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2节
“我会炸麻园。”陈可在一旁兴奋的道,木家堡制药厂气氛和谐,她身边的人一直鼓励她,加上火柴厂那个癞**后白露处理了,她的社恐比之前好了些,至少在王晓霞这样见过几次的人跟前也敢说话了。以前不敢出门的她,如今只要身边梅家几姐妹或者白家兄妹几人跟着,也敢去寨子转一转。
社恐这种事情吃药什么的没办法,只能由身边的人带领着慢慢开导,给予她足够的安全感。陈可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告诉家里人,陈家还给白露寄了谢礼过来。
“厨房里有糯米粉,我记得露露上次买了芝麻,我去找给你。”白晨立马出声支援,麻园这东西外酥里糯,白露和白霜也爱吃。只是这些年国家困难,人民困难,油炸这种东西哪怕是过年也没几家舍得做,听见这两个字,大家就开始分泌口水。一个个都在商量要多炸些东西,不能浪费了白露一锅油。
“我也来帮忙,我炸酥肉可是好手。”王晓霞见大家真的去厨房准备了,卷卷袖子也去帮忙。这趟差出得可真值啊,别看她在政府工作,家里也困哪,过年能有只鸡有只鱼割两斤肉就不错了,哪里敢像白露这样搞哦,妥妥的吃大户,舒服。
“别省着白面,多炸些给寨子里独居的阿爷阿嬢们送过去,粮食年后我再出去一趟整点回来。”白露最是懒得干家务活,此刻便抬个躺椅到院子里晒太阳,光明正大的偷懒。跟屁虫纪红小丫头还屁颠屁颠的把堂屋里白露爱吃的果干和瓜子端出来放在白露伸手就能递得到的地方,那架势离小丫鬟也就差把扇子了。看得众人好笑不已,倒不是白露奴役孩子,而是纪红这孩子就是这样,喜欢粘着白露,又非得干点什么才有安全感。而白露呢,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她又多难,这样难得的休息时间,大家宁愿更多一些,让她好好歇歇。
下午檀逸舟几人从县城回来,这院子里更热闹了。几人不仅拿到了家里的包裹,还在县城采购了一番,这下子,罐头水果海产品都有了,能发挥的余地更多。明霞手巧,她会做北方的花馍,花开富贵、龙凤呈祥、年年有余做得活灵活现,看得一群南方孩子目瞪口呆,连躲懒的白露都跑来看热闹。
“这可真厉害,咱们留两个,其他的给大当家送过去,寨子里得祭祖呢。”白露三言两语便把这些花馍定了去处,明霞见她喜欢,心下高兴,偷偷看了一眼白晨,却见对方盯着院子里洗菜的方向,一颗心像掉进了苦水里,但她半点没露出来,又忙起了手上的活计。
这边刚消停一会儿,那边又听见楚席江在叫:“行啊逸舟,咱们这才来没多久,你都会包百年好合了!等你回家怕是你妈都不敢认了。”
“你们这些人做饭一个比一个人应付,我要是不自食其力,早晚被你们饿死。”
檀逸舟嫌弃的拍掉搭在肩膀上的手,继续忙着手里的活计。所谓的百年好合是云省一道名菜,但凡结婚都要上的那种,这道菜用新鲜的百合,掰成一掰一掰的再裹着调好的肉馅包起来做成花的造型上锅蒸熟,看着简单,但如果肉馅调得不好,或者包的手艺差,蒸的时候不成型便算失败。做得好的百年好合放在盘子里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吃着软糯可口,鲜香迷人,是白露非常喜欢的一道菜。
楚席江在一旁刮姜皮刮得坑坑洼洼,惹得半夏骂他虫吃狗咬,嘴里还振振有词:“咱们老爷们哪有做饭的,没结婚瞎对付呗,等结婚了自然就有人做饭了。”他这话在这个时代是大部分地方的主流思想,院子里的大部分姑娘们都没觉得哪里不对,檀逸舟做着菜的手却一顿,心下一紧。
“你自己懒别把其他人带上,天天念叨人家仗着脸长得俊抢你风头,就你这样没瞎的都知道选白晨。”
楚席江看着站在灶台边切菜的白晨,顿时心上中了一箭,还是自家兄弟射出来的。想他楚席江长得也不错啊,可小时候遇见了个檀逸舟,姑娘们都也不管他那张冷脸就盯着他,到了农场又来过白晨,长得花一样的。行了,这两人一个硬汉一个儒雅,更没姑娘会看上他这个小可怜了。
偏偏这两人长得好就算了,还朝着全能的方向发展!楚席江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呜呜呜,他不会要打光棍吧!
