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76节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76节

  突发奇想的莉莉丝在知道刺绣也能以真人入画后,花费巨资为她和她的母亲各自置定了一副等身人像刺绣。
  仅仅这两个单子,就够兰秀坊忙活了,更别提大比订单货物,不招人怎么行。
  而这个招聘通知,更坐实了白露穿汉服是为推行刺绣,之前对此有过不好言论的人被喜欢白露的人拿着报纸追,非要对方承认错误。
  这会儿,别说白露穿汉服了,估计她就是真去戏剧学院借一套头面来穿上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名人效应就是这样,只要你站得够高,同样的事便会有不同的说法。就像解放鞋,它是解放鞋的时候,人人嫌弃它土,但是当它摇身一变变成某大牌“新品”的时候,照样有人花着大把钱买来穿在身上。
  白露决定,第二天的中医研讨会,她要趁热打铁再次穿汉服出席。
  第143章 中医协会
  中医研讨会,这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之前白露从张成达那里得知,大领导身边的医疗团队里有一位非常厉害的中医,建国前便是给领导们调理身体的。
  这样的大夫绝对是顶尖的存在,而且因为他的特殊位置,也有一定的话语权,白露当时便动了心。
  她拿到这位陈大夫的联系方式后和对方通信,幸运的是,陈大夫是位格局很大的大夫,白露的名声鹊起并未让他感觉到不适,反而感叹起了中医总算有了后起之秀。
  在白露提议成立中医协会之后,陈大夫更是答应会通知他还能联系上的各家传承人。
  这便是这一场中医研讨会的由来。
  白露一开始便有心理准备,来的人不会太多。但没有想到,竟然只有数十位,且大部分是刚刚出师不久的年轻人,如陈大夫一样经验丰富的,仅有四位。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大夫,精神状况和身体情况都很差。因为他们是各杏林世家的传承人,扯上世家,就没有穷的。所以在座的,除了早年间和以前的领导是至交好友,早早在抗战时站了队捐献了大半家产支持革命的陈大夫外,其余世家从战争时期起便受到极大波折。
  倭寇、土匪、军阀基本都祸害过他们,加上运动时期又受到波及,他们这些年着实过得艰难,以前庞大的家族没有了,就剩这么一点点血脉传承。但比起那些直接绝户了的,他们又幸运了很多。
  “这一位想必不用我介绍,大家都认识,刚刚把黑玉草和配方捐献给国家的白露同志。今天这个会议也是白露委托我召集大家过来的,我便不喧宾夺主,白露同志,你来主持吧。”
  白露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很快便进入了主题。
  “看着在座的各位,我其实很难受。在我知道的记载里,咱们全国的杏林世家,有家族绝学排得上名号的便有上百家。可是今天,仅仅有58家来参加会议,也许有的前辈是不愿意来沾染世俗,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此断了传承,这是咱们中医的损失,也是华国的损失,更是世界的损失。
  而之所以会断了传承,这里面很多因素,但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便是各家“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敝扫自珍。药方这方面我不说什么,毕竟这是各家安身立命的资本,但医术这种东西,咱们的祖师爷之所以创造出来便是为了救人的,如果只掌握在几个、几十个人手里。咱们全国那么多人,大家能救多少个呢?
  在此,我呼吁各位前辈能开班广收徒或者到专业的学校进行授课,把咱们这一身医术传承下去,找到更多的传承人,让中医的薪火遍布全国,再也不要发生断了传承这种事情。”
  白露说到这里的时候,会议室里很多人脸色不好看,他们开始后悔来参加这个劳什子交流会,这摆明了就是要抢东西。甚至很多人阴暗的想,这个姓白的和姓陈的都不是好人,定然是官方派出来逼大家交出秘方的。
  “黄口小儿!信口雌黄!”
  “对!老祖宗的规矩其实说破就能破的!”
  “世家没了绝学,还算什么世家!”
