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要不是这道旨意,是闫兆顺临终前,当着众位大臣的面,亲自宣读的,齐国众臣恐怕早就跳起来了!
  如今,虽然大家心中也有不服,可是闫家嫡系确实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世子年幼,由其母监国,似乎也说得过去。
  闫兆顺的葬礼,在齐国都城的暗潮汹涌中,举行完了。
  连着两场国君的丧事,将齐国国内的氛围拉到了极致的紧张中。
  各处似乎都绷着一根弦,只要有人轻轻一碰,就会全部崩塌。
  闫兆顺下葬三日后,杭州城中一处华丽的园林内,一群衣着不俗的人,正聚集在一处。
  “丞相大人,听说宁王明日就会出席朝会了,你说这成什么样子呀?”
  看着为首的老人一直不说话,下面的人终于忍不住了。
  “是呀,这哪有女子临朝的,这不是让其他诸侯国笑话我们齐国吗!”
  “我们齐国的国政,怎么能交给宁王呢?这不是乱了套了吗?这以后我们是自称齐国人呢,还是宁国人?”
  此话一出,更是引得其余人纷纷附和。
  “就是就是,这不是把齐国拱手送人吗!”
  “不妥,不妥!”
  众人议论纷纷,几乎都是反对宁王参政一事。
  看着下面的人,全都面露愤慨,齐国丞相终于出声,咳嗽了两下。
  见到众人停下声音,他才叹息一声,脸上带着无奈的表情道:“可是这事是先王亲自定下的,我们也不能违背先王的旨意呀!”
  众臣闻言,沉默了一瞬,半响有人声音尖锐地反驳道:“先王被宁王迷惑,所以才会下此旨意,我们不应该也受此蒙蔽!”
  这话一出,其余人纷纷点头赞同。
  “对!”
  “对,对!”
  有人甚至提议道:“既然先王去世,两国的联姻也算是结束了,我们应该请宁王返回宁国才对。”
  众人闻言,均惊讶地看向了说话的人,似乎都在震惊还有能说出如此无耻之言的人。
  再怎么说,宁王也是小世子的生母,将她赶回宁国,对这些读书人来说还是有点过了。
  见此,说话之人脸上却丝毫没有不耻的自觉,反而大声道:“本就是这样,何况谁不知道先王和宁国殿下的婚约本就名存实亡,小世子是不是先王的孩子,还两说呢!”
  “住口!”
  丞相崔仪终于拍手,喝止了对方的话。
  “凌大人这话太过了,宁王和世子都是先王遗属,自然应该在齐国定居。”
  说完这话,他又转换语气道:“不过,诸位说得也有理,齐国的政务让宁王处理,确实有些不妥,明日朝会的时候,我愿意同大家一起提出异议。”
  众臣纷纷表示赞同。
  第142章 震慑
  第二日,齐国朝会的时候,群臣看到郁宁直接坐在齐王王座之上,似乎连垂帘听政的这个幌子都不要了,更是坚定了反对的决心。
  郁宁端坐在上座,看着底下之人,缓声道:“诸位大臣,可有事要奏请?”
  齐国不同于宁国,实行的仍是大禹传下来的制度礼节,君臣有别,除了郁宁外,众人都是站立在朝堂中。
  郁宁现在还不准备在齐国推行宁国的制度,如今也端着上位者的架子。
  众臣听到郁宁的询问后,悄悄在下面对视一眼。
  最后由一名老臣站出来道:“宁王殿下如今刚产子,不应劳累,朝中之事,交给臣等即可!”
  郁宁看着众人听后,都在点头附和,不由微笑道:“多谢大人的好意,不过我的身子有太医照顾,就不劳你费心了。”
  说完又对其他人道:“诸位如果没有其他事,今天朝会就到此吧!”
  见到郁宁说完就想离开,终于又有人站了出来。
  “宁王殿下,怎么不见世子?”
  郁宁闻言,面不变色道:“世子年幼,不宜见风,再说如今齐国的政务由我处理,你问世子干什么?”
  那人面色一滞,还没说话旁边的人已经跳了出来。
  “宁王殿下,我们齐国的政务自有我们齐国人处理,今后就不用劳烦殿下了!”
  郁宁闻言双眼看向说话之人,见其他人丝毫没有反对,顿时明白了这些人的打算。
  她笑了笑,毫不在意道:“哦,你们自己处理,怎么处理?谁来处理?”
  众人对视着,站在最前面的丞相崔仪正准备站出来,郁宁突然大喝道:“你们今日这是想谋反吗?”
