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但来三天就造了两个遥,怎么的,日子太无聊了,故意挑事啊?
  我警告你们,我们向阳大队一向干净清净,你们要是敢把我们这里搞得乌烟瘴气,我跟你们没完。”
  四人被石秋收脸上的冷戾吓得腿都软了:“我们就是吓到了,那个人被踹进去,一点声音都没发出,我们以为人死了,所以才……”
  “所以个屁,”石秋收真是满肚子怒火:“一脚就能把人踹死,真当人是豆腐渣做的?警告你们,下不为例,我以后会专门盯着你们的,你们要是再三天两头挑事,别怪我向阳大队庙小留不得你们。”
  四人磨牙,不甘不愿的点头。
  石秋收让大家散了,所有人等着吃肉,骂骂咧咧迅速撤退,还是肉比较香。
  石秋收安慰屠姗:“小同志也知道,这些知青从城里来,我们负责接收,他们什么品性,我们都没得挑。
  所以啊,来的人参差不齐,遇到那些仅仅是懒的,娇气的还好,最多干活不行,没得吃,反正他们自己能想法子养活自己,不用我操心。
  最烦的就是这种,能力不行,干活不行,品性还不
  行的,多嘴多舌,爱嚼舌根,见不得别人好,小肚鸡肠的,比我们乡下妇人都不如,是真的很烦人。
  没法子啊,我们也拒绝不了,只能受着,眼不见为净,不理会就是。
  所以小同志也别放在心上,这些人,你越搭理他他越来劲。
  你放心,我们生产队的人都是讲道理的,不会别人说什么是什么。”
  屠姗听得很认真,时不时一脸夸赞,认同石秋收这个大队长的公正廉明,使得石秋收越说越激动,身板越挺越直,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等人说完,屠姗才开口:“大队长一看就是明事理的,所以我刚刚被诬陷一点不害怕,我知道大队长和父老乡亲会给我公道。”
  石秋收点头,是这样的,他们就不可能冤枉人。
  很满意屠姗的说辞,又说了几句才离开。
  走后,那副和颜悦色的表情就收敛了起来:“去问问刚刚被踹的是谁,什么情况。”
  身边的人点头离开。
  屠姗揣着小手歪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潇可可忙凑过来:“三姐,你还好吧?”
  屠姗看着她摇头:“那几个人是你朋友?”
  潇可可摇头:“不是朋友,就是一同上火车的知青,不知道怎么的,一见面就要跟我当朋友,不过我跟他们聊不来,他们说话我听不懂,他们还经常做些奇奇怪怪的事。”
  屠姗幽幽的看着小姑娘,这不跟你一样吗?一来就跟她做朋友,她们关系好像也没多好,也没多少共同语言。
  对上小姑娘闪亮亮依赖的小眼神,也说不出无情的话。
  “你们没结仇?”
  屠姗觉得,自己跟四个知青肯定是没仇的,唯一让四人针对她的原因,只有潇可可。
  潇可可傻乎乎摇头:“没有啊,我都跟他们不熟,怎么可能有仇。”
  屠姗觉得肯定有仇,即便没仇,都有旧。
  但潇可可傻乎乎的啥也不知道,没法指望她说出有用的消息。
  “行吧,走,吃大锅菜去。”
  潇可可瞬间欢喜:“我都还没吃过大锅菜呢,一看就好好吃。”
  为了感谢屠姗这个猪肉提供者,石秋收特批她第一个吃,如此殊荣,大队少有。
  石秋收还免费提供大瓷碗,这个碗可是有来头的。
  石秋收以前当过兵,伤退。
  因为立过小功,得了这么一个瓷碗做奖励。
  这么多年从来没拿出来用过,一直被珍藏,家里小辈想碰一下都不成。
  屠姗知道后,真是倍感荣幸,吃饭下嘴都不敢用力,生怕放久了的东西掉渣。
  晚上,屠姗在石秋收家睡的。
  石秋收虽然是大队长,但大环境在这,家里仍旧穷。
  五间正房的泥胚房子,盖的稻草,年成太久,破破烂烂。
  里面一共住了十五口人,算得上子孙满堂了。
  屠姗跟石家四个孙女挤一个屋两个小床,是真挤。
  这年头没胖人,石家四个小孙女跟屠姗一样瘦瘦小小的,五个人没三个成年汉子重。
  偏这屋小得五人全都侧着身体过,睡了一整晚,好似谁都没沾床。
  四个小姑娘睡没睡好屠姗不知道,反正她一个对睡觉环境没有任何要求的人没睡着。
  天不见亮就起身上山了,住石家不能吃石家,她得去弄些口粮。
  农家没多的粮食,一家子十几口人勒经裤腰带过日子,多一张嘴,不是谁少吃一口饭的事。
  山里东西不少,找些野菜催生,顺手捡了六个野鸡蛋,又找了几个野芋头催生。
  东西装了小半篓,回到石家时,石家起最早的石队长和他媳妇才刚刚起来。
  “丫头,起这么早啊?”
