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但是如果拒绝,却也并无用处。
江南道既然表明了态度,那么拒绝与否,其实并不能影响对方是否出兵。
反倒是拒绝后,可能会把对方推向敌人。
郁宁思考良久之后,亲自给江南道闫氏回了一封信,接受了对方结盟的请求。
有了江南道的兵力加入,岭南道的灭亡瞬间变得更加容易。
岭南道被左右夹击,不过半月时间就又连失数州。
原本他们还几次来信联系谢维,希望能策反谢维,但是郁宁如今同江南道结盟,己方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自然也用不上先前的计谋了。
没有收到回信的岭南道谢氏恼羞成怒,直接将谢维的身份宣传了出去。
企图以此,让宁军内部发生动乱。
谢维知道后,主动找到郁宁,请求退出对岭南道的战争。
郁宁看着站在下方的谢维,询问一旁的张川道:“军中有人议论这件事吗?”
张川摇头:“谢维屡次身先士卒,士兵们听说这个消息后,大多并不相信,就算相信也不认为谢维会叛敌。”
郁宁点头,对着谢维道:“你听见了,你对宁国的付出,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如今将士们都信任你,你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说完,拒绝了谢维请辞的要求。
谢维见此,面上微微动容,拱手同张川一起退了下去。
很快,宁军同江南道闫氏一起,对岭南道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双方兵马齐聚岭南道祁州城下,岭南道谢氏见到城外的三十万兵马,瞬间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在宁军和闫氏兵马到达的第二天,就主动开城投降了!
将岭南道一众官员和谢氏的族人收押之后,郁宁同闫氏统帅闫大公子一起,准备进入祁州城中。
闫氏在晋帝登基后,也在江南道称王,如今江南道刺史闫隽自称为齐王。
闫兆顺身为齐王的继承人,却礼让几分,主动请郁宁先进城。
双方进入祁州太守府后,开始商讨怎么处置谢氏和岭南道的官员。
“宁王殿下,谢氏派人杀害幼帝,谢氏一族要怎么处置,都交由你来决定吧!”
闫兆顺说到杀害幼帝的时候,特意加重了语调。
当初江南道接到消息后,为了不摊上幼帝这个麻烦,特意将消息泄漏给了岭南道。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在幼帝身死之后,就遇上宁国的人。
回去后,几番思索,闫兆顺越来越觉得,宁王的人出现得太过巧合,连带着自己收到的幼帝消息,都变得可疑起来。
如今他说完之后,立刻双眼紧盯着郁宁,不想错过对方脸上的任何反应。
郁宁却似乎丝毫没有看出他的用意,闻言拱手道谢,盛赞闫氏的高义。
闫兆顺见试探不出郁宁的反应,也只得转移话题,同郁宁商量起,怎么划分打下的岭南道领土一事。
对宁国原本就占领的振州、连州等地,自然归宁国所有,但是后面的州府,江南道出兵更多,他们自然想要占据更大的利益。
郁宁早在江南道出兵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对方的用意,如今听到这个要求也并不奇怪。
她拿出地图,将双方共同打下来的领地,一分为二,然后指着西边靠近焦州那块更小的道:“宁国就要这些,闫将军你看有意见吗?”
闫兆顺起身走到郁宁身边,顺着她画出来的地图看去,半响点了点头。
“殿下果然是个爽快人,既然如此,我也不多纠结,就按照殿下的划分各自管理吧!”
双方如此顺利的在战利品一事上达成一致,是闫兆顺没有想到的。
他看着身边身着朴素,长相明艳大方的宁王,突然开口道:“殿下,冒昧问一下,你如今婚否?”
郁宁不明所以,她身边跟着的张川和谢维等人,听了这话却瞬间紧绷起来。
闫兆顺见到郁宁不答,又出声追问了一遍。
看到郁宁摇头,他才笑着告辞而去。
等到他退下后,郁宁的属下瞬间激动起来。
“殿下,这人突然问这么唐突的问题,殿下又何必回答他!”