  此话一出,殿外的侍卫顿时带着刀,进入殿中,虎视眈眈地看着殿内所有人。
  闫兆顺身死之后,将他在杭州的兵力交给了郁宁。
  如今进殿的,都是闫兆顺的亲兵。
  但是就算没有这支兵力,郁宁也并不担心。
  早在闫隽的丧讯传出之时,谢维就已经带着宁国的兵马,从滢炆岛出发。
  如今,杭州府外有五万宁国军队,郁宁一点都不担心,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
  看到侍卫进来,崔仪原本挪出半步的脚,顿时又收了回去,并且率先跪地道:“殿下息怒!”
  其余人被带兵侍卫们包围着,也不敢再跳出来,看着崔仪跪下,也纷纷跪地道:“臣等不敢,殿下息怒!”
  郁宁见此,对着侍卫统领点了点头,侍卫才再次退出殿中。
  众臣见状,这才将心落回了原处,再也不敢提郁宁参政之事。
  第一次交锋,齐国群臣都认识到了,这个宁王殿下,虽然是个女子,但是却并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
  当日朝退之后,郁宁招来了早就到了杭州城中的廖蓉蓉和谢维。
  两人当日低调进城后,一直待在齐王府中,并没有在外走动,直到阎兆顺去世,谢维迅速带兵将杭州城控制下来,这也是阎兆顺留下来的侍卫现在如此听话的原因。
  “见过殿下!”
  两人进来后,先向郁宁行了礼。
  郁宁在自己人面前,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易近人,叫两人坐下之后,才商量起了正事。
  “最近城中恐怕会有动乱,谢维你要派人将这些齐国旧臣严密监督起来。”
  “是!”
  谢维应道。
  上次岭南道一战之后,谢维原本就高冷的性子,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话越来越少。
  郁宁也不在意,让他不要忘了同时派人注意杭州附近其他州府的动静,然后才转向廖蓉蓉。
  “见过你嫂子了?”
  廖蓉蓉点头,前日阎兆顺去世后,她才同陆氏找机会见了面。
  两姑嫂相见,自然又是一番别话,郁宁没有细问,只是道:“最近先注意点,不要把你们的关系声张出去,等到稳定下来后,就好了。”
  “属下明白!”
  廖蓉蓉点头,然后又道:“殿下,如今齐国朝臣都有不臣之心,要不要从我们宁国内部调一些人手过来?”
  今日的朝会他们二人虽然没有参加,但是也站在后面看了全场,自然知道如今这些齐国臣子的态度。
  郁宁点头:“我已经给苏浮生去信,让他将国内的事情先交给云姑姑,带一批人过来,想来过段时间他们就该到了。”
  廖蓉蓉闻言,这才放心下来。
  郁宁又问道:“前面来的那批货,都安置好了?”
  当日,廖蓉蓉和谢维到杭州,不仅带了五万兵马,还带有大批货物。
  廖蓉蓉听到郁宁问起,立即回道:“都已经安排进我们在各处的商行了,不日就可以卖出。”
  郁宁点头。
  之后三人又商量了一些其他事情,郁宁才让两人退下了。
  这边君臣相处其乐融融,另外一边,从朝会回去的齐国朝臣们,却再次陷入争论中。
  今日在朝廷上出师不利,很多人慑于武力,不敢再同郁宁唱反调。
  想着反正不管是谁主政,也不影响自己办事拿俸禄,也就歇了闹事的心。
  但是另外有一些人,却并不甘心。
  当天晚上,丞相崔仪的府中,就再次聚集起了一批人。
  “丞相大人,这宁王太过放肆,我们真的要看着齐国落入她的手中吗?”
  凌大人率先出来,对郁宁发起了声讨。
  崔仪没有说话。
  有人却垂手顿足地悲叹道:“如今,城中兵力都在她手中,她还有五万宁国军队在城外,我们恐怕也奈何不了她呀!”
  “那也不能就这样什么都不做吧!”
  另外那人立刻回怼道:“那你说怎么办?”
  凌大人气怒不已,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居然把自己憋得满脸通红。
  崔仪见此,不得不叹道:“好了,大家不要吵了!”
  说着,他又抚须道:“众位难道忘了,如今杭州府的兵权虽然是在宁王手中,但是齐国国内,并不是只有这一支军队呀!”
  此话一出,瞬间提醒了众人,齐国的兵力都集中在闫氏手中,但是除了杭州府,如今前线还有二十多万兵力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