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十七年,太女赵宁领兵十万征讨后金,俘虏金帝及完颜宗室两百余人,金灭。
  同年,征讨高丽,高丽滑跪,夺王爵为公候,称箕国公。
  海上倭寇袭扰大宋官民贸易船只,岳飞、刘锜南下东征,清剿寇之源头。
  西辽侵吐蕃,涉大宋领土,韩世忠、李彦仙率兵西征。
  宣统二十六年,万国使者齐聚东京城庆贺女帝寿诞,留图‘万国朝圣’。
  同年,帝赵芫于梦中薨逝,享年六十二岁。史官为其拟定谥号绍统明正德烈文成靖远神武孝皇帝,昭显赵芫在位时的文治武功。
  至后世,常称武宗赵芫为神武女帝。
  第153章 储位争夺
  从资善堂出来,赵仲仔细整理好身上的衣冠,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书童提着食盒等在门外,见到他时连忙迎上来,小心翼翼:“殿下,您饿了没,今日厨子做了您最喜欢吃的葡萄杏膏呢。”
  “嗯。”赵仲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他的注意力不由地放在走在前面的少年人们身上,默默听着其中唯一的少女肆意谈论暑假去了哪里游玩,参观了哪座军营,见了哪些名将。
  越听,他握着课本的手指便越紧绷,到最后甚至下意识痉挛了下。
  醒悟自己的神色可能失控了,少年连忙垂下脸,静静抚平书本上的褶皱。看着封皮上的《国本论》几个字,这是他的姑姑,当今大宋的皇帝陛下亲自主编的课文,他一直很珍惜、很重视这本书。
  唯有学得越好,姑姑才能越关注到自己。赵仲潜意识里不断地告诫着自己。
  前方的少年们停在御花园的八角亭下,让侍从们把各自的食盒端在一起,嘻嘻哈哈的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其乐融融。
  几人里一个小麦皮肤的少年忽然示意其他人看旁边的园子,他滑稽地努努嘴巴:“宁宁姐快看,那小子又在阴暗偷窥我们耶。他好像条野狗哦。”赵崇,康王赵构之子,十四岁。与其他人一样通过宗初筛,入宫读书的宗室嫡系。
  当今官家登基十数年不近男色,朝野上下自然暗潮汹涌,揣度起偌大的国朝如何后继。从来不和男子亲近...女子也没有亲近过的赵官家仿佛是个无性恋者,这可愁坏了中枢的相公们。继承人这种东西,又不能临时拉一个来就算数。总得提前培养合适的人选。可赵芫非但没有生孩子的打算,她连男人都不碰的。那未来的皇位由谁来继承呢?
  这时候,宗亲们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来吧,过继一个给皇帝,以后继承大统。
  如今国朝如日中天,成为继位者当然是件大好事。于是谁家的小孩能入宫备选,就成了角逐的重点。
  最后赵芫亲自选定四人住进宫中,分别是固国公主赵多福的次女赵宁、幼子赵靖,康王赵构之子赵崇,钦宗之子赵仲。其中最肖似官家的就是郡主赵宁,从小武德充沛,打遍宗室小孩无敌手。而赵靖和赵崇从小就跟在她身边屁颠屁颠到处跑,天天姐姐姐姐追着喊,三人感情甚著。
  唯独赵仲年纪比三人都要年长,只不过他自幼在金国长大,诞生时其父赵桓已在金国当上了重昏侯。
  明眼人都知道,四人当中,赵靖是给姐姐陪跑来的,赵崇有点竞争力奈何打不过赵宁。而赵仲,这孩子出生在敌国,最是忍辱负重,学问做的比宗室所有的孩子都要好——因为打从赵官家登基,宗室新诞生的王孙贵胄们一个个便喜爱习武胜过了读书。这才让一个先帝之子有了翻身的机会。
  明媚如朝阳的秀丽少女侧头看了眼不远处独自坐在角落石桌边上用膳的少年,果然见到她转过来,赵仲就立刻垂下脑袋作出专心的模样,赵宁撇撇嘴巴,感觉很烦恼。这位仲表兄时常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跟个不明生物一样盯着她们看,一副羡慕得要死的样子,又不肯过来和她们一起玩。真是别扭得很。
  “没意思的家伙,别理他。”赵宁耸耸肩,重新扬起笑脸,“北边的草原去过了,就差海上还没去过,回头我找皇姨申请,咱们坐战舰出海打倭寇玩。”
  “嘶,你能去,我不行啊。”赵崇嫉妒得不停咬手帕,“上回在草原差点被马群踩断腿,父王不许我再上前线了。”
  “切,你这样以后还怎么当大将军?不能打仗的宗室没有前途的。”赵宁嘲笑他。
  赵崇梗着脖子,嘴硬:“兵仙韩信的武力值其实也不高你知道吧?还有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一样算无遗漏、决胜千里。”