白露没体会到这些年轻人之间的暗涌,等大家东西炸得差不多,便叫上云华和白霜,去给老人们送东西。
大当家的厨房里有很多做好的菜,都是村民们送过来的,她性子倔强,不愿意去其他人家里,小辈们惦记着木月不在,顿顿给她送菜过来。白露知道木年这样是因为这间屋子里有木清太多的记忆,她总觉得木清还在,怕去了其他人家里木清回来找不见她。
鬼神之说,是木年最后的念想,大家便也由着她。
送完了寨子里的老人,白露又去了下放人员住的院子,到了石春雨这边竟然发现刘猛和周允之都在,两伙下放人员竟然凑到了一起。
“露露来了,我们来给石医生他们送点簸箕竹篮。”刘猛这会儿已经把新来的这帮人底摸了一遍,大约也晓得这些人是白露得用的。
“您几位在这儿正好,这一次来的张教授几人原来是大学老师,我打算让他们去学校的,您正好可以跟他们说说情况。”刘猛是薛承曦的老师,来了木家堡后一直对白露很亲近,如今孩子们的体能课、木家堡狩猎队、民兵队的训练都是刘猛在操心,他愿意带一带这些新来的,白露正好省了功夫。
“那感情好,这些小娃子越来越调皮,那帮小知青们快压不住他们了,刘教授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刘猛隐隐约约感受到白露的想法,对这些孩子特别上心。
“姐,咱们学校年后是不是要扩招了?”回家的路上,白霜问白露。
“对,如今学校和宿舍都盖起来了,又来了这批老教授,孩子们只要自带干粮,咱们的负担不算重。能多教一个算一个吧,而且咱们也不亏,我听说学校里学得快的孩子们已经能炮制几种药材了?陈业华还挑出来几个苗子,不是所有孩子的家庭都能供着他们一直上学,再过几年必然有有一批孩子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提前进厂工作挣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咱们能多培养就躲培养一些吧,哪怕学不了几年,家里有个挣钱的,日子也好过些。”
白露宣传早晚孕的坏处有些成效,部分家庭推迟了结婚的日子,可是生孩子这事情对于农村人来说你劝不了,越生越穷。很多家庭穷了,女孩子们最先受罪,这些来上学的日子好过些,她们的姐妹们也能少受点苦,而且他们接收了文化的熏陶和三观的塑造,也更容易体谅姐妹的不易。
陈业华长期在木家堡,每个星期都雷打不动的去给孩子们和知青们上大课,甚至在不忙的时候,他会看孩子们炮制药材。这么勤奋,发现好苗子不奇怪,这些孩子都有陈业华再加课。等再观察个一年半载,孩子们基本识字之后,孩子们会重新分成医学班和药学班,这里的区别很大。
“云华有没有去挑几个学生?”白露打趣起了小徒弟。
“师父,我还小呢,自己都没学好。”云华害羞的道,她虽然天赋好,但还不到十岁,学校里有些孩子年纪都比她大,她又是女孩子,并不像师兄那样受欢迎。
“本事可跟年纪无关,你师兄比我还大呢,我看你教纪红教得不错,以后要是遇见这样的,也能教几个给你打下手。”白露向来信奉用本事说话。
比起孩子们,知青们学习的进度更快一些,尤其是按摩班这边。陈业华已经筛选出来十几个人,按摩手法学得很好,等疗养院开起来,这些知青们就能入职疗养院,做基本的护理工作。
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后村民们在家里守夜,知青们则带着各自的乐器集中到了广场开篝火晚会,紫菀八月份的时候在山里发现很多野葡萄,全部她摘回来做葡萄酒,这会儿都贡献了出来,大家又唱又跳,发泄着心里的情绪,也有男男女女的看着心里喜欢的人,趁着这个机会表白的。
“要是妈妈和小六能过来就好了。”紫菀端着葡萄酒感叹。
“不可能的,那人绝对不会同意。”佩兰情绪忽然低沉。他们姐妹几个都明白,她们的爹虽然在家事上就是个糊涂蛋,不配做丈夫不配做父亲,但他无愧于国家,身上的军功都是实打实舍命换来的,这个年代普通人离婚都难,更何况军嫂。只要父亲不愿意,母亲离婚太难太难了。
