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奶奶独自住最小的一间,父母住一间,东边最大的一间住他们姊妹五个。
这个最大的房间被简单隔成内外两半。
里面稍大的一间住魏家三个女儿,外面稍小的一间住魏家两个儿子。
魏父找人打了两张上下床,里外各一间。
还从废品站里捡回来一堆烂木头,修理拼接成一张简易的小床,放在里间给老五。
所以老五非常嫌弃自己的小床,总想跑去跟爸妈或者奶奶一起睡。可惜这孩子的睡姿没人受得了,被多次直接拒绝。
这年头家里孩子都多,魏家能有三间房,还是因为魏家大伯当年保护厂里的财产,意外去世,厂里多给了一间来安抚家属。
大杂院里其他邻居,多的是只有两间甚至一间房的,住起来更是挤挤挨挨。
魏家右手边这家人姓乔,目前是一个鳏夫乔天明带两女儿。
乔天明早早去当兵,前妻身体不好,生下二女儿的时候不幸大出血,走了。
之前这家里就只有他爸老乔一个人,一边在机械厂上班,一边带两个孙女。
去年乔天明刚从部队复员,他这一批没赶上好时候,不给直接安排工作,而是领了安家费回家。
没有办法只能接班老乔的工作,从学徒工做起。
不久后听说运输队招人,乔天明凭借当兵时的驾驶经历成功入选,终于重获高薪工作。
老乔为儿子骄傲了一辈子,结果临了,儿子回乡接班,他的落差太大。后来乔天明进了运输队,他比当事人都激动。
就是这么大悲大喜,身子骨受不了,晚上难得喝了两口高粱酒,半夜里人就没了。
乔天明还来不及为新工作感到喜悦,就迎来自己父亲的葬礼。
而悲伤的时间他也没有多少,运输队时常要出远门,两个年幼的女儿他只能请邻居们帮忙照顾,再请嫁到城市另一边的妹妹有空的时候来看看。
只是就算出了钱,哪里好一直麻烦邻居?
更何况满大院没有工作的大妈,也就魏同心的奶奶杨淑英是个讲理的人,其他每位都有特别之处,让人怎么也放心不下。
好在大妈们并不知道齐天明背后的吐槽,一看这情况,都帮着想办法,想给乔天明介绍对象。
其实早年也一直想介绍,但乔天明在部队的时候级别和年限都不够,家属不能随军。
介绍那带孩子的寡妇给乔家,乔天明担心自己女儿被虐待。
那不带孩子的寡妇,一听家里有一间屋子,有个老公公,还有俩年幼的女儿,就是没有(即将成为自己的)男人,也看不上这样的人家。
再有人给说了乡下的侄女等等,乔家又怕被一大家子亲戚扒上来吸血,老乔一个人带俩孙女,可斗不过别人一大家。
就这么一拖二拖,拖到乔天明复员回家,拖到老乔离开人世。
乔天明必须得出差,不放心没人照顾女儿,这才松了口,说要再找一个。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听说已经寻摸好久了,还没人能找到个合适的给乔天明相亲。
魏家左边这家姓张。张家两口有四个孩子,大的三个是儿子,最小的是闺女。屋里还住了个比张家大儿子还小三岁的小姑姑。
张家大儿子都已经结婚生子,还是没等到厂里分房。
这算下来张家两家屋子里住了九口人,再对比魏家八口人住三间,那真是对魏家嫉妒得牙痒痒。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张家二儿子才会早早对魏同心献殷勤,却又在接班工作之后,利索地把她甩了吧。
话说,这个时间节点……
魏同心仔细翻阅了一下脑海中还不太熟的记忆。
甩她的日子,不会就是今天吧?!!
第2章 一个心眼子接着一个“老三,……
“老三,起来喝药。”
魏家大姐魏渡江端着一碗漆黑的药汁,从门外进来。
看到魏同心已经醒来了坐在床上,松了一口气。
这个三妹一向让人省心,谁知道都快入夏了,还能因为排队吹风太久,直接病倒当场,横着被人带回来。
“你也真是,都多大个人了,还能因为买肉排队把自己冻病。这事老五干出来都招人笑话。”
“也就是今天礼拜天,我还能给你熬药,不然你是想奶奶照顾你,还是老四老五那两个一大早就不见踪影的猴子来照顾你?”