谢维想起闫兆顺最后出去时脸上那个笑容,恨不得跟出去打对方一拳。
刑北也点头道:“殿下此人居心不良,需得小心防范。”
郁宁无奈笑道:“此事他随便在宁国打听一下就知道了,我回不回答,又不能改变什么。”
说完,又安抚道:“如今我们同江南道交好,你们切不可以轻易同对方起冲突。”
众人点头。
郁宁等到众人散了之后,才叹了一声坐回位上。
其实她明白大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
实在是上次滋於大王子对她求亲这件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
如今见到闫兆顺突然提到郁宁的婚事,又早就听说他的妻子去年难产而亡,不敢保证他不会对郁宁也动了这个心思。
郁宁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担心。
宁国虽然暂时同江南道为盟,但是这个盟约因为岭南道的战事结束,也基本宣告终止。
如今宁国紧邻江南道,要是闫氏有想法,宁国恐怕很难同对方抗衡。
江南道可不是岭南道,就从这次闫兆顺带的兵,就可以看出,江南道治兵甚严,加上江南富裕,闫氏底蕴深厚,确实是个很不好对付的对手。
在宁国还没有在大禹站稳脚跟的时候,郁宁还不想同这样的人为敌。
第二日,因为祁州靠东部,被划分给闫氏,郁宁带着人返回连州。
连带着被关押的谢氏族人,也都押送到了连州城中。
众人进城之后,当日下午连州如今的主事官喻石泉就找到了郁宁。
“殿下,岭南道谢氏的人,要怎么处理?”
屋中,正在同郁宁商量各城布防之事的张川、谢维和刑北等人,闻言,均停下动作,看向了郁宁。
郁宁看了一眼谢维,见他面色平静,才将目光移到喻石泉身上道:“你们如何看?”
喻石泉拱手道:“按照大禹律例,自然是诛灭九族!”
说着他也看了一眼谢维,先前的传说他自然也听说过,遂又补充道:“不过,如今宁国律法同大禹不同,臣认为应诛杀首恶,其余人等发配矿上。”
刑北也点头道:“喻大人说的有理,殿下,我们出兵岭南的名义就是为幼帝报仇,一定要对谢氏严惩,并且此事需得尽快办下去,诏告天下才好。”
其余人闻言,都表示赞同,谢维也没有发出异议。
郁宁见此,同意了喻石泉的提议,吩咐刑悠拟旨,下令明日午时将谢家主、谢栩等五名谢氏主要人物斩首示众,其余人等发配到滢炆岛的煤矿上,做工十年。
旨意写好,郁宁在众人退下之时,留下了谢维。
“这件事你回去同你母亲说一下,好好安慰一下她。”
谢维应是,后又认真回了一句。
“殿下放心,母亲早就对谢氏的下场有预料了,如今大多族人都能保全性命,她想来也会释怀了。”
郁宁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此事对谢维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谢芳芝却并不一定。
谢家主毕竟是谢芳芝的生身父亲,能不能释怀,还真的不好说。
不过,谢氏弑君,郁宁作为大禹皇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放过谢家主,所以此事只能期望谢芳芝自己想明白了。
第二日,连州城中,郁宁亲自监斩谢栩等人。
连州城的百姓,听闻昔日连州城的主人如今要被斩头,全都跑来围观。
看着昔日威风凌凌的谢家人,被缚着手,押跪在刽子手的刀下,众人叫好的有,唏嘘的也有。
随着人头落下,在场所有人都知道,从今往后,岭南道换天了。
第128章 拖延
祯文二十九年的下半年,大禹短暂地进入和平时期。
各家势力都在收拾自家的烂摊子,郁宁也在岭南道一直呆到年底,才返回滢炆岛。
岭南道的战争对宁国的消耗不小,不过经过这半年时间的发展,宁国在岭南道占领的领地也开始恢复。
从滢炆岛引进过去的各种工坊和政策,使得这些地方快速发展,短短几个月,百姓都快要忘记战争带来的痛苦了。
其中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宁国占领的领地,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隔壁被划分到江南道管辖区域的百姓十分羡慕,经常有偷偷跑到宁国这边来的。
一开始宁国和江南道的官府,对这个事情都并不重视,但是这件事很快就愈演愈烈。
最后,紧邻宁国领地的州府,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百姓,偷渡到了宁国生活。
江南道的官员甚至派来士兵,驻守在两地边界,都无法阻止这个现象,最后只得无奈的找到宁国的官员,希望他们能介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