  屠姗点头:“习惯早起了,弄了点山里的东西,辛苦大娘帮忙做了大家一起吃。”
  半篓子吃食,相当他们一家两天的口粮,大娘喜得牙不见眼的,昨晚还怪老头子装大款,人叫家里来住,可不是住一晚的事,还得管饭呢。
  想到家里的粮食,愁得老太太一整宿没睡着,早上起来都没给老伴好脸色。
  看屠姗这么会来事,瞬间有了笑脸。
  “你这丫头也太客气了,山里危险,可不能常去。”
  说是这么说,收东西的手脚一点不慢。
  第204章 找目标
  石家吃了一顿有史以来最奢侈的早饭,全家都兴高采烈,无比欢喜,屠姗成功成了石家贵客,最会省的石老太太都真情实意的挽留她多住几天。
  屠姗还有任务,顺势答应了下来。
  吃过早饭,石家人,上到五六十的石家老两口,下到四五岁的小幼崽,都要去上工。
  潇可可昨天适应了半天,今天也得下地。
  若是来的时候不是农忙时节,大概会让她多休一天,奈何正赶上秋收,即便是村学的老师,都得放假来干活。
  全村上下千多号人,就屠姗一个闲着的。
  昨晚没找到任务目标,她想可能是天黑的缘故,今天继续去地里找。
  吃人嘴软,昨晚全村老少都吃了屠姗的肉,今天乡亲们的嘴都很软,见面就问好,比昨天还热情,纷纷问她什么时候有空再上山,他们可以陪同上班。
  吃肉的心思昭然若揭。
  屠姗一笑而过,上山什么的随时都可以,但给大家送肉这事不能常干。
  从村头溜达到村尾,看到潇可可正和一群小姑娘在一起捡红薯。
  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薯,得搓干净上面的泥,掰掉红薯藤,和乱七八糟的根须,放在筐里,再由人担去地窖。
  捡红薯这活就是搓泥掰藤蔓根须,是最轻松的,一般都由十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左右的老人干。
  潇可可沾了屠姗的光,得了这样轻省的活,把其他知青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尤其是与潇可可同行的四个知青。
  他们来了三天,挖了三天红薯,双手都是血泡,一不小心还会挖到自己的脚,疼得龇牙咧嘴也没人关心一句。
  不小心挖坏了红薯还得被骂,说他们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贬得他们一文不值。
  几人不甘又委屈,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原本还能忍,但有了潇可可这个对比,说什么都忍不了。
  四人你推我,我推你,最终推出来一个女知青,王瑶。
  “可可,我的手好疼啊,你能不能跟我换换?”王瑶摊开血糊糊的手,满眼委屈祈求。
  潇可可歪头看她,一脸惊讶怜悯:“哇,手都破了,真惨啊。”
  王瑶连连点头,对对对,她很惨的:“可可,能换吗?”
  潇可可:“不能哦,我换了,手疼的就该是我了。”
  王瑶……
  “就换一会,当是让我歇歇好不好?”
  “不好。”潇可可无情拒绝,还扭过身,用屁股对着女知青,她最怕疼了。
  王瑶气得脸都红了,周围村民的嘲笑声太大,羞得她恨不得钻地洞里去。
  该死的潇可可,果真是个自私自利的怪胎。
  “可可,我们可是同时上火车的知青,又来自同一个地方,不管于情还是于理,都应该互帮互助。
  我只是请你和我替换一会而已,这么小的事情你都不愿意帮忙,也太自私了。”
  王瑶一脸你太让我失望了,你不跟我换,我以后就不跟你好了,看你怕不怕。
  潇可可不怕,满眼不理解:“可是和我一起上火车的有成百上千人,同来这里当知青的,也有十多人,跟你们没有情也没有理,我们不熟啊。”
  看热闹的父老乡亲没忍住,笑喷。
  “嗤,城里的娃脸皮真厚。”
  “想占人便宜,又想要脸面,还文化人呢,做事都没我们乡下人敞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