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是。”赵学士躬身应是,转头示意一旁的侍官,不出片刻,就有人将东西呈到圣上面前。
  除开刚提起的水泥,旁边还有个木盒。
  展开一看,里面是一小捆稻穗,上面的稻谷颗颗金黄饱满,沉甸甸地压弯禾秆。
  赵学士凑上前仔细查看,随后惊奇说道:“陛下,这些稻穗似乎都是同株所出,且每个穗子上的谷粒多达百数。”
  “当真?”皇帝听闻,声调不自觉拔高。
  虽奏折中也有提及夏收情况,但将上奏内容夸大其实者,不计其数,老皇帝向来不当真,对报上来的数字也会暗自在心中打个折扣。
  未曾料,还真有人的汇报丝毫不掺水分。
  轻抚着手中的稻穗,皇帝心情颇为激动,连声赞道:“天佑我大历,妙哉!妙哉!”
  “全靠圣上雄才伟略,励精图治,我朝方能有此盛世。”赵学士十分有眼色,马上跪地奉承道。
  “嗯,”皇帝满意抚须,但并不自大到全部居功于自己,他拿着江璟云那份奏折道,“应是里面所提的稻田养鱼之法,通知户部,着人仔细研究此法,尽快将之传播出去。”
  “是。”赵学士躬身应下。
  吩咐完正事,皇帝的视线才落在那个灰扑扑的麻袋上,问道:“这就是水泥?”他直接伸手在袋里抓上一把,是呈灰色的粉末状,有些像混合麦皮的面粉。
  如此想着,手不自觉地就想往嘴里送,被眼疾手快的赵学士拦下:“陛下不可。”
  赵学士出言解释:“臣听闻,此物乃由当地一种特殊的石头烧制而成,可替代常用的糯米灰浆,遇水不溶,逢火不化,效果拔群。”
  说完,扬手示意外面的侍官将早已准备好的东西抬进来,是前两日令人按江璟云信中写的法子,匆忙制出来的水泥墩子。
  赵学士指着那墩子道:“这是由水泥、沙石按一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晾干成型即可。”
  水泥墩子看上去浑然一体,摸着也是石头常见的冰冷触感,只表面略有些粗糙,看得皇帝啧啧称奇,问道:“从灌注至成型,需几日时间?”
  “此乃臣两日前所制,”赵学士回道,“受气候以及样式大小影响,凝固需几个时辰至几日不等,后续还需覆盖草席,浇水养护七到十日,用以加固其形。”
  “也就是说,这还不算完全加固?”皇帝瞬间抓住其中关键。
  赵学士点头。
  “如此,”皇帝了然,随即唤来候在门外的侍卫,“用你手中的刀,竭尽全力砍一下试试。”
  侍卫领命,抽出佩刀,往石墩上就是重重一砍。
  铿锵一声,金石交鸣。
  长刀卷刃,石墩分毫未损。
  “好东西啊,” 摩挲着满是胡茬的下巴,皇帝若有所思,“若将之用在边塞……”
  匈奴、突厥多为骑兵,侵犯我国边关如入无人之境,四处烧杀抢掠,残民害物,却在士兵追来时,骑马转身跑进茫茫草原,不见踪迹。
  二次三番,百姓不胜其扰,纷纷搬离边塞。
  若是能用水泥制成石蒺藜或拒马枪,或更进一步,直接在边塞筑起一道高大坚固且连绵不绝的长恒……
  “嘶……”皇帝倒吸一口气,心潮澎湃地抓住赵学士的手问道,“爱卿,信中可有说此物造价几何?可否量产?”
  “并未提及,”赵学士摇头,在皇帝略显失望的目光下继续说道,“但璟云曾向臣询问,关于海运通商及大型船只问题。”
  “臣猜测,产量应是极大的,故而想。”至于造价,赵学士没有明说。
  凡事总要留几分余地,免得自己的学生费尽心思,苦心筹划,到头来,却白白替人做了嫁衣。
  “海运?”听见这词,皇帝不禁皱眉。
  边塞虽乱,但沿海的倭寇也不容小觑。
  且建国初期,沿海百姓曾协助当地海盗造反,朝廷数次与之交手,都不慎落败,最终全面施以火攻,方才摧毁敌军船只,险胜一筹。
  自此,皇帝便对沿海活动深恶痛绝,国土平定后,更是直接颁布“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政令,一直封禁至今。
  如今再听人提起,皇帝心中难免不快,刚刚兴起的心思也淡了几分,“此事容后再议。”
  话说到这,若是旁人,兴许就顺势退下,不再提起此话题。
  但赵学士是谁?当朝头铁第一人。
  只见他上前两步,跪地进谏道:“圣上,堵不如疏,与其一再避让,不如主动出击。”
  看着跪在下首的人,皇帝漫不经心地的动手上的扳指,脸上似笑非笑:“为一个学生,你倒是什么都敢说,真不怕朕砍你脑袋?”