  陈大夫见此情况,冲大家摆摆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听白露继续说。
  “这件事是我率先提出来的,所以,我白氏目前所掌握的各种秘术,包括自创止血针、修复后的“鬼门十三针”、白氏碎骨重接术”等等,只要各位本人或者有弟子愿意学习,都可以前往木家堡,我一定毫无保留的教给大家。”
  白露说完,会议室里安静下来,白氏的药很出名他们知道,但却不知道白氏的独门医术如何。可大名鼎鼎的“鬼门十三针”大家是知道的,都曾为了这一门绝学的失传而痛心疾首。
  竟然已经修复了吗?这不会是骗人的吧。
  陈大夫和白露对视一眼,起身开门,对着外面说了句:“开始吧。”
  开始什么?会议室里的大夫们面面相觑。
  “白露同志知道大家对她的医术会有所怀疑,这种事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直接的办法便是现场会诊,让大家看看,白医生教出来的这些独门秘术,比起各家的如何。另外,我这边已经决定,会在京城这边创办一个学校,陈家包括祛风针在内的医术都会教出来。”
  白露一开始便知道,要说服这些人没有那么容易,毕竟这可是人家传承了几千年的东西。像陈大夫这样的大义之人太少了。
  所以她和陈医生用的都是交换学习的名义,他们先教,这些老医生虽然古板,但有一部分把礼义廉耻深深刻进了骨子里,他们做不出学了别人的东西自己一毛不拔的事情,这样的人,只要有三分之一,便值了。
  就算一个没有,陈大夫和白露还是会开班把这些东西教出去,能把他们聚在一起,以会诊的名义看今天的这几十个病人,这场会议也不算白折腾一回。
  治病救人这事儿,不分数量,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
  因为要说服这帮人,白露拿出了十成功力来。刚开始进来的病人是精神方面的问题,白露展示的是“鬼门十三针”。这一套针法之所以失传,是因为每一针都很凶险,稍有不慎便会对病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年轻的小大夫们被师父推开,几位老大夫挤到了白露身侧,亲自给她打下手,看着白露施针。
  他们都是行家,从白露行针的手法便可看出她在针灸一门确实老道,甚至比他们都强,和这年龄实在匹配不上。
  天才之说,名不虚传。
  治疗完一个病人,老大夫们看白露的眼神都变了。
  “竟然真的是鬼门十三针!我师父接手过数位病人,并是因为疯病而害人害己,他临死前都在感叹,如果这门绝学没有失传,这病也不至于无药可治。”
  “白大夫真的愿意把此针法广教天下?”
  “陈老前辈若有兴趣,也可以前往木家堡交流。我的大弟子陈业华于把脉上没有天分,但针灸方面却是老天爷喂饭吃,今天要教的几套针法,他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带的学生里面有二十几人都开始学习这一秘术。”
  “白大夫大义,刚刚是老朽冒犯了。”刘大夫对着白露深深鞠躬,为他刚刚的言辞而道歉,白露连忙把人扶起来。
  陈大夫刚刚对门外说的开始,既是指可以带病人进来,也是可以通知旁边的人民医院急诊科可以送大出血的病人过来。
  止血针的施展,受伤越严重越能体现出其精髓,但白露不可能让流血的病人等在外面,陈大夫前一天便和人民医院沟通好,一旦这边说开始,那边若有大面积出血的病人直接送到旁边的会议室来,他的弟子从会议一开始便等在医院门口。
  而今天恰好便有一位建筑工人摔下来后割到了大动脉,这样的出血量在人民医院那边都棘手,他们根本没有犹豫直接送了过来,看着血淋淋的病人,会议室里的医生全部都站起来。
  白露顾不得金针消毒,直接拿出另一套金针来,剪开病人衣裳就做救治。这样大的出血量非常紧急,白露手上快出残影,不学习的人不知道,觉得扎针很容易,但会议室里的大夫们都精通针灸,看着这样的速度一时间惊得说不出话来。
  几位老医生对视一眼,眼里带了询问又带了答案。
  你能做到吗?
  做得到个锤子哟!