她们前些年过得很难,但最难的还是母亲。小时候她们被打被骂,母亲想保护她们,可是但凡她敢跟奶奶回嘴一句,奶奶就会闹出去,用大义和孝道压着她。来调解的嫂子们解决不了搞事的人,最后只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每次都是让母亲忍一忍,对长辈客气些,说一堆人生大道理。最后,母亲唯一保护她们的方式就是在奶奶和爸爸打她们的时候帮她们挨打。
“你妈妈确实很难,但是你们可以把小六接过来。”白露忽然出声,梅芳是个隐忍的母亲,在她的心里,没有什么能比孩子重要。纵观她的人生,涉及到她自己的事情她基本都妥协了。唯有的几次反抗都是为了孩子,比如让孩子上学,比如让她们来木家堡。一旦她的孩子有了退路,梅芳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要那个男人威胁不到她,哪怕不离婚,她也能过得比现在好。护士可是很忙的,经常要上夜班,操作得好些,两口子几天能见一回都是问题。
这个时代的女人很难,比起那些女孩生下来就被丈夫婆家溺死、扔掉的母亲,梅芳已经是个非常棒的妈妈了。她尽了最大的力气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当初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又加上可惜她荒废了的天赋,白露才提出见她的孩子一面,也是想拉她一把。谁想到就找来了这么厉害的徒弟和几个可心的帮手。
“真的可以把小六接过来吗师父,啊!你好棒啊师父。”云华激动得跳起来,其他姐妹几人也很兴奋。
“你们可以写封信,下次请小张单独递过去,让你妈悄悄把孩子悄悄送到姚县。”白露自己没空,她也不放心让姐妹几个去省城,她们是女儿,遇上渣爹有天然的劣势。只能让梅芳趁着丈夫训练或者出任务的时候把孩子送过来。
“我明天就去写,小六很乖的,到时候把她放到我们做衣服的房间里,我看着她还不耽误干活。”泽兰高兴的道。
“我背着小六也能做饭。”紫菀已经想着要买布做裹背了,这时候的工厂和单位对母亲非常宽容,大些的厂里有工厂托儿所,那些没有托儿所的,像她们以前的老师,很多都是背着孩子去给学生上课,还有学生家里没人带小的,也会背着弟弟妹妹去上学。云华小的时候就是背在她背上去学校的。
正月的前几天白露几乎都在待客,大年初一是寨子里的孩子们来给她拜年。“发糖狂魔”白露在孩子们里的人气那绝对是天王天后级别的,整个寨子里就没有不喜欢她的孩子,招待这些小萝卜头就让白露累得不行。
初二是上坟的日子,木年要领着寨子里的人去后山扫墓,白露她们作为生活在寨子里的小辈也跟着去。初三这天开始有其他寨子的人来走亲戚,制药厂名声大,很多人来走亲戚都会跟着亲戚来白露这里看看,跟她聊聊,白露一连招呼到初七,发生了一件让大家都很开心的事。
“三嘟!快!快去叫大当家,小当家带着亲家来了!”木昆阿爷守了很多年的门,见过薛家爷奶,看着木月身边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激动得烟锅都拿掉了,着急忙赶的去开门。
“亲家一路来辛苦,这回来不走了吧?”看着身后几匹骡子上驮着的行李,木昆阿爷抹抹眼睛,木清和鹤年多好的人啊,如今只剩他们这些老家伙了。
“不走了,厂子交给了国家,如今我也退休了,老家又没什么人,不如来这和亲家守着孩子,也省得望舒担心我们。”薛鸿远握着木昆的手,感慨连连。
