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养女儿 第107节
这个消息一出来,赵小军就给高保国打电话了,“老高,你看到那个贷款的文件没有?”
高保国表示“我看到了,你有什么想法?”
赵小军:“我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出这个政策说明什么?说明房地产市场未来一定会很好,房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老高,咱们现在就算是抓住时代机遇了。你之前担心的那些高档小区卖不出去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就算我们单价高,可是现在可以贷款买房了,会吸引很多不能全款买房,但是有能力付首付还房贷的客户群体。咱们现在修的这个小区,就可以先试试这个贷款买房。”
这一点高保国是赞成的,那样的房子在全市可以说是独一份,谁会不想住进去呢?
“你准备什么时候去买地?需要多少钱你提前跟我说,咱们俩跟以前一样,先拟协议再开始第一步工作。”既然这个事儿前景光明,那高保国肯定是要督促赵小军赶紧干的。
赵小军是知道后世基本上都是贷款买房,真是没想到,这个政策居然这么早就颁布了。赵小军现在浑身是劲,干了几次的事情,干起来也熟练了,他很快就搞定了买地的事情,但是买的地比较宽,所以花的钱也多,就算两人是一起出资买的,也心疼得两人呲牙咧嘴。
主要是现在还有一个小区在建,到处都在花钱,新小区建造的投入又很大,于是赵小军找肖萍借钱,高保国找刘冬梅借钱,两人分别追加投资。
就这样,挑了个良辰吉时,又请大师来坐镇看过,新工地就如火如荼地开干了。
等工地都步入正轨,赵小军去找了苏耀华,告诉他自己有意向资助一批学习,那些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不能读书的孩子太可惜了。这件事赵小军一直都想做,不管是家乡还是这里,都是他要感恩,要报答的土地,家乡的学校修了,资助的事情他也在跟二姐商量,这里的资助也可以开始准备了。
赵小军是接了孩子之后一起去的苏耀华家,几个孩子一起做作业,赵小军就跟苏耀华谈这件事,主要是赵小军不知道这事儿应该找谁能把这事儿给完美地落地。自己的朋友里面又只有苏耀华是从政的,所以只能来找他了。
苏耀华还挺震惊,“我听说你才买了地,手头应该没什么钱吧?”
赵小军摆摆手“大钱没有,资助孩子上学的钱还是有的,一个孩子上学能花多少钱?”
苏耀华问“你打算资助几个?”
赵小军想了想“先资助二十个吧,学杂费、生活费我全包。二十个会不会有点少啊?”
苏耀华摇头笑道“你怎么会这么想?”眼镜后面的眼睛里并无任何否定的情绪,温润而有力,“哪怕是资助一个,这也是件好事,不是吗?而且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二十个人的命运,这已经是很大的功德了。”
赵小军开心地笑了,“我就喜欢跟你们文化人聊天,聊得我开心。那麻烦你帮我问问,资助的事情我第一次办,没什么经验,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流程。”
苏耀华点头应了,“你放心,我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
苏安君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他们旁边听完了全程,“爸爸,我也愿意把我的压岁钱全部拿出来资助其他的小朋友,资助一个够吗?”
苏耀华有点诧异,“哦?你也想资助其他的小朋友?”
苏安君严肃地点头,“爸爸,你等一会儿”说完跑回书房了,没一会儿,一大群孩子都出来了,“我们也愿意我们也愿意,我们也有压岁钱的,还有存起来的零花钱。”
娇娇悄悄瞪了一眼赵小军,哼!臭爸爸,居然不先跟她说,她要在日记本里记下来,还要给妈妈告状。
苏耀华和赵小军对视一眼,随即都笑了,苏耀华开心地笑了,“好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但是你们要考虑清楚,如果选择了资助其他的小朋友,那么你们每年都要给那么多钱出来才行哦,不然你们突然不给钱的话,那个小朋友就没学可以上了。”
几个小孩儿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有高登宝有点心虚,倒不是不想资助其他的小朋友,而且他的压岁钱在妈妈那里,而且他平时的零花钱基本上都花光了。其实资助其他小朋友,也就是把压岁钱从妈妈那里改成给其他小朋友上学用而已,倒也不心疼,就是不知道妈妈愿不愿意给他了。
苏耀华好好表扬了一番几个孩子,让他们今天晚上算一算自己能给出多少钱来,明天再来商量资助其他小朋友的事情,今天就先好好把作业做完。
晚上苏耀华跟刘莉莉谈起这件事,还有些感慨,“谁能想到,我们刚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建筑工人呢?现在他都已经是公司老板,有能力反哺家乡,有能力资助贫困学生了。”