  这样的速度,别说他们,就是他们的师父也做不到。而随着一针针落下,病人患处的出血量肉眼可见在减少,白露下完最后一针,她身上简便的短褐已经被汗水打湿,病人不再出血。
  “这,这简直就是奇迹。”
  语言不能表达出会议室里这些大夫们的惊叹,这一刻他们终于理解,白大夫拿出来传授教导的,到底是怎么样精妙绝伦的秘技。在这样的技术面前,他们之前那些怀疑变得可笑而浅薄。
  这么年轻就掌握了这样技术的大夫,怎么可能会来骗他们的技术呢?一想到他们竟然偏听偏信,认为黑玉草原本就掌握在国家手里,是为了骗他们的技术才拿出来给白露做名声,大夫们简直无地自容。
  他们因为自己做不到,就怀疑白露也做不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如此。
  就像白露猜测的那样,在做的很多医生确实道德感比较强烈,他们对白露的医术展现出兴趣,又做不到昧着良心占便宜,超过三分之二的医生在这次会诊结束之后,都签订了入会协议,白纸黑字写下了前往木家堡学习医术的同时,会把他们自家的绝学教给木家堡的学生们。
  而这三分之二的医生,是在次日的“第一次中医协会委员会”上才知道,他们进入协会后真正代表了什么。
  “咱们中医的名声之所以被败坏,除了外部因素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有一群骗子在打着中医的名号败坏中医的名声。西医那边有学校的毕业证,医院有完整的晋升制度,可是咱们中医要怎么区分每一个级别的医生呢?
  还有,如我的弟子陈业华这样的,他号脉毫无天赋,但针灸一门却天赋异禀,这样的情况在过去根本没有学医的机会,这样是不是人才的浪费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早晚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今天咱们坐在这里,就是为了这个规矩。”
  这才是白露的真实目的,先用医术交换来筛除掉一批道德上不过关的,最后留下来的这些,便是和她一起,把中医发扬光大并肩战斗的伙伴。
  作者有话说:
  第144章 中医协会与鬼宅
  中医交流会来了58家中医传承人,通过了考验留下来进入中医协会的有43家,最幸运的是,虽然有十几个省都是独苗苗只留下了一家,但大陆地区好歹没有哪个省是光头,这就方便了管理。
  “这是我和陈大夫昨天晚上整理出来的关于咱们中医协会的一些规章制度,大家看一看。”
  白露是中医协会的会长,她原本是想让陈大夫来做会长,她挂一个副会长的,因为陈大夫人在京城,而且绝对值得信任。但陈大夫拒绝了,理由是他年纪大了,任不了几年就要退休,到时候白露再接替的话,难保不出什么乱子。
  而且陈大夫还要负责给领导们检查身体,平时也很忙。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白露捐出了黑玉草、配方,现在又要公开她所会的医术,加上木家堡制药厂每年的税收都比其他工厂高,半点不搞偷税漏税弄虚作假,不管是上面的领导还是下面的医学世家都对她比较信服。
  让她屈居第二说不定还会在造成人心不齐。
  既然如此,白露也不推辞,当天晚上便拿出了她撰写的规章制度和陈大夫一起商量。
  在白露的设想里,中医协会应该是中医们的后盾和枷锁。在他们受到业内不平等待遇,比如说某医院歧视中医而剥夺了他们的工作或者升值情况的时候为他们撑腰出头,同时也要监督着中医们要遵守医德。
  这一点大家都没有意见,会议室里,最年轻辈分最小的是徐家的那位徐白芷姑娘,今年19岁,但也是三岁启蒙背汤歌,这小姑娘和云华一样,主修妇科,如今已有三年独立行医经验。
  如果说论对那些招摇撞骗的“游医、医婆”的恨的话,他们这些人绝对不会比病人和病人亲属少,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让整个行业越来越难。
  白露要约束这些人,会议室里的各家只会举双手答应,所以,关于规章制度里的成立省级协会这一条大家都没有意见。
  每省选派会长一人,副会长两人,委员十人,这些人有直接考核权,可以颁发独立行医资格证,相当于西医里的主治医生。而再往上的职称,则要前往京城参加中医协会的考试。
  为了避免出现会长副会长一家独大的情况,中医协会每三年也会组织人到各省举行一次额外考试。而每个主治医生,一生中都有两次报销食宿入京考试的机会,这是白露提出来的。超过两次,要自负食宿,超过三次,要缴纳报名费。
  “木家堡制药厂以后每年会向中医协会捐助一笔钱,这笔钱除了考生们两次考试报销费用外,还可以用于优秀中医学生的助学贷款,大家以后若是遇见好苗子,家庭困难的都可以让他们申请这个贷款,也可以推荐他们到木家堡学校上学,食宿全包。”
  人才才是根本,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中医才有希望。中医难学,以前还可以送去药房医馆做学徒,但前些年这条路也很难实现,经历了运动之后,各家如今的情况都不算好,不足以支撑数位徒弟的衣食开销,若等各家恢复原气了再去收徒弟,这一代就要荒废了。
  “真的食宿全包吗?”这话一出连陈大夫都坐不住了。
  “白露,这可不是一个两个孩子,哪怕有天分的稀少,但全国那么多人,总也能选出不少来。这笔钱可不少,你想好了?”