  闻言,赵宁抱着胳膊,上下打量他,似笑非笑,“你小子行啊,拿韩信自比,志向远大。可学末兵推的成绩,你怎么次次排老三啊?连隔壁赵仲都比不过耶。”
  “他那叫纸上谈兵,真上战场了当然是我更厉害。”赵崇挣扎着叫嚣,昂首挺胸和个斗鸡似的,朝着隔壁的方向喊。
  不远处几人的吵闹声清晰地传了过来,垂着脸的赵仲神色晦暗,心说赵崇真是个愚蠢的人。现在他们四人在宫中接受与众不同的教育,为的是争夺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大宋储君之位,他倒好,和小孩过家家一样围在赵宁的身边当小弟。
  这种蠢货,注定不可能登上储君宝座。
  只有赵宁,是他上位的最大阻碍。
  赵宁不但有官家的宠爱,还有一双圣眷在身的父母,母亲固国公主在民间声誉极高,父亲副相韩离素大权在握。听说他不在东京城的这十几年,官家每回外出狩猎都带着赵宁一起,俨然把赵宁当成了亲女儿。
  还有那个赵靖,看似安安静静不争不抢,实则事事都在为亲姐姐打补丁,一旦赵宁偶有弱势的地方,他就会补上去。说不是专门帮赵宁夺位来的,都没人相信。固国公主和副相一家子肯定早已压宝在赵宁身上,想尽办法辅佐她夺得储君位置。
  正是如此,所以赵仲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从一开始就无比巨大,几乎压得他时时刻刻无法畅快呼吸!
  有时候,他忍不住要怨恨老天爷不公,如果他的父亲还是大宋的皇帝,他生下来就在东京城的皇宫之中,就不会吃这么多的苦楚,他可以毫无阻碍地成为大宋储君,成为未来的皇帝,天下的共主,享受万国朝奉。
  当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二圣北狩此等古往今来从未有的过耻辱之事,姑姑一位帝姬又是如何得到的兵权阵前登基的,其中猫腻赵仲不敢细究。他怕得知真相后,再见到姑姑,自己会忍不住露出怨恨的姿态。那才是完蛋了。
  宣武二十一年的时候,官家御驾亲征,二十岁的赵仲终于接触到了兵权的一角,他被姑姑安排在右翼副元帅韩世忠的麾下。韩候是姑姑身边数一数二受重用的将领,而且在朝廷中广结善缘,人脉深厚,他如果能得到韩候的青睐,争夺储君的力量无疑可以大大提升。
  因此,跟随韩世忠出征的过程里,他时刻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才能,并结交军中人才,力求不放过一丝一毫抓握兵权的机会。
  效果很不错,在对阵金军一支猛安部时,他的左右穿插包围策略起了作用,帮韩候拿下了这三千人马。战后韩候特地在众人面前赞赏了他的兵推策略,所有人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赵仲的内心极度亢奋,看吧,他才是战场上的韩信,不会武功不会能冲锋陷阵又怎么样?只需动动脑子,他就能战胜敌人!
  这日的傍晚,军队驻扎在饶县,看样子要修整一段时日。赵仲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带着自己的兵推计划私下拜访各个将领,名为请教,实际上是拉拢人心。
  走到韩候的门外时,居然幸运地与朝中有名的钱袋子张俊张相公遇见了,他连忙彬彬有礼地上前打招呼,自然而然地一起走进屋内,仿佛他是和张相公约好了一起来的。
  “殿下,”韩世忠先朝赵仲拱手,请他坐下,让人给上好茶。
  “天色已晚,殿下来找我有什么要事吗?”
  赵仲坐在一边,笑着拿出自己的兵推计划,说道:“是战事上我有些新想法,想请你帮忙指点一二。”
  韩世忠接过来一看,赵仲不但推演了右翼大军对阵金军的策略,甚至连赵芫所在的中军、岳飞的右翼都一并帮忙推演了一遍。他面不改色的点点头,赞了声不错,委婉地说道:“今日恐怕来不及,明日我写好了亲自送还给殿下吧。”
  赵仲喝茶的动作顿了下,视线从张俊的身上飘过,心中揣测难道是有什么绝密消息,韩候不愿意被他听到?想到这,他屁股坐得更稳当了,假作听不出韩世忠送客的意思。
  张俊挑眉,摩挲着打理得无比美观的胡须,对韩世忠投去同情的目光。他是无所谓,反正这里没有外人,于是按照计划,将探子传回来的消息以及官家的命令传达给了韩世忠。
  “官家亲率五千天武骑兵奇袭金营,完颜宗辅北撤百里,被岳元帅节制,十万金军溃如蚁穴被彻底打散了,其中不少贼人向逃窜向这边。官家的意思是除恶务尽,不能让这些散兵贼人祸害当地百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