魏同心讪讪一笑,“大姐,也不是光排队呢,王大妈跟插队的干仗,我拉架来着……”
魏渡江翻个白眼,“你还好意思说,人王大妈杨大妈都亲身上阵,头发都拽掉了,人也没怎么样。就你,站旁边扯嗓子喊两句拉两把,你还发起烧了。”
魏同心没话说,仰脖子把药往嗓子眼里倒。
院里几个大妈战斗力是真的强,不是她或者原主这种小卡拉米能比的。
大姐魏渡江则是另一个维度的强。她从来不跟人争口头上的便宜,但她也基本没吃过亏。
早先自己找门路去谋划工作,也是因为早就清楚,家里更看重的永远是儿子,不可能在女儿身上花太多心思。
与其期待父母给不出足够价格,只能找到的危险、或者辛苦的正式工;不如搏一把,靠同学给的消息,尝试从替工开始,试试能不能从单位内部拿到第一手招工消息。
不过很可惜,从魏渡江高中毕业到如今,已经给那位生孩子之后身体不好的医务室大姐替工快三年了。符合她要求的招工消息几乎是没有,有也是个把两个人,都是内部子弟,根本轮不到她。
没想到最后,竟然还是从自己家里着手,发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魏渡江想到明天要去办的事,有些激动。
只要这事儿定下来,她自己的危机就算彻底解决。
如果那个小道消息是真的,她要不要提前透漏给三妹知道呢?
毕竟是自己的亲妹妹,这个家里,妹妹总是比弟弟可爱一百倍的。
魏同心把一碗苦药倒进胃里,恶心得干呕两声,从五妹床底下抠出来两块水果糖,随手分给大姐一个,另一个自己吃掉。
“我说大姐,你熬的这个也太苦了吧……不仅苦,还好酸,呕——”
“你不仅烧是退了,嗓子发炎还没好呢。”
魏渡江拿着糖,欣慰又无奈。这个三妹,没个正形,每天嘻嘻哈哈的,感觉万事不过脑子,却经常随手做出一些让人心里熨帖的事情。
这傻妹妹,光干活,不知道嘴上哄哄爸妈,谁能记得她的好呢?
“你现在这个嘶哑的声音,都快比上咱爸脖子受伤那会了,你自己真是没感觉啊”
“还有你怎么又拿五妹的糖,她回来又得冲你哭。”
魏同心从脑海中翻出来之前的情况,“没有,这是我之前补给她的糖,我买多的也塞她那儿了,我又不爱吃。也就是今天实在太苦。”
魏渡江拿回魏同心喝完药的碗,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听到的消息告诉三妹。
“老三,你也满十八成年了,有想过之后怎么办吗?”
魏同心心念一动,这样问,不会是?
记忆里,大姐魏渡江不仅高中毕业就靠同学找到一份临时工——其实也不能说是临时工,就是给一个身体不好的钢厂医务室大姐替工。这大姐家里在厂里根系颇深,生完孩子之后身体不好,不能久坐久站,就找人帮忙上班,工资都给对方,只把岗位握在手里。
厂里对职工一直都很宽厚,但对这种情况也最多只能容忍三年。
马上三年期满,魏渡江又通过一种让所有人意外的方式,获得了一份正式工。
不仅如此,还赶在知青下乡的通知出来之前结婚,不仅自己留在城里,还拉上她那没有工作的对象一起。
原主的记忆里,只以为是凑巧替工时间和下乡通知时间接近,魏渡江才这么赶巧,十几天里做成好几件大事。
但如果不是凑巧,而是她早就知道下乡的消息呢?
是她早就预料到魏家必然会让女儿下乡,害怕只有
工作或者只是结婚并不稳妥,才紧赶慢赶安排好一切呢?
所以,原主被迫下乡,也是因为大姐早就有预谋地把自己排除出选项,所以才轮到她了吗?
魏同心感觉胸腔里,有一点钝钝的疼,心脏怦怦跳,是原主留下的情绪。
原主从小跟在大姐魏渡江的屁股后面长大,说是姐妹,其实比母女更亲昵。
原主下乡之后,魏渡江更是从不多的工资里挤出钱来,每年都要汇款一两次,每次都有几十块。可以说对这个三妹十分好了。
却没有想到,原主下乡的结果,也有大姐的因素。
不,不对,不能这样想。
她们两个都是当小辈的,又是女孩,可以说是这家里绝对的弱者。
论及资源,这个家里谁都不能跟两位家长相比,而作为子女,仅有的资源又集中在二哥和四弟身上,留给三姐妹的屈指可数。