这些年,两老口心里不好受。木年怪当初鹤年带走了木清和木家堡的青壮年,怨着鹤年,他们在木年跟前抬不起头。他对木年也不是没有怨怼,薛家传家几百年,祖上出过达官贵人,出过文人骚客,是儒家文化的簇拥着,男尊女卑那套规矩在薛家体现得淋漓尽致。几百年来就出了薛鹤年这么一个入赘的,还是独子,薛鸿远不晓得在祠堂跪了多少回,就是觉得对不起祖宗。可鹤年带走了人家那么多人,那都是人命啊,他不能让鹤年死了还背个背信弃义的名声,三个老人就这么别扭着。
可随着承曦在火车站那一跪,两老口泣不成声,那些别扭忽然就散了。他们都老了啊,别说十年二十年,有没有五年十年都是问题。这辈子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孙子一眼,不来好好守着孙女还能怎么样?尤其是木年这次让孙女跟两位老人说,如果她以后招赘生下男娃,就姓薛这事儿让两位老人热泪盈眶。比格局,他们一直不如木年啊。
岁月从不败美人。
这是白露见到薛家奶奶崔玉燕的第一感觉。这是位小脚老太太,穿着宽大的旗袍,手里拿着帕子,脸上布满了皱纹,白发用一根木头簪子别起来。但她浑身上下充满了优雅,走路的步子像是丈量出来的,不疾不徐,一动一静都像幅画,你只要看见她,就能想到宗门主妇这几个字。
但老太太却意外的慈祥,一见面就往白露手上套了个碧莹莹的镯子。老爷子在旁边抽着烟嘴不说话,默认了老太太的做法。
“你就是白露吧,望舒跟我提过你好多回,是个有本事的孩子,你是望舒最好的朋友,那跟我们的孙女也没区别,长者赐不可辞,这是奶奶给你的见面礼。”
白露心里难受,眼睛酸涩,低着头道谢。
“谢谢奶奶。”
白露见过世面,这样成色的镯子在大家族里也不是能轻易送人的。以月儿的大嘴巴不可能不说她和薛承曦的事情,但崔玉燕给了她这么贵重的东西又没有挑明。这是因为她既期盼着她和薛承曦能成,又不想叫困住她叫她傻等。
多可爱的一个老太太啊。
亲家来了,木年肯定要亲自招待的,她让人来做了一顿宴席给薛家爷奶接风洗尘,叫了白露过去作陪。三位老人虽然在宴席上气氛和谐,不过并没有住一起,薛家二老住到了木年附近的空房子里,木月找了不少家具搬进去,两人也带了不少东西来。白露几人跟着木月忙前忙后,终于把房间布置成了老人熟悉的样子。
白露觉得老太太可爱,殊不知老太太心里也是这样想的,看着跟孙女一起踏出大门的白露,老太太心中酸涩。
“多好的一个孩子啊,咱们承曦要是错过了,我这心都疼得紧。”
“喜欢就先订婚,我看这孩子心里是有承曦的,不然不会这样忙前忙后,也不会接你那个镯子。”薛老爷子劝道,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随后又感叹:“也不晓得咱们这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儿子儿子劝不住,孙子倒是劝住了没穿那身衣裳,可现在这样了无音讯的,跟跟他爹又有什么区别。”
“呸!你这老古板会不会说话!这不是造孽,这是光宗耀祖!薛家有多少年没人留名青史了,咱儿子儿媳就做到了,你等着看,咱孙子也是厉害的,以后定然不比他爹差,而且这看对象的眼光,一如既往的随了我,看上的都是好的。”
老爷子被骂了也不生气,反而嘴角翘起,心情很好。
老太太这话倒不是为了哄老爷子开心,她心里就是这么认为的。当年崔家姑娘及笄,那么多世家公子求娶,父母最看重的也不是薛鸿远,是她自个儿看上了。婚后这些年,在最乱规矩的民国,薛鸿远别说纳妾娶二房,就是通房丫头都是没有的,公婆不是没有塞过人,但是这种事情吧,只要男人立住了,没人逼得了他进洞房。
崔玉燕只生了一个儿子还能拿捏住丈夫不纳妾这件事,不晓得叫多少女人红了眼明里暗里骂她是妒妇,崔玉燕最爱看那些人酸她酸得把自己气个半死的样子。
薛鸿远对木清意见大,觉得儿子入赘丢尽了薛家的脸,崔玉燕可不这么觉得。她就觉得这姑娘能带着那么多人跟他儿子去打鬼子,那就是大气,当年崔玉燕先卖了自己的十里红妆支持儿子打战,后来公婆没了更是磨着薛鸿远耗了大半家产支持战争,要不然作为两个大家族出身的他们,怎么会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呢。
