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不会吧?大金战力如此剽悍,他萧裕背叛大辽转投的大金,不会输给弱不拉几的宋国吧!
脑海中想到那诡计多端的赵官家,萧裕默然……不会吧?
雨一停,金军便立刻重新开拔,继续向延安府方向行军。
因为主帅宗望和将领们的稳定指挥,底下的士兵们撤退有序,士气虽低迷但并未有大面积恐慌情绪产生。
这种低迷直到金军遭遇宋军偷袭以前都还存在。
关师古的军队在敷政城外截击金军,提前布好居高临下的阵势,并分上中下三路分别钳制进攻金军部队,关师古本人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袭杀完颜宗望所在之中军。
计划是美好的,毕竟金军乃败兵之师,遭遇奇袭本应产生溃败反应。但关师古错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此前秦凤路军并未和金军正面遭遇过。
他料不到金军骑兵对传统宋军的碾压竟是如此残酷,金军初时遭受远程攻击产生了不小的混乱和伤亡,但当冲锋开始时,就发现对面宋军的野战冲锋能力远不如自己,大量拐子马在宋军阵中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来去自由。
“杀马!杀马!”宋军将领奋力嘶吼着,但沙场上的士兵根本没人还有心思思考和倾听,脑子里只剩下杀死敌人和被敌人杀死两个念头。
鲜血、死亡、愤怒、绝望在战场中徘徊,率领亲军陷入金军包围当中的关师古奋力杀敌,而此时完颜宗望的中军帅旗距离关师古军只剩五百米不到,隔着金军的人马,能清晰地看到那金国的二太子就在帅旗下。“啊——!”关师古怒喝,带着亲军精锐再向前推进了百米,这百米的距离让他的身边又失去了一半的兵马。
箭矢射来,被关师古挥枪扫落,他仍在前进,可速度已慢到极致,无数金军精锐涌上来,将他淹没。
“都统!撤吧!”身边仅剩的副将和亲兵在杀敌的间隙朝他喊出来,可关师古的眼睛死死盯住帅旗下的男子,满腔的热血逐渐温凉,撤不了了,他贪功冒近陷秦凤路军入敌阵,此时察觉金军骑兵之悍勇举世罕见,却已身在瓮中。他能做的唯有,殊死一搏,杀死金军的主帅!
完颜宗望此时的心情极好,连疼痛数日的头疾都不治而愈了,甚至有心情和身边的猛安聊天,他用马鞭随意地指向前方浴血而战的关师古及他的亲兵,“那宋将瞧着不弱,有萧裕的水准。”
猛安名为离喝,阿里死后,被二太子提拔顶替了原先阿里的位置。见二太子赞赏对面的宋将,这离喝抽出斧头来,“殿下,我去将他人头取来!”
“哎!何苦杀死他,”宗望嗤笑,放眼望着战场上如同困兽穷途末路的宋军,语气调侃,吩咐道,“你去问他愿不愿意投靠我大金国,若他能投降,他和他的军队都能活。”反之,若不愿,呵。后头的话自然不必他讲的一清二楚。
壮硕如熊的猛安离喝大吼一声,拍打马屁股,离弦之箭般冲入战场,所遭遇的宋军皆被一斧斩于马下。
眼见金人将领来袭,关师古甩掉长枪上的血液,丝毫不惧,策马正面迎敌。枪斧交接,发出阵阵铿锵之音。转瞬间,几十个回合过去。离喝退后,从后腰拔出第二把斧头,满是横肉的面部拉扯出讥讽之色,用蹩脚的汉话劝面前宋军将领投降,“二太子殿下有意收服你和你的部下,识相的话,现在立刻下马,跪地投降。不然不仅你的人头我要拿走,还有你的部下,一个不能活!”
闻言,浑身浴血的关师古怒发冲冠,“蛮夷之鼠辈,侵我中原,屠我百姓,食肉寝皮尤不解恨!想取本将人头,自来拿吧!”盛怒之下,长枪舞动,残影飞掠,攻势俞密俞急,即使猛安离喝手持双斧,竟依旧显出颓势。
金军的将领不是宋军主将的对手!周围的宋军士气大振,竭尽全力竟将与金军帅旗位置的距离又拉近了百米。双方之距离已近在咫尺!