刘莉莉一边看杂志一边说“是啊,你看到晚上安君吃饭的时候有多开心没有,他很开心自己能帮助到其他需要的人。咱们俩也是,想的太少了,其实咱们俩的条件来说,也是完全有能力资助的,只不过一直没想过而已。咱们也资助一部分钱吧,看有没有合适的孩子可以资助。”
苏耀华取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嗯,现在是经济发展很快,但是读不起书的孩子一样有很多,这件事我们明天再一起讨论讨论。”
第二天放学后,所有孩子都拿着自己的存钱罐来了,一共五个孩子,小玉的存钱罐里有五百多块钱,小梅的有四百多,娇娇的也是四百多,苏安君就多了,有一千多,高登宝昨天回去把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自己前些年的压岁钱,有三百多,零零碎碎加起来,这里就有三千块钱了。
三千块钱可不是笔小数目,苏耀华夫妇,赵小军,赵素芬都在这儿,都有点感动,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但是有个问题是,他们现在能拿出来这么多钱,是自己攒下来的,他们实际上每年是拿不出来这么多东西的,这样的不稳定资金是没有办法资助的。
赵小军想了想,“不然,我们把孩子们的钱拿来学习用品和书,送到山区的学校去吧,我想那里是最缺这些资源的。”
几个小孩子也都表示可以,但是也都表示要一起去。
这件事说好,赵小军便询问苏安君资助的事情,还表示赵素芬也愿意资助二十个学生。
苏耀华说“我今天去教育局问了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完善的资助体系,之前也没有个人资助的案例,不过他说这件事他会放在心上,会着手处理。”
赵小军点头,“不过,我跟我二姐商量了一下,我们的资助有一些条件,我不知道能不能行。”
苏耀华点头示意他说,赵小军见他点头便说道,“我们优先资助女孩子,如果女孩子的家庭确实困难,她又愿意读书,我们就愿意资助。但如果是男孩子的话,我们需要男孩子的成绩在班级前20%才能资助。而且我们要求看他们每年的成绩单和教师评语,如果成绩严重下滑超过两年,教师评语不佳,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我们都会暂停资助。”
苏耀华有些不解,“为什么男女条件不一样?”
“因为我们怕重男轻女的太多。”赵素芬无奈道,“其实我们也并不确定这样的条件到底好不好,只是我们私心上是希望资助的更多是女孩子,因为她们更有可能失去教育资源。但是男孩子真正是需要帮助的,我们也愿意资助,所以就想出了这个办法。我们姐弟俩文化有限,就想来问问你们这样可不可行。”
苏耀华和刘莉莉作为生活在不重男轻女家庭里的人,完全没有这种感受,但是也理解他们的担忧。只不过,刘莉莉还是说道“可是,现在已经计划生育了。”
赵素芬摇头“没用的,想生男孩的不会因为第一胎是女孩就不生了的,他们会想办法生儿子出来,生了儿子出来,那这些女孩子的生活就会很艰难。虽然我们是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很多人并不这样想,几千年的顽固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刘莉莉看了苏耀华一眼,看他皱着眉思索,便说道,“行,你们的想法我们了解到了,我们夫妻俩会好好想想的。对了,咱们明天一起开车去买东西呗,先把给孩子的们东西买了,再定个时间去学校看看。”
赵素芬欣然应允,并且表示自己很会砍价,一定能以最优的价格买回来最多的东西。
第二天,刘莉莉和赵素芬就开着车去大采购了,赵素芬直接开出店里拉货的面包去了,这样的车才能装。
她们去批发市场,以最低的价格买了铅笔,彩笔,钢笔,作业本,还有一些体育用具,最后还定了一批冬天的衣服和棉鞋,面包车根本装不下那些衣服和鞋子,最后还是让老板送的。
虽然不是给自己买东西,但是两个人也高兴得很,她们打算在出发的前一天再出来买些食物和饮料,装车一起送过去。
学校是苏耀华选的,他知道哪些地方穷,知道哪里的教育资源差,现在农村的学校可能就两三个老师,但是却要教所有的学生,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村里太穷了。
到了周六那天,他们两家人五个孩子开了三辆车才把所有的东西装下,开高保国夫妻俩叮嘱高登宝一遍又一遍,要听叔叔阿姨的话,不许调皮捣蛋,不许自己乱跑,也不许欺负其他的小朋友,这才把他送上车。
所有的孩子都很高兴,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小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几个大人则是听苏耀华说过一点那里的条件,心情都有些沉重,家里的孩子今天都是穿的最简单的衣服,女孩子头上一个发夹都没有,全部都是马尾辫。
等路越走越偏,路也越来越烂,几个大人纷纷让小孩子把安全带系上,不然这路颠簸得,小孩子体重轻的都能飞出去。
左抖一下右抖一下,时不时还要从座椅上被颠起来,车里乱成一团,小玉三姐妹还好,毕竟是经历过回老家的路坐车是什么感觉的,另外两个孩子从最开始的兴奋,到后面的蔫吧,到下车的时候已经是两颗缺水的萝卜了。
苏耀华揉揉苏安君的脑袋“怎么样?下次还来吗?”