薛鸿远守着家里的规矩,但其实他的老婆就是最不讲规矩的那个,偏偏他又是个宠妻的,没办法只能由着她,这也是薛鸿远总跪祠堂的原因。自己纵容出来的,除了和祖宗请罪,还能怎么做。
“白露这么厉害,又是办学校又是办药厂的,赶明儿我也去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活计可以给我做。”
“你消停些吧,咱们都六七十了,就别去给孩子们添乱了。”薛鸿远一听,哪里还管其他,赶紧劝媳妇打消念头才是要紧事,当初抗日他们捐了大半家产,后来公私合营,老爷子也是主动配合国家的。首都就在大领导们眼皮子底下走的都是大领导宣布的政策,不像林市那样,有魑魅魍魉一层层给政策做加减乘除,薛鸿远不仅每年有分红股份拿,他还管着一个厂子有工资,孩子们又不要他们的钱,老两口日子过得舒服得很。
崔玉燕被老爷子劝住,到底没有去跟白露要活计干,不过她也没闲着。当初崔玉燕有四个大丫鬟,后来都婚配了,建国后她便让她们各自回家,其中有一个叫竹青的命不好,丈夫早早没了也没有孩子,婆家苛待她,崔玉燕便又把她接回来,对外说是妹妹。竹青做得一手好糕点,崔玉燕便日日和竹青做糕点给木月和白露送过去,从简单的枣花糕芙蓉糕到复杂的九层塔,愣是在半个月内把白露吃胖了两斤。
白露便在这种幸福的痛苦当中过完了正月十五,时间来到1969年的春天,白露比去年更忙了。
在这段时间内,白露和京城来的一群太太老爷子迅速熟悉起来,先说医生,石春雨和柳江南是妇产科的、张雯和叶铭是儿科、华依然和范强国、刘玉辉是普外科,还有个肛肠科的杨杰。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和来到木家堡的日子成了鲜明对比,又有刘猛的劝说敲打,这些京城老医生们对白露是半点抵触情绪都没有,她一提便答应了她在白氏医院坐诊和给赤脚医生培训班上课的要求。正是因为有这群医生,所以原本的白氏华安堂直接变成了白氏医院,下属木家堡医院和白氏华安堂两个机构,院长白露,医院负责人石春雨。
而教授们对于要教一群小孩子这件事也接受良好,虽然他们都是大学教授,但他们这些人里,何萍萍就是被以前的学生举报的,对比起成年大学生,老教授们觉得小孩子们更可爱一些。当然,对于白露跟他们说的会招收高中毕业生进厂,后续需要老教授们教授这些学生专业知识,他们也没有意见。毕竟这事情白露是直接用了大队的公章下的正式通知,要真有什么事,头上也有人顶着。
正月十八,晴,宜开业。
白氏医院与白氏华安堂和华安堂疗养院同时开张,陈业华培训的按摩小组里,十几个知青全部转正,进入疗养院工作,至于疗养院的接待、沟通、收费等等后勤问题全部都檀逸舟负责。因为张成达那边预定了疗养院房间的病人们还没来,这些按摩师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便是木家堡的老爷子老太太们。
正月二十,这是政府下发给各高中生木家堡制药厂招聘考试的前一天,两百多位毕业后没有工作又不想去下乡的高中毕业生成群结伴来到木家堡。虽然和黄文明说要招尖子生,但其实这场考试最终分成了三场考核:综合文化成绩、自选一科最优科目考核、药材清洗加工。
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白露在正月里收到了张成达递过来的消息:部队这边跟制药厂定的药品数量一下子增加了几倍,止血药和虎杖液是有多少要多少,除此之外去痹丸、驱虫粉、肠炎丸、风寒散、风热丹的订单也大大增加。白露估计和年前报纸上报道的海边发生摩擦有关系。
