日!”
  于长史顿感绝望,敌军仅仅三天时间就连下岭南道三座县城,他完全没有信心振州能坚守三日。
  周围守城的士兵,听见两人的对话,也出现了些微骚动。
  郭荣见此,不得不出声道:“于大人放心,振州城墙高大,城内守军足足有一万人,定然能坚持到等来援军。”
  于长史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显然数倍于城内守军,对郭荣的话,并不感到有多安慰。
  不过,此时他也总算清醒了一些,知道身为将领,战前不应该灭自己这边的士气,勉强点头道:“嗯,郭大人所言有理,那这守城的事情就交给郭大人和众位将士了,我去找太守大人商量对敌之策!”
  说完,也不管郭荣的反应,丢下城外的敌军,转身快步走下城墙,往太守府跑去。
  郭荣看着对方逃跑的身影,脸上终于忍不住露出了怒意。
  这个于长史平日里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结果事到临头,居然是这幅软样。
  听着城外不断地喊话声,郭荣烦躁地让手下的人开始同样喊话回去。
  如今岭南路归顺的是河东道林氏的晋朝,他们当然不认自己弑君的罪名。
  郭荣让人喊的回话,自然就是,岭南道是替天行道,诛杀昏君,为民除害之类的。
  下面的宁国士兵闻言,自然大骂岭南道是不忠不义不孝之辈。
  振州这边不认,双方瞬间开始你来我往的骂战。
  不过宁国士兵有郁宁给的扩音器,喊话声嘹亮无比,满城的士兵和百姓,都听得清清楚楚。
  振州士兵虽然极力喊话,喊倒了几个士兵的声音,但是在气势上还是输给了宁国军队。
  喊话被压倒了气势,连带着城中百姓和部分士兵,都不由开始觉得自己不占理上。
  毕竟,幼帝不过几岁幼童,说他是昏君实在是言过其实了,就算大禹再不好,也不能全算是他的过错。
  岭南道作为臣子,居然对幼帝下手,确实显得不那么光明正大。
  郭威见喊话喊不赢对方,干脆放弃了骂战,直接对宁国的喊话来了个闻若未听。
  宁国这边张川同谢维正在整休军队,因为有扩音器喊话也不费力,振州不回话,他们也仍让士兵不停地将那套说辞,翻来覆去地喊。
  当晚,在宁国士兵不间断的谩骂声中,宁国军队在振州城外安营扎寨完,大多开始休息。
  城内的振州守军,听着外面的喊话,却难以入眠。
  第二日,天还未亮之际,城外的宁国军队就吹响了号角之声。
  城楼上被折磨了一夜的守军,刚刚眯上的眼睛,瞬间又一个激灵地睁开。
  “敌军攻城了!”
  喊话声传遍振州城楼,此时所有的守军都清醒了过来。
  看着向下面渐渐靠近的敌军,纷纷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紧张地等待将领的号令。
  城楼下,刘武和白玉堂带着一千人,从城门左右两边开始进攻。
  两人的队伍,都是全副武装,士兵身上的战甲,全是精铁打造,全身上下没有一丝露在外面的皮肤。
  宁国军队行进的队伍中,还推着几座奇怪的机械,有点像投石机,但是比投石机更庞大更复杂许多。
  城墙上的士兵,还没有搞清楚那是什么攻城器械,就见到城楼下的宁国士兵已经停了下来。
  此时宁国士兵距离城墙还有一里之远,城墙上手拿弓箭的士兵,看着就这么停下来忙活开的敌人,傻了眼。
  他们怎么就停了,那自己手中的箭,还要不**?
  弓箭手不确定地看向领军的郭荣,郭荣也没有搞清楚宁军在干什么,但是此时对方没有进入射程之内,射箭也是白搭,只有举手,让弓箭手暂时等待。
  郭荣看着宁军在那个奇怪的器械上,装载什么,心中有些惊奇。
  这宁国人难道傻了不成,投石机也是有射程的,离这么远他们根本就打不到城墙之上,这些人难道不知道吗?
  因为谢维前面打下的三座县城,太过不堪一击,宁国军队都没有用上什么攻城器械,对方就投降了,所以振州军这边也不清楚宁国有什么手段。
  正在郭荣心中嘲笑宁国军只是一群不会打仗的土鳖子时,轰的一声,整个振州城墙,伴随着巨响,突然摇晃了两下。
  城楼上的守军,被吓得爬倒在地,郭荣也矮身躲在了城垛后。
  等到耳边的嗡鸣声过去,郭荣才站起身,喊道:“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