金军中军处,完颜宗望盯着面前离自己越来越近的宋军精锐,厌烦地想,离喝此人能力果然不如阿里。而宋军如此态度,看来是拒绝接受招安。果然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不要命的宋将啊。
眼见金国二太子就在前方,关师古眼眸亮得惊人,手中力道再次拔升,竟硬生生将猛安离喝连人带马砸退数步。整个人如同银枪般刺出,拦路的金军尽数被长枪砸落。如此彪悍,令原本还有闲暇厌烦的宗望面色瞬变。
亲兵霎时间如潮水围拢而来,护住二太子。而完颜宗望本人亦勒马后退,森冷地望着前方大有神挡杀神魔挡杀魔之姿的关师古,缓缓抬起手臂。两队弓箭手于是打马上前,在宗望挥手的同时,箭雨离弦,射向被包围的关师古和他的亲兵。
第一波射完,第二波、第三波立刻接上,关师古身中十数箭而不坠马,双目赤红,死死盯住完颜宗望的身影,仍是往前。
箭雨停滞。猛安离喝打马冲上前,大叫一声,巨斧斩下,终于将速度越来越缓慢的宋军主将斩至马下。
视野倾覆,重重坠地。金人猛安跳下马来对他举起了斧头,关师古的视野越过斧头的残影,望向高高的清朗的天际,喃喃地自语:“可惜还未曾见到官家……”
真想,见一见新官家啊……
猛安离喝提着宋将的人头,恭恭敬敬地呈到到完颜宗望眼前,他有些不安,“属下…”
“无事,”宗望居高临下地打量着面前半睁眼仿佛在眺望着什么的人头,有些感慨,“竟没问此宋将的姓名,确是个铁骨铮铮的好汉。将他好生埋葬,不要怠慢。”
离喝庆幸于二太子不曾愤怒他的无能,兴奋地问剩下的宋军怎么办。
“这样的将领带出的兵,不会投降。”宗望可惜,而冷酷地说,“杀干净吧。”
敷政原野一战,震慑四方,重振了金军的士气,而大宋上下无不色变。
第91章 臣仰慕官家已久!
秦凤路军的失败,迎头给各路激奋中的人马浇了盆凉水,透心凉。从官家御驾亲征的顺利溃敌中,清醒过来,金国的军队并不是变弱了,而是官家的智谋更胜金军主帅一筹。可惜,这个现实是由秦凤路全军的覆灭展示给众人看到的。
“关师古战死,秦凤路军全军覆没。”
战报送到了赵芫的案头,令她沉默了半晌,既感到愤怒又觉得可惜。愤怒关师古轻敌冒进,葬送了大好的局势,又可惜这么个将领这么个军队。比起动辄逃跑、投降的某些人,确实可惜了。
“官家,秦凤路军溃败,主将战死,宁州驻防点必定兵力不足,需尽快调派军队进行补充。”比起其他人,作为皇帝身边殿前司统领的吴俞显然更了解赵芫的部署,关师古一死,对完颜宗望的包围圈可就空出了一个大大的缺口。
并且这道缺口很关键,稍有不慎,金军就能从永兴军路转道秦凤路,进而控制长江中上游,这里水道丰富,一旦金军走水路,其速度就无法控制了。并且还能从本地获取到极大的粮食补给,非常棘手。
“诸路诸军,还有哪些可用的将领?”赵芫沉吟问了句。
赵构以为在问他,挠挠头说:“种师道种老将军?”谁知赵官家的目光直接越过他,看向了站在他后侧方的徐徽言和京兆府的副留守孙昂,康王殿下不禁尴尬地扭曲了下脸部肌肉,发现根本没人注意自己后,赶紧重新维持住高大上的表情。
“官家,收复燕地后,我大宋共二十六路,两百六十六州,三十二府,五十七军。看似军路、将领众多,但各地军队都有其职,非到万不得已时不能轻易调离。”徐徽言拱手,望着赵官家的神态,轻声,“所以,如今要填补关师古部空出的缺口,最好还是从西北诸路调遣人才和兵力。”
“继续说。”她也不想千里迢迢从别的地方调军过来,而种师道部镇守河北东路,也是不能动的。
“秦凤路诸州城将领也常年对战西夏军,经验丰富,其中不乏有能力的年轻将士,”徐徽言思索着,想给官家推荐个人,只是有些犹豫,便停顿了下。
“对西夏的经验之说就不必再提了。”赵芫实在忍不住,在下属们的面前哀叹了声,“关师古之败,就败在他对西夏的作战经验丰富上。”将金军与西夏军化了等号,两者若能一样,西夏能给辽国当这么多年的孙子吗,“心思灵敏,但可以执行命令的人,朕现在要将这类人调来永兴军路!”
然而,听见赵官家这么说,徐徽言却终于能抛开为难,开口了,“那臣便推荐秦州守军统制官张俊率军代替关师古部镇守宁州。”
话音刚落,他身旁的统制官孙昂难掩诧异之色转头瞥了他一下。这一眼看在赵芫眼中,不动声色问,“这张俊是什么来历?”
“张俊出身贫寒,年少从军,素以勇武闻名。以微末之身靠战功累计才到达了今天的位置。”徐徽言说。
对西夏的战功,赵芫蹙眉,她分明已提示过,这些不是选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