实际上白露猜得也没错,今年伊始,南边海域上,因为几个岛屿的归属权,我军与某国海军多次发生摩擦,上个月还发生了炮击、爆炸事件,张成达得到的止血药和虎杖液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前线,那效果震惊了军医和领导,缠着张成达要药和制药厂额联系方式。
张成达被这些战友搞得焦头烂额。
作者有话说:
薛承曦:虽然我人不在,但是我有助攻,让你们忘不了我。
……
第89章 解决粮食问题
真金不怕火炼,木家堡制药厂的药品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张成达送到前线的药不仅仅是虎杖液和止血药,在这两种药品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疗效后,木家堡生产的其他药品也受到了关注。比起干燥的云省,长时间生活在海上的海军战士们受风湿的折磨更加明显,去痹丸成了热销产品,年纪越大的需求越急切。所以这些其他军区的领导就找到了张成达这里。
“现在所有势力都知道你们那边有冲突,不能让你们直接联系,我把制药厂生产的品种告诉你,你们需要什么药品,由我们这边下单再走内部后勤运输过去。另外,上次那批止血药效果好是因为制药厂在深山发现了一批几十年的三七,虎杖液更不得了,你知道里面有啥东西吗?太岁!这玩意儿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还以为老祖宗吹牛呢,总之这两东西不一定有。”
张成达也想帮木家堡扩大销售量,军区的单子可是所有工厂都想接的,因为他们渠道稳定又不拖欠。白露如今做的事情他也听王连长说了,开学校教书育人,这多好的事情啊。白露才来他们军区教了多久,两个医生和护士们就学得有模有样的,尤其是梅芳,她按摩技术好,如今可是医院和家属院的红人。
司令家的爱人也是有军职在身的,年轻时候大大小小参加了三十多次战役,冬天里老寒腿发作疼得厉害,梅芳接手后,不仅给老太太做药浴和按摩,还主动给老太太做了药膳,老太太的情况缓解了不少。就前段时间,老太太觉得梅芳太瘦了,还天天拉着梅芳回家吃饭。以前张家那老太太借着照顾孩子的借口留在军营磋磨梅芳,那混小子也是拎不清的,司令夫人认识梅芳后,张家那老太太早就给打发回老家了,孩子也放到了育红班,她前些天见到梅芳都差点不敢认,气色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
这还是上了年纪才开始学的,张成达不敢想白露收的那些从小开始学习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养的成就。反正他已经打定主意了,退休了就去木家堡养老,正好和木金花做伴。而白露培养的这批苗子,他说什么也要挖几个到军队里来。
订单扩大了,但还是由云省军区出面和木家堡订购,虽然说脑子正常的间谍也不会用给药品下毒的方式来搞破坏,因为不确定性大,但事关前线,自然是越稳妥越好。不过以后运输药品的战士也得增加,张成达做了决定之后,便给白露带了信,同时也得知了疗养院开业这件事。
这对于白露来说是好事,一个厂子要想发展,销售是最重要的。原材料方面白露不担心,姚县有如此丰富的药材资源,很多年没有好好开采。就拿木家堡来说,别看去年知青们和村民们都在采药,但大家基本都集中在前山两座和后山两座山头山。而木家堡,有野兽的后山就不说了,只说前山,从木家堡到牛宝山大队之间的这些山头,走路都要走三天三夜,这还是直线距离,真要分散开了去采药,就木家堡目前这些人,怕是挖个几年都挖不完,只要大家能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根本不愁药材。只不过对于村民来说,如果走路都要走一两天,就不划算了,但如果路修通,大家组队去挖呢?