  “望陛下明鉴,微臣绝非为一己之私而罔顾大局之人。”赵学士不慌不忙叩首,姿态从容,淡定为自己辩解,“臣只是觉得,大历泱泱大国,又岂会怕这等宵小?”
  皇帝冷眼看他:“那你倒说说,海寇来去飘忽不定,海岸连绵难守,又该如何出击?”
  对此,赵学士心中早有决策,见被问及,他缓声娓娓道来:“臣以为,一则,可以利用水泥,在沿岸建立海防线,防备海寇入侵;二则,善用民众,沿海百姓水性娴熟,可作为前哨,及时获取倭寇动向,且稍加训练便可成兵;再则,商者重利,朝廷可联合海商,共同抵御外敌。”
  “嗯……”皇帝思索片刻,才略微颔首,“此法尚可,但兹事体大……”
  话未说完,赵学士闻弦而知雅意,接话道:“不如先寻一地试水,如若可行,再在沿海全线全面实施,圣上以为如何?”
  皇帝点头,“那地点呢,选何处?”
  “此事由福县而起,不若就先在那试行?”赵学士适时提议道。
  眯眼看着面前掺杂小心思的臣子,半晌,皇帝才冷哼一声:“准了。”
  第80章
  中秋,江家家宴。
  难得从外地赶回来,与家人团圆的二哥忍不住跟江璟云抱怨:“ 五弟,这水泥生意真的赚钱么?”
  在周边跑了快三个月,还没以前出去跑几日赚的多。
  而且,钱少也就算了,货物又多又重,费力不讨好,每次出行都弄得下面的人叫苦连天。
  “之前你说的那个海运,现在有眉目了吗?”二哥追问。
  “呃,我已经上报朝廷,只是至今还没消息。”说起这个,江璟云也十分不好意思。
  当初一时脑热,忽悠二哥将老婆本全投进去,结果现在别说赚大钱,回本都遥遥无期。
  刚想说几句宽慰一下二哥,还未张口,就被旁边的江大伯打断:“你在那嚷嚷什么,你弟说能赚钱,那就肯定能,还能骗你不成!”
  夏收后,江璟云就差人回青县,以需要人帮忙为由,把江家二老接过来长住。
  此时,见小儿子在那蛐蛐自家最出息的侄儿,江大伯顿时不乐意了,吹胡子瞪眼道:“拈轻怕重,一点小事就在那哭天喊地。再说了,那水泥能有多重,以前大粪都挑得,如今单运点货物就不成了?”
  “爹,这是两回事……”江二哥小声道。
  “我看没甚差别,”江大伯瞪他,“少在那叽叽歪歪,你照做就行。”
  江二哥心里委屈,但不想说话。
  反正他爹的屁股一直都是歪的,反驳也没用,没准还会挨顿打。
  两父子之间气氛冷冷的,眼看就要吵起来,江璟云忙出来打圆场:“大伯,这事不怪二哥,原就是我考虑不周,才会导致如今这局面。”
  说完,又转头跟江二哥保证道:“二哥你别急,我再想想法子,肯定将此事解决。”
  “你看这样如何,咱主要还是贩卖以前那些货物,然后带上几袋水泥作为样品,若是有人想买,可先付一部分定金立下契约后,让客人选择自行上门取货或是付费由我们配送,至于两者的价格差别……”江璟云不自觉地往三弟那边瞟,眼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在大哥炙热的视线下,江璟风叹气,认命道:“明日我便将它算好,交给二堂哥。”
  “不愧是我的好弟弟,来,用脑辛苦,吃个月饼补补。”
  对于弟弟的乖觉,江璟云十分满意,笑呵呵地塞给江璟风一个月饼,随即才将目光投向二哥,想听听他的意见。
  虽是缓兵之计,但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江二哥只能点头应下,“也只能这样了。”
  “欸,好。”江璟云笑应,连连保证,“二哥你放心,就算水泥买卖做不成,肯定也能找到别的法子,反正绝对不会让你做亏本买卖的。”
  看着小心翼翼向自己保证的五弟,江二哥有些怔愣。
  不怪爹恼他,之前自己似乎有些魔障,整个人都钻进钱眼里不出来,全然忘记初心。
  想罢,他开玩笑道:“那我就指望你了,若是最后亏的本都不剩,就罚你以后给我养老。”
  “没问题。”江璟云拍拍胸脯,一副万事有我,无须担心的模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