  “想好了,您老以为,我为什么宁愿被人骂奸商也要把霜露旗下的产品定那么高的价格?钱挣回来了不就是拿来用的吗?这才是用在钢刃上。”
  “原来你也知道人家骂你奸商啊。”陈大夫笑着说了一句,眼睛却有些红。
  底层的百姓们和前线的战士们最能体会到白露的好,也是最支持白露的人,因为木家堡制药厂出的药效果又好又便宜,因为白露给上万名知青们带去了希望。
  但是对于那些家庭条件很好,养尊处优长大的少年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求医不能的情况,白露的所作所为他们感触不深。他们与白露打交道最多的反而是如桃李年华这类高价护肤品。
  桃李年华的价格昂贵,就是家里有人拿着五级以上工资的买一套都要心疼很久,对于这么高的价格,自然有人要抱怨的。这样的人,京城最多,他们不止抱怨,有些还跑去举报白露,然后被自家长辈训斥一通。
  “我这才哪到哪啊,要真的嫌贵,这东西根本卖不出去,哪里会卖断货。”
  白露笑着应了一句,又把话题扯到规章制度上来。她知道各家如今的情况,所以她自己捐款的事情只是提了一嘴,陈大夫原本想捐一点都被她拒绝了,就是怕其他会员难做。
  后面是关于学校方面的,白露和教育部这边沟通过,几大医学院会招聘一批老中医进去做老师,如果有学生周围接触不到中医,但又像陈业华一样确实有天赋的,也可以通过考大学的方式来加入。
  最后则是医疗事故的坚定和医生考核的,这些条款分得很细,都是白露曾经遇见或者听说过的问题。其他大夫看不懂的,她会一条一条给大家解释为什么制定这条,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这些规章制度商议了整整五天才最终定下来,由白露去政府部门递交走程序。关于中医协会的事情基本定下来了,但中医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白露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接下俩的一周,白露把医生们分成了三组,在京城义诊,为中医协会扬名的同时也是为中医正名。
  老大夫很喜欢这样的义诊活动,毕竟白露把开销都给包了,好吃好住的不说,还能近距离接触到各家的绝学,在义诊的同时又能学习。这样的好事哪里找。
  义诊进行了一周,年轻的大夫们受益匪浅,很多以前不明白的地方在这次的义诊活动里都被解释得清清楚楚。期间还有一位叫赵允的小伙子,他擅长内科专研脾胃治疗,但他师父偏偏擅长接骨针灸,在这次活动中,他师父发现孩子很多地方他教不了,最后竟然请求另一位内科大夫帮忙带两年。
  而那位大夫惜才,竟然也同意了。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以说,这一场交流会,领导们满意,白露满意,参加的中医满意,京城得到免费治疗的老百姓们也很满意。
  中医研讨会结束后,白露和陈大夫却没有闲下来,他们要在京城成立一所像木家堡学校那样的中医学校。毕竟中医这东西还是要从小培养,这件事已经得到了领导的支持,教育部那边连场地都选好了,如今主要是老师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