其他大队情况也差不多,年初来走亲戚的人们都带着各大队队长的问候,询问白露制药厂今年是否还收药材,价格方面有没有变动,甚至还有安县的大队托人来询问制药厂能不能收他们那边的药材。
当然,种植是必不可少的,野生野长的药材稀疏种类多,而有些药材用到的频率比较高或者生长时间久,前几年可能不缺,但制药厂一直扩招,白露不停出新药的话,早晚会挖完。只有未雨绸缪,早早把药种下去,再由药材自己去发散,打败其他野草,才能长久收益,而大家在药材上看到利益,才会有更多的大队种植药材。
林下种植不占用土地,是最能吸引各大队的一个点,这时候没有机械化,农民种地的辛苦程度比上山种药材更大,且这个时候人口多,也不像后世年轻人都去打工了。所以其实在各村,是存在劳动力过甚、地不够种的情况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这几年到处都在开荒毁林,只为了有更多的土地。但是比起平坦的北方和能一年两熟水资源丰富的两广来说,云省并没有那么适合种植粮食。现在毁掉的山林,在三十年后便要退耕还林。如果一开始就搞林下种植,村民们有了收入,还能修正这条错误的路子。
原料、销路、产内硬件设施都有了,如今缺的是员工。
白露自己都没有想到,本来想吸收一部分尖子生来跟着教授们学习而搞出招聘,如今成了真正的招聘,也就是她一开始就计划着几年后制药厂要扩大,宿舍盖得足足的,不然怕是大通铺又要上场了。
人都通知了,这些高中生们也不容易,只要他们大方面上过得去,白露也愿意把他们留下来。其他的不说,谁家在乡下都有几门穷亲戚,而按照白露的经验来说,一个农村家庭里如果出了一个“出息人”进城生活了,那么这个“出息人”在家里的话语权往往比其他人重。如果能让这些高中生把制药厂当家,他们的父母跟他们是一个整体,也会跟着维护木家堡,再影响其他村里的亲戚。
想想吧,那些不愿意跟木家堡签协议,不愿意种植药材的大队不是怕木家堡坑他们吗?等以后他们自己的亲戚孙辈回去说在木家堡的见闻,尤其是木家堡招收的学生在学校里的待遇,他们才会明白他们错过了什么。到时候,怕是有那么大队长头疼哦。
而高中生们,此刻也在担心着自己的命运,这个时候应聘第一步便是政审,王晓霞办事让人很舒服,这些能来到木家堡考试的,都是已经过了政审的。换句话说,他们大多是工农子弟。而且因为白露的叮嘱,凡是带头搞过**的,全部都筛选出去了。黄文明也不可能把这些有可能会搞事的人放进来祸害木家堡。
让王晓霞想不到的是,除了城里要下乡的知青,竟然还有部分本就是农村的高中生报名了。要知道这些学生可是不用下乡的,并且他们毕业之后,因为文凭的问题,在村里怎么也能混个记分员之类的活计,扥选举的时候,村干部的首先也是这些人。
“这里比我想象中好多了。”甘博超看着远处青砖白瓦的小楼愣怔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