苏安君看着他爸比他好不了多少的脸色,恶劣一笑“爸爸来,我就来。”
这臭小子,“看来你还挺有精神,那你待会儿多搬点东西。”
刘莉莉从小是真没经历过这个,现在在车上坐着还没下来,“我从来没觉得两个小时有这么漫长过”,说完她继续在座位上坐着缓缓,她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快移位了,庆幸自己早饭吃得少,不然现在肯定得吐了。
赵小军和赵素芬一家子屁事儿没有,精神奕奕地下了车,高登宝在副驾上喊“赵叔叔,你能把我抱下去吗?”
赵小军“你不舒服就先坐会儿,来,先喝口热水。”说着把保温瓶拧开让他喝水,高登宝蔫头耷脑地喝了两口水,还是觉得自己难受,但是看见其他人都下车了,觉得自己不能比不过女孩子,于是打着飘地也下车了。
今天学校是不上课的,但是苏耀华提前给校长打了电话,告诉他,周六的时候会有人给学校捐东西,所以让他周六的时候留一下,不然到时候东西没人接手。
第170章 去乡村学校
校长姓周,五十多岁,戴着一副棕色的边框眼镜,看得出来已经有些年头了,镜片上已经有了裂纹,可能是摔跤把眼镜
摔坏了,还没来得及去换。他的头发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只有两边还有一些灰白的头发在坚挺着。额头的皱纹很深,看得出来每天操心的事情不少。
他已经在这个学校待了十几年了,教出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对这个学校的感情很深。听大队长跟他说有人要来学校捐东西的时候,他是将信将疑的,但是又觉得没有人会来骗自己这个没什么用的乡村小校长,所以他决定信这一回,不管咋样,给孩子们捐点本子和笔都是好事儿。
他觉得为了表示自己的重视,以及学生的感谢,所有的老师学生都得在场才行。所以他接到电话后就立即组织全校开了大会,让所有师生在周六的时候穿戴一新,都来学校等着,有大事!
他不敢说有人要来捐东西,怕万一人不来,孩子们白白期待一场,他都想好了,周六请一个照相师傅过来,如果没人来捐东西,那他就当是为学生们拍个大合照,要是有人来捐东西,那正好,记录一下这温暖的深刻。
虽然说是要求要穿戴一新,但是大家都没什么新衣服,最多也就是把脸和手洗干净,穿件干净的,补丁少一点的衣服。
校长这一上午都可煎熬了,人在办公室,心在学校上空飞,一会儿就得出去看一看,他找的照相师傅是十点钟来的,人被他一直按在办公室喝茶,人师傅都跑了三次厕所了。在他继续添茶水的时候,师傅赶紧拦着他,“周校长,这茶再好喝我也不能喝了,再喝我都得水肿了,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拍照啊?”
周校长讪讪收回倒水的手,把暖水瓶放地上,“快了快了,这不是还有人没到嘛,师傅劳烦您再等等。”
正说着呢,就听见学校外面有车子的声音,周校长耳朵动了动,是这个吗?又听了一会儿,车子停了?有人下车了?
周校长立刻咧着大大的笑脸跑出去了,在后面的照相师傅震惊,这老周老当益壮啊,还能跑这么快?!
周校长一出校门(其实也就是一圈土墙加了个木门),就看见三辆车整整齐齐排在门口,已经有人开始从车里往下搬东西了,周校长眼里泪光闪烁,真的来了啊?居然是真的!
他赶紧走上前去,伸出手“你好,请问是之前联系过的苏先生吗?”
苏耀华放下手里的箱子,一只手扶眼镜框,一只手伸出去握手,“您好,周校长,叫我小苏同志就可以了,这是我的爱人刘莉莉,这两位是我的朋友赵小军同志,还有赵素芬同志,不过我们都是来帮忙的,真正出资捐赠的是我们的孩子们。”
说着就招手让几个人过去,周校长这下是真的热泪盈眶了,他对所有人握手道谢,对于几个小孩子也是一点不敷衍,非常认真地感谢他们,称赞他们小小年纪却有着博爱的胸怀,给几个小孩子夸得不好意思了。
寒暄了几句,看他们又要去搬东西,连忙转身叫人,“小李,小陈,都快出来帮忙搬东西!”
马上就有两个男教师出来了,被周校长指挥着去搬东西,周校长自己也撸起袖子上阵搬东西,看到那些棉衣棉鞋,周校长差点哭出来,有了这些御寒的衣服,孩子们至少两三个冬天不会受冻了。
孩子们没得到可以出教室的指令,都好奇地在门口和窗户边凑着脑袋看,不知道来的这些人是干嘛的,他们学校还从来没来过这么多陌生人呢。
苏耀华把东西搬进学校,看到那么多孩子还觉得疑惑,“周校长,今天没放假吗?怎么孩子们都在学校啊?”
周校长不好意思道,“我这不是想让孩子们都当面感谢一下你们嘛,你放心,我昨天特意跟他们交待过了,让他们好好洗洗,今天都是干干净净的呢。”
苏耀华心里酸酸涩涩的,不知道是为了这质朴的感谢,还是因为周校长说他们不脏,“周校长,不用的,我们也不是为了他们的感谢,我们只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们提供一点帮助。”
周校长摇摇头,“不不不,苏先生,在你们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这都是非常难得的东西,就说这些棉衣吧,他们有的孩子可能生下来还没穿过新的棉衣呢。”
缓过来一点的刘莉莉搬着轻便一点的东西,跟着进来了,看着学校的环境,就是几间土屋,操场能看出来是才打扫过得,很干净,只是再干净,也改变不了是泥巴操场的事实。再听着周校长的话,刘莉莉的心情万般复杂。
赵小军和赵素芬两人都觉得还好,但是能看出来这里的条件比他们村里还差,至少村里的教室是用砖垒起来的,他们同时想到,教室里的桌椅板凳可能也不大好。
几个孩子背着自己的小书包,两人一组的帮忙搬轻一点的箱子,苏安君则是自己一个人搬,人多力量大,三辆车的物资很快就搬到操场了。
周校长红光满面,让李老师和陈老师把教室的学生都有秩序的带出来,在贵人面前别丢了规矩。周校长有自己的小想法,不管怎么样,学生们给他们的第一印象都不能差。
这时候的学生都还是很听老师的话,乖乖像平时集合一样,按顺序在操场站好。六个年级,却只有几十个学生,队伍很快就站好了。
看着这一排排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衣服裤子上都是补丁,有的鞋子甚至鞋子都能看见脚趾,而这,已经是孩子们拿得出手的好衣服了。他们的衣服都干干净净,女孩子们的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一群孩子眼神清澈地看着他们。赵小军一群人心里都不好受,但是面上还是努力微笑着。
周校长激情演讲,“同学们!我们市里的同学听说我们小学缺学习用品,所以自己出钱买了东西来送给我们,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物资短缺的问题,就是你们面前站着的几位小同学他们慷慨解囊,旁边那些大人就是他们的家长,是他们出力帮忙买了我们需要的东西,今天又不远千里给我们送过来。让我们一起对他们说:谢谢!”
学生们都很听话,齐声喊道:“谢谢!”
眼看周校长还要说什么,苏耀华赶紧阻止他,“好了周校长,孩子们的感谢我们已经收到了,我们就开始发东西吧。”
周校长扶了扶眼镜,“唉,那好那好,那咱们开始发东西。”
刘莉莉他们其实按照两百个孩子来准备的物资,而现在学校只有不到一百人,所以就直接一人发两份东西,由李老师负责发铅笔,陈老师负责发彩笔,周校长负责发钢笔,苏安君负责发作业本,娇娇负责发绘画本,小玉和刘莉莉负责发棉衣,小梅和赵素芬负责发棉鞋,高登宝和苏耀华负责发食物。
只不过衣服和鞋子因为尺码原因,所以都是都是由刘莉莉和赵素芬在旁边帮着估尺码,估好了再找出来发出去,如果没有合适的尺码,就只能拿稍微大一点的码子给学生。
学生们排好队,一个一个地从陈老师那里开始领,怀里的东西装不下了就把东西放回教室自己再回来接着排下一个要领的东西。学生们都很有礼貌,领了东西就会开开心心说一句谢谢。
赵小军在旁边拍了几
张照片,就一起帮忙开箱子,递东西,几十个学生的东西,很快就发完了。还剩下一些,周校长说留着以后可以给孩子们当奖励。
苏耀华指着几个没开的箱子,“周校长,这两个箱子里是给孩子们买的乒乓球和足球这些体育用品,这些东西可以上体育课的时候用,也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
周校长自然是开开心心应了,让孩子们赶紧拿好手里的东西,排好队,拉着苏耀华他们一起拍合影。
照相师傅表示,等了一上午,终于到我出场了。不过看了这感人的一幕,心里是一丁